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1水循环、相互联系的水体(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18秋·云南昆明·高三昆明一中校考阶段练习)水文循环的大气过程主要指大气中的水汽榆送、聚散和大气下垫面(海咩、陆地、冰雪、森林等)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左图为祁迹山地区水循环模拟图,右图为该山区B、B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左图中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是( )
A.太阳能 B.重力能 C.潮汐能 D.地热能
2.据右图判断,祁连山近年来降水量的变化总趋势及主要原因是( )
A.水汽输送增加 B.水汽输送减少
C.蒸发增强 D.蒸发减弱
3.若该区域水循环速度加快,可能会导致( )
A.I环节速度减缓 B.W环节量增加 C.P环节总量减少 D.循环周期延长
(2018秋·辽宁沈阳·高三沈阳二中校考阶段练习)定结湿地,年降水量236.2毫米,生长着至少40余种珍稀物种,是隐秘的后藏湿地王国。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与b、c两河段相比,a河段( )
A.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B.会出现凌汛现象
C.只在春季出现汛期 D.径流量较小
5.关于定结湿地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候寒冷,蒸发弱 B.降水多,水源补给充足
C.地势低平,排水通畅 D.河流汛期长,河水易泛滥
6.图中的甲湖( )
A.参与海陆间大循环 B.东北部湖水含盐量较低
C.属于外流湖 D.夏季补给雅鲁藏布江
(2022秋·安徽安庆·高一校考阶段练习)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岩层坚硬不透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当该地森林覆盖率增加后,( )
A.水分下渗减少 B.降水量急剧减少
C.蒸腾作用增强 D.地表径流增加
8.该地修建梯田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增加植物蒸腾 B.减缓地表径流 C.减少地下径流 D.减少水汽输送
(2023秋·湖南永州·高三校考阶段练习)在法国巴黎,人们将从塞纳河抽取的河水,经过过滤后加压注入地下回路,再输送至附近建筑为其“降温”,其使用费用大约是空调制冷费用的一半。这一冷却系统主要用于一些公共活动场所,而不是个人住房。此举大力缓解了巴黎高温时节电力紧缺的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过滤后的塞纳河水注入地下回路,是为了( )
A.提高水质 B.减少蒸发 C.补充地下水 D.降低水温
10.下列城市中,最适宜引进该冷却系统的是( )
A.乌鲁木齐 B.哈尔滨 C.贵阳 D.重庆
(2022秋·黑龙江佳木斯·高一校考阶段练习)牛轭是耕地时套在牛颈上的曲木,为牛犁地时的重要农具。在某些地形区,随着时间推移,流淌的河流愈来愈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的弯曲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为牛轭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牛轭湖形成后,面积将逐渐缩小直至消亡。自然状态下牛轭湖消亡原因是( )
A.湖水大量流出,湖床逐渐干涸 B.人类过量用水,水位不断下降
C.下游河道淤积,湖泊面积缩小 D.湖水蒸发下渗,植被发育覆盖
12.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可以( )
A.减小河流流速 B.减弱洪水灾害 C.增加航运距离 D.增强河道淤积
(2022秋·安徽芜湖·高二芜湖一中校考阶段练习)巴丹吉林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40-80mm,蒸发量3000mm。沙漠东南部腹地星罗棋布地点缀着常年有水的湖泊70多个,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大沙山(海拔1080~1590m)环抱湖泊的景观。苏木吉林湖就是其中之一,湖区全年降水量为163.6mm,全年蒸发量1261mm。下图示意苏木吉林湖区湖泊补给量和排泄量动态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苏木吉林湖的主要水源补给方式及排泄方式( )
A.降水,径流排泄 B.地下水,蒸发排泄
C.积雪融水,蒸发排泄 D.冰川融水,降水
14.苏木吉林湖近些年面积稳定,若不考虑下渗影响,推测此湖非降水量补给( )
A.1100 B.1600 C.2800 D.1360
15.研究表明,苏木吉林湖区的蒸发量远低于巴丹吉林沙漠平均蒸发量,其主要原因是湖区( )
A.多阴雨天气 B.植被茂盛 C.风速较小 D.海拔更高
(2018春·山东潍坊·高一山东省昌乐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图为我国某河流年径流量变化统计图,读图回答。
16.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
A.大气降水 B.地下水 C.冰雪融水 D.湖泊水
17.该河流可能是我国的( )
A.珠江 B.塔里木河 C.松花江 D.长江
(2018秋·河北沧州·高二河北黄骅中学校考阶段练习)我国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在自然、人文等方面有较大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红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A.华北平原 B.宁夏平原
C.东北平原 D.南方地区
19.下列自然地理状况,属于南方地区的是( )
①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 ②植被类型主要常绿阔叶林
③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 ④河流数量少,含沙量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①③ D.②④
20.南方传统民居的坡度比北方大,其主要目的是便于( )
A.接受更多的阳光 B.空气流通 C.更快散热 D.雨水排放
二、综合题
21.(2023春·河南南阳·高二南阳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武汉市某中学地理研究小组发现,每当暴雨过后,校园道路常会出现积水的现象。该小组成员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析校园积水的原因,经讨论研究后提出了构建该学校海绵校园的规划与设想。下图分别为该中学校园道路积水实景图及海绵校园规划设计原理图。
注:下凹式绿地主要由校园内的草坪改建而成,地势中低周高,截面一般为倒三角形、半圆形等。
(1)结合图文信息,请从下垫面的角度分析暴雨过后该中学校园道路积水的原因。
(2)推测该中学今后建设海绵校园时选取路面材料应具备的特点。
(3)该中学学生设计的海绵校园规划能否彻底解决校园积水问题?请表明你的观点并结合水循环相关原理加以说明。
22.(2023秋·四川绵阳·高三盐亭中学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叶尔羌河发源于喀喇昆仑山,是塔里木河的源流之一(下图),流域面积10.8万平方千米,流域内冰川覆盖率占集水面积的10.5%,冰川总储量约6.8x1011m3。从河流补给多年平均值来看,冰川补给占51.5%,冰雪融水补给占26.1%,雨水补给占22.4%。叶尔羌河是新疆最大、全国第四大灌区。流域内早年建设了大量土渠和拦河土坝,2011年建设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和沿线堤防护岸等工程,用来调节塔里木河生态供水。
(1)说明叶尔羌河为什么以冰川和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2)描述叶尔羌河水位随时间变化的特征。
(3)冰川溃坝型洪水是危害当地最大的一种灾害,说明其形成过程。
(4)对是否进一步扩大叶尔羌河灌区有不同的意见。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1)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年降水量少;上游集水区海拔高,冬半年降雪为主,积雪常年或季节性累积,春、夏季融化
(2)水位年际变化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夏汛期水位高;夏季水位日变化明显。
(3)开春后气温升高,冰川(雪)融水携带冰碛物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随着冰川(雪)融化量增大,上游水位迅速抬高,当水压超过冰坝承受力,堰塞湖溃堤;巨量洪水下泄,形成洪灾。
(4)同意扩大:改变目前粗放的灌溉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并能充分利用当地光热和土地资源,亦能保障塔里木河生态供水。
不同意扩大:河流本身径流量有限;扩大灌区将导致下泄生态水量减少,塔里木河断流,流域生态恶化;同时灌区农业用水会造成水污染,加剧生态供水的不足。
23.(2022秋·辽宁·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环北极地区,作为全球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地区之一,过去一个世纪里平均气温上升速率是全球平均值的2到3倍。与此同时,降水总量呈上升的态势。俄罗斯科雷马河是该地区的重要河流。每年9月底到次年5月中自封冻,下游每年6、7月经常泛滥。图左为科雷马河位置及流域示意图。图右为科雷马河年均径流量变化趋势图。表为科雷马河径流年内分配百分比及变化表。
1960—1989年 1990—2018年
春(%) 3.99 8.40
夏(%) 76.53 67.01
秋(%) 17.68 21.79
冬(%) 1.80 2.80
(1)简述科雷马河径流变化的主要特点。
(2)从气候变化的角度分析科雷马河各个季节径流变化的原因。
(3)从泄洪的角度分析科雷马河下游每年夏初经常泛滥的原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1水循环、相互联系的水体(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18秋·云南昆明·高三昆明一中校考阶段练习)水文循环的大气过程主要指大气中的水汽榆送、聚散和大气下垫面(海咩、陆地、冰雪、森林等)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左图为祁迹山地区水循环模拟图,右图为该山区B、B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左图中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是( )
A.太阳能 B.重力能 C.潮汐能 D.地热能
2.据右图判断,祁连山近年来降水量的变化总趋势及主要原因是( )
A.水汽输送增加 B.水汽输送减少
C.蒸发增强 D.蒸发减弱
3.若该区域水循环速度加快,可能会导致( )
A.I环节速度减缓 B.W环节量增加 C.P环节总量减少 D.循环周期延长
【答案】1.A 2.C 3.B
【解析】1.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是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能。故选A。
2.根据右图可知,祁连山近年来降水量的变化总趋势是波动增加,水汽输送主要受全球大气环流影响,相对较为稳定;全球变暖引起该区域蒸发增强,水循环增强,使降水有所增加。故选C。
3.水循环速度加快,I环节水汽输送速度加快;蒸发增强,W环节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总量增加;P环节降水总量增加;水文循环周期会缩短。故选B。
【点睛】影响蒸发的因素
(2018秋·辽宁沈阳·高三沈阳二中校考阶段练习)定结湿地,年降水量236.2毫米,生长着至少40余种珍稀物种,是隐秘的后藏湿地王国。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与b、c两河段相比,a河段( )
A.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B.会出现凌汛现象
C.只在春季出现汛期 D.径流量较小
5.关于定结湿地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候寒冷,蒸发弱 B.降水多,水源补给充足
C.地势低平,排水通畅 D.河流汛期长,河水易泛滥
6.图中的甲湖( )
A.参与海陆间大循环 B.东北部湖水含盐量较低
C.属于外流湖 D.夏季补给雅鲁藏布江
【答案】4.D 5.A 6.B
【解析】4.与b、c两河段相比,a河段地处雅鲁藏布江上游河段,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A错。a河段流向大致与纬线一致,不会出现凌汛现象,B错。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夏季出现汛期,C错。b、c两河段受夏季西南季风影响大,径流量较大,a河段径流量较小,D对。故选D。
5.定结湿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北麓,海拔高,气候寒冷,蒸发弱,A对。年降水量236.2毫米,降水少,B错。湿地的地势高,地形相对封闭,排水不畅,C错。河流以冰雪融水为主,汛期短,D错。故选A。
6.根据图示水系,图中的甲湖没有流出河道,属于内流湖,不参与海陆间大循环,也不会对雅鲁藏布江形成补给,A、C、D错。甲湖东北部有河流注入,受淡水的稀释,东北部湖水含盐量较低,B对。故选B。
【点睛】湿地具有多种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径流,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以及提供食物及工业原料,提供旅游资源。
(2022秋·安徽安庆·高一校考阶段练习)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岩层坚硬不透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当该地森林覆盖率增加后,( )
A.水分下渗减少 B.降水量急剧减少
C.蒸腾作用增强 D.地表径流增加
8.该地修建梯田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增加植物蒸腾 B.减缓地表径流 C.减少地下径流 D.减少水汽输送
【答案】7.C 8.B
【解析】7.根据材料,该地“岩层坚硬不透水”,故当该地森林覆盖率增加后,水分下渗改变不大,A错;森林的增加使蒸腾作用增强,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大,可能会导致降水量增加,不会导致降水量的急剧减少,B错,C对;森林可以保持水土,拦截径流,减少地表径流,D错。故选C。
8.从水循环角度看,该地修建梯田主要是对地表的改变,故修建梯田后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对水循环的陆上环节产生影响,如梯田减缓坡度,使径流不畅,故修梯田可以减缓地表径流,B对;该地“岩层坚硬不透水”,故修梯田不能减少地下径流,C错;相比森林,修梯田并没有增加植被覆盖率,不会增加植物蒸腾,A错;梯田是对地表的改变,水汽输送发生在大气中,故修梯田不会减少水汽输送,D错。故选B。
【点睛】水循环是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其主要形式有海陆间水循环、海上内循环、内陆循环。其主要环节有蒸发、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目前人类主要可以干预地表径流。
(2023秋·湖南永州·高三校考阶段练习)在法国巴黎,人们将从塞纳河抽取的河水,经过过滤后加压注入地下回路,再输送至附近建筑为其“降温”,其使用费用大约是空调制冷费用的一半。这一冷却系统主要用于一些公共活动场所,而不是个人住房。此举大力缓解了巴黎高温时节电力紧缺的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过滤后的塞纳河水注入地下回路,是为了( )
A.提高水质 B.减少蒸发 C.补充地下水 D.降低水温
10.下列城市中,最适宜引进该冷却系统的是( )
A.乌鲁木齐 B.哈尔滨 C.贵阳 D.重庆
【答案】9.D 10.B
【解析】9.太阳辐射不能穿透地表,在一定深度内,温度随着深度增加逐渐下降。据材料可知,注入地下回路的水接下来被输送到附近的建筑,为建筑降温,说明水温因为注入地下后下降了,与水质、补充地下水和蒸发无关,ABC错,D对。故选D。
10.据材料分析可知,该冷却系统适用于夏季高温需要降温,水源充足且电力紧缺的地区;乌鲁木齐位于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A错;哈尔滨地下温度低〈有季节性和永久性冻土),且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临近松花江,水资源充足,B正确;贵阳和重庆地处我国西部地区,电力供应充足,C、D错误。故选B。
【点睛】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包括人为因素、纬度因素、地势高低因素、海陆差异因素、洋流影响等。
(2022秋·黑龙江佳木斯·高一校考阶段练习)牛轭是耕地时套在牛颈上的曲木,为牛犁地时的重要农具。在某些地形区,随着时间推移,流淌的河流愈来愈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的弯曲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为牛轭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牛轭湖形成后,面积将逐渐缩小直至消亡。自然状态下牛轭湖消亡原因是( )
A.湖水大量流出,湖床逐渐干涸 B.人类过量用水,水位不断下降
C.下游河道淤积,湖泊面积缩小 D.湖水蒸发下渗,植被发育覆盖
12.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可以( )
A.减小河流流速 B.减弱洪水灾害 C.增加航运距离 D.增强河道淤积
【答案】11.D 12.B
【解析】11.牛轭湖形成后,由于水源补给减少,湖水蒸发下渗,底部植被发育覆盖,使得湖泊面积逐渐缩小直至消亡,D正确;牛轮湖形成后湖水不会外流,A错误;人类过量用水,水位不断下降,是人为原因,不是自然状态,B错误;牛轭湖形成后,原河流变直,流速加快,下游不易淤积,且下游淤积与否对牛轭湖影响较小,C错误。故选D。
12.河流截弯取直后,河水可以直接由取直后的河道流走,水流速度增加,减少其在弯道处滞留的时间,有利于洪水快速排泄,从而减弱洪水灾害,B正确;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后,河水流动速度增加,A错误;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后,河道长度变短,因此会减少航运距离,C错误;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后,河水流动速度增加,不利于河道淤积,D错误。故选B。
【点睛】牛轭湖形成过程:河流摆动形成弯曲,河水不断冲刷与侵蚀河岸,河曲随之不断的发展,河曲愈来愈弯,河水冲刷与侵蚀最弯曲的河岸,河流遂截弯取直,河水从截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废弃,原有被废弃的河曲成了牛轭湖。
(2022秋·安徽芜湖·高二芜湖一中校考阶段练习)巴丹吉林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40-80mm,蒸发量3000mm。沙漠东南部腹地星罗棋布地点缀着常年有水的湖泊70多个,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大沙山(海拔1080~1590m)环抱湖泊的景观。苏木吉林湖就是其中之一,湖区全年降水量为163.6mm,全年蒸发量1261mm。下图示意苏木吉林湖区湖泊补给量和排泄量动态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苏木吉林湖的主要水源补给方式及排泄方式( )
A.降水,径流排泄 B.地下水,蒸发排泄
C.积雪融水,蒸发排泄 D.冰川融水,降水
14.苏木吉林湖近些年面积稳定,若不考虑下渗影响,推测此湖非降水量补给( )
A.1100 B.1600 C.2800 D.1360
15.研究表明,苏木吉林湖区的蒸发量远低于巴丹吉林沙漠平均蒸发量,其主要原因是湖区( )
A.多阴雨天气 B.植被茂盛 C.风速较小 D.海拔更高
【答案】13.B 14.A 15.C
【解析】13.苏木吉林湖区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理论上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补给为主,但据图可知,湖泊补给量在一年中比较稳定,在众多河流补给方式中地下水补给最为稳定;该地气温较高,蒸发量较大,因此主要排泄方式为蒸发排泄,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4.结合材料可知,该湖区全年降水量为163.6mm,全年蒸发量1261mm;该湖区面积保持稳定,说明补给量和蒸发量应保持一致,因此非降水量补给应为1261-163.6=1097.4,结合选项可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5.湖泊位于沙漠东南部,四周被海拔一千多米的沙山环抱,削减了风速,阻挡了风的进入,减少蒸发,C正确;湖区降水量较少,说明阴雨少,A错误;湖区位于干旱半干旱的沙漠地区,所以植被覆盖率普遍较低,B错误;只通过已知的信息,无法推断两地海拔差异,D错误。故选C。
【点睛】河流的补给类型主要有湖泊水、地下水、雨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冰雪融水等,湖泊水和地下水补给比较稳定,变化小;雨水补给的径流量随着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靠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在春季。
(2018春·山东潍坊·高一山东省昌乐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图为我国某河流年径流量变化统计图,读图回答。
16.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
A.大气降水 B.地下水 C.冰雪融水 D.湖泊水
17.该河流可能是我国的( )
A.珠江 B.塔里木河 C.松花江 D.长江
【答案】16.C 17.B
【解析】16.补给形式要看径流总量及季节分配情况。该河流量跟气温关系密切,夏季为汛期并且河流冬季断流,说明补给水量受气温影响最大,应为高山冰雪融水 ,C正确。我国受大气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大;由纵坐标流量数值可知,图中河流流量小,A错误。地下水是河流最稳定的补给水源,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稳定,变化小,B错误。受湖泊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稳定,变化小,D错误。故选C。
17.塔里木河位于我国新疆地区,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其他三条河流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河流的补给方式:1、雨水补给:它是河流最重要的补给类型,一般多在夏季和秋季补给河流,个别地区也发生在冬季。2、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主要发生在春季,具有连续性和时间性的特点,比雨水补给河流的水量变化来得平缓。3、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主要指在流域内的高山地区,永久积雪或冰川的融水补给。这类补给也发生在干旱、半干旱的山区和部分较温润的山区。4、湖泊沼泽补给:山地地区的湖泊,常成为河流源头。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湖泊,能汇集湖区许多来水,增加河流流量,较大湖泊对河流水量起调节作用。5、地下水补给: 它是河流水量可靠、经常的来源。
(2018秋·河北沧州·高二河北黄骅中学校考阶段练习)我国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在自然、人文等方面有较大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红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A.华北平原 B.宁夏平原
C.东北平原 D.南方地区
19.下列自然地理状况,属于南方地区的是( )
①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 ②植被类型主要常绿阔叶林
③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 ④河流数量少,含沙量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①③ D.②④
20.南方传统民居的坡度比北方大,其主要目的是便于( )
A.接受更多的阳光 B.空气流通 C.更快散热 D.雨水排放
【答案】18.D 19.A 20.D
【解析】18.红土地是指红色土壤的土地,红土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区,D正确;华北平原和宁夏平原都以黄色土为主,AB错误;东北平原以黑土为主,C错误。故选D。
19.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1月均温在0℃以上,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①正确,③错误;我国南方地区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多发育亚热带常绿阔叶林,②正确;南方地区由于降水多,河流发育较多,且植被相对茂密,水土流失较少,河流含沙量低,④错误。综上,①②正确,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南方比北方纬度低,光照条件更好,故不是为了接收更多的光照,A排除;坡度大对于空气流通和散热无明显作用,BC排除;南方比北方降水多,故南方房屋坡度大主要是为了雨水排放,D正确。故选D。
【点睛】南方地区,也叫南方,一般是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南部,当今中国四大地理区划之一,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西面为青藏高原,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黄海、东海和南海,大陆海岸线长度约占全国的2/3以上。
二、综合题
21.(2023春·河南南阳·高二南阳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武汉市某中学地理研究小组发现,每当暴雨过后,校园道路常会出现积水的现象。该小组成员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析校园积水的原因,经讨论研究后提出了构建该学校海绵校园的规划与设想。下图分别为该中学校园道路积水实景图及海绵校园规划设计原理图。
注:下凹式绿地主要由校园内的草坪改建而成,地势中低周高,截面一般为倒三角形、半圆形等。
(1)结合图文信息,请从下垫面的角度分析暴雨过后该中学校园道路积水的原因。
(2)推测该中学今后建设海绵校园时选取路面材料应具备的特点。
(3)该中学学生设计的海绵校园规划能否彻底解决校园积水问题?请表明你的观点并结合水循环相关原理加以说明。
【答案】(1)路面硬化,制约雨水下渗;局部路面不平,低洼处排水不畅;部分道路趋于平坦,中央水流不畅;道路两侧排水口较少,影响雨水排放。
(2)易渗水;多孔隙;抗压、耐磨、不易被侵蚀等。
(3)能。理由:原有的道路和停车场路面被改造为透水路面,有利于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改善了下雨时校园路面积水严重的现象;下凹式绿地等装置能有效吸纳雨水并储存。
不能。理由:校园部分路段和建筑屋顶趋于平坦,雨后汇水量大,而雨水回收装置容量有限,仍可能存在积水问题;武汉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遇上极端强降水天气可能出现校园积水问题。
【分析】本题以十四中校园道路积水实景图及十四中海绵校园规划设计原理图相关材料为背景,涉及水循环的环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题目要求从下垫面的角度分析校园道路积水的原因。暴雨带来大量降水,校园路面硬化率高,下渗差,雨水难以下渗,多转化为地表径流;加之局部地区地势低洼平坦,地表大面积积水难以排泄,滞留在的路面;道路两侧排水口少,排水缓慢,导致积水。
(2)建设海绵校园时选取路面材料应易渗水,增加下渗量;多孔隙易于下渗;铺设路面应具备抗压、耐磨、不易被侵蚀等。当降水强度大于透水砖的渗透速率,地表径流来水速度快。
(3)能够彻底解决主要从规划较为全面、材料透水性强角度分析,原有的不透水道路和停车场路面被改造为透水路面,有利于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地表径流来水减少,来水速度减慢,改善了下雨时校园路面积水严重的现象;下凹式绿地等装置能有效吸纳雨水,调节地表径流,缓解城市内涝。不能彻底解决主要从降水强度、材料寿命角度分析,由于校园部分路段和建筑屋顶趋于平坦,当降水强度大于透水砖的渗透速率,地表径来水速度快,雨后来水快,而下凹式绿地回收装置容量有限,仍可能存在积水问题;武汉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遇上极端强降水,由于降水强度多大,仍然可能会出现校园积水问题。
22.(2023秋·四川绵阳·高三盐亭中学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叶尔羌河发源于喀喇昆仑山,是塔里木河的源流之一(下图),流域面积10.8万平方千米,流域内冰川覆盖率占集水面积的10.5%,冰川总储量约6.8x1011m3。从河流补给多年平均值来看,冰川补给占51.5%,冰雪融水补给占26.1%,雨水补给占22.4%。叶尔羌河是新疆最大、全国第四大灌区。流域内早年建设了大量土渠和拦河土坝,2011年建设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和沿线堤防护岸等工程,用来调节塔里木河生态供水。
(1)说明叶尔羌河为什么以冰川和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2)描述叶尔羌河水位随时间变化的特征。
(3)冰川溃坝型洪水是危害当地最大的一种灾害,说明其形成过程。
(4)对是否进一步扩大叶尔羌河灌区有不同的意见。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1)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年降水量少;上游集水区海拔高,冬半年降雪为主,积雪常年或季节性累积,春、夏季融化
(2)水位年际变化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夏汛期水位高;夏季水位日变化明显。
(3)开春后气温升高,冰川(雪)融水携带冰碛物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随着冰川(雪)融化量增大,上游水位迅速抬高,当水压超过冰坝承受力,堰塞湖溃堤;巨量洪水下泄,形成洪灾。
(4)同意扩大:改变目前粗放的灌溉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并能充分利用当地光热和土地资源,亦能保障塔里木河生态供水。
不同意扩大:河流本身径流量有限;扩大灌区将导致下泄生态水量减少,塔里木河断流,流域生态恶化;同时灌区农业用水会造成水污染,加剧生态供水的不足。
【分析】本题以叶尔羌河为材料,设置4道小题,涉及河流水源补给、河流水文特征、洪水灾后、农业发展对区域环境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河流补给来源主要取决于流域气候和地形。据材料可知,该河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雨水补给量极少;河流发源于高山地区,海拔高,冬半年以降雪为主,高山积雪、冰川多,春夏季气温升高,冰川、积雪融化,成为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
(2)水位的时间变化特征从日变化、季节变化、年际变化等方面描述。该河以冰川融水、积雪融水补给为主,河流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夏季冰雪融化多,河流水量较大,水位高,形成汛期;夏季,气温高且日变化大,河流水位日变化明显;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水位年际变化小。
(3)开春后,气温升高,冰川融化,大量冰碛物被冰川融水携带到河道中,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随着气温升高,冰川融化量增大,河流上游水位迅速抬高,受堰塞湖阻挡,水流不能下泄,当水压超过冰坝承受力,造成堰塞湖溃堤;大量洪水向下游倾泄,形成洪水灾害。
(4)开放性试题,同意、不同意均可。同意扩大。理由是扩大灌区,有利于改变目前粗放的灌溉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也能充分利用当地光热和土地资源,扩大粮食生产,提高农民增加收入,同时保障向塔里木河供水,维护塔里木河生态安全。
或不同意扩大。理由是河流水源主要来自冰雪融水,径流量有限;扩大灌区将导致河流下游的水量减少,塔里木河可能断流;扩大灌区,农业灌溉用水增多,大会漫灌易导致土壤盐碱化,造成流域生态恶化;同时灌区农业灌溉用水会造成水污染,加剧下游地区生态供水的不足。
23.(2022秋·辽宁·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环北极地区,作为全球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地区之一,过去一个世纪里平均气温上升速率是全球平均值的2到3倍。与此同时,降水总量呈上升的态势。俄罗斯科雷马河是该地区的重要河流。每年9月底到次年5月中自封冻,下游每年6、7月经常泛滥。图左为科雷马河位置及流域示意图。图右为科雷马河年均径流量变化趋势图。表为科雷马河径流年内分配百分比及变化表。
1960—1989年 1990—2018年
春(%) 3.99 8.40
夏(%) 76.53 67.01
秋(%) 17.68 21.79
冬(%) 1.80 2.80
(1)简述科雷马河径流变化的主要特点。
(2)从气候变化的角度分析科雷马河各个季节径流变化的原因。
(3)从泄洪的角度分析科雷马河下游每年夏初经常泛滥的原因。
【答案】(1)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夏季径流量最大,占径流总量的60%以上;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大,年径流量呈增加趋势;夏季径流量减少,春、秋、冬三个季节的径流量增加。
(2)春季气温上升使得积雪融化和河冰解冻开始时间提前,导致春季径流增加;夏季融雪减少,气温升高蒸发增加,夏季径流减少;降水增多,结冰推迟,秋季径流增加;冬季积雪的增多,通过对土壤的保温作用,抑制了水分的冻结,有利于冬季的产流。
(3)河道弯曲,水流速度慢,泄洪不畅;地势低平,泄洪速度慢;上游解冻早,大量流冰壅塞河道(形成凌汛),导致河水泛滥。
【分析】本题以科雷马河流域略图、年平均径流量变化趋势图、径流年内分配百分比及变化表等为材料,设置三道试题,涉及河流的水文特征、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方式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体现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详解】(1)由图可知,科雷马河年平均径流量表现为波动中不断增加的趋势,原因是全球变暖,气温上升,融化量增多。由年内分配百分比及变化表可知,科雷马河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夏季径流年内分配百分比下降,春、秋、冬径流年内分配百分比上升,这是因为气温上升,造成春、秋、冬径流增多,占比上升,相对而言夏季占比下降。
(2)科雷马河纬度高,气候相对干旱,因此河流主要补给类型是季节性积雪融雪补给,由材料“每年9月底到次年5月中旬封冻”可知,原本春季(3、4、5月)气温较低,融化量有限,径流占比较少,“环北极地区,作为全球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地区之一,过去一个世纪里平均气温上升速率是全球平均值的2-3倍”,可知春季气温回升快,积雪融化和河冰解冻开始时间提前,河流解冻早,积雪融雪量增加,径流量增多,春季占比上升。同时造成到夏季时(6、7、8月)积雪减少,融雪补给量减少,且随着气温升高,蒸发加剧,造成径流减少,夏季占比下降。秋季降水增多,结冰推迟,径流增加。冬季积雪增多,保温作用增强,通过对土壤的保温作用,抑制了水分的冻结,有利于冬季的产流。
(3)从图中可看出,科雷马河下游流域面积大,支流数量较多,支流河水同时汇入下游,造成来水量大;图中显示结合所学知识,上游多流经山区,流速较快,下游地势平坦且河道相对弯曲,流速较慢,排水不畅;该河流流经纬度较高地区,“每年9月底到次年5月中旬封冻”,且流向为由南向北(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注入北冰洋,易发生凌汛(下游结冰早、解冻迟),河流泛滥多。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