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2海水的性质与运动(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秋·安徽安庆·高三校考阶段练习)下图示意北大西洋部分海域洋流的分布,图中N海域7月份盛行西南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②③洋流相比较,①洋流的特点是( )
A.水温高、盐度低 B.水温低、盐度高 C.水温低、盐度低 D.水温高、盐度高
2.图中N海域( )
A.多晴天,利于航行 B.表层南北方向的水温梯度大
C.水温低,饵料贫乏 D.海水下沉区,鱼类资源丰富
3.7月份盛行西南风,对N海域的主要影响是( )
A.海雾频率增大 B.海浪增大 C.空气湿度降低 D.水温降低
【答案】1.D 2.B 3.A
【解析】1.据图分析可知,①洋流来自副热带高温、高盐海域,由于来自低纬度海区,因此水温高于②③;因为流经副热带海域,蒸发旺盛,盐度高于②③,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读图可知,N海域位于寒暖流交汇处,导致表层海水南北方向的水温变化梯度大,B正确;寒暖流交汇,多海雾,不利于航行,A错误;寒暖流交汇,导致海水上泛带来丰富的营养盐,饵料丰富,鱼类资源丰富,CD错误。故选B。
3.分析可知,7月份西南风能够将暖湿空气带到冷海面上,容易形成海雾,使空气湿度增大,通过热交换对海水有一定的增温作用,A正确,CD错;海浪的大小主要与风速有关,与冬季相比,7月份该海域盛行西风的风速较小,B错误。故选A。
【点睛】表层海水盐度分布规律为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这是因为副热带海域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比较少,多晴朗天气,蒸发旺盛,盐度高。赤道附近海域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盐度低。温带地区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盐度低。
(2022秋·河南信阳·高三统考阶段练习)福建中部沿岸海域某些季节受上升流影响,会出现水温、盐度异常。结合该海域10米深度层水温(°C)、盐度(%)距平(各站点实测值减去该层该值的平均值)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关于该海域叙述正确的是( )
A.水温最高值不超过2℃ B.近岸海水密度低于远岸
C.水温及盐度分布主要受海陆分布影响 D.近岸水温低于远岸、盐度高于远岸
5.除海底地形影响外,导致该海域出现上升流的原因还有( )
A.西南季风 B.东南季风 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
【答案】4.D 5.A
【解析】4.由材料“各站点实测值减去该层该值的平均值”可知,图中数据为距平值,不能代表实际温度值,故A错误;受上升流影响,近岸温度会下降,盐度会上升,故密度的变化无法确定,B错误;水温及盐度主要受气温、降水等因素影响,海陆分布只是影响因素之一,C错误;近岸降温幅度大,故近岸水温低于远岸,近岸盐度距平值升高,故盐度近岸高于远岸,D正确。故选D。
5.上升流主要是受离岸风的影响,图中靠近福建省东部海域水温降幅较大,故此盛行上升流,故该海域形成离岸风,故刮西南季风符合,A正确;东南季风为迎岸风,B错误;东北季风会在台湾岛西部形成离岸风,C错误;西北季风对该区域影响较小,上升流较弱,且冬季海面温度在下降,近海海域10米深度层水温温度不一定有明显降低,D错误。故选A。
【点睛】上升流是由于风力和密度差异所形成的洋流,使海水流出的海区海平面降低,底层海水上涌补充的现象。
(2021秋·广东·高三统考阶段练习)材料一:异木棉是经过改良最新引种入中国的园林植物。它体型高大,树皮上长有凸起物,树干中部略微鼓胀,和非洲草原的猴面包树相似。在每年年底11月开粉色花,于次年春季树叶全部落光,至广东雨季结束后的4月左右结果,果实开裂有棉絮状物体裹挟种子四处飘落,和木棉树极为相似,故称为异木棉。
材料二:距今500万年-300万年间,南美洲和北美洲逐渐靠近,迎头相撞,巨大的压力和能量通过海底火山喷涌而出,岛屿随之形成,海底也被顺势推出了海面,随着时间的推移,海水渐渐褪去,岛屿连成一片,巴拿马地峡形成了。载自《进击的智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根据材料一判断,异木棉树原来生长的区域有可能( )
A.法国 B.埃及 C.巴西 D.俄罗斯
7.异木棉树生长环境中最明显的气候特征( )
A.夏季高温多雨 B.四季温和多雨 C.干湿季明显 D.终年寒冷
8.和巴拿马地峡有直接相关影响的地理事物( )
A.产生了墨西哥湾暖流 B.太平洋海水盐度增加 C.北冰洋面积缩小 D.第四纪冰川不会出现
【答案】6.C 7.C 8.A
【解析】6.由“在每年年底11月开粉色花,于次年春季树叶全部落光,至广东雨季结束后的4月左右结果”可知,开花时间为我国的秋季,落叶时间为我国的春季,结果时间为我国的冬季,故推测其原产地在南半球,巴西位于南半球,C正确,法国、埃及和俄罗斯位于北半球,ABD错误。故选C。
7.由“它体型高大,树皮上长有凸起物,树干中部略微鼓胀,和非洲草原的猴面包树相似”可知,该树种生长环境中最明显的气候特征与热带草原气候相近,故C正确;夏季高温多雨,季风气候、雨林气候也具有该特征,不够明显,A错误;四季温和多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终年寒冷属于寒带气候特征,都不符合,BD错误。故选C。
8.受巴拿马地峡影响,墨西哥湾海水无法流到太平洋,所以,赤道地区的海水向北流到墨西哥湾形成暖流,A正确;暖流无法到达,造成太平洋海水盐度增加,B为间接影响;北冰洋面积、第四纪冰川与巴拿马地峡关系不大,CD错误。故选A。
【点睛】异木棉原产于南美洲,热带地区多有栽培,在中国广东、福建、广西、海南、云南、四川等南方城市广泛栽培。
(2022秋·江苏苏州·高三统考阶段练习)印度洋偶极是指赤道附近印度洋西部和东部海洋表面温度差,当印度洋西部的温度高于东部时为正偶极,反之为负偶极,此现象是海一气相互作用的结果。下图为印度洋海域及其赤道上空热力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M、N、P和Q四海区中盐度最高的是( )
A.M B.N C.P D.Q
10.一年中,印度洋赤道附近西侧海域海水水温偏低时( )
A.甲处气流上升较显著 B.印度西侧海水向南流
C.马来半岛森林大火多 D.索马里海域渔获减少
【答案】9.A 10.B
【解析】9.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主要是降水、蒸发、温度等。图中P、Q海域地处赤道低压带,降水量大;M、N海域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故PQ海域海水盐度低于MN海域,据此排除CD两项。其中M海域分布有马达加斯加暖流,水温高,蒸发量大,盐度高,A正确;N海域分布有西澳大利亚寒流,水温低,蒸发相对较小,盐度低些,B错。综上所述,本题选A。
10.印度洋赤道附近西侧海域海水水温偏低时,甲处气流遇冷收缩下沉,A错误;印度洋赤道附近西侧海域海水水温偏低时,意味着已经出现索马里寒流,可知此时盛行西南风,为北半球夏季,此时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呈顺时针流动,则印度西侧海水向南流动,B正确;印度洋赤道附近西侧海域海水水温偏低时,此时为北半球夏季,马来半岛降水较多,不容易发生森林大火,C错误;印度洋盛行西南风,索马里寒流强盛,渔获增多,D错误。故选B。
【点睛】印度洋海域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夏季时,西南风自西南从索马里半岛吹向北印度洋,索马里海域海平面水位下降,底层海水从下向上垂直向上补充,形成上升补偿流,即索马里寒流。
(2018秋·福建厦门·高一厦门双十中学校考阶段练习)读“某海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局部)”,完成下面小题。
11.①②③④四处分布有世界著名渔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②是风海流,流向与风向完全一致 B.①处表层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C.③处表层海水等温线向北凸出 D.②③是暖流,①④是寒流
【答案】11.A 12.D
【解析】11.读图,根据经纬网和洋流运动方向可知,该海域位于南太平洋中低纬度,①为由低纬流向高纬的秘鲁寒流,因沿岸有上升流,形成秘鲁渔场,A正确;②为南赤道暖流,③为东澳大利亚暖流,④为西风漂流,是寒流,BCD错误。故选A。
12.②是风海流,流向受地转偏向力和地形影响,与风向不完全一致,A错误;①处为寒流,表层海水等温线向北(低纬)凸出,B错误;③处为暖流,表层海水等温线向南(高纬)凸出 C错误;据上题分析可知,②③是暖流,①④是寒流,D正确。故选D。
【点睛】洋流的分布规律:①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流动,南半球相反。②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域,形成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③南极大陆外围,在南纬40°-60°附近海域,形成横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西风漂流,其性质为寒流。④北印度洋,形成“夏顺(时针)冬逆(时针)”的季风洋流。
(2018秋·河北承德·高三河北承德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渔场是指鱼类或其他水生经济动物密集经过或滞游的具有捕捞价值的水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渔业产量的重心常用来描述渔场时空位置的变动状况。下图是2014年12月—2015年7月非洲西海岸中上层鱼类中心渔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3.图示时段该中心渔场位置变化的特点是( )
A.随经度变化幅度较大 B.月变化特征明显
C.随时间先向北后向南 D.南北向变化幅度较小
14.导致该渔场中心位置变化的原因是( )
A.冬半年,偏北风强劲南下,形成的上升流南下
B.夏半年,偏南风强劲北上,推动加那利下降流北上
C.冬半年,几内亚湾暖流增强,推动加那利上升流南下
D.夏半年,东北信风势力增强,形成的下降流北上
【答案】13.B 14.A
【解析】13.本题考查对图表的判读能力。图中显示渔场位置的经度变化大约为1°,纬度变化大约为3.5°,经度变化幅度较小,南北(纬度)变化幅度较大,故A项、D项均错误;图片显示每月渔场的位置均有改变,故B项正确;读图可知,12月-次年4月向南移,4月-7月向北移,故C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14.本题考查洋流的相关知识,图中纬度为北纬,位于北半球。冬半年,随着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大陆西岸离岸东北信风南移,导致上升流南下,故A项正确;中低纬大陆西岸由于离岸信风的影响形成上升流,故B项、D项均错误;赤道逆流由西向东至几内亚湾,称为几内亚湾暖流,夏半年,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季风,吹拂海水向东流动,因此,夏季几内亚湾暖流增强,故C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点睛】非洲几内亚湾沿岸夏半年,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季风,吹拂海水向东流动,因此,夏季几内亚湾暖流增强。
(2019秋·安徽六安·高三毛坦厂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温盐环流,是一个依靠海水的温度和含盐密度驱动的全球洋流循环系统。这个系统的运作情况是,以风力驱动的海面水流将赤道的暖流带往北大西洋,暖流在高纬度处被冷却后下沉到海底,这些高密度的水接着流入洋盆南下前往其他的暖洋位加热循环。研究发现,全球气候变暖对温盐环流影响很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造成图中①处表层海水下沉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海水北上不断向大气释放热量使水温降低b.洋流在向北流时因水汽蒸发而使盐度逐渐升高c.纬度位于60°附近,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d.海水结冰使盐度升高e.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A.ab B.ac C.be D.de
16.若图示海区温盐环流增强,则会导致( )
A.北美东部地区气温降低 B.欧洲西部地区夏季降水减少
C.北海渔场渔业资源更加丰富 D.欧洲西部地区冬季降水减少
【答案】15.A 16.C
【解析】15.根据材料,洋流从表层下沉的原因是由于密度增大,海水北上气温降低,盐度会增大,a正确;洋流北上,海水蒸发,盐度增大,则海水密度增大,b正确;受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降水多,造成盐度降低,c错误;表层海水结冰,不会导致表层海水下沉,d错误;地转偏向力作用于水平运动的物体,不会导致海水下沉,d错误;故选A。
16.北上的暖水与南下的冷水相遇,搅动增强,饵料丰富,会使北海渔场渔业资源增加,C正确;图示地区温盐环流增强,则北美东部冷海水下沉增加,则表层海水温度提升,气温可能升高,A错误;温盐环流增强,则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增强, 暖流势力增强,欧洲西部地区全年降水可能增加,BD错误;故选C。
【点睛】洋流按性质分为暖流、寒流两种。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多由低纬流向高纬或为下降流。典型的有,日本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多由高纬流向低纬或为上升流。典型的有,千岛寒流、拉布拉多寒流。
(2022秋·河北张家口·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下图是某季节索马里沿岸洋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7.图中索马里洋流属于( )
①暖流 ②寒流 ③风海流 ④补偿流 ⑤密度流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⑤
18.受图示洋流影响正确的说法是( )
①B海域形成渔场 ②A沿岸增温增湿 ③A沿岸降温减湿 ④C海域航行顺风顺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答案】17.B 18.C
【解析】17.南亚地区夏季盛行风为西南风,冬季盛行风为东北风。图中索马里洋流流向东北,说明图中盛行风向为西南风。西南风自索马里半岛吹向阿拉伯海,是离岸风,离岸风使得表层海水自西南向东北流动,近岸海域海水水位下降,带动底层海水冷海水自下向上补充表层海水,形成索马里洋流,因此索马里洋流是补偿流,④正确,③⑤错。由于是自下而上补充表层海水,因此海水温度较低,是寒流,②正确,①错。综上所述,②④正确,故本题选择B。
18.上升补偿流会带动海底营养物质上泛,故B海域形成渔场,①正确;寒流使得沿岸A降温减湿,②错误,③正确;是顺水还是逆水、是顺风还是逆风与航行方向有关,本题只知道风向、洋流方向,不知道航行方向,无法判断,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③正确,故本题选C。
【点睛】夏季时南亚地区盛行西南风,西南风自索马里半岛吹向阿拉伯海,形成离岸风,离岸风使得表层海水自西南向东北流动,近岸海域海水水位下降,带动底层海水自下向上补充表层海水,形成索马里寒流。上升补偿流带动海底营养物质上泛,形成渔场;寒流对沿岸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
(2022秋·吉林松原·高一校联考阶段练习)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前,北非尼罗河河口的沙丁鱼资源十分丰富。1970年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渔业资源突然枯竭,现在非洲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非洲西海岸。索马里半岛附近是季节性渔场,夏季捕捞量较大,冬季较少。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9.推测1970年后尼罗河河口渔业资源突然枯竭的原因最可能是( )
A.渔船增多,过度捕捞 B.大坝拦截,营养盐类不足
C.全球变暖,鱼类死亡 D.环境污染,渔业资源减少
20.与非洲西海岸渔业资源丰富成因相似的是( )
A.北海渔场 B.北海道渔场 C.索马里渔场 D.纽芬兰渔场
【答案】19.B 20.C
【解析】19.结合材料信息可知,1970年后尼罗河河口渔业资源突然萎缩主要是因为阿斯旺大坝的修建,大量拦水拦沙,使得到达尼罗河河口的水量、泥沙量减少,营养盐类减少,饵料少,渔业资源萎缩,B正确。题意中未涉及到渔船的过度捕捞,A不符合题意;全球气候变暖,使全球均温升高1℃左右,对鱼类死亡影响较小,C错误;题意未涉及环境污染,D错误。故选B。
20.非洲西海岸渔业资源主要得益于沿岸的寒流,成因是离岸风把表层海水带走,底层冷海水上泛,把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为鱼类提供大量的饵料。其成因与索马里渔场的成因一致,C正确。A、B、D选项中的渔场都是寒暖流交汇,海水受到扰动,营养物质上泛形成的。故选C。
【点睛】大型渔场成因分析: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上升补偿流,把海水底层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使得表层饵料丰富;陆地径流汇入,到海营养物质丰富;中低纬大陆架广阔;沿岸岛屿、半岛众多,鱼类的栖息地面积广。
二、综合题
21.(2023秋·广东惠州·高三统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山群岛是我国北方重要的蓝色粮仓。2017年,长山群岛整个海域纳入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该海域海底存在规模较大的海槽地形,渔民将种苗投放到海床自然生长,实现了优质海洋冷水鱼长年底播养殖。近年来,随着海岛新兴经济兴起,大小长山岛休闲型海洋产业规模日益增长。下图为长山群岛分布示意图。
(1)简析长山群岛周边水域水质优良的原因。
(2)分析长山群岛可常年进行冷水鱼底播养殖的原因。
(3)说明长山岛拓展休闲型海洋产业的优势条件。
【答案】(1)离陆地较远,陆源污染小;开放海域,与外海水体交换频繁;群岛人口及工业规模小,污水排放量较小。
(2)海域纬度较高,秋冬季表层海水温度受气温影响,水温下降明显,密度增大,下沉至底部海槽;春夏季,表层海水温度上升,且上层海水受陆地径流汇入影响,盐度低,密度小;但底层海水密度大,难以垂直混合;气候湿润,雨季多条江河入海,带来营养盐类。
(3)离大连、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相对较近,客源充足;周边岛屿数量众多,自然环境优美;岛屿面积大,建设用地相对充足;基础设施完善,接待能力强(环境容量大)。
【分析】本题以长山群岛分布示意图等材料为背景设置试题,涉及长山群岛周边水域水质优良的原因、长山群岛可常年进行冷水鱼底播养殖的原因、长山岛拓展休闲型海洋产业的优势条件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
【详解】(1)长山群岛周边水域水质优良的原因主要从污染源及水域更新速度等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是该海域位于外海,距离大陆比较远,受到陆地排放的污染物影响小;且群岛人口和工业规模小,污水排放量比较小。其次,该海域位于开放海域,与外海水体交换频繁,水体更新速度快。
(2)长山群岛可常年进行冷水鱼底播养殖的原因可以从有利的冷水环境和饵料丰富等方面进行回答。该海域纬度较高,秋冬季表层海水温度受气温影响,水温下降明显,密度增大,下沉至底部海槽,形成冷水环境;春夏季,虽然表层海水温度上升,但上层海水受陆地径流汇入影响,盐度低,密度小,同时底层海水密度大,上层和底层海水难以垂直混合,底层海水可以继续维持冷水环境;由此形成有利于常年养殖冷水鱼的栖息环境。该区域属于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雨季多条江河入海,带来营养盐类,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
(3)休闲型海洋产业的优势条件包括距离客源市场近、旅游资源价值高、基础设施完善和环境容量大等方面。该区域周边岛屿数量众多,自然环境优美,发展休闲型海洋产业的价值高;我国东部沿海的大连、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经济发达,具有广阔的旅游休闲消费市场,且该群岛距客源市场近;岛屿面积较大,建设用地相对充足,基础设施也相对比较完善,该岛屿接待能力强,环境容量大。
22.(2023春·河北邯郸·高二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颗粒有机碳是不溶解于水的有生命或无生命的有机颗粒物质,在碳循环中占有重要地位。某地理研究团队考察北冰洋某海域时发现:该海域超2,3的区域水深小于20米,海水中颗粒有机碳主要受径流输入,海岸侵蚀、浮游生物和沉积物再悬浮等作用影响,5-9月颗粒有机碳浓度较大。下图示意该海域表层和底层的有机碳浓度分布。
(1)归纳该图示海域海水中颗粒有机碳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
(2)说明该海域底层海水中颗粒有机碳浓度最大区域的形成过程。
(3)分析图示海域海水中颗粒有机碳浓度5~9月较大的原因。
(4)推测该海域海水中颗粒有机碳向外输出的主要途径。
【答案】(1)图示海域颗粒有机碳浓度空间分布不均;随离岸距离增加,颗粒有机碳浓度呈下降趋势;海水底层颗粒有机碳浓度普遍高于表层。
(2)河流携带陆源颗粒有机碳,并在入海口附近堆积;受沿岸洋流影响,颗粒有机碳向东流动;海区较封闭,颗粒有机碳汇聚多;在重力作用下,颗粒有机碳由表层向底层沉积。
(3)5~9月气温升高,冻土融化,土壤中颗粒有机碳释放多;海冰大面积融化,海水侵蚀海岸作用强烈,大量颗粒有机碳输入该海区;降水增多,且冰雪融水多,河流径流量大,陆源颗粒有机碳汇入多;光照强、水温高,海洋浮游生物循环旺盛,产生颗粒有机碳数量多。
(4)该海域海水中颗粒有机碳随洋流向外输送;水生生物生命活动将有机碳固定在生物体内,同时向其它海区迁徙;冬半年,表层海水结冰,大量颗粒有机碳通过物理过程进入到海冰中,并在风的驱动下向外输送。
【分析】本题以海水中颗粒有机碳为背景材料,涉及到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描述、有机碳的形成过程、影响颗粒有机碳形成的因素、及输出形式,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调动知识、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由图可知,海域表层、底层颗粒有机碳浓度空间分布不均匀;海域表层、底层总体随离岸距离增加,颗粒有机碳浓度呈下降趋势;两幅图比较可知海水底层颗粒有机碳浓度普遍高于表层颗粒有机碳浓度。
(2)由材料可知海水中颗粒有机碳主要受径流输入,海岸侵蚀、浮游生物和沉积物再悬浮等作用影响,所以说颗粒有机碳最高值区是由径流输入的,河流携带陆源颗粒有机碳,并在入海口附近大量堆积;由图可知表层洋流向东流,表层颗粒有机碳受沿岸洋流影响,颗粒有机碳向东流动;由由图可知底层颗粒有机碳最高区海域较封闭,浮游生物和沉积物再悬浮等作用影响,随着颗粒有机碳的沉积,在海底汇聚多;在重力作用下,颗粒有机碳由表层向东移动的过程在底层大量沉积沉积。
(3)5~9月为北半球的下半年,气温升高,冻土大量融化,土壤中颗粒有机碳释放多;随着该地区气温的升高,海冰大面积融化,海水侵蚀海岸作用强烈,沿海地区的陆地大量颗粒有机碳输入随着海浪的侵蚀,进入该海区;该季节该地区降水增多,且随着气温的升高,冰雪融水增多,河流径流量大,流水侵蚀加剧,陆源颗粒有机碳汇入多;夏半年太阳高度加大,光照强、水温高,海洋浮游生物生长旺盛,海洋生物产生颗粒有机碳数量增多。
(4)由图可知,图中颗粒有机碳的扩散方向和洋流的流向一致,所以该海域海水中颗粒有机碳随洋流向外输送;由材料可知海水中颗粒有机碳受浮游生物影响,水生生物生命活动可以将有机碳固定在生物体内,同时随着生物的移动向其它海区迁徙;冬半年,气温低,表层海水结冰,大量颗粒有机碳通过物理过程进入到海冰中,并在强大的风力作用下风向其它海域输送。
23.(2023春·福建厦门·高二厦门双十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热带辐合带(赤道低压带)季节性迁移会带来风向季节变化,气候学上依据降水的季节性来确定季风区。即以夏季(雨季)与冬季(干季)降水量之差大于200毫米,且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比率超过40%的地区作为季风区。新生代以来澳大利亚板块向北漂移了约20°,其北部逐渐进入了热带幅合带的影响范围,与亚欧大陆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上新世时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的流通性受到限制,促成了澳大利亚北部季风的形成。下图示意当前澳大利亚位置及1月热带辐合带位置。
(1)分析澳大利亚北部季风区夏季降水形成的主要原因。
(2)说明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的流通性受限制的原因。
(3)末次冰期,澳大利亚北部冬季风加强,分析其对沿岸海洋生物生长的有利影响。
(4)仅考虑澳大利亚板块持续向北向赤道漂移,推测澳大利亚干旱区和北部季风区的变化。
【答案】(1)夏季热带辐合带南移,影响该区域,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东北信风南移偏转成西北风,从海洋带来较多的水汽,在西北地区形成降水。
(2)澳大利亚板块不断向北漂移,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之间的水道变窄,聚积在赤道西太平洋的暖海水沿印度尼西亚岛屿间的通道流动受阻。
(3)澳大利亚北部冬季盛行东南风,北部沿海吹离岸风,易形成上升流,从海底带来丰富营养盐,饵料丰富,有利海洋生物生长。
(4)干旱区范围减小;季风区范围扩大。
【分析】本题以澳大利亚的降水情况为材料,涉及影响降水的原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详解】(1)气压带、风带夏季向南移动,冬季向北移动,夏季热带辐合带南移,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该区域,根据热力环流原理,低气压带控制的区域盛行上升气流,在气流上升过程中,随着海拔升高,气温不断降低,水汽遇冷凝结,容易形成降水;由于夏季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到达南半球后向左偏转成西北风,根据地图,西北风从海洋上带来了较多的水汽,在西北地区形成降水。
(2)北赤道暖流和南赤道暖流使海水在赤道西太平洋聚积,根据材料,新生代以来澳大利亚板块向北漂移了约20°,北部与亚欧大陆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使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之间的水道变窄,限制了海水沿印度尼西亚岛屿间的通道流动。
(3)气压带、风带冬季向北移动,澳大利亚北部冬季受东南信风带控制,盛行东南风,根据澳大利亚地图,东南风在澳大利亚北部属于离岸风,表层海水远离海岸,深层海水上泛补给,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海洋生物提供饵料。
(4)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区域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澳大利亚板块持续向北向赤道漂移,使澳大利亚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区域减少,干旱范围减小;澳大利亚板块持续向北向赤道漂移,使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的区域增大,夏季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的区域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夏季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到达南半球后向左偏转成西北风,西北风从海洋上带来了较多的水汽,降水较多,冬季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由东南信风带控制,东南风没有带来水汽,降水较少,故季风范围扩大。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2海水的性质与运动(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秋·安徽安庆·高三校考阶段练习)下图示意北大西洋部分海域洋流的分布,图中N海域7月份盛行西南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②③洋流相比较,①洋流的特点是( )
A.水温高、盐度低 B.水温低、盐度高 C.水温低、盐度低 D.水温高、盐度高
2.图中N海域( )
A.多晴天,利于航行 B.表层南北方向的水温梯度大
C.水温低,饵料贫乏 D.海水下沉区,鱼类资源丰富
3.7月份盛行西南风,对N海域的主要影响是( )
A.海雾频率增大 B.海浪增大 C.空气湿度降低 D.水温降低
(2022秋·河南信阳·高三统考阶段练习)福建中部沿岸海域某些季节受上升流影响,会出现水温、盐度异常。结合该海域10米深度层水温(°C)、盐度(%)距平(各站点实测值减去该层该值的平均值)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关于该海域叙述正确的是( )
A.水温最高值不超过2℃ B.近岸海水密度低于远岸
C.水温及盐度分布主要受海陆分布影响 D.近岸水温低于远岸、盐度高于远岸
5.除海底地形影响外,导致该海域出现上升流的原因还有( )
A.西南季风 B.东南季风 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
(2021秋·广东·高三统考阶段练习)材料一:异木棉是经过改良最新引种入中国的园林植物。它体型高大,树皮上长有凸起物,树干中部略微鼓胀,和非洲草原的猴面包树相似。在每年年底11月开粉色花,于次年春季树叶全部落光,至广东雨季结束后的4月左右结果,果实开裂有棉絮状物体裹挟种子四处飘落,和木棉树极为相似,故称为异木棉。
材料二:距今500万年-300万年间,南美洲和北美洲逐渐靠近,迎头相撞,巨大的压力和能量通过海底火山喷涌而出,岛屿随之形成,海底也被顺势推出了海面,随着时间的推移,海水渐渐褪去,岛屿连成一片,巴拿马地峡形成了。载自《进击的智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根据材料一判断,异木棉树原来生长的区域有可能( )
A.法国 B.埃及 C.巴西 D.俄罗斯
7.异木棉树生长环境中最明显的气候特征( )
A.夏季高温多雨 B.四季温和多雨 C.干湿季明显 D.终年寒冷
8.和巴拿马地峡有直接相关影响的地理事物( )
A.产生了墨西哥湾暖流 B.太平洋海水盐度增加 C.北冰洋面积缩小 D.第四纪冰川不会出现
(2022秋·江苏苏州·高三统考阶段练习)印度洋偶极是指赤道附近印度洋西部和东部海洋表面温度差,当印度洋西部的温度高于东部时为正偶极,反之为负偶极,此现象是海一气相互作用的结果。下图为印度洋海域及其赤道上空热力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M、N、P和Q四海区中盐度最高的是( )
A.M B.N C.P D.Q
10.一年中,印度洋赤道附近西侧海域海水水温偏低时( )
A.甲处气流上升较显著 B.印度西侧海水向南流
C.马来半岛森林大火多 D.索马里海域渔获减少
(2018秋·福建厦门·高一厦门双十中学校考阶段练习)读“某海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局部)”,完成下面小题。
11.①②③④四处分布有世界著名渔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②是风海流,流向与风向完全一致 B.①处表层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C.③处表层海水等温线向北凸出 D.②③是暖流,①④是寒流
(2018秋·河北承德·高三河北承德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渔场是指鱼类或其他水生经济动物密集经过或滞游的具有捕捞价值的水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渔业产量的重心常用来描述渔场时空位置的变动状况。下图是2014年12月—2015年7月非洲西海岸中上层鱼类中心渔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3.图示时段该中心渔场位置变化的特点是( )
A.随经度变化幅度较大 B.月变化特征明显
C.随时间先向北后向南 D.南北向变化幅度较小
14.导致该渔场中心位置变化的原因是( )
A.冬半年,偏北风强劲南下,形成的上升流南下
B.夏半年,偏南风强劲北上,推动加那利下降流北上
C.冬半年,几内亚湾暖流增强,推动加那利上升流南下
D.夏半年,东北信风势力增强,形成的下降流北上
(2019秋·安徽六安·高三毛坦厂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温盐环流,是一个依靠海水的温度和含盐密度驱动的全球洋流循环系统。这个系统的运作情况是,以风力驱动的海面水流将赤道的暖流带往北大西洋,暖流在高纬度处被冷却后下沉到海底,这些高密度的水接着流入洋盆南下前往其他的暖洋位加热循环。研究发现,全球气候变暖对温盐环流影响很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造成图中①处表层海水下沉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海水北上不断向大气释放热量使水温降低b.洋流在向北流时因水汽蒸发而使盐度逐渐升高c.纬度位于60°附近,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d.海水结冰使盐度升高e.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A.ab B.ac C.be D.de
16.若图示海区温盐环流增强,则会导致( )
A.北美东部地区气温降低 B.欧洲西部地区夏季降水减少
C.北海渔场渔业资源更加丰富 D.欧洲西部地区冬季降水减少
(2022秋·河北张家口·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下图是某季节索马里沿岸洋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7.图中索马里洋流属于( )
①暖流 ②寒流 ③风海流 ④补偿流 ⑤密度流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⑤
18.受图示洋流影响正确的说法是( )
①B海域形成渔场 ②A沿岸增温增湿 ③A沿岸降温减湿 ④C海域航行顺风顺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2022秋·吉林松原·高一校联考阶段练习)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前,北非尼罗河河口的沙丁鱼资源十分丰富。1970年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渔业资源突然枯竭,现在非洲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非洲西海岸。索马里半岛附近是季节性渔场,夏季捕捞量较大,冬季较少。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9.推测1970年后尼罗河河口渔业资源突然枯竭的原因最可能是( )
A.渔船增多,过度捕捞 B.大坝拦截,营养盐类不足
C.全球变暖,鱼类死亡 D.环境污染,渔业资源减少
20.与非洲西海岸渔业资源丰富成因相似的是( )
A.北海渔场 B.北海道渔场 C.索马里渔场 D.纽芬兰渔场
二、综合题
21.(2023秋·广东惠州·高三统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山群岛是我国北方重要的蓝色粮仓。2017年,长山群岛整个海域纳入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该海域海底存在规模较大的海槽地形,渔民将种苗投放到海床自然生长,实现了优质海洋冷水鱼长年底播养殖。近年来,随着海岛新兴经济兴起,大小长山岛休闲型海洋产业规模日益增长。下图为长山群岛分布示意图。
(1)简析长山群岛周边水域水质优良的原因。
(2)分析长山群岛可常年进行冷水鱼底播养殖的原因。
(3)说明长山岛拓展休闲型海洋产业的优势条件。
22.(2023春·河北邯郸·高二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颗粒有机碳是不溶解于水的有生命或无生命的有机颗粒物质,在碳循环中占有重要地位。某地理研究团队考察北冰洋某海域时发现:该海域超2,3的区域水深小于20米,海水中颗粒有机碳主要受径流输入,海岸侵蚀、浮游生物和沉积物再悬浮等作用影响,5-9月颗粒有机碳浓度较大。下图示意该海域表层和底层的有机碳浓度分布。
(1)归纳该图示海域海水中颗粒有机碳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
(2)说明该海域底层海水中颗粒有机碳浓度最大区域的形成过程。
(3)分析图示海域海水中颗粒有机碳浓度5~9月较大的原因。
(4)推测该海域海水中颗粒有机碳向外输出的主要途径。
求。
热带辐合带(赤道低压带)季节性迁移会带来风向季节变化,气候学上依据降水的季节性来确定季风区。即以夏季(雨季)与冬季(干季)降水量之差大于200毫米,且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比率超过40%的地区作为季风区。新生代以来澳大利亚板块向北漂移了约20°,其北部逐渐进入了热带幅合带的影响范围,与亚欧大陆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上新世时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的流通性受到限制,促成了澳大利亚北部季风的形成。下图示意当前澳大利亚位置及1月热带辐合带位置。
(1)分析澳大利亚北部季风区夏季降水形成的主要原因。
(2)说明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的流通性受限制的原因。
(3)末次冰期,澳大利亚北部冬季风加强,分析其对沿岸海洋生物生长的有利影响。
(4)仅考虑澳大利亚板块持续向北向赤道漂移,推测澳大利亚干旱区和北部季风区的变化。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