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6地球的公转(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18秋·甘肃临夏·高一临夏中学校考阶段练习)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当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
A.吃月饼,共庆团圆 B.荡秋千,踏青插柳
C.放鞭炮,守岁迎春 D.望双星,鹊桥相会
2.在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 )
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 B.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
C.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 D.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
3.在A、B、C、D四个位置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和距离2月13日最近的分别是( )
A.A和C B.A和D C.C和D D.C和B
(2018秋·湖南长沙·高三湖南师大附中校考阶段练习)下图示意海南岛的位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1月1日,当海口正午时,按照区时地球上进入新年的范围是( )
A.70°W向东到180° B.67.5°W向东到180°
C.60°W向东到180° D.82.5°W向东到180°
5.1月1日,与海口相比,三亚( )
A.昼长更短 B.正午太阳高度更小 C.日出方位更偏南 D.日落更晚
(2018秋·甘肃临夏·高一临夏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女足世界杯于2015年6月7日至7月6日在加拿大举行,北京时间6月7日07:30中国队在渥太华市(45°25′N,75°43′W)的弗兰克·克莱尔体育场开始了与美国的四分之一决赛。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6.比赛期间,临夏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A.昼短夜长 B.昼长夜短 C.昼夜等长 D.无法确定
7.比赛期间,临夏的昼夜长短的变化是( )
A.先昼变短夜变长,后昼变长夜变短 B.昼变短,夜变长
C.先昼变长夜变短,后昼变短夜变长 D.昼变长,夜变短
(2018秋·陕西商洛·高一商南县高级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图是6月22日四城市昼夜长短示意图(空白部分是表示昼,阴影部分表示夜),完成下面小题。
8.四城市中,位于赤道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四城市中,由南向北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③④① D.①③④②
(2018秋·湖北孝感·高三安陆第一高中校考阶段练习)某地(30°N)高中生在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连续三个月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获得测量的数据(见下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50° 60° 70°
10.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该地昼夜长短状况及其变化是( )
A.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昼渐短 B.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夜渐短
C.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夜渐短 D.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昼渐短
11.三次测量中,其中一次测量的当天,正值(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12.第三次测量中的当天,我国各地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山东半岛桃花盛开 B.湖北洪湖荷花争艳
C.北京香山霜重叶红 D.北国风光万里雪飘
(2018秋·湖南衡阳·高一衡阳市一中校考阶段练习)我国某高中学生在某日中午前后,进行地理课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利用一根标杆,每隔1小时测量一次杆影杆影长度杆影的长度,并将测量结果绘制成示意图(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测量的日期最可能是(北京时间)( )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14.依据上述日期判断,该高中学校最可能位于( )
A.北京市(40°N,116°E) B.湖南省常德市(29°N,112°E)
C.广东省汕头市(23°N,116°E) D.云南省昆明市(25°N,103°E
(2019秋·安徽淮南·高一淮南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现已正式列入联合国救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约为15天)。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5.下列相邻的节气间,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
A.春分到清明 B.夏至到小暑 C.秋分到寒露 D.冬至到小寒
16.从立冬到立春,淮南市( )
A.白昼时间不断变短 B.日落方位在西南向 C.正午日影逐渐变短 D.正午日影朝向正南
(2019秋·安徽六安·高一六安一中校考阶段练习)读甲、乙两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图甲和图乙中分别反映纬度较低的两条曲线是( )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8.下列城市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与曲线①最接近的是( )
A.北京(40°N) B.上海(30°N)
C.汕头(23°26′N) D.海口(20°N)
(2020春·湖南娄底·高二双峰县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根据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图示为二十四节气的时间规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除了夜观天象,古人确定二十四节气的准确时间,最可能依据( )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③海洋潮汐的变化④月相的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0.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东北地区实际物候相比,惊蛰节气推后
B.与东北地区实际物候相比,霜降节气提前
C.对我国农事活动的指导功能,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减弱
D.对我国农事活动的指导功能,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增强
二、综合题
21.(2023春·重庆·高二统考阶段练习)读下图“二分二至日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①②③④中表示冬至日的是 。
(2)从北极上空观察,地球公转呈 时针方向。
(3)伦敦夏季奥运会于2012年7月27日至8月12日举行。在此期间,地球运行在 与 之间(填序号),地球公转速度逐渐 ;太阳直射点向 (方向)移动;北极地区极昼范围逐渐 ;伦敦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 ;赤道低气压带逐渐向 (方向)移动。
(4)伦敦位于中时区,奥运会开幕式于当地时间7月27日20时开始。此时北京时间是2012年7月 。
22.(2022秋·云南文山·高二马关县第一中学校校考阶段练习)一艘满载原油的油轮从波斯湾出发,驶往我国上海。途经下图中甲地时,船上旗杆的影子指向西南方向。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此时北半球节气为 。地球处于 (填“近日点”或“远日点”)附近。
(2)图中90°E以西的晨昏线为 (填“晨线”或“昏线”),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此时北京时间为 时,该季节北京的气候特征是 。
(3)此时甲地的昼夜长短状况为 ,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当中最小值的范围是 。
(4)指出甲海域此季节的盛行风向,并说明其成因。
23.(2022秋·河北石家庄·高二石家庄外国语学校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南极地区某一时刻不同日期晨昏线图,斜线区域为T1时刻夜半球范围,阴影区域为T1时刻过后的T2时刻新增的夜半球范围。
(1)指出T1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2)说出T1时刻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3)说明从T1时刻到T2时刻的过程中,石家庄的昼夜长短及变化特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6地球的公转(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18秋·甘肃临夏·高一临夏中学校考阶段练习)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当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
A.吃月饼,共庆团圆 B.荡秋千,踏青插柳
C.放鞭炮,守岁迎春 D.望双星,鹊桥相会
2.在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 )
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 B.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
C.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 D.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
3.在A、B、C、D四个位置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和距离2月13日最近的分别是( )
A.A和C B.A和D C.C和D D.C和B
【答案】1.B 2.B 3.C
【解析】1.图中A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夏至日;C位置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冬至日;根据地球公转的方向,D为春分日,B为秋分日。当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时间位于3月21日至6月22日。吃月饼,共庆团圆,时间为农历8月15日,故A不符合题意;荡秋千,踏青插柳,时间在4月初,故B正确;放鞭炮,守岁迎春,时间在2月初,故C不符合题意;望双星,鹊桥相会,时间为农历7月初7,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在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北半球白昼变短,黑夜变长,昼短夜长,AC错误;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并且昼长于夜,B正确,D错误;故选B。
3.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时候为1月初,靠近冬至日12月22日,即C位置,AB错误;距离2月13日最近的为春分日3月21日,即图中D点,C正确,D错误;故选C。
【点睛】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地球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2018秋·湖南长沙·高三湖南师大附中校考阶段练习)下图示意海南岛的位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1月1日,当海口正午时,按照区时地球上进入新年的范围是( )
A.70°W向东到180° B.67.5°W向东到180°
C.60°W向东到180° D.82.5°W向东到180°
5.1月1日,与海口相比,三亚( )
A.昼长更短 B.正午太阳高度更小 C.日出方位更偏南 D.日落更晚
【答案】4.B 5.D
【解析】4.1月1日,海口为正午时,即110°E地方时约为12时,此时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为12时40分,此时西五区区时为12月31日23时40分,西四区区时为1月1日0时40分,按照区时地球上进入新年的范围为西四区(67.5°W向东到60°W再向东到52.5°W)向东到180°,即从67.5°W向东到180°,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1月1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与海口相比,三亚纬度较低,昼长更长,A错误;同在北半球,三亚纬度较低,离太阳直射点间的纬度差较小,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大,B错误;该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纬度越高,偏南方位更大,三亚纬度较低,日出方位更偏北,C错误;由于三亚昼长更长,日落更晚,D正确。故选D。
【点睛】地球上的日期是由自然日界线(0时经线)和人为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与180°经线重合)共同决定的。0时经线往东到180°经线为新的一天,0时经线往西到180°经线为旧的一天。
(2018秋·甘肃临夏·高一临夏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女足世界杯于2015年6月7日至7月6日在加拿大举行,北京时间6月7日07:30中国队在渥太华市(45°25′N,75°43′W)的弗兰克·克莱尔体育场开始了与美国的四分之一决赛。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6.比赛期间,临夏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A.昼短夜长 B.昼长夜短 C.昼夜等长 D.无法确定
7.比赛期间,临夏的昼夜长短的变化是( )
A.先昼变短夜变长,后昼变长夜变短 B.昼变短,夜变长
C.先昼变长夜变短,后昼变短夜变长 D.昼变长,夜变短
【答案】6.B 7.C
【解析】6.根据材料女足世界杯于2015年6月7日至7月6日在加拿大举行,比赛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根据上题,比赛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先向北移动,后向南移动。临夏的昼应是先变长后变短,夜先变短后变长,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①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 ②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则该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③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④二分日时,全球昼夜等长。
(2018秋·陕西商洛·高一商南县高级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图是6月22日四城市昼夜长短示意图(空白部分是表示昼,阴影部分表示夜),完成下面小题。
8.四城市中,位于赤道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四城市中,由南向北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③④① D.①③④②
【答案】8.A 9.B
【解析】8.该日为6月22日,为夏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赤道上终年昼夜等分,故①为赤道地区,A对,B、C、D错。故选A。
9.该日为6月22日,为夏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短夜长,从全球范围看,越往北白昼越长,图中4地白昼长度排序为②<④<①<③,故由南向北排序为②④①③,B对,A、C、D错。故选B。
【点睛】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极昼范围最大,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赤道和晨昏圈互相平分,故终年昼夜等分。
(2018秋·湖北孝感·高三安陆第一高中校考阶段练习)某地(30°N)高中生在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连续三个月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获得测量的数据(见下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50° 60° 70°
10.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该地昼夜长短状况及其变化是( )
A.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昼渐短 B.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夜渐短
C.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夜渐短 D.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昼渐短
11.三次测量中,其中一次测量的当天,正值(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12.第三次测量中的当天,我国各地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山东半岛桃花盛开 B.湖北洪湖荷花争艳
C.北京香山霜重叶红 D.北国风光万里雪飘
【答案】10.C 11.A 12.A
【解析】10.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H=90°—纬差(纬差:所求地点与直射点的纬度差,同一半球相减,不同半球相加),经计算可知,第一次测量时太阳直射10°S,第二次测量时太阳直射赤道0°,第三次测量时太阳直射10°N。三次测量期间,太阳由直射10°S往北移动到直射10°N,该地(30°N)位于北半球,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昼渐长夜渐短,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1.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H=90°—纬差(纬差:所求地点与直射点的纬度差,同一半球相减,不同半球相加),经计算可知,第一次测量时太阳直射10°S,第二次测量时太阳直射赤道0°,第三次测量时太阳直射10°N。由所学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知识可知,第二次测量时处于春分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第三次测量时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到10°N,根据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知识可知,该日在4月下旬,为春季,山东半岛桃花盛开,A正确;湖北洪湖荷花争艳发生在夏季,B错误;北京香山霜重叶红发生在秋季,C错误;北国风光万里雪飘发生在冬季,D错误。故选A。
【点睛】正午太阳高度角等于90°减去纬度差,纬度差是当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差值,同一半球相减,不同半球相加。
(2018秋·湖南衡阳·高一衡阳市一中校考阶段练习)我国某高中学生在某日中午前后,进行地理课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利用一根标杆,每隔1小时测量一次杆影杆影长度杆影的长度,并将测量结果绘制成示意图(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测量的日期最可能是(北京时间)( )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14.依据上述日期判断,该高中学校最可能位于( )
A.北京市(40°N,116°E) B.湖南省常德市(29°N,112°E)
C.广东省汕头市(23°N,116°E) D.云南省昆明市(25°N,103°E
【答案】13.B 14.C
【解析】13.根据右图可知,该地在北京时间12时16分出现了杆影长度为零的情况,即发生了太阳直射现象,由我国位于北半球可知,选项中的四个日期只有6月22日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最有可能,其他选项中的节气太阳直射点都不位于北半球,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4.当该地出现影长为零现象时,为当地地方时12时,而此时的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为12时16分,说明当地的经度较120°E少4°(1°对应4分钟,4°对应16分钟),故该地经度为116°E;结合上题,可知该地6月22日发生太阳直射现象,即该地位于北回归线附近,故最可能位于广东省汕头市,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北京时间并不是北京(东经116°)的地方时间,而是东经120°的地方时间,故东经120度地方时比北京的地方时早约16分钟。因为北京处于国际时区划分中的东八区,同格林尼治时间(世界时)整整相差8小时(即北京时间=世界时+8小时),故命名为“北京时间”。
(2019秋·安徽淮南·高一淮南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现已正式列入联合国救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约为15天)。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5.下列相邻的节气间,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
A.春分到清明 B.夏至到小暑 C.秋分到寒露 D.冬至到小寒
16.从立冬到立春,淮南市( )
A.白昼时间不断变短 B.日落方位在西南向 C.正午日影逐渐变短 D.正午日影朝向正南
【答案】15.D 16.B
【解析】15.根据所学可知,地球公转在1月初为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在7月初为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360°分属24个节气, 2个节气相差15天左右,冬至日在12月22日前后,小寒在次年1月6日前后,由于地球公转最快在1月初,所以地球公转速度最快是在冬至日至小寒之间。因此,D选项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根据图示可知,从立冬到立春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除极昼极夜区域外,均日出东南,日落西南,B正确。由于该时段经过冬至日,所以从立冬到冬至之间,太阳直射点南移,淮南市白昼缩短,黑夜增加,正午太阳高度角减小,淮南日影变长。从冬至到立春之间,太阳直射点北移,则淮南市昼长增加,黑夜缩短,正午太阳高度角增加,日影缩短。正午时分,太阳位于正南方,日影朝向正北方,ACD错误。故选B。
【点睛】从春分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从秋分日到次年的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缩短,黑夜增加。从冬至日到次年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白昼增加,黑夜缩短。
(2019秋·安徽六安·高一六安一中校考阶段练习)读甲、乙两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图甲和图乙中分别反映纬度较低的两条曲线是( )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8.下列城市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与曲线①最接近的是( )
A.北京(40°N) B.上海(30°N)
C.汕头(23°26′N) D.海口(20°N)
【答案】17.A 18.C
【解析】17.由图甲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可知,①曲线所示纬度在夏至时有直射,该地为北回归线,②曲线全年无直射,所示纬度不在热带地区,纬度较高,所以纬度较低的是①线。图乙中④曲线所示纬度有极昼、极夜现象,位于极圈及其以内的寒带,纬度较高,③所示纬度无极昼、极夜现象,在两极圈之间,纬度较低。所以分别反映纬度较低的两条曲线是①③,故选A。
18.图中①曲线所示纬度在夏至时有直射,则该地位于北回归线,所以下列城市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与曲线①最接近的是汕头(23°26′N),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南北回归线一年有一次直射,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直射,北(南)回归线以北(南)没有直射,北南)极圈内有极昼极夜现象,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变幅越大。
(2020春·湖南娄底·高二双峰县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根据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图示为二十四节气的时间规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除了夜观天象,古人确定二十四节气的准确时间,最可能依据( )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③海洋潮汐的变化④月相的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0.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东北地区实际物候相比,惊蛰节气推后
B.与东北地区实际物候相比,霜降节气提前
C.对我国农事活动的指导功能,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减弱
D.对我国农事活动的指导功能,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增强
【答案】19.A 20.C
【解析】19.我国所在北半球,当一年中昼最长的时候,可以确定为夏至日,当一年中昼最短的时候可以确定冬至日,昼夜长短相等时,可确定二分日,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可能的依据之一,①正确;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可通过正午时的杆影长度来判断,进而确定二至日,②正确;海洋潮汐的变化和太阳、月球等天体的引潮力有关,与二十四节气无关,③错误;月相的变化与二十四节气无关,④错误。①②正确,故选A。
20.二十四节气是以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故与实际物候相比,惊蛰节气提前,A错误;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与实际物候相比,霜降节气推后,B错误;随着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生长周期短、单产量高、品质优的农作物品种大面积推广,无论黄河中下游地区,还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活动的指导功能均减弱,C正确;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活动的指导功能均减弱,不是增强,D错误。故选C。
【点睛】“廿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在我国传统农耕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候、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实现了巧妙的结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
二、综合题
21.(2023春·重庆·高二统考阶段练习)读下图“二分二至日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①②③④中表示冬至日的是 。
(2)从北极上空观察,地球公转呈 时针方向。
(3)伦敦夏季奥运会于2012年7月27日至8月12日举行。在此期间,地球运行在 与 之间(填序号),地球公转速度逐渐 ;太阳直射点向 (方向)移动;北极地区极昼范围逐渐 ;伦敦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 ;赤道低气压带逐渐向 (方向)移动。
(4)伦敦位于中时区,奥运会开幕式于当地时间7月27日20时开始。此时北京时间是2012年7月 。
【答案】(1)④
(2)逆
(3) ② ③ 加快 南 缩小 减小
南
(4)28日4时
【分析】本题以地球公转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球公转的特点、区时计算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图②地轴向太阳倾斜,图④地轴背向太阳,可知②为夏至日,④为冬至日,顺着地球公转方向,③为秋分日,①为春分日。
(2)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均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转动。
(3)伦敦夏季奥运会举办期间,地球应位于夏至日与秋分日期间。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奥运会期间,地球由远日点向近日点移动,公转速度逐渐加快。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奥运会期间,太阳直射点离开了北回归线,正在向南回归线移动,即向南移动。北极地球夏至日极昼范围最大,奥运会期间已经过了夏至日,北极地区极昼范围逐渐缩小。奥运会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且向南移动,距离伦敦越来越远,伦敦的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气压带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南北移动,在此期间,直射点向南移动,故赤道低气压带逐渐向南移动。
(4)伦敦位于中时区,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二者的时差为8小时,且东八区位于中时区以东,时间早于伦敦,可知北京时间是2012年7月28日4时。
22.(2022秋·云南文山·高二马关县第一中学校校考阶段练习)一艘满载原油的油轮从波斯湾出发,驶往我国上海。途经下图中甲地时,船上旗杆的影子指向西南方向。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此时北半球节气为 。地球处于 (填“近日点”或“远日点”)附近。
(2)图中90°E以西的晨昏线为 (填“晨线”或“昏线”),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此时北京时间为 时,该季节北京的气候特征是 。
(3)此时甲地的昼夜长短状况为 ,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当中最小值的范围是 。
(4)指出甲海域此季节的盛行风向,并说明其成因。
【答案】(1) 夏至 远日点
(2) 晨线 (23°26′N,120°E) 12 高温多雨
(3) 昼最长,夜最短 南半球
(4)西南风;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右偏,成为西南风。
【分析】本题以区域地图为材料背景设置试题,设置四道小题,涉及日期的判读、晨昏线的判读、时间的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季风环流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对地理基本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落实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当油轮途径时,其船上旗杆的影子指向西南方向,说明此时太阳位于东北方向,且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由图示晨昏线与南极圈相切可知,此时应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前后,此时地球处于远日点附近。
(2)由第(1)题分析可知,图示为北半球夏至日,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现象,结合图示晨昏线走向可知,图中90°E以西的晨昏线为晨线。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26′N,直射经线为昼半球的中央经线,读图可知为120°E。北京所在东八区的中央经线为120°E,即太阳直射经线,此时为正午12时。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该季节为夏季,气候特征为高温多雨。
(3)此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甲地位于北半球,此时昼最长夜最短。此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为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递减,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当中最小值。
(4)读图可知,甲位于北印度洋海域,其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由前边分析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应盛行西南季风。其成因是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而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右偏,成为西南风。
23.(2022秋·河北石家庄·高二石家庄外国语学校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南极地区某一时刻不同日期晨昏线图,斜线区域为T1时刻夜半球范围,阴影区域为T1时刻过后的T2时刻新增的夜半球范围。
(1)指出T1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2)说出T1时刻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3)说明从T1时刻到T2时刻的过程中,石家庄的昼夜长短及变化特点。
【答案】(1)(23°26′S,135°E)。
(2)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90°);其他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依次减小。
(3)石家庄市昼短夜长;且夜长逐渐变短,昼长逐渐变长。
【分析】本题以南极地区不同日期晨昏线图为背景,设置3道题目,知识点涉及太阳直射点的计算,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特征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由图可知,T1时刻南极圈以南出现极昼现象,说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23°26'S),再结合图中昼夜半球的分布可知,135°E地方时为12:00,综合起来得出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23°26'S,135°E)。
(2)由上题分析可知,T1时刻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90°),其他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依次减小。
(3)从T1时刻到T2时刻南极圈内的极昼范围缩小,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石家庄市位于北半球,昼短夜长,且夜逐渐变短,昼逐渐变长。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