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2大气的热力环流与水平运动(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18秋·湖南长沙·高三长郡中学校考阶段练习)珠穆朗玛峰(下称珠峰)北坡绒布河谷呈南北走向,南高北低,东、南、西三面均为高山。下图示意绒布河谷内绒布寺站(86°48’E,28°12’N)地面至离地3500米高度内风向、风力的平均日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绒布寺站地面至离地1000米高度内的最大风力大约出现在( )
A.日出前后 B.北京时间18时 C.当地时间0时 D.北京时间20时
2.绒布河谷地面至离地1000米高度内( )
A.白天吹上山风 B.夜晚吹下山风
C.几乎昼夜恒吹下山风 D.几乎昼夜恒吹上山风
3.绒布河谷地面至离地1000米高度内风向的成因可能是( )
A.河谷两侧山坡冰川使气温降低 B.河谷两侧山坡多裸岩
C.山坡上的气温高于同高度山谷中的气温 D.山坡森林覆盖率较山谷高
【答案】1.D 2.C 3.A
【解析】1.结合图示可知,绒布寺站地面至离地1000米高度内最大风力出现在当地时间18时,根据经度差异计算可知,北京时间约20时,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由图可知,绒布河谷中,在离地高度1000米以下,几乎昼夜恒吹偏南风(下山风),只有在当地时间10时左右有微弱且短暂的偏北风(上山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珠峰北坡绒布河谷两侧山坡上有大面积冰川覆盖,冰面温度昼夜都低于附近河谷气温,导致冰面气压较高,附近河谷气压较低,空气由高压区吹向低压区,从而形成“几乎昼夜恒吹下山风”的现象,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热力环流中,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气温低气压高,空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2018秋·浙江嘉兴·高一桐乡市茅盾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面为热力环流示意图和风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关于图中四点气压高低比较,正确的是( )
A.④>② B.③<④ C.②>① D.③>①
5.若右图代表②到①的风向,该地位于( )
A.北半球 B.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
【答案】4.C 5.B
【解析】4.图中等压面发生弯曲是因为地面冷热不均,引起了空气的垂直运动,致使等压面发生弯曲,近地面热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近地面冷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根据地球表面气压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故近地面①②气压总体高于高空的③④,A、D错误;根据等值线凸低为高、 凸高为低原则,③处为高气压区,④处为低气压区,故③>④,B错误;近地面气压格局与高空相反,故②>①,C正确。所以选C。
5.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近地面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1008百帕指向1002百帕,甲风向是由水平气压梯度力左偏形成的,说明地转偏向力向左,该地位于南北半球中的南半球,B正确,A错误;无法判断东西半球,CD错误。所以选B。
【点睛】近地面的风,会同时受到三个力的影响,一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且从高压指向低压;二是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三是摩擦力。这三者综合起来进行力的合成,就形成了近地面的风,最终与等压线斜交。
(2019秋·辽宁阜新·高三阜新市高级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图为我国某市春、夏、秋、冬四季城区和郊区平均气温日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表示该市春、夏、秋、冬四季的曲线依次是( )
A.a、b、c、d B.a、d、c、b C.c、d、a、b D.b、c、a、d
7.该市热岛强度最强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6.B 7.D
【解析】6.一般城区气温高于郊区,即甲表示城区,乙表示郊区。冬季气温最低,即b图为冬季;夏季气温最高,即d图为夏季;春季易受冷空气影响,气温较秋季低,即a为春季,c为秋季,ACD错误,B正确,故选B。
7.热岛强度受城区和郊区气温影响,城区气温高于郊区,且差异越大,热岛强度越强。b图城区温度一直高于郊区,且两者差异较大,热岛强度最强,即冬季热岛强度最强,AB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 。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在近地面气温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象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
(2019秋·山西运城·高一临猗县临晋中学校考阶段练习)读2019年暑假李老师海边度假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8.与照片中风向一致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9.拍照当天晚上是多云天气,但比晴朗夜晚时闷热,可能的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强 B.地面辐射强 C.大气逆辐射强 D.大气辐射强
【答案】8.B 9.C
【解析】8.据李老师海边度假照片可知此时风由海洋吹向陆地,A图中近地面风向是陆地吹向海洋,A错误;白天时陆地与海洋同时增温,但海洋增温幅度相对较陆地小,气压相对较高,故此白天风是由海洋吹向陆地,B图符合图中旗子飘扬方向,B正确;据李老师海边度假照片可知此时风由海洋吹向陆地,C图中近地面风向是陆地吹向海洋,C错误;夜间陆地与海洋同时降温,但海洋降温幅度相对较陆地小,气压相对较低,故此夜间近地面风是由陆地吹向海洋,D错误。故选B。
9.云层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可以吸收地面辐射,吸热之后大气增温,又通过大气逆辐射把大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多云天气中二氧化碳和水汽含量大,夜间大气逆辐射作用强,保温作用强,比晴朗夜晚时闷热,故选C,ABD错误。故选C。
【点睛】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温高于海洋,因而在陆地形成低气压,海洋形成高气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夜间,陆地降温快于海洋,陆地气温比海洋低,所以在陆地上形成高气压,海洋上形成低气压,所以陆地上的气压高于海洋的气压,由于大气压力使得风由陆地吹向海洋。
(2018秋·浙江嘉兴·高一桐乡市茅盾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图为某半球近地面的风示意图(图中a、b、c为等压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①②③④各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1.以下有关图中a、b、c三者的关系及所在半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b>c,南半球 B.a>b>c,北半球 C.c>b>a,南半球 D.c>b>a,北半球
【答案】10.D 11.B
【解析】10.图示意近地面的风及其受力情况,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风向主要取决于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是两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摩擦力和风向相反,所以图中对应的①为风向,②为地转偏向力,③为摩擦力,④为水平气压梯度力,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11.根据上题分析可知,④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因此a>b>c;②为地转偏向力,①为风向,向右偏,为北半球,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点睛】近地面的风,会同时收到三个力的影响,一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且从高压指向低压;二是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三是摩擦力。这三者综合起来进行力的合成,就形成了近地面的风,最终与等压线斜交。
(2019秋·广西柳州·高一柳州市第二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图为北半球近地面等压线和风向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
A.地面冷热不均 B.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
C.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D.太阳辐射差异的作用
13.图中正确表示风向箭头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4.影响近地面风速大小的力是( )
A.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B.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
C.地转偏向力 D.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
【答案】12.B 13.D 14.B
【解析】12.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B正确;地面冷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太阳辐射的差异都不是风形成的直接原因,ACD错误。所以选B。
13.依据图中等压线数值判断气压递变情况,可知甲点风向由低压指向高压,A错误;乙、丙两点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左偏,为南半球风向,BC错误;丁地风向正确,D正确。所以选D。
14.近地面的风受三个力的影响,但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点睛】近地面风向的形成和影响因素:近地面的风,会同时收到三个力的影响,一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且从高压指向低压;二是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三是摩擦力.这三者综合起来进行力的合成,就形成了近地面的风,最终与等压线斜交。
(2022秋·山东枣庄·高一枣庄市第三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1为某地理事物循环示意图,图2为四川某地传统民居穿堂风(穿堂风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在炎热的夏季能取得较好的纳凉效果)示意图。
15.若图l为水循环,那么水循环的动力是( )
A.太阳辐射和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释放的能量 B.太阳能和重力势能
C.风能和重力势能 D.太阳能和风能
16.若图l循环为海陆间水循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是人类对图中____环节施加影响。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环节是____。( )
A.①、② B.②、③ C.③、① D.①、④
17.若图l循环为热力环流,丙丁两地为近地面,那么丙地的气温( )丁地的气温。
A.高于 B.等于 C.低于 D.不确定
18.若图l循环为热力环流,丙丁两地为近地面,丙丁两地中昼夜温差大的是____。若热力环流状况出现在深秋时节,从大气的热力作用的角度分析,则丙、丁中易出现大雾天气的是( )
A.丙、丁 B.丁、丙 C.丙、丙 D.丁、丁
19.若图l中的热力环流位于北半球,丙位于丁地的北面,那么③的风向为( )风。
A.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答案】15.B 16.C 17.C 18.C 19.B
【解析】15.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水的重力能,B正确;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释放的能量主要是地球内能的能量来源,A错误;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的动力,大气的动力和水体的运动也是来自太阳能,CD错误;故答案选B。
16.若图l循环为海陆间水循环,①在高空从甲地输送到了乙地,故为水汽输送;③在地面从丙地运动到了丁地,故为地表径流;南水北调直接改变了地表径流的方向,故主要是对图中③环节施加影响;我国夏季东南风从太平洋带来大量水汽,故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环节是水汽输送,故为①。故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选C。
17.若图l循环为热力环流,丙丁两地为近地面,丙地气流下沉,原因是丙地气温低,空气受冷收缩下沉;丁地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丙地的气温低于丁地的气温,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选C。
18.结合图1可知,丙地是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大气的热力作用弱,昼夜温差大;丁地是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大气的热力作用强,昼夜温差小,所以丙丁两地中昼夜温差大的是丙;丙地是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大雾易出现于晴朗天气,所以丙地易出现大雾天气;丁地是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阴雨天气不易出现大雾。故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选C。
19.若图l中的热力环流位于北半球,丙位于丁地的北面,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则③的风向为东北风。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选B。
【点睛】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受冷地区大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
20.(2018秋·安徽滁州·高一安徽省定远县第三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和风向的是(虚线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实线箭头表示风向,度数表示经纬度)( )
A. B. C. D.
【答案】B
【详解】由图中信息可知,B图所示为北半球近地面的风,在方向上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并与等压线有一定交角,B正确;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AC错误;南半球风向向左偏转,D错误。故选B。
【点睛】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转,而南半球风向向左偏转,但地转偏向力对风力大小没有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均对风速有影响。
二、综合题
21.(2023春·内蒙古通辽·高一校联考阶段练习)下图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M、P、Q中 处是高级住宅区,主要原因是 。
(2)拟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石油化工城应建在 处,理由是 。
(3)该城市在早期选址时最主要的有利条件是: 。
(4)请你比较城市中心区与郊区气温的差异 ;并分析原因 。城区和郊区降水量比较多的是 。
【答案】(1) P
城市边缘污染少;靠近旅游区环境优美。
(2) 甲 位于河流下游;位于与盛行(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水陆交通便利。
(3)水运便利或水源充足
(4) 中心区气温较高 中心区人口密集、工业发达产生大量热量 城区
【分析】本大题以城市的规划布局为材料,涉及城市区位、热岛效应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地理思维的综合素养。
【详解】(1)比较图中三个位置,P地是适合建设高级住宅区。Q地靠近飞机场,噪声污染大,而且靠近重工业区,环境空气污染大,不适合建设高级住宅区。根据图中主导风向方向,M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重工业区有可能造成空气污染,而且靠近火车站和轻工业区,也有轻度噪声和空气污染,不适合建设高级住宅区。P点远离工业区,大气污染小,空气质量好;从图中河流流向判断,P位于流经城市河流上游,水质好;从图例中看,P地还临近文化教育区和旅游观光带,因此该地风景优美,适合建高级住宅区。
(2)石油化工城应建在甲处。理由是:石油化工厂会产生严重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因此布局时要考虑到对大气和水的影响。图中甲处位于河流下游,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因此对大气和水的影响较小;从图中看,甲靠近河流和铁路线附近,因此水陆交通便利。
(3)该城市早期选址主要是有两条河流在该地交汇,水运便利,水资源充足。
(4)城市中心区人口稠密,工业发达,汽车等排放的废热较多,气温比郊区要高。城区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
22.(2023春·内蒙古通辽·高一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如左图为某时刻海陆等压面示意图,右图为四川某地传统民居穿堂风(穿堂风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在炎热的夏季能取得较好的纳凉效果)示意。
(1)读左图,比较①②③④数值大小并排序。气压: ,气温: 。
(2)左图中,比较①②的降水概率: ,昼夜温差: 。
(3)左图中,此时滨海地区近地面的风向由 吹向 ,高空的风向由 吹向 (填序号)
(4)右图中,屋前石子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可以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请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加以解释。
【答案】(1) ②>①>③>④ ①>②>③>④
(2) ①>②(②<①) ①<②(②>①)
(3) ②
① ③ ④
(4)石子地面比热容小(吸热快),升温快;林地比热容大(吸热慢),升温慢,不同地表使屋前屋后的温差增大,加强了屋前屋后的气压差,加大了空气流动。
【分析】本大题以海陆等压面示意图、四川某地传统民居穿堂风图为材料,涉及热力环流的原理、等压线的判读、热力环流的应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区域认知的地理素养。
【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气压中高度越高气压越低,故①②大于③④;据“高压处等压面上凸,低压处等压面下凹”规律可知,①等压面下凹故为低压,②等压面上凸故为高压,而近地面与倒空相反,故④为低压,③为高压.故气压排列是:②>①>③>④。近地面大气温度越高气压越低,而①为低压故气温高,②为高压故气温低。根据温度随高度递减规律可知,④气温低于③,故综合得知,气温排列是:①>②>③>④。
(2)①为低压,气流上升,降水概率大,②为高压,气流下沉,降水概率小。阴雨天气温差小,晴朗天气温差大,故昼夜温差:①<②。
(3)注意图中的方向标,此时滨海地区近地面①气压低于②,风由②吹向的风向①,④为低压,③为高压,风由③吹向④。
(4)屋前石子地面比热容小,吸热快,升温快,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屋后林地比热容大吸热慢,升温慢,温度相对较低,空气下沉,形成高压,不同地表使屋前屋后的温差增大,加强了屋前屋后的气压差,加大了空气流动,可以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
23.(2022秋·江西南昌·高一南昌市八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两个气压中心中高压中心为 ,低压中心为 。
(2)甲、乙两地相比,只考虑天气因素影响下,昼夜温差大的是?判断依据是什么。
(3)指出A地的风向。
(4)比较A、B两地的风力大小,并说明原因。
【答案】(1) 乙 甲
(2)昼夜温差大的是乙;乙地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
(3)东北风
(4)A地风力大于B地;A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分析】本大题以局部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气压的判断,风力大小的比较,昼夜温差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详解】(1)根据图中信息,甲气压中心的气压中间低,四周高,为低压中心;乙气压中心的气压中间高,四周低,为高压中心。
(2)乙地受高压中心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云层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少,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保温效果差,气温低。所以昼夜温差大,所以甲、乙两地相比,只考虑天气因素影响下,昼夜温差大的是乙。
(3)A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指向正西,在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左偏,偏转为东北风。
(4)根据图中信息,A地等压线比B地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风力更大,所以A地风力大于B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2大气的热力环流与水平运动(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18秋·湖南长沙·高三长郡中学校考阶段练习)珠穆朗玛峰(下称珠峰)北坡绒布河谷呈南北走向,南高北低,东、南、西三面均为高山。下图示意绒布河谷内绒布寺站(86°48’E,28°12’N)地面至离地3500米高度内风向、风力的平均日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绒布寺站地面至离地1000米高度内的最大风力大约出现在( )
A.日出前后 B.北京时间18时 C.当地时间0时 D.北京时间20时
2.绒布河谷地面至离地1000米高度内( )
A.白天吹上山风 B.夜晚吹下山风
C.几乎昼夜恒吹下山风 D.几乎昼夜恒吹上山风
3.绒布河谷地面至离地1000米高度内风向的成因可能是( )
A.河谷两侧山坡冰川使气温降低 B.河谷两侧山坡多裸岩
C.山坡上的气温高于同高度山谷中的气温 D.山坡森林覆盖率较山谷高
(2018秋·浙江嘉兴·高一桐乡市茅盾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面为热力环流示意图和风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关于图中四点气压高低比较,正确的是( )
A.④>② B.③<④ C.②>① D.③>①
5.若右图代表②到①的风向,该地位于( )
A.北半球 B.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
(2019秋·辽宁阜新·高三阜新市高级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图为我国某市春、夏、秋、冬四季城区和郊区平均气温日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表示该市春、夏、秋、冬四季的曲线依次是( )
A.a、b、c、d B.a、d、c、b C.c、d、a、b D.b、c、a、d
7.该市热岛强度最强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019秋·山西运城·高一临猗县临晋中学校考阶段练习)读2019年暑假李老师海边度假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8.与照片中风向一致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9.拍照当天晚上是多云天气,但比晴朗夜晚时闷热,可能的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强 B.地面辐射强 C.大气逆辐射强 D.大气辐射强
(2018秋·浙江嘉兴·高一桐乡市茅盾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图为某半球近地面的风示意图(图中a、b、c为等压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①②③④各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1.以下有关图中a、b、c三者的关系及所在半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b>c,南半球 B.a>b>c,北半球 C.c>b>a,南半球 D.c>b>a,北半球
(2019秋·广西柳州·高一柳州市第二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图为北半球近地面等压线和风向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
A.地面冷热不均 B.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
C.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D.太阳辐射差异的作用
13.图中正确表示风向箭头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4.影响近地面风速大小的力是( )
A.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B.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
C.地转偏向力 D.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
(2022秋·山东枣庄·高一枣庄市第三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1为某地理事物循环示意图,图2为四川某地传统民居穿堂风(穿堂风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在炎热的夏季能取得较好的纳凉效果)示意图。
15.若图l为水循环,那么水循环的动力是( )
A.太阳辐射和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释放的能量 B.太阳能和重力势能
C.风能和重力势能 D.太阳能和风能
16.若图l循环为海陆间水循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是人类对图中____环节施加影响。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环节是____。( )
A.①、② B.②、③ C.③、① D.①、④
17.若图l循环为热力环流,丙丁两地为近地面,那么丙地的气温( )丁地的气温。
A.高于 B.等于 C.低于 D.不确定
18.若图l循环为热力环流,丙丁两地为近地面,丙丁两地中昼夜温差大的是____。若热力环流状况出现在深秋时节,从大气的热力作用的角度分析,则丙、丁中易出现大雾天气的是( )
A.丙、丁 B.丁、丙 C.丙、丙 D.丁、丁
19.若图l中的热力环流位于北半球,丙位于丁地的北面,那么③的风向为( )风。
A.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20.(2018秋·安徽滁州·高一安徽省定远县第三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和风向的是(虚线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实线箭头表示风向,度数表示经纬度)( )
A. B. C. D.
二、综合题
21.(2023春·内蒙古通辽·高一校联考阶段练习)下图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M、P、Q中 处是高级住宅区,主要原因是 。
(2)拟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石油化工城应建在 处,理由是 。
(3)该城市在早期选址时最主要的有利条件是: 。
(4)请你比较城市中心区与郊区气温的差异 ;并分析原因 。城区和郊区降水量比较多的是 。
22.(2023春·内蒙古通辽·高一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如左图为某时刻海陆等压面示意图,右图为四川某地传统民居穿堂风(穿堂风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在炎热的夏季能取得较好的纳凉效果)示意。
(1)读左图,比较①②③④数值大小并排序。气压: ,气温: 。
(2)左图中,比较①②的降水概率: ,昼夜温差: 。
(3)左图中,此时滨海地区近地面的风向由 吹向 ,高空的风向由 吹向 (填序号)
(4)右图中,屋前石子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可以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请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加以解释。
23.(2022秋·江西南昌·高一南昌市八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两个气压中心中高压中心为 ,低压中心为 。
(2)甲、乙两地相比,只考虑天气因素影响下,昼夜温差大的是?判断依据是什么。
(3)指出A地的风向。
(4)比较A、B两地的风力大小,并说明原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