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步步清精准练习4.2海水的性质与运动(能力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步步清精准练习4.2海水的性质与运动(能力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24 17:49:3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2海水的性质与运动(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秋·云南红河·高一校考阶段练习)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有一艘货轮从大西洋通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再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红海,海水的密度变化顺序是( )
A.小—变大—更大 B.大—变小—更小 C.小—大—小 D.大—小—大
2.红海盐度高的主要原因是( )
A.海域狭长,面积小 B.内陆咸水湖注入的大量高盐度水
C.降水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D.有众多河流淡水注入
3.货轮从阿拉伯海进入红海可能出现的现象及原因是( )
A.吃水变浅、海水温度的变化 B.吃水变浅、海水密度的变化
C.吃水变深、海水温度的变化 D.吃水变深、海水密度的变化
(2020秋·山东济南·高二济南市章丘区第四中学校考阶段练习)读台湾海峡及附近海域不同时间海水温度等值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4.造成台湾海峡2007年和2008年同期海水温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陆地轮廓 B.大气环流、洋流
C.纬度、大气环流 D.洋流、陆地轮廓
5.台湾有“东方盐库”的美誉,与台湾西南部盐场形成有关的要素是( )
①东南信风的背风坡②沿海地势低平,沙滩广布③气温高,蒸发旺盛④晴天多,降水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2秋·海南海口·高一海南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图是太平洋170°W附近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深度超过1千米后,海水温度变化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太阳活动影响小 B.受地热能的影响大
C.受太阳辐射影响小 D.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7.图中三个地点按照纬度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 )
A.甲乙丙 B.丙乙甲 C.甲丙乙 D.乙丙甲
(2022秋·山东枣庄·高一枣庄市第三中学校考阶段练习)读南美洲及其附近海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8.依据洋流冷暖性质划分,丙海域附近洋流为____;丁海域附近洋流对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是____。( )
A.暖流、增温增湿 B.寒流、降温减湿 C.暖流、降温减湿 D.寒流、增温增湿
9.甲乙丙丁四海域,盐度最低的为____,并分析其原因____。( )
A.乙、温度高,蒸发旺盛 B.丙、洋流影响 C.甲、河流带来大量淡水 D.丁、洋流影响
10.下列符合丁海域附近等温线状况的是( )
A. B. C. D.
(2022秋·安徽六安·高三校考阶段练习)小黄鱼属于暖温性洄游鱼类,产卵洄游一般随水温变暖启动。产卵洄游时,小黄鱼游到某一产卵场后,一部分留下,另一部分继续前行至其他产卵场。下图示意某海域部分小黄鱼产卵场和越冬场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丁地成为越冬场的主要原因是( )
A.距冬季风源地远,水温高 B.纬度较低,水温高
C.受暖流影响,水温高 D.海水透明度高,光照强,水温高
12.小黄鱼产卵季节的洄游方向及原因是( )
A.甲→乙→丙,寻找适宜水温 B.甲→乙→丙,顺流节省体力
C.丙→乙→甲,南部海域逐渐变热 D.丙→乙→甲,北部海域逐渐回暖
(2018春·河南三门峡·高一灵宝市实验高级中学校考阶段练习)某学者在图所示地区考察时发现了一些现象。完成下面小题。
13.该地区平原面积广大,但农业发展水平不高,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 )
A.农业基础薄弱 B.降水较少
C.热量条件差 D.土壤条件差
14.在考察过程中,发现图中河流下游的平原地区多沼泽,下列叙述与该地沼泽形成无关的是( )
A.地势平坦,水流缓慢,排水不畅
B.降水多且集中,多暴雨
C.该地区河流的凌汛现象常导致河水泛滥
D.纬度高,气候寒冷,冻土广布
15.图示地区西北部,有一常年不冻的港口,其名称和成因搭配正确的是( )
A.海参崴---暖流经过 B.摩尔曼斯克--暖流经过
C.圣彼得堡---纬度较低 D.摩尔曼斯克--植被茂密
(2023春·安徽淮北·高二统考阶段练习)读“某大洋环流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6.若AB线是30°纬线,则( )
A.该海域位于北半球 B.甲洋流为寒流 C.乙为西风漂流 D.丙不可能为秘鲁寒流
17.若AB线是60°纬线,则( )
A.甲处等温线向北弯曲 B.乙洋流的性质为寒流
C.丙可能是阿拉斯加暖流 D.丁处盛行东南风
18.若该环流位于北印度洋,则此时( )
①北京昼长夜短②丁处附近居民有可能发现正午日影朝南③洛杉矶阴雨连绵④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2秋·安徽合肥·高三合肥一六八中学校考阶段练习)探索鱼类洄游规律,对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黄鱼属于暖温性洄游鱼类,产卵游洄一般随水温变暖启动。产卵洄游时,小黄鱼游到某一产卵场后,一部分留下,另一部分继续前行至其他产卵场。下图示意某海城部分小黄鱼产卵场和越冬场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与乙地相比,小黄鱼选择丁地作为越冬场的优势是( )
A.饵料丰富 B.水温较高 C.水质清洁 D.海水较深
20.推测小黄鱼在产卵场产卵的先后顺序是(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丙→乙→甲 D.丙→甲→乙
二、综合题
21.(2023春·浙江·高一景宁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把该区域建设成为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材料二:据统计,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人口约8600万人,面积约5.6万平方千米,GDP约12.6亿万元,共有世界500强大学10余所,世界500强企业20余家,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年平均气温23.2℃,年平均降水量1662.7毫米。图1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分布图。
材料三:海洋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资源。雷州半岛处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半岛的西南部的苞西盐场为广东省重要的海盐生产基地之一。6-9月为该盐场晒盐的黄金季节,此时盛行东南风。图3为雷州半岛及其周边海域近海表层8月盐度分布示意图(‰)。
(1)粤港澳大湾区主要位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 地区。图2中 (填“甲”“乙”“丙”)为广州典型土壤剖面图,与草原植被对应的土壤剖面为 。
(2)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通车,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通道。兴建港珠澳大桥的决定性因素是 ,大桥设计和建设中考虑的主要气象灾害是 。
(3)根据材料三,推测造成海南岛20°N东西两侧海水盐度有明显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
(4)请你就如何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充满活力的的世界级城市群提出建议。
22.(2022秋·广西河池·高二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欧洲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平均海拔只有340米,是七大洲当中海提最低的一个洲,也是人们普遍认为世界上唯一不存在沙濮的大陆。然而事实并非知此,在西班牙东南部存在着欧洲大陆唯一的沙漠一本纳斯沙漠(面积仅280平方公里)。
(1)从大气环流和地形角度,说明人们普遍认为欧洲是世界上唯一不存沙漠的大陆的依据。
(2)分析本纳斯沙漠的形成原因。
23.(2022秋·河南·高三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洋流在促进高低纬度间的水热交换中起着重要作用,也影响着沿岸气候。下图为澳大利亚以东海域洋流分布图。
(1)甲海域洋流呈逆时针流动,就此作出合理解释。
(2)阐释甲海域洋流对澳大利亚东部气候的影响。
(3)比较乙、丙洋流在成因和性质方面的相似与不同。
(4)推测丙洋流势力的季节变化特点并解释原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2海水的性质与运动(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秋·云南红河·高一校考阶段练习)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有一艘货轮从大西洋通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再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红海,海水的密度变化顺序是( )
A.小—变大—更大 B.大—变小—更小 C.小—大—小 D.大—小—大
2.红海盐度高的主要原因是( )
A.海域狭长,面积小 B.内陆咸水湖注入的大量高盐度水
C.降水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D.有众多河流淡水注入
3.货轮从阿拉伯海进入红海可能出现的现象及原因是( )
A.吃水变浅、海水温度的变化 B.吃水变浅、海水密度的变化
C.吃水变深、海水温度的变化 D.吃水变深、海水密度的变化
【答案】1.A 2.C 3.B
【解析】1.有一艘货轮从大西洋(盐度低)通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盐度高),再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红海(世界盐度最高海区),海水的盐度增大,密度增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该海域狭长面积小流动交换慢,不是盐度最高的主要原因,A错误;读图可知,红海周围河流发育少,几乎没有淡水汇入,更没有内陆咸水湖注入的高盐度水量,B错误;红海地处副热带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降水量,C正确;如果有河流注入大量淡水,则盐度低,D错误。 故选C。
3.水域盐度越低,密度越低,海水浮力小,轮船吃水较深。红海是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区,阿拉伯海进入红海,海水盐度升高,密度变大,海水浮力大,轮船吃水较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海域盐度的因素有降水量、入海径流量、蒸发量、海域的封闭程度、海冰等。
(2020秋·山东济南·高二济南市章丘区第四中学校考阶段练习)读台湾海峡及附近海域不同时间海水温度等值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4.造成台湾海峡2007年和2008年同期海水温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陆地轮廓 B.大气环流、洋流
C.纬度、大气环流 D.洋流、陆地轮廓
5.台湾有“东方盐库”的美誉,与台湾西南部盐场形成有关的要素是( )
①东南信风的背风坡②沿海地势低平,沙滩广布③气温高,蒸发旺盛④晴天多,降水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4.B 5.D
【解析】4.读图可知,2007年比2008年同期海水温度高,主要因素是2007年2月冬季风势力较弱,沿岸南下冷海水较弱,水温较高;2008年2月冬季风势力较强,沿岸南下冷海水较强,水温较低,故导致两年海水温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大气环流和洋流,B正确;该地的纬度、陆地轮廓没有时间变化,不是导致两个时间水温差异的原因,ACD错误。故选B。
5.结合所学可知,东南信风为南半球的信风,台湾不受东南信风的影响,①错误;台湾沿海地势低平沙滩广布,适宜晒盐,②正确;台湾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适宜晒盐,③正确;加上西南部处于夏季风的背风坡,夏季降水较少,晴天多,利于海水晒盐,④正确。综上所述,②③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影响盐场的因素。蒸发:纬度低,温度高,蒸发强;地形:地形平坦,海岸滩涂广布;天气情况:晴天多,光照强,蒸发旺盛;海区盐度:盐度高。
(2022秋·海南海口·高一海南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图是太平洋170°W附近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深度超过1千米后,海水温度变化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太阳活动影响小 B.受地热能的影响大
C.受太阳辐射影响小 D.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7.图中三个地点按照纬度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 )
A.甲乙丙 B.丙乙甲 C.甲丙乙 D.乙丙甲
【答案】6.C 7.B
【解析】6.海水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海水表层受到太阳辐射升温明显,超过一千米深度后,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减小,水温变化较小,C正确;1千米以下海水温度变化较小,与太阳活动、地热能、人类活动影响小无关,ABD错误。故选C。
7.根据海水表层水温可以判断纬度的高低,由图可知,甲地表层水温25°C,乙地表层水温20°C,丙地表层水温15℃,根据海水水温由赤道(低纬)向两极(高纬)递减可知,纬度由高到低排列为丙乙甲,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海水温度分布规律:表层水平方向: 1、不同纬度的海区: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2、同一纬度的海区: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较高,寒流经过海区水温较低;3、同一海区: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垂直分布:水温由表面向深层递减,在1000米以下垂直温差较小。
(2022秋·山东枣庄·高一枣庄市第三中学校考阶段练习)读南美洲及其附近海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8.依据洋流冷暖性质划分,丙海域附近洋流为____;丁海域附近洋流对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是____。( )
A.暖流、增温增湿 B.寒流、降温减湿 C.暖流、降温减湿 D.寒流、增温增湿
9.甲乙丙丁四海域,盐度最低的为____,并分析其原因____。( )
A.乙、温度高,蒸发旺盛 B.丙、洋流影响 C.甲、河流带来大量淡水 D.丁、洋流影响
10.下列符合丁海域附近等温线状况的是( )
A. B. C. D.
【答案】8.D 9.C 10.D
【解析】8.丙海域附近洋流为秘鲁寒流,属寒流;丁海域附近洋流为巴西暖流,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故选D。
9.甲乙丙丁四海域中,甲处位于亚马孙河河口,受陆地径流的大量稀释,其海水盐度最低,故选C。
10.丁海域附近洋流为巴西暖流,大致自北向南流,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弯曲方向相同,D正确。AC位于北半球,巴西暖流位于南半球,AC错。B为南半球的寒流,B错。故选D。
【点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影响沿岸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②对渔场分布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以及上升补偿流附近,底层营养物质上涌,藻类以及浮游生物丰富,饵料充足,鱼类资源丰富。③对海洋航行的影响:顺洋流航行速度加快且节省燃料;寒暖流相遇附近海雾较多,北极地区的冰山随洋流南下,都会影响海洋航行安全。④对污染物的影响:一方面加快了污染物的净化速度,另一方面也扩大了污染物的影响范围。
(2022秋·安徽六安·高三校考阶段练习)小黄鱼属于暖温性洄游鱼类,产卵洄游一般随水温变暖启动。产卵洄游时,小黄鱼游到某一产卵场后,一部分留下,另一部分继续前行至其他产卵场。下图示意某海域部分小黄鱼产卵场和越冬场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丁地成为越冬场的主要原因是( )
A.距冬季风源地远,水温高 B.纬度较低,水温高
C.受暖流影响,水温高 D.海水透明度高,光照强,水温高
12.小黄鱼产卵季节的洄游方向及原因是( )
A.甲→乙→丙,寻找适宜水温 B.甲→乙→丙,顺流节省体力
C.丙→乙→甲,南部海域逐渐变热 D.丙→乙→甲,北部海域逐渐回暖
【答案】11.C 12.D
【解析】11.由材料可知,小黄鱼属于暖温性洄游鱼类,冬季越冬应选择较温暖的海域,冬季陆地温度低,丁地受低纬流向高纬的暖流影响,海域水温较高,有利于小黄鱼越冬,C正确;远离大陆的海洋受冬季风影响较小,A错误;丙处的纬度位置更低,B错误;海水透明度不是影响丁处海水温度的主要因素,D错误。所以选C。
1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小黄鱼在甲乙丙海域产卵,春季海水温度由南到北次第升温,其产卵回游一般随水温变暖启动,小黄鱼产卵洄游的路线,最可能为丙→乙→甲,故D正确,AB错误;春季,北部海域逐渐回暖,南部海域海水温度不会过热,C错误。所以选D。
【点睛】小黄鱼为暖温性底层结群洄游鱼类。一般栖息于软泥或泥沙质海区,其垂直移动现象,会进入河口区。厌强光,喜混浊水流,黄昏时上升,黎明时下降,白天常栖息于底层或近底层。鱼类洄游指鱼类因生理要求、遗传和外界环境因素等影响,引起周期性的定向往返移动。洄游是鱼类在系统发生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征,是鱼类对环境的一种长期适应,它能使种群获得更有利的生存条件,更好地繁衍后代。
(2018春·河南三门峡·高一灵宝市实验高级中学校考阶段练习)某学者在图所示地区考察时发现了一些现象。完成下面小题。
13.该地区平原面积广大,但农业发展水平不高,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 )
A.农业基础薄弱 B.降水较少
C.热量条件差 D.土壤条件差
14.在考察过程中,发现图中河流下游的平原地区多沼泽,下列叙述与该地沼泽形成无关的是( )
A.地势平坦,水流缓慢,排水不畅
B.降水多且集中,多暴雨
C.该地区河流的凌汛现象常导致河水泛滥
D.纬度高,气候寒冷,冻土广布
15.图示地区西北部,有一常年不冻的港口,其名称和成因搭配正确的是( )
A.海参崴---暖流经过 B.摩尔曼斯克--暖流经过
C.圣彼得堡---纬度较低 D.摩尔曼斯克--植被茂密
【答案】13.C 14.B 15.B
【解析】13.从图中纬度可知,该地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说明农业的生产最主要的限制性条件是热量条件差。ABD错误,C正确,故选C。
14.根据所学知识可判断该地区位于俄罗斯北冰洋沿岸,俄罗斯北冰洋沿岸三条河流下游的平原地区多沼泽,主要原因有: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弱;三条河流都有凌汛现象易泛滥成灾;河流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流下游纬度较高,地下有多年冻土,河水不易下渗,ACD选项与沼泽的形成有关排除;俄罗斯北冰洋沿岸三条河流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B项中降水多且集中,多暴雨与该地情况不符,所以与该地沼泽地的形成无关。故选B。
15.摩尔曼斯克附近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增温增湿,所以虽然纬度高,但常年不冻,D错误,B正确;海参崴、圣彼得堡均有结冰期,不属于常年不冻港,排除AC;故选B。
【点睛】农业的发展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因素共同影响下形成,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等,其中自然地理条件是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023春·安徽淮北·高二统考阶段练习)读“某大洋环流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6.若AB线是30°纬线,则( )
A.该海域位于北半球 B.甲洋流为寒流 C.乙为西风漂流 D.丙不可能为秘鲁寒流
17.若AB线是60°纬线,则( )
A.甲处等温线向北弯曲 B.乙洋流的性质为寒流
C.丙可能是阿拉斯加暖流 D.丁处盛行东南风
18.若该环流位于北印度洋,则此时( )
①北京昼长夜短②丁处附近居民有可能发现正午日影朝南③洛杉矶阴雨连绵④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6.C 17.C 18.B
【解析】16.结合材料可知,AB为30°纬线;结合图片可知,该洋流为逆时针旋转;结合所学可知,南半球中低纬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方向,因此该海域应为南半球,A错误;结合图中信息可知,甲洋流是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因此为暖流,B错误;结合流向和地理位置可知,乙洋流应为西风漂流,C正确;丙位于南半球,因此有可能是秘鲁寒流,D错误。故选C。
17.结合材料可知,若AB线是60°纬线;结合图片可知,该洋流为逆时针旋转方向;结合所学可知,北半球的中高纬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方向,因此该洋流圈为北半球高纬度;等温线凸向应和洋流流向一致,因此等温线应向南弯曲,A错误;结合所学和地理位置可知,乙洋流的性质应为暖流,B错误;结合所学和地理位置可知,丙地可能为阿拉斯加暖流,C正确;丁处位于北半球的60°以北,因此风向应为东北风,D错误。故选C。
18.结合所学可知,印度洋洋流夏顺冬逆;结合图片可知,该图为逆时针,因此应为北半球的冬季;结合选项可知,北京冬季昼短夜长,①错误;结合分析可知,丁处位于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且目前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因此正午太阳位于南侧,日影应朝向北侧,②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洛杉矶应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因此洛杉矶此时阴雨连绵,③正确;地球公转速度1月为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7月为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季,因此公转速度较快,④正确。故选B。
【点睛】洋流的分布规律:北半球中低纬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中低纬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方向,环流东部为寒流,西部为暖流;北半球中高纬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方向,环流东部为暖流,西部为寒流;北印度洋洋流夏季呈顺时针方向(向东流),冬季呈逆时针方向(向西流)。
(2022秋·安徽合肥·高三合肥一六八中学校考阶段练习)探索鱼类洄游规律,对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黄鱼属于暖温性洄游鱼类,产卵游洄一般随水温变暖启动。产卵洄游时,小黄鱼游到某一产卵场后,一部分留下,另一部分继续前行至其他产卵场。下图示意某海城部分小黄鱼产卵场和越冬场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与乙地相比,小黄鱼选择丁地作为越冬场的优势是( )
A.饵料丰富 B.水温较高 C.水质清洁 D.海水较深
20.推测小黄鱼在产卵场产卵的先后顺序是(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丙→乙→甲 D.丙→甲→乙
【答案】19.B 20.C
【解析】19.乙海域靠近大陆,入海河流带来丰富营养盐,使藻类大量繁殖,乙海域较丁饵料更丰富,A错误;丁海域受陆地影响较小,且受暖流影响,水温较高,适合小黄鱼越冬,B正确;根据图文材料可知水质清洁、水深对小黄鱼越冬影响较小,CD错误。故选B。
20.根据材料“产卵游洄一般随水温变暖启动”,由于冬半年甲、乙、丙受寒流及其太阳高度角小的影响,水温较低。因丙产卵场纬度较低,水温较高,小黄鱼先从丁越冬场到丙产卵场一部分留下,另一部分继续北行;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乙水温变暖,一部分留下,另一部分继续北行;到达甲产卵场,甲的水温已经变暖,小黄鱼在甲产卵场产卵。所以小黄鱼在产卵场产卵依次经过丙、乙、甲,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鱼类洄游的原因有四种。第一个是生殖洄游,鱼类需要返回到出生地产卵,这是由于出生地适合幼鱼孵化和觅食。第二个是索饵洄游,目的是洄游到食物更丰富的水域中。第三个是越冬洄游,这主要和水温有关,水温越低,洄游的速度越快。第四个是水流量改变导致鱼儿洄游。
二、综合题
21.(2023春·浙江·高一景宁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把该区域建设成为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材料二:据统计,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人口约8600万人,面积约5.6万平方千米,GDP约12.6亿万元,共有世界500强大学10余所,世界500强企业20余家,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年平均气温23.2℃,年平均降水量1662.7毫米。图1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分布图。
材料三:海洋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资源。雷州半岛处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半岛的西南部的苞西盐场为广东省重要的海盐生产基地之一。6-9月为该盐场晒盐的黄金季节,此时盛行东南风。图3为雷州半岛及其周边海域近海表层8月盐度分布示意图(‰)。
(1)粤港澳大湾区主要位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 地区。图2中 (填“甲”“乙”“丙”)为广州典型土壤剖面图,与草原植被对应的土壤剖面为 。
(2)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通车,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通道。兴建港珠澳大桥的决定性因素是 ,大桥设计和建设中考虑的主要气象灾害是 。
(3)根据材料三,推测造成海南岛20°N东西两侧海水盐度有明显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
(4)请你就如何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充满活力的的世界级城市群提出建议。
【答案】(1) 东部 甲 丙
(2) 社会经济(经济) 台风
(3) 入海径流 气候(降水) 海域封闭度
(4)①加强区域联系,推动区域经济发展;②加强城市规划,推动当地城市化进程;③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互联互通;④治理污染,美化环境;⑤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分析】本题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土壤剖面、雷州半岛及其周边海域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4道题目,知识点涉及土壤剖面、交通运输布局,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区域发展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我国经济区域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粤港澳大湾区主要位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东部地区。广州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土壤淋溶层较厚,甲为广州典型土壤剖面图,草原地区多分布在半湿润、半干旱地区,降水相对较少,淋溶层较薄,与草原植被对应的土壤剖面为丙。
(2)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社会经济因素是交通线路建设的决定性因素,兴建港珠澳大桥的主导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或经济因素)。广东夏秋季台风多,破坏大,港珠澳大桥设计建设中首要考虑的气象灾害是台风。
(3)阅读雷州半岛及其周边海域近海表层8月盐度分布示意图可知,海南岛20°N东侧海水盐度高于西侧海水盐度,海南岛西侧海域封闭度较高,与外界海水交换较弱,靠近河流,受入海径流影响,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降水较多,使得海南岛西侧海域盐度较低。
(4)将大湾区建设为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需要加强规划建设合理的城市体系,避免无序发展,推动当地城市化进程;加强区域联系,增强各城市间分工协作,避免恶性竞争,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互联互通,方便生产要素快速流动;借助大湾区科技、资金、人力等资源优势,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治理环境污染,绿色生产,美化环境,促进区域城市群可持续发展。
22.(2022秋·广西河池·高二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欧洲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平均海拔只有340米,是七大洲当中海提最低的一个洲,也是人们普遍认为世界上唯一不存在沙濮的大陆。然而事实并非知此,在西班牙东南部存在着欧洲大陆唯一的沙漠一本纳斯沙漠(面积仅280平方公里)。
(1)从大气环流和地形角度,说明人们普遍认为欧洲是世界上唯一不存沙漠的大陆的依据。
(2)分析本纳斯沙漠的形成原因。
【答案】(1)欧洲沿岸国家基本没有高大的山地,北大西洋暖流增湿的加持,西风带的强力助推,低海拔与高平坦度的地势,使暖湿气流可以较多的进入欧洲内陆,形成有效降雨;欧洲三面环海,有充足的水分来源;欧洲山地海拔高,高山冰雪融水丰富;欧洲纬度高,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小。
(2)本纳斯沙漠夹杂在两座低山之间,山地阻挡了来自周围海洋的潮湿气流,使本纳斯沙漠处于背风区,气候炎热,降水稀少;半岛西部有寒流经过,降温减湿,使西部到达本纳斯沙漠的湿润气流减少。
【分析】本题目以欧洲地形为背景材料,考查气候、沙漠成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欧洲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大陆西岸,受到盛行西风影响的范围广阔;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欧洲西部三面环海,海湾广布,深入陆地的海湾有利于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陆地;从地形的角度分析,欧洲西部以平原地形为主,地势低平、起伏较小,有利于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深入陆地,使得欧洲内陆地区降水较多,难以形成干旱的沙漠气候;从纬度位置看,欧洲纬度位置较高,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较小,蒸发较弱,湿度较高;从洋流的角度分析,该地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增温增湿作用明显,气候湿润。综上分析,欧洲的气候湿润,沙漠难以形成。
(2)根据材料信息和图示信息可知,本纳斯沙漠位于莫雷纳山脉和佩尼贝蒂科山脉之间,受山地的阻挡,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难以影响到该地区,该地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气候炎热,降水较少;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沿岸地区有寒流流经,降温减湿作用明显,使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对该地区的影响更小,使得该地气候更加干旱,有利于沙漠气候的形成。
23.(2022秋·河南·高三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洋流在促进高低纬度间的水热交换中起着重要作用,也影响着沿岸气候。下图为澳大利亚以东海域洋流分布图。
(1)甲海域洋流呈逆时针流动,就此作出合理解释。
(2)阐释甲海域洋流对澳大利亚东部气候的影响。
(3)比较乙、丙洋流在成因和性质方面的相似与不同。
(4)推测丙洋流势力的季节变化特点并解释原因。
【答案】(1)澳大利亚东部沿海暖流沿陆地南下,随纬度增高,地转偏向力增大,洋流向东偏转的角度增大,遇新西兰岛屿阻挡,转而北上。
(2)甲海域洋流在澳大利亚东部沿海为暖流,该暖流对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给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带来丰富降水。
(3)相似:乙、丙洋流均在盛行风,即分别在东南信风和盛行西风的驱动下形成,均属于风海流。
流向不同:乙洋流由东向西流,丙洋流自西向东流;性质不同:乙洋流为暖流,丙洋流为寒流;驱动风带不同:乙洋流为东南信风带,丙洋流为盛行西风带。
(4)冬季势力强大,夏季势力较小。冬季太阳辐射的南北差异大,造成气温的南北差异大,水平气压梯度南北差异大,盛行西风风力强劲,丙洋流势力增强;夏季,与之相反。
【分析】本题以澳大利亚以东海域洋流分布图为背景材料设置题目,涉及洋流流向、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成因与性质、季节变化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对区域的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物体在水平运动的过程中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澳大利亚东部沿海暖流在沿着澳大利亚大陆南下的过程中,随着纬度的增高,地转偏向力增大,洋流向东偏转的角度增大,后遇到新西兰岛屿阻挡,顺着岛屿海岸线转而北上,呈逆时针流动。
(2)据图可知,甲海域洋流在澳大利亚东部沿海的流向为自北向南(低纬向高纬),性质为暖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给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带来丰富降水。
(3)相似:乙是在东南信风吹拂下,表层海水自东向西流动,形成的南赤道暖流;丙是在盛行西风吹拂下形成的表层海水自西向东流动的西风漂流,乙、丙洋流均在盛行风,驱动下形成的,均属于风海流。
不同:流向不同:据图可知,乙洋流由东向西流,丙洋流自西向东流;性质不同:乙洋流为东南信风吹拂低纬度海区表层暖海水流动形成的暖流,丙洋流因纬度高,水温低,受南极冰山影响大形成寒流;驱动风带不同:乙洋流为东南信风带,丙洋流为盛行西风带。
(4)丙洋流冬季势力强大,夏季势力较小。受太阳直射点季节性移动影响,冬季太阳直射点北移到北半球,南半球太阳辐射的南北差异大,造成气温的南北差异大,水平气压梯度南北差异大,盛行西风风力强劲,丙洋流势力增强;夏季,与之相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