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1水循环、相互联系的水体(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18秋·福建泉州·高三晋江市季延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图为某观测站某年8月1日至3日雨量及河流水文过程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河段易出现险情的时间为( )
A.8月1日9时至12时
B.雨停后18小时至39小时
C.8月3日3时至24时
D.雨停后15小时至36小时
2.未来在相同降雨状态下,如果图中水文过程线( )
A.洪峰水位升高,可能是由于上游退耕还湖
B.洪峰水位降低,可能是由于下游修建水库
C.洪峰点向右偏移,可能是由于上游退耕还林
D.洪峰点向左偏移,可能是由于上游修建水库
(2022秋·四川巴中·高三南江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小明爷爷家在江南,他有一个烦恼,自2018年11月份以来当地一直都是阴雨天气为主,家门口的井水时涨时落,多数时间很浑浊,有时还有一股猪粪便的异味。小明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得知,爷爷家住在下图中的甲处,甲处的海拔110m,承压水位海拔111m,甲地竖直向下第一个隔水层顶部海拔95m,底部海拔92m。承压水是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小明爷爷家水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井的类型属于承压井 B.井水的补给以湖水为主
C.井水有时会溢出地面 D.井水的更新周期较短
4.为帮助爷爷解决这个烦恼,小明准备在原有井的基础上继续凿井,则该井( )
A.井深至少18m,井口至少加高1m B.井深至少18m,井口不用加高
C.井深至少15m,井口至少加高1m D.井深至少15m,井口不用加高
(2022秋·陕西咸阳·高三校考阶段练习)达里诺尔湖是内蒙古第二大咸水湖。湖泊周国分布着上百座火山,凝固的熔岩填充了曾经流出湖的古河道,筑起一道水坝,形成达里诺尔湖。近几十年来,湖滨东部频发以盐碱粉末悬浮颗粒物为主的“盐尘暴”,并向周国扩散,严重影响着流域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图示意达里诺尔湖水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达里诺尔湖湖水深度的分布特征是( )
A.西部深、东部浅 B.东部深、西部浅
C.北部深、南部浅 D.南部深,北部浅
6.湖滨东部频发“盐尘暴”的季节是( )
A.冬季 B.夏季 C.秋季 D.春季
7.达里诺尔湖流域水循环的特点是( )
①周期短,水循环量大②周期长,水循环量小③冬季水循环较活跃④夏季水循环活跃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022秋·四川遂宁·高二射洪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阿姆河上游流域东南部为高海拔山区,海拔约800~6100m,平均约3600m。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511mm。其中雨、雪、冰产流比例为18:67:15。下左图为阿姆河上游流域,下右图为阿姆河产流区降雨和降雪量,融雪、融冰产水量年内分变化过程图,(径流深度:径流总量/流域面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阿姆河上游流域水汽输送主要借助( )
A.盛行西风 B.东北季风 C.西南季风 D.极地东风
9.该流域融雪期从3月持续到7月,融雪期长的原因是( )
A.积雪厚度大 B.海拔高差大 C.纬度跨度大 D.气温回升慢
10.受水源补给综合影响,推测阿姆河上游流域出口甲处径流峰值可能出现在( )
A.2月上旬 B.4月上旬 C.6月下旬 D.8月下旬
(2023春·安徽淮北·高二统考阶段练习)读某河流中游湖泊在一次洪水过程中,入、出湖径流量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体现湖泊蓄洪作用的时段是(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2.湖泊水位最高时刻( )
A.甲 B.乙 C.丙 D.丁
(2018秋·湖南益阳·高二桃江县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图为某区域简图,右图为丙湖泊水位及甲河与乙河连接处水位的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据图判断,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乙河由东南流向西北 B.6月份甲河由东流向西
C.全年甲河水位变化小于乙河 D.甲河段平均流速最慢的月份是6-9月
14.若丙湖大面积萎缩,则( )
A.使湖泊陆风减弱 B.可增加耕地面积
C.使湖泊物种更丰富 D.使水循环更加活跃
(2020春·安徽宿州·高二安徽省泗县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郁闭植被一般指乔木、灌木等对地面能形成遮蔽的原生态植被。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贡嘎山的东坡和西坡的垂直带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三月草甸草原返青生长时所需水分主要来源于( )
A.大气降水 B.积雪融水 C.地下水 D.冷凝露水
16.影响郁闭植被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导因素( )
A.热量 B.土壤 C.水分 D.光照
(2022秋·安徽六安·高三六安市裕安区新安中学校考阶段练习)河口锋是指河口地区不同性质水体或水团之间形成的较为明显的界面,界面附近往往存在一种或多种水文化学要素(盐度、温度、浊度、密度等)的最大梯度。下图为某年长江河口锋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关于长江河口锋及附近水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河口锋西侧水域浊度比东侧低 B.河口锋东侧水域盐度比西侧低
C.河口锋可能会影响到此地港口的通航 D.河口锋水域生态系统较稳定
18.长江河口锋的形成、发展和消散与季节关系密切。其中,长江河口锋位置距离陆地最远的季节是( )
A.冬季 B.秋季 C.夏季 D.春季
(2022秋·湖南永州·高三校考阶段练习)阿姆河发源于兴都库什山脉北坡海拔约4900m的维略夫斯基冰川,汇入咸海。阿姆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来自积雪和冰川融水,其汛期从3月可以持续到10月。下图为阿姆河流域水系图,甲乙丙是河流干流上的水文观测点。根据图文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19.阿姆河汛期长的主要原因是( )
A.流域内雨季长 B.中上游高差大 C.河流流程长支流多 D.河源冰川面积广大
20.某游客在丙地看到了长河落日圆(落日映在远方的河面上)景观,该时节他还可看见当地( )
A.长河红日升 B.漫天雪花飞 C.水浑流量丰 D.河岸秋草黄
二、综合题
21.(2023春·河南鹤壁·高二鹤壁高中校考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基西米河(位置如下图),是介于基西米湖和奥基乔比湖之间的干流,渠化前在宽1.6~3.2km、水深一般为0.3~0.7m的河漫滩上蜿蜒盘行166km,当时该流域常常受到洪涝灾害的侵扰,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1962~1971年期间河道逐渐被渠化为一条长90km、深9m、宽仅100m的几段近似直线的人工河道组成的运河,河长缩短了38m,并沿河修建了6级拦河坝。但渠化后河流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从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开始,美国相关部门组织了一系列基西米河生态修复试验,并于1990年开展了大规模的生态修复工程,以便恢复河道原有的自然水文水力条件,进而修复其生态环境系统。
(1)简述基西米河流域在渠化前时常泛滥的季节及原因。
(2)分别说明基西米河在1962~1971年期间加深河道、裁弯取直和建设拦河坝的主要目的。
(3)分析基西米河渠化后河道变化所产生的主要生态问题。
22.(2023春·江苏常州·高二华罗庚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齐齐哈尔为达斡尔语,有“天然牧场”之意。齐齐哈尔市是黑龙江省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北京某校中学生到该市开展研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一考察扎龙湿地
扎龙湿地位于齐齐哈尔市东南部松墩平原、乌裕尔河下游湖沼苇草地带。乌裕尔河原是嫩江的支流,下游排水受阻后变成内流河,并形成尾闾湖(河流尾部所形成的湖泊),后来此尾闾湖逐步萎缩,最终演化成面积广大、积水较浅的扎龙湿地。
(1)利用水循环原理绘制扎龙湿地水量收支示意图,并描述扎龙湿地的形成过程。
任务二调研烤肉产业
2022年6月,齐齐哈尔市被授予“国际烤肉美食之都”的称号。调查发现,该市正充分发挥烤肉产业的资源优势、文化优势,打造烤肉产业供应链、消费链,全面推动其振兴发展。
(2)从产业链的角度,为该市建设“国际烤肉美食之都”提出可行性措施。
烤肉属于生鲜产品,对快递配送环节要求相对较高。许多店家表示,当地的烤肉能通过快递准时送达北京,打开包装时冰袋还没融化。齐齐哈尔市已走出了一条“快递·烤肉”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3)说出实现烤肉高质量配送至北京的具体做法。
23.(2023春·江西九江·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2002年起,我国已连续20年利用小浪底水利枢纽调水调沙,即每年的6-7月份,水库开闸放水,既提前完成了腾库任务,又降低了库区水位,借洪水之力完成排沙过程。但也上演“流鱼”奇观,即水中含沙量急剧增加,浑浊程度上升,水中鱼类大量窒息而死,且此时正值成鱼的繁殖期、幼鱼的发育期。据研究表明:排水调沙前,鲫鱼、鲤鱼、鲶鱼是下游河段最常见的鱼类,调水和调沙后,规模较小的食条似鱼后来居上,鲤鱼、鲶鱼极为罕见,渔获量下降了32.87%—75.34%。下图为2000—2015年黄河小浪底一利津段河床高程变化示意(其中夹河滩位于河南省周口市,泺口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城区北部)。
(1)与花园口一夹河滩河段相比,指出泺口—利津河口段2000—2015年河床变化的差异,结合地形、土壤等因素分析其原因。
(2)说出小浪底每年6—7月调水调沙的意义。
(3)简析小浪底调水调沙后黄河下游捕鱼量下降的原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1水循环、相互联系的水体(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18秋·福建泉州·高三晋江市季延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图为某观测站某年8月1日至3日雨量及河流水文过程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河段易出现险情的时间为( )
A.8月1日9时至12时
B.雨停后18小时至39小时
C.8月3日3时至24时
D.雨停后15小时至36小时
2.未来在相同降雨状态下,如果图中水文过程线( )
A.洪峰水位升高,可能是由于上游退耕还湖
B.洪峰水位降低,可能是由于下游修建水库
C.洪峰点向右偏移,可能是由于上游退耕还林
D.洪峰点向左偏移,可能是由于上游修建水库
【答案】1.D 2.C
【解析】1.根据最大降水量和洪峰的时间差异分析可知,超出警戒水位就是容易出现险情的时间,降水的主要集中时间是8月1号6点到15点,超出警戒水位的时间是8月2号6点到8月3号3点,出现险情的时间是雨停后15小时至36小时,ABC错误,D正确,故选D。
2.洪峰水位升高,可能是由于上游大量围湖造田,不是退耕还湖,A错误;洪峰水位降低,可能是由于上游修建大型水库,与下游水库无关,B错误;若洪峰点向右偏移,说明洪峰出现的时间滞后,则反映地表径流汇入河流速度变慢,可能是上游植被恢复较好的结果(植被有涵养水源的作用),C正确;洪峰点向左偏移,说明洪峰出现时间提前,地表径流汇入河流速度变快,可能是由于上游开挖泄洪通道,若上游修建水库,会使流速减慢,D错误。故选C。
【点睛】洪峰水位升高反映上游调节作用减弱,可能与围湖造田有关;洪峰水位降低说明上游的调节作用增强,可能是上游修建了水库。
(2022秋·四川巴中·高三南江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小明爷爷家在江南,他有一个烦恼,自2018年11月份以来当地一直都是阴雨天气为主,家门口的井水时涨时落,多数时间很浑浊,有时还有一股猪粪便的异味。小明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得知,爷爷家住在下图中的甲处,甲处的海拔110m,承压水位海拔111m,甲地竖直向下第一个隔水层顶部海拔95m,底部海拔92m。承压水是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小明爷爷家水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井的类型属于承压井 B.井水的补给以湖水为主
C.井水有时会溢出地面 D.井水的更新周期较短
4.为帮助爷爷解决这个烦恼,小明准备在原有井的基础上继续凿井,则该井( )
A.井深至少18m,井口至少加高1m B.井深至少18m,井口不用加高
C.井深至少15m,井口至少加高1m D.井深至少15m,井口不用加高
【答案】3.D 4.A
【解析】3.本题考查水体补给关系的相关知识。图中一共有三种形式的水井,即自流井、承压井和潜水井。潜水井利用的是潜水,而承压井和自流井利用的是承压水。自流井中的水因为承受压力,所以可以顺压力方向进行自流。图中甲处的水井为潜水井,故A项错误。读图可知,承压水的补给以湖水为主,图中湖水不补给潜水,故B项错误。只有自流井的井水有时会溢出地面,小明爷爷家的水井是潜水井,井水不会溢出地面,故C项错误。潜水接受地表水和一部分浅层地下水的补给,水体更新速度快,更新的时间短,故D项正确。故选D。
4.本题考查水体补给关系的相关知识。小明爷爷家的水井为潜水井,抽取的是潜水,因此想要改变井水时涨时落,多数时间很浑浊,有时还有一股猪粪便的异味的情况,需要改变水井类型,将其变成承压井。将潜水井变成承压井,需要凿穿第一个隔水层。由材料可知,甲处的海拔为110m,甲地竖直向下第一个隔水层底部海拔为92m,因此在原有水井的基础上还需再向下深挖以凿穿第一个隔水层,井深至少为18m;凿穿之后,该水井类型变成了承压井,但是由于承压井受到水压的影向,水从高压流向低压达到平衡,而甲处的海拔为110m,承压水位海拔为111m,为防止井水自流出井,要加高井口至少1m,故A项正确。
【点睛】承压水是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它有两种不同的埋藏类型,即埋藏在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的潜水和埋藏在上下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承压水。典型的承压含水层可分为补给区、承压区及排泄区三部分。
(2022秋·陕西咸阳·高三校考阶段练习)达里诺尔湖是内蒙古第二大咸水湖。湖泊周国分布着上百座火山,凝固的熔岩填充了曾经流出湖的古河道,筑起一道水坝,形成达里诺尔湖。近几十年来,湖滨东部频发以盐碱粉末悬浮颗粒物为主的“盐尘暴”,并向周国扩散,严重影响着流域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图示意达里诺尔湖水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达里诺尔湖湖水深度的分布特征是( )
A.西部深、东部浅 B.东部深、西部浅
C.北部深、南部浅 D.南部深,北部浅
6.湖滨东部频发“盐尘暴”的季节是( )
A.冬季 B.夏季 C.秋季 D.春季
7.达里诺尔湖流域水循环的特点是( )
①周期短,水循环量大②周期长,水循环量小③冬季水循环较活跃④夏季水循环活跃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5.A 6.D 7.B
【解析】5.根据材料“湖泊周围分布着上百座火山,凝固的熔岩填充了曾经流出湖的古河道,筑起一道水坝,形成达里诺尔湖。”该湖东北部和西南部有河流注入,携带泥沙较多,同时南部靠近山脉,湖水相对较浅,由此可知,达里诺尔湖湖水西部最深,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该流域靠近冬季风发源地,春季风力较强盛;春季为枯水期,东部浅滩上出露大面积的盐碱地,春季气温回升快,湖泊和土壤开始解冻,蒸发旺盛,地表形成大量的盐类物,此时最容易发生盐尘暴,D正确;该地区纬度相对较高,冬季湖泊封冻,不易发生盐尘暴,A错误,夏秋季节降水量相对较多,湖面面积大,土壤含水量相对较大,盐类物质不易出露,BC错误。故选D。
7.结合所学可知,水循环周期的长度与水体水量的多少、环节进行的快慢有关,结合该地自然地理特征可知,该湖泊流域水循环各环节进行较慢,循环的周期长,加上水少,故水循环量小,①错误,②正确;夏季时由于温度高,降水较多,蒸发蒸腾、降水、径流等各环节相对冬季而言更活跃,故③错误,④正确。故选B。
【点睛】盐分是盐沙尘暴的主要成分,常伴随盐沙尘暴而肆虐,是中亚、伊朗、印度和美国西部荒漠地区大盐湖或盐漠地区经常出现的风沙灾害形式。白色盐沙尘暴或者盐暴是盐漠、盐湖沉积,或其他疏松岩石风化物,被大风吹蚀、搬移,而随风漂移产生的一种风沙盐尘暴,这种盐沙尘暴使得空气浑浊不清。
(2022秋·四川遂宁·高二射洪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阿姆河上游流域东南部为高海拔山区,海拔约800~6100m,平均约3600m。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511mm。其中雨、雪、冰产流比例为18:67:15。下左图为阿姆河上游流域,下右图为阿姆河产流区降雨和降雪量,融雪、融冰产水量年内分变化过程图,(径流深度:径流总量/流域面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阿姆河上游流域水汽输送主要借助( )
A.盛行西风 B.东北季风 C.西南季风 D.极地东风
9.该流域融雪期从3月持续到7月,融雪期长的原因是( )
A.积雪厚度大 B.海拔高差大 C.纬度跨度大 D.气温回升慢
10.受水源补给综合影响,推测阿姆河上游流域出口甲处径流峰值可能出现在( )
A.2月上旬 B.4月上旬 C.6月下旬 D.8月下旬
【答案】8.A 9.B 10.C
【解析】8.图中显示,阿姆河上游地处35°N~40°N地区,属中纬西风带,冬季受南移的盛行西风的影响,从大西洋上带来大量水汽形成降水,因此阿姆河上游水汽来源主要借助盛行西风,A符合题意。因深居内陆,又有高山高原阻挡,受季风影响不明显,B、C不符合题意。当地纬度较低,受极地东风影响的可能性不大,D不符合题意。故选A。
9.题中显示,流域内雪的产流比例为67%,阿姆河上游流域东南部为高海拔山区,海拔约 800~6100m,相对高度大,雪线以下不同海拔高度均有积雪,不同海拔高度达到积雪融化的温度时间不同,积雪融化是在各个高度地带依次融化,导致融雪期长,B符合题意。从图中可知,当地每月降雪量并不大,积雪厚度不大,A错误。图中显示,阿姆河上游流域纬度跨度不大,C错误。气温回升慢,会导致积雪开始融化的时间晚,融雪期较短,同时也不符合图中显示的开始融雪的时间,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图中显示,2月上旬,融雪量少,降雨量不大,没有融冰补给,不可能出现径流峰值,A不符合题意。4、5月融雪量最大,降雨量较大,6月融冰量增大,这些补给通过一段时间汇集流动,6月下旬,在阿姆河上游流域出口甲处可能出现径流峰值,C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8月下旬,融雪量几乎没有,融冰量不大且降低,降雨量较小,此时径流补给量不大,出现径流峰的可能性不大,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水汽输送主要有大气环流输送和涡动输送两种形式,并具有强烈的地区性特点和季节变化,时而环流输送为主,时而以涡动输送为主。水汽输送主要集中于对流层的下半部,其中最大输送量出现在近地面层的850—900百帕左右的高度,由此向上或向下,水汽输送量均迅速减小,到500—400百帕以上的高度处,水汽的输送量已很小,以致可以忽略不计。
(2023春·安徽淮北·高二统考阶段练习)读某河流中游湖泊在一次洪水过程中,入、出湖径流量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体现湖泊蓄洪作用的时段是(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2.湖泊水位最高时刻(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11.C 12.B
【解析】11.湖泊蓄洪时段,入湖径流量大,出湖径流量小。读图可知,①时段入湖径流量高于出湖径流量;②时段出湖径流量高于入湖径流量;③时段入湖径流量高于出湖径流量;④时段出湖径流量高于入湖径流量。所以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根据图示曲线形态,乙时刻之前,入湖径流量大于出湖径流量,说明湖泊水位一直上升;乙到丙时段,出湖径流量大于入湖径流量,说明湖泊水位下降;丙到丁时段,入湖径流量大于出湖径流量,说明湖泊水位又开始上升,但丙丁时段的储水增加量小于乙丙时段的储水减少量,所以湖泊水位最高时刻是乙时刻,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河流水文特征包括水位、流量、含沙量、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水能蕴藏量等。
(2018秋·湖南益阳·高二桃江县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图为某区域简图,右图为丙湖泊水位及甲河与乙河连接处水位的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据图判断,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乙河由东南流向西北 B.6月份甲河由东流向西
C.全年甲河水位变化小于乙河 D.甲河段平均流速最慢的月份是6-9月
14.若丙湖大面积萎缩,则( )
A.使湖泊陆风减弱 B.可增加耕地面积
C.使湖泊物种更丰富 D.使水循环更加活跃
【答案】13.C 14.A
【解析】13.读图可知,乙河的流向是自西北流向东南,A错误;从右图中可以看出6月份以后连接处水位高于湖泊水位,甲河才会自东流向西,B错误;甲河有丙湖泊的补给,丰水期湖泊蓄水、枯水期湖泊补给河流,因此导致甲河全年水位变化小于乙河,C正确;当湖泊水位与连接处水位相当时,甲河段平均流速最慢,从图中可以看出6-9月连接处水位明显高于湖泊水位,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C。
14.若丙湖大面积萎缩,则湖泊与周边地区热容量差异变小,湖泊陆风减弱,A正确;湖泊面积萎缩,周边气候环境变差,可能会引起土地荒漠化或盐碱化,不一定会增加耕地面积,B错误;湖泊面积萎缩,生物多样性受损,空气中水汽含量减少,水循环减弱,C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A。
【点睛】陆地湖泊与河流之间存在相互补给关系,补给方向取决于相对水位的高低。
(2020春·安徽宿州·高二安徽省泗县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郁闭植被一般指乔木、灌木等对地面能形成遮蔽的原生态植被。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贡嘎山的东坡和西坡的垂直带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三月草甸草原返青生长时所需水分主要来源于( )
A.大气降水 B.积雪融水 C.地下水 D.冷凝露水
16.影响郁闭植被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导因素( )
A.热量 B.土壤 C.水分 D.光照
【答案】15.B 16.C
【解析】15.我国四川西部贡嘎山地区,3月大气降水很少,A错误;三月,随着气温回升,积雪融化,由于雪融的速度较慢且持续的时间较长,积雪融水成为草甸草原返青生长时所需水分的主要来源,B正确;地下水一般都有,不分月份、冷凝露水较少,CD错误。故选B。
16.垂直分异规律主要受水热条件变化影响,根据垂直带谱和雪线的分布可以判断西坡降水较多,多云雾,对太阳辐射起削弱作用;同海拔东坡温度高于西坡温度,从热量条件来看东坡较优越,但东坡郁闭植被带分布高度较低,因此可以推断主要影响因素应该是水分条件,即东坡降水较少,温度较高,蒸发量较大,水分较少,C正确,A错误;土壤、光照影响小,BD错误。故选C。
【点睛】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从山麓到山顶年平均气温逐渐降低,生长季节逐渐缩短,同时在一定海拔范围内随着降水量的增加,风速加大,辐射增强,土壤条件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以上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植被表现为与等高线大致平行的条带状更替,称为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山地植被垂直带的组合排列和更替的顺序形成一定的体系,称为植被垂直带谱。
(2022秋·安徽六安·高三六安市裕安区新安中学校考阶段练习)河口锋是指河口地区不同性质水体或水团之间形成的较为明显的界面,界面附近往往存在一种或多种水文化学要素(盐度、温度、浊度、密度等)的最大梯度。下图为某年长江河口锋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关于长江河口锋及附近水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河口锋西侧水域浊度比东侧低 B.河口锋东侧水域盐度比西侧低
C.河口锋可能会影响到此地港口的通航 D.河口锋水域生态系统较稳定
18.长江河口锋的形成、发展和消散与季节关系密切。其中,长江河口锋位置距离陆地最远的季节是( )
A.冬季 B.秋季 C.夏季 D.春季
【答案】17.C 18.C
【解析】17.河口锋西侧受长江径流注入的影响,泥沙含量高,水域浊度比东侧高,A错误;河口锋西侧受长江径流注入的影响,其盐度较低,所以河口锋东侧水域盐度比西侧高,B错误;河口锋水域泥沙受到顶托作用会大量淤积,可能会影响此地港口的通航,C正确;河口锋是河流向海洋水域过渡的区域,各组成要素不稳定,生态系统也不稳定,D错误。故选C。
18.长江河口锋位置取决于河水注入量的多少和速度。夏季,长江流域降水多,河流径流量大,注入海洋的水量大,水流速度快,河水与海水之间形成的河口锋位置距离陆地最远,C正确;其他季节长江的径流量相对于夏季较小,长江河口锋位置距离陆地较近,AB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河流流量的因素主要有:河流补给、地形、流域面积大小、支流多少、蒸发量的大小、植被覆盖程度等。
(2022秋·湖南永州·高三校考阶段练习)阿姆河发源于兴都库什山脉北坡海拔约4900m的维略夫斯基冰川,汇入咸海。阿姆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来自积雪和冰川融水,其汛期从3月可以持续到10月。下图为阿姆河流域水系图,甲乙丙是河流干流上的水文观测点。根据图文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19.阿姆河汛期长的主要原因是( )
A.流域内雨季长 B.中上游高差大 C.河流流程长支流多 D.河源冰川面积广大
20.某游客在丙地看到了长河落日圆(落日映在远方的河面上)景观,该时节他还可看见当地( )
A.长河红日升 B.漫天雪花飞 C.水浑流量丰 D.河岸秋草黄
【答案】19.B 20.C
【解析】19.阿姆河流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山气候,以积雪融水、冰川融水为主。3、4月,从下游到中游,各个高度地带依次融化,首先在低的地带,然后逐步转移到最高地带,形成长时间的春汛;6~10月,上游高大的山脉高原地区大量的冰雪融水补给和迎风坡以降水为主的补给,形成夏秋汛,河流流经地区地势起伏大,不同海拔地区的积雪融化时间不同,也导致了汛期延长,B正确;阿姆河身居内陆,雨季短,A错误;汛期和水系无关,C错误;影响冰川补给持续时间主要因素是气温,D错误。故选B。
20.在丙地看到了长河落日圆,即落日在西北方向,说明时节为夏季。长河红日升意为东南升,夏季日出东北,A错误;漫天雪花飞在冬季,B错误;水浑流量丰即流量大,应为雨季夏季,C正确;河岸秋草黄在秋季,D错误。故选C。
【点睛】干旱区河流补给类型:一般春季是季节性积雪融水,夏季主要是永久性冰川融水。湿润区河流补给主要是大气降水,取决于降水的季节变化。
二、综合题
21.(2023春·河南鹤壁·高二鹤壁高中校考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基西米河(位置如下图),是介于基西米湖和奥基乔比湖之间的干流,渠化前在宽1.6~3.2km、水深一般为0.3~0.7m的河漫滩上蜿蜒盘行166km,当时该流域常常受到洪涝灾害的侵扰,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1962~1971年期间河道逐渐被渠化为一条长90km、深9m、宽仅100m的几段近似直线的人工河道组成的运河,河长缩短了38m,并沿河修建了6级拦河坝。但渠化后河流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从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开始,美国相关部门组织了一系列基西米河生态修复试验,并于1990年开展了大规模的生态修复工程,以便恢复河道原有的自然水文水力条件,进而修复其生态环境系统。
(1)简述基西米河流域在渠化前时常泛滥的季节及原因。
(2)分别说明基西米河在1962~1971年期间加深河道、裁弯取直和建设拦河坝的主要目的。
(3)分析基西米河渠化后河道变化所产生的主要生态问题。
【答案】(1)夏季,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且常受热带气旋(飓风)影响,夏季降水量大,多暴雨;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排水不畅。
(2)加深河道是防止在汛期河水漫溢、淹没河道两侧土地;裁弯取直是为了加快河水流速,便于汛期洪水排泄;修建拦河坝是增加河道的湖泊功能,以此来调蓄水位。
(3)河道加深、变窄、拉直,水流限制在河道中,汛期河水水位降低,不能漫浸河漫滩,使两岸的湿地迅速地减少;沼泽地与河道间的水流不能交换,使河中有机质减少;河道中修建拦河坝,使水流减缓、水质变差,鱼类及水生生物减少,生态环境恶化。
【分析】本题以渠道化为背景材料,涉及区域环境、流域开发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能够对题目要求作答的能力。
【详解】(1)影响洪灾多发的因素分析,主要从气候与地形两个方面解释,具体可从河流水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大、河道弯曲等方面分析作答。根据材料可知,基西米河流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同时夏季,受到飓风活动的影响,出现暴雨天气;加之,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所以导致排水不畅。故基西米河流域在渠化前夏季时常泛滥。
(2)加深河道、裁弯取直和建设拦河坝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调蓄洪水,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其中加深河道使得水位下降,可以起到防止汛期河水两侧土地的作用;裁弯取直使得河流流速加快,便于汛期洪水排泄;修建拦河坝是增强调蓄水位的功能。
(3)根据材料可知,基西米河流域渠化后河道显著改变了自然河道的特点,这会对河道两侧湿地、河水本身的水质以及河流生物多样性产生显著影响。具体从水质、湿地面积、水体交换、水生生物数量等角度回答。根据材料可知渠化前河流在在宽1.6~3.2km、水深一般为0.3~0.7m的河漫滩上蜿蜒盘行,渠化后为一条长90km、深9m、宽仅100m的几段近似直线的人工河道,较之前河道加深、变窄、拉直,水流限制在河道中,汛期河水水位降低,不能漫浸河漫滩,使两岸的湿地迅速减少;沼泽地与河道间的水流不能交换,导致河中有机质减少;河道中修建拦河坝,水的流动性变差,水质变差,鱼类及水生生物减少,生态环境恶化。
22.(2023春·江苏常州·高二华罗庚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齐齐哈尔为达斡尔语,有“天然牧场”之意。齐齐哈尔市是黑龙江省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北京某校中学生到该市开展研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一考察扎龙湿地
扎龙湿地位于齐齐哈尔市东南部松墩平原、乌裕尔河下游湖沼苇草地带。乌裕尔河原是嫩江的支流,下游排水受阻后变成内流河,并形成尾闾湖(河流尾部所形成的湖泊),后来此尾闾湖逐步萎缩,最终演化成面积广大、积水较浅的扎龙湿地。
(1)利用水循环原理绘制扎龙湿地水量收支示意图,并描述扎龙湿地的形成过程。
任务二调研烤肉产业
2022年6月,齐齐哈尔市被授予“国际烤肉美食之都”的称号。调查发现,该市正充分发挥烤肉产业的资源优势、文化优势,打造烤肉产业供应链、消费链,全面推动其振兴发展。
(2)从产业链的角度,为该市建设“国际烤肉美食之都”提出可行性措施。
烤肉属于生鲜产品,对快递配送环节要求相对较高。许多店家表示,当地的烤肉能通过快递准时送达北京,打开包装时冰袋还没融化。齐齐哈尔市已走出了一条“快递·烤肉”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3)说出实现烤肉高质量配送至北京的具体做法。
【答案】(1)形成过程:乌裕尔河下游受阻,河水无法外泄;河水泛滥,积水成湖;经过长期蒸发(和下渗),最终形成扎龙湿地。绘图如下:
(2)供应链:发展优质的肉牛、肉羊养殖业;发展肉类加工工业;发展烤具制造、烤肉配料生产和加工等配套产业。消费链:建设现代物流产业,打造烤肉文化产业,发展商业,扩大烤肉产品的销售。
(3)包装时,加袋保鲜;运输时,使用冷链运输,尽量选择快速运输方式;送达时,及时通知买家收货。
【分析】本大题以齐齐哈尔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水循环的类型及其主要环节、服务业的区位因素、生产协作和商业贸易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
【详解】(1)结合材料“下游排水受阻后变成内流河,并形成尾闾湖(河流尾部所形成的湖泊),后来此尾闾湖逐步萎缩,最终演化成面积广大、积水较浅的扎龙湿地”用水循环原理描述其形成过程。首先,由于乌裕尔河下游受阻,河水无法外泄,地表径流的不断汇入使得河水泛滥,积水成湖;后经过长期蒸发和下渗作用,水体总量下降并稳定在一定的量,最终形成扎龙湿地。
绘图如下:
(2)结合材料“该市正充分发挥烤肉产业的资源优势、文化优势,打造烤肉产业供应链、消费链,全面推动其振兴发展”可以看出,齐齐哈尔在供应链和消费链两方面有力的支持建设国际烤肉美食之都,具体来看,在供应链方面,发展优质的肉牛、肉羊养殖业,提高肉的质量,发展肉类加工工业,提升烤肉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发展烤具制造、烤肉配料生产和加工等配套产业,促进相关配套设施的供给和发展;在消费链方面,建设现代物流产业,打造烤肉文化产业,发展商业,扩大烤肉产品的销售,提高当地烤肉行业的知名度,促进消费者消费意愿和消费体验。
(3)实现烤肉高质量配送至北京的具体做法可以从产品包装以及运输方式进行分析。产品包装上,加袋保鲜,同时放置充足的冰块等低温保鲜物体;运输方式上,使用冷链运输,尽量选择快速运输方式,如空运和铁路运输;送达时,及时通知买家收货,促使买家尽快保存于合适的温度下。
23.(2023春·江西九江·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2002年起,我国已连续20年利用小浪底水利枢纽调水调沙,即每年的6-7月份,水库开闸放水,既提前完成了腾库任务,又降低了库区水位,借洪水之力完成排沙过程。但也上演“流鱼”奇观,即水中含沙量急剧增加,浑浊程度上升,水中鱼类大量窒息而死,且此时正值成鱼的繁殖期、幼鱼的发育期。据研究表明:排水调沙前,鲫鱼、鲤鱼、鲶鱼是下游河段最常见的鱼类,调水和调沙后,规模较小的食条似鱼后来居上,鲤鱼、鲶鱼极为罕见,渔获量下降了32.87%—75.34%。下图为2000—2015年黄河小浪底一利津段河床高程变化示意(其中夹河滩位于河南省周口市,泺口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城区北部)。
(1)与花园口一夹河滩河段相比,指出泺口—利津河口段2000—2015年河床变化的差异,结合地形、土壤等因素分析其原因。
(2)说出小浪底每年6—7月调水调沙的意义。
(3)简析小浪底调水调沙后黄河下游捕鱼量下降的原因。
【答案】(1)高度降低幅度较大,河床更深;河床宽度变化不大。
原因:与花园口一夹河滩河段相比,泺口—利津河段南部受山东低山丘陵的阻挡,河床变窄,水流更急,流水下蚀作用增强,河床更深;河岸两侧多为盐碱土,春秋返盐,土壤板结,硬度较大,河流侧蚀作用减弱,导致河宽变化不大等。(或花园口一夹河滩河段流经华北平原中部的河漫滩平原,地势平缓,下蚀作用较弱,侧蚀作用较强,河床变宽,河床深度增加幅度较小。)
(2)流水侵蚀增大,流水堆积减弱,减少库区和河道的淤积,削低了河床高程;河床变宽或变深,提升了下游河道的行洪能力;留出库容,为后期防汛作准备;增加下游地区水量,改善黄河口的生态环境。
(3)调水调沙使黄河下游河段含沙量剧增,溶解氧减少,缺乏氧气,大量鱼类窒息死亡;6-7月正值成鱼的繁殖期、幼鱼的发育期,水沙剧增,生存条件恶化,影响成鱼繁殖和幼鱼发育,导致鱼种减少,产量下降;河床变深,河水变浑,河床底部光照减弱,影响浮游生物生长,导致饵料减少,鱼类减少等。
【分析】本题以黄河调水调沙为背景材料,涉及到河流水文特征、防洪、影响渔业资源的因素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由图可知,泺口—利津河口段2000—2015年河床高度降低幅度较大,河床更深;河床宽度变化不大。原因:与花园口一夹河滩河段相比,泺口—利津河段南部受山东低山丘陵的阻挡与束缚,河床变窄,水流速度更急,流水下蚀作用增强,侵蚀河床,使河床更深;由于华北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河岸两侧多为盐碱土,春秋返盐,加之降水较少,土壤易板结,硬度较大,不易被侵蚀,河流侧蚀作用减弱,导致河宽度变化不大等。(或花园口一夹河滩河段流经华北平原中部的河漫滩平原,地势平缓,流速较慢,侵蚀作用弱,尤其下蚀作用较弱,而侧蚀相对下切作用较强,使河床变宽,河床深度增加幅度相对较小。)
(2)调水期间,流水速度增大,流水侵蚀增大,泥沙堆积减弱,减少库区和河道的淤积,削低了河床高程;河道淤泥减少,使河床变宽或变深,提升了下游河道的行洪能力,减轻下游的洪涝灾害;调水调沙,留出库容,为后期防汛作准备,增强汛期的防洪和能力;增加下游地区水量,改善黄河入海口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3)调水调沙使黄河下游河段含沙量剧增,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减少,水中缺乏氧气,大量鱼类因窒息死亡,渔获量减少;由材料可知,6-7月正值成鱼的繁殖期、幼鱼的发育期,水沙剧增,水质变差,鱼类的生存条件恶化,影响成鱼繁殖和幼鱼发育,导致鱼种减少,产量下降,影响渔获量;河床变深,河水含沙量增大,河水变浑,河床底部光照减弱,影响浮游生物生长,导致鱼类饵料减少,鱼类因缺乏饵料产量减少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