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5地球的自转(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17秋·广东肇庆·高三江口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一架飞机从某地起飞,沿水平方向以837千米/小时的速度低空匀速飞行,且飞行员看到太阳在正南方天空保持静止不动(赤道上地球自转线速度为1 670千米/小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时飞机飞行的方向是(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2.飞机航线所对应的地理纬度约是( )
A.0° B.90°N C.30°N D.60°N
3.(2018秋·湖南衡阳·高二衡阳市一中校考阶段练习)读“世界局部地区示意图”。
图中PQ两点间的东西距离约为( )
A.1100千米 B.2 200千米 C.550千米 D.275千米
(2018秋·湖南长沙·高三湖南师大附中校考阶段练习)下面两幅图均示意地球表面,其中图2所示区域取自图1中方框所示部分。图2所示区域在北半球,弧线a为纬线,Q、P两点的经度差为90°;弧线b为晨昏线,M点为b线上纬度最高点。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若此时南极附近是极昼,P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 )
A.5时 B.15时 C.9时 D.19时
5.若此时为7月份,图中M点的纬度数可能为( )
A.55°N B.65°N C.75°N D.85°N
6.若Q地的经度为0°,此时正是北京日出。这个季节( )
A.洛杉矶地区森林火险等级最高 B.长城沿线枫叶正红
C.清明时节雨纷纷 D.南极地区科考繁忙
(2022秋·重庆沙坪坝·高三重庆八中校考阶段练习)023年元旦(腊月初十)来临之际,某网红摄影师打算直播2023年中国的第一缕阳光,翻阅资料时发现了一幅地图(下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二分二至日及某日中国迎来的第一条晨线。考虑到实际情况,最终他决定前往浙江温岭石塘直播“中国大陆2023年第一缕阳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四条晨线所代表的日期是( )
A.①一冬至日 B.②一春分日 C.③一夏至日 D.④一秋分日
8.当晨线④出现时( )
A.重庆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C.华北冬小麦处于返青期 D.尼罗河正处于枯水时期
9.推测摄影师直播拍摄到2023年第一缕阳光时( )
A.重庆高三学子在上第一节正课 B.相机镜头朝向为东北方位
C.全球进入元旦的地方不足一半 D.海风正迎面向摄影师吹来
(2022春·贵州铜仁·高三校考阶段练习)下图是以极点C为中心的俯视图,AB是昏线,CD、CE是日期分界线,内圆表示极圈。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此刻北京时间是( )
A.6月22日11时 B.12月22日5时 C.6月23日5时 D.12月21日5时
11.此日,会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赤道地区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 B.陕西地区的白昼将开始变长
C.上海的日出时间比北京晚 D.南极地区科考繁忙
(2019秋·安徽淮南·高一淮南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北京时间5时16分,一位摄影爱好者在M地(64°W,40°S)拍摄到太阳位于海平面上的景观照片(如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2.该照片的拍摄日期最可能是( )
A.1月1日 B.3月1日 C.7月1日 D.10月1日
13.此时太阳位于( )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北方 D.西南方
(2018秋·山西太原·高三山西实验中学校考阶段练习)2018年7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乘坐专机于当地时间下午3时25分抵达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开始对塞加内尔共和国进行为期十天的国事访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习近平主席抵达机场时与下列地点自然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
A.泰山(36°N,117°E)旭日东升
B.开罗(30°N,31°E)夕阳已落
C.纽约(41°N,74°W)烈日当空
D.开普敦(34°S,18°E)夜色深沉
15.访问期间,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A.太原市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B.好望角昼短夜长且昼长逐渐缩短
C.巴西高原草木正盛
D.渤海湾正值赤潮严重
(2022秋·湖南常德·高二临澧县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图示意我国某地质剖面,图中河流平直并与该剖面垂直,太阳光线为该地正午太阳光线。此日我国各地达到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据图推断该地位置和河流流向( )
A.该地位于38°34′N,河流自东向西流 B.该地位于38°34′N,河流自西向东流
C.该地位于48°34′N,河流自东向西流 D.该地位于48°34′N,河流自西向东流
17.关于图示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①河流发育于向斜谷地②岩层丁形成在岩层乙之后③河流出现于岩层丙形成之前④岩层戊形成年代比岩层丁早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21秋·黑龙江双鸭山·高二双鸭山一中校考阶段练习)一名中国游客在P点拍摄到海上日出,照片显示拍摄时间为3时16分0秒(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拍摄时,太阳的方位为( )
A.正东 B.东南 C.正南 D.东北
19.此日北京昼长约为( )
A.14小时 B.12小时 C.10小时 D.9小时
20.符合M处①②两河岸断面坡面的是( )
A. B.
C. D.
二、综合题
21.(2023春·江苏泰州·高一泰州中学校考阶段练习)读下图(图中ABC为昏线,且与极圈相切),D点纬度为30°N,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为 月 日前后,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北京时间为 。
(2)此时,新的一天范围占全球的比例为 。
(3)下图中日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所示日期与上图一致的有( )
A.A B.B C.C D.D
(4)请将A、B、C三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及白昼长短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序。
(5)为了充分利用阳光,人们将太阳能热水器支架做成可调节的活动支架。请计算D点热水器与地面夹角在一年中的变化范围。
(6)如果黄赤交角变为25°时,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并说明理由。
22.(2023春·山东泰安·高一泰安一中校考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某时刻的等日照时间图,OA、OB为日期界线,P点纬度为70°。
材料二图2表示广州市(约23°N)和海口市(约20°N)的楼房某日正午时刻影子(阴影部分)分布状况。此后的几天中,海口市正午时刻楼房影子逐渐增长。
(1)材料一所示时刻,全球太阳高度最大的地点是 ;当P点影子朝正北时,北京时间为 时。
(2)在下图中画出图1所示时刻的太阳光照图(侧视图)。
条件:A点全年昼夜平分;M点为中心;N点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为90°。
要求:画出太阳光线、地轴、地球自转方向、极昼范围、极夜范围、晨(昏)线、阴影表示出夜半球
(3)图2所示日期之后的三个月中,海口市(20°N)楼房的影子会出现什么变化?
(4)图2所示日期之后的三个月中,海口市的昼夜状况会出现什么变化?
23.(2023春·山东潍坊·高三潍坊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公元前214年,秦南海郡尉任嚣在甘溪西岸的番山,禺山高地上筑城,史称“任嚣城”,此为广州建城之始,广州作为我国经久不衰的千年商都、南方大港,城市与港口发展之间形成了紧密联系。图示意不同时期广州城市空间拓展和港口码头位置演变。
(1)分析任嚣城选址的有利自然条件。
(2)据图描述珠江岸线空间拓展方向,并分析原因。
(3)说明古代广州城和港口码头之间的协同发展关系。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5地球的自转(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17秋·广东肇庆·高三江口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一架飞机从某地起飞,沿水平方向以837千米/小时的速度低空匀速飞行,且飞行员看到太阳在正南方天空保持静止不动(赤道上地球自转线速度为1 670千米/小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时飞机飞行的方向是(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2.飞机航线所对应的地理纬度约是( )
A.0° B.90°N C.30°N D.60°N
【答案】1.B 2.D
【解析】1.飞行员看到太阳始终位于正南方天空,说明飞机与太阳相对静止,飞机的飞行方向与太阳的视运动方向相同,即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根据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可知,飞机飞行方向为自东向西,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由上题可知,飞机在上空作与太阳视运动一致的运动,而太阳视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地球的自转运动,故飞机的飞行应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且运动速度一致。由于飞机在低空匀速飞行,可以近似地认为飞机的飞行速度大约就是地球在该纬度上的自转线速度;任一纬度线速度=赤道线速度*该纬度的余弦, 837千米/小时的速度大约为1 670千米/小时的一半,而60°纬度的线速度大约是赤道的一半,故可知该飞机飞行在60°纬线上;飞行员看到太阳始终位于正南方天空,说明飞机不可能在南纬60°,故其飞行在北纬60°纬线上。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赤道是地球上最大的圆,线速度最大(约为1670km/h),地球自转线速度向高纬递减,两极递减为零;纬度为α°的某地其线速度约为1670km/h×cosα°。
3.(2018秋·湖南衡阳·高二衡阳市一中校考阶段练习)读“世界局部地区示意图”。
图中PQ两点间的东西距离约为( )
A.1100千米 B.2 200千米 C.550千米 D.275千米
【答案】A
【详解】根据图中经纬度变化规律可知,PQ两点位于60°N纬线上,而且两点之间的经度差是20°;根据纬线上两点之间的计算公式可知,PQ两点间距离为111xcos60°x20=1100千米,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18秋·湖南长沙·高三湖南师大附中校考阶段练习)下面两幅图均示意地球表面,其中图2所示区域取自图1中方框所示部分。图2所示区域在北半球,弧线a为纬线,Q、P两点的经度差为90°;弧线b为晨昏线,M点为b线上纬度最高点。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若此时南极附近是极昼,P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 )
A.5时 B.15时 C.9时 D.19时
5.若此时为7月份,图中M点的纬度数可能为( )
A.55°N B.65°N C.75°N D.85°N
6.若Q地的经度为0°,此时正是北京日出。这个季节( )
A.洛杉矶地区森林火险等级最高 B.长城沿线枫叶正红
C.清明时节雨纷纷 D.南极地区科考繁忙
【答案】4.B 5.C 6.A
【解析】4.根据材料分析,Q、P两点的经度差为90°,弧线b为晨昏线,M点为b线的纬度最高点,所以过M点的经线平分PQ纬线,MP的经度差是45°。若此时南极附近是极昼,则北极附近是极夜,M点所在经线评分昼半球,时刻是正午12点,P点位于M点东面,相差45°,所以P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15时,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大约每月移动8度(0~23°26′用时3个月)。若此时为7月份,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范围是21.5°N到13.5°N,故M点的范围应是68.5°N到76.5°N,则结合选项可知,75°N纬线符合题意,C正确;7月份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55°N、65°N低于北极圈所在的纬度66°34′N,一年中没有极昼现象产生,与图示M点所在的纬线不符,A、B错误;85°N纬线以内为极昼对应的直射点纬度小于5°N,时间应为4月初或9月初,D错误。故选C。
6.结合前面分析,若Q地的经度为0°,则M地是45°E,北京位于东经120°E附近,与M点差5小时左右。M点是晨昏线与某条纬线的切点,或者在昼半球正中央,或者在夜半球正中央,地方时可能为0时或12时,若M时刻是正午12点,则北京时间此时是17点,不可能是日出。若M时刻是0时,则北京时间此时是5时,可能是日出。北京日出早于6时,说明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是北半球的夏季。洛杉矶地处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森林火险等级高,A正确;枫叶是秋季红,B错误;清明时节在4月4日~4月5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北移纬度小,北京日出时间接近6时,C错误;南极地区科考繁忙的季节应是南半球夏季,即北半球冬季,D错误。故选A。
【点睛】晨昏圈或光照图中,晨昏线与某条纬线的切点,或者在昼半球正中央,或者在夜半球正中央,地方时可能为0时或12时,
(2022秋·重庆沙坪坝·高三重庆八中校考阶段练习)023年元旦(腊月初十)来临之际,某网红摄影师打算直播2023年中国的第一缕阳光,翻阅资料时发现了一幅地图(下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二分二至日及某日中国迎来的第一条晨线。考虑到实际情况,最终他决定前往浙江温岭石塘直播“中国大陆2023年第一缕阳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四条晨线所代表的日期是( )
A.①一冬至日 B.②一春分日 C.③一夏至日 D.④一秋分日
8.当晨线④出现时( )
A.重庆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C.华北冬小麦处于返青期 D.尼罗河正处于枯水时期
9.推测摄影师直播拍摄到2023年第一缕阳光时( )
A.重庆高三学子在上第一节正课 B.相机镜头朝向为东北方位
C.全球进入元旦的地方不足一半 D.海风正迎面向摄影师吹来
【答案】7.B 8.D 9.C
【解析】7.晨线是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入昼的昼夜半球分界线,由晨线走向可判断出昼弧夜弧的长短关系,即昼夜长短状况。晨线①,北半球昼长夜短,昼长达到最大,应为夏至日,A错误;晨线②的昼长与夜长接近,应为春秋分日,B正确;晨线③,北半球昼短夜长,昼长达到最小,应为冬至日,C错误;晨线④的昼长介于秋分与冬至或冬至与春分之间,D错误。故选B。
8.根据晨线④的特征推断,此时的昼长介于秋分与冬至或冬至与春分之间,即9月23日~12月22日之间,或12月22日~3月21日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可能向南移动也可能向北移动。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可能变小也可能变大,A错误;1月初是近日点,地球公转速度最快,当晨线④出现时,地球公转的速度可能变快也可能变慢,B错误;华北地区冬小麦可能刚播种也可能处于返青期,C错误;尼罗河的汛期主要在夏季,而此时是冬半年,正处于枯水期,D正确。故选D。
9.浙江温岭的经度与120°E相差较小,浙江温岭的时间与东八区时间较为接近;1月份昼长较短,但浙江温岭纬度较低,当地日出时间应在7时前,故摄影师在浙江温岭直播拍摄到2023年的第一缕阳光时,北京时间也在7时前,此时重庆高三学子还未开始上第一节正课,A错误;1月份,太阳直射南半球,日出方位为东南,故相机镜头朝向东南,B错误;当北京时间(120°E经线的地方时)为2023年1月1日7时前,中时区(0°经线地方时)的时间大致为2022年12月31日23时前,即2023年1月1日0时所在的经线位于0°经线以东,全球处于元旦日期的为0时经线往东到180°,可知不足一半,C正确;从海陆风角度来看,刚日出时陆地近地面气温依旧较低,主要吹的是陆风,D错误。故选C。
【点睛】地球公转轨道为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地球的公转速度存在季节差异,其中,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1月初太阳位于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
(2022春·贵州铜仁·高三校考阶段练习)下图是以极点C为中心的俯视图,AB是昏线,CD、CE是日期分界线,内圆表示极圈。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此刻北京时间是( )
A.6月22日11时 B.12月22日5时 C.6月23日5时 D.12月21日5时
11.此日,会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赤道地区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 B.陕西地区的白昼将开始变长
C.上海的日出时间比北京晚 D.南极地区科考繁忙
【答案】10.C 11.C
【解析】10.CD、CE是日期分界线,则CD、CE分别是0时经线或180°经线,由于CE与135°经线相差90°,CE的经度是45°或者135°,不可能是180°,故CE为0时经线,CD为180°经线。CE是0时经线,说明CE位于夜半球,AB是昏线,昏线是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入夜的,故可知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说明该图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北极圈内出现极昼,说明该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日期上为6月22日。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CD是180°,可知CE经度为45°E(0时),其相对的经线为135°W,时间为6月22日12时,北京时间是120°E经线的地方时,与135°W相差255°即17小时,120°E为东经,时刻较早,故此刻北京时间是6月23日5时,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1.此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赤道地区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 ,A错误;陕西地区的白昼达到一年中最长,即将开始变短,B错误;北半球夏季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日出越早,上海纬度较低,且与北京的经度相差不多,故日出时间比北京晚,C正确;南极地区是极夜,不适宜科考,D错误。故选C。
【点睛】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晨昏线,其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入昼的是晨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入夜的是昏线。
(2019秋·安徽淮南·高一淮南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北京时间5时16分,一位摄影爱好者在M地(64°W,40°S)拍摄到太阳位于海平面上的景观照片(如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2.该照片的拍摄日期最可能是( )
A.1月1日 B.3月1日 C.7月1日 D.10月1日
13.此时太阳位于( )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北方 D.西南方
【答案】12.C 13.C
【解析】12.照片显示拍照时间为北京时间5:16,北京时间与64°W相差184°且北京在东。根据地方时的计算可知,此时M地的地方时=5:16-184°/15°每小时=前一天17:00,故可以判读该照片拍摄的是太阳日落图。太阳于地方时17:00日落,可以计算出当地昼长为10小时,位于南半球的M地昼短夜长,说明太阳直射北半球,1月1日、3月1日、10月1日太阳均直射南半球,7月1日太阳直射北半球,故排除ABD选项,本题选C。
13.M地坐标为(64°W,40°S),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M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此照片中太阳为日落,故位于西北方位,排除ABD选项,本题选C。
【点睛】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非极昼极夜区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非极昼极夜区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当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2018秋·山西太原·高三山西实验中学校考阶段练习)2018年7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乘坐专机于当地时间下午3时25分抵达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开始对塞加内尔共和国进行为期十天的国事访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习近平主席抵达机场时与下列地点自然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
A.泰山(36°N,117°E)旭日东升
B.开罗(30°N,31°E)夕阳已落
C.纽约(41°N,74°W)烈日当空
D.开普敦(34°S,18°E)夜色深沉
15.访问期间,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A.太原市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B.好望角昼短夜长且昼长逐渐缩短
C.巴西高原草木正盛
D.渤海湾正值赤潮严重
【答案】14.C 15.D
【解析】14.根据题意可知,习近平主席抵达机场时为达喀尔(14°38′N,17°27′W)7月21日下午3时25分。泰山的经度是117°E,比达喀尔的经度靠东约134°27′,时间早8小时57分48秒,所以此时泰山的地方时为15时25分+8小时57分48秒=24时22分48秒,即0时22分48秒,为夜间,A错误。开罗31°E,比达喀尔的经度靠东约48°27′,时间早3小时13分48秒,所以此时开罗的地方时为15时25分+3小时13分48秒=18时38分48秒,7月21日北半球昼长夜短,下午时间,尚未日落,B错误。纽约74°W,比达喀尔的经度靠西约56°33′,时间晚3小时46分12秒,所以此时纽约的地方时为15时25分-3小时46分12秒=11时38分48秒,7月份为夏季,有可能是烈日当空,C正确。开普敦18°E,比达喀尔的经度靠东约35°27′,时间早2小时21分48秒,所以此时开普敦的地方时为15时25分+2小时21分48秒=17时46分48秒,下午时间,未到夜色深沉,D错误。故选C。
15.7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向南移动。太原离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距离逐渐增大,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A错误。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动,南半球的好望角昼短夜长且昼长逐渐延长,B错误。此时是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巴西高原是热带草原气候,冬季时草木枯黄,C错误。此时渤海湾周边地区降水丰富,河流汇入海洋的径流量大,为海洋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且此时正值高温期,藻类生长繁盛,正值赤潮严重时期,D正确。故选D。
【点睛】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位置靠东的时间早,靠西的时间晚。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
(2022秋·湖南常德·高二临澧县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图示意我国某地质剖面,图中河流平直并与该剖面垂直,太阳光线为该地正午太阳光线。此日我国各地达到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据图推断该地位置和河流流向( )
A.该地位于38°34′N,河流自东向西流 B.该地位于38°34′N,河流自西向东流
C.该地位于48°34′N,河流自东向西流 D.该地位于48°34′N,河流自西向东流
17.关于图示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①河流发育于向斜谷地②岩层丁形成在岩层乙之后③河流出现于岩层丙形成之前④岩层戊形成年代比岩层丁早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16.B 17.D
【解析】16.根据材料,太阳光线为该地正午太阳光线。此日我国各地达到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可知此日为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为28°,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试算公式28°=90°-(x+23°26′)可得出当地纬度x为38°34′N,图中标注太阳光线的为河流的北岸,河床水下坡度缓,南岸水下坡度陡,说明水流向南岸偏,根据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右偏,说明河流自西向东流。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17.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①错误;丁岩层为侵入岩,侵入乙岩层,说明岩层丁形成在岩层乙之后,②正确;丙岩层被河流侵蚀,说明河流出现于岩层丙形成之后,③错误;岩层丁和戊都为侵入岩,由图中信息可知,丁侵入了戊,说明岩层戊形成年代比岩层丁早,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点睛】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2021秋·黑龙江双鸭山·高二双鸭山一中校考阶段练习)一名中国游客在P点拍摄到海上日出,照片显示拍摄时间为3时16分0秒(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拍摄时,太阳的方位为( )
A.正东 B.东南 C.正南 D.东北
19.此日北京昼长约为( )
A.14小时 B.12小时 C.10小时 D.9小时
20.符合M处①②两河岸断面坡面的是( )
A. B.
C. D.
【答案】18.B 19.C 20.B
【分析】18.北京时间3时16分0秒为东八区区时,此时P地146°E跟北京时间相差26°,1°是4分钟,两地地方时相差1:44,求得P地的地方时为5时整,即是P地日出地方时早于6:00,说明昼长夜短,此地位于南半球,太阳直射南半球,故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之外,全球各地日出方位为东南,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9.P点日出的地方时为5时,根据昼夜长短计算公式可知P点的昼长为(12-5)×2=14小时,位于北半球的北京纬度和P点相差不大,南半球夜长等于北半球同纬度点的昼长,故北京的昼长约为10小时。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M处位于南半球,水平运动的河流发生左偏,左侧为侵蚀岸,右侧为堆积岸,①②分别位于左右两侧,①为侵蚀岸,②为堆积岸。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日出方位、昼长计算和地转偏向力的有关知识。北半球的昼长跟同纬度的南半球的夜长相等;昼长=日出-日落;
二、综合题
21.(2023春·江苏泰州·高一泰州中学校考阶段练习)读下图(图中ABC为昏线,且与极圈相切),D点纬度为30°N,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为 月 日前后,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北京时间为 。
(2)此时,新的一天范围占全球的比例为 。
(3)下图中日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所示日期与上图一致的有( )
A.A B.B C.C D.D
(4)请将A、B、C三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及白昼长短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序。
(5)为了充分利用阳光,人们将太阳能热水器支架做成可调节的活动支架。请计算D点热水器与地面夹角在一年中的变化范围。
(6)如果黄赤交角变为25°时,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并说明理由。
【答案】(1) 6 22 (23°26'N,180°) 8时
(2)1/2
(3)AD
(4)B>A>C;A>B>C
(5)6°34'-53°26'
(6)结果:热带、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
原因:黄赤交角与回归线度数相等,与出现极昼极夜的纬度度数即极圈互余。
【分析】本大题以地球的相关信息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光照图的判读、国际日界线、零时日界线与日期的计算、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
【详解】(1)甲图中ABC为昏线,且与极圈相切,说明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此时为夏至日,日期在6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因此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N;根据所学可知,太阳直射点所在时刻为12时。因为赤道与昏线的交点所在经线为18时,即图中90°W为18时,据此可知,180°经线上为12时,北京时间为8时。因此可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23°26′N,180°)。
(2)结合上题,180°经线上为12时,计算出0时经线为0°经线,新的一天的范围从0时经线(0°)向东过0°经线到180°经线,跨经度180°,占全球的比例为1/2。
(3)图甲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为北半球夏至日,图中A、D两图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也为北半球夏至日,B昼夜等分,为二分日;C图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为北半球冬至日。故选AD。
(4)图甲中,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离北回归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故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的排序是BAC;夏至日,地球上越往北白昼越长,故白昼由长到短的排序是ABC。
(5)D位于30°N,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为46°52'。这一天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D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83°26',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人们会将太阳能热水器与正午太阳光线垂直,因此热水器与地面的夹角调节到6°34'。而冬至时,D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36°26',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人们会将太阳能热水器与正午太阳光线垂直,因此热水器与地面的夹角调节到53°26'。
(6)黄赤交角与回归线度数相等,与出现极昼极夜的纬度数即极圈互余。如果黄赤交角变为25°,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为南北纬25°,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扩大,热带和南北寒带范围会变大,南北温带范围会变小。
22.(2023春·山东泰安·高一泰安一中校考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某时刻的等日照时间图,OA、OB为日期界线,P点纬度为70°。
材料二图2表示广州市(约23°N)和海口市(约20°N)的楼房某日正午时刻影子(阴影部分)分布状况。此后的几天中,海口市正午时刻楼房影子逐渐增长。
(1)材料一所示时刻,全球太阳高度最大的地点是 ;当P点影子朝正北时,北京时间为 时。
(2)在下图中画出图1所示时刻的太阳光照图(侧视图)。
条件:A点全年昼夜平分;M点为中心;N点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为90°。
要求:画出太阳光线、地轴、地球自转方向、极昼范围、极夜范围、晨(昏)线、阴影表示出夜半球
(3)图2所示日期之后的三个月中,海口市(20°N)楼房的影子会出现什么变化?
(4)图2所示日期之后的三个月中,海口市的昼夜状况会出现什么变化?
【答案】(1) (20°N,135°W) 17
(2)见下图。
(3)海口市市楼房的影子先逐渐变长,后逐渐变短到0,之后再变长。
(4)海口市的昼长先逐渐变长,之后逐渐缩短。(描述夜的长短变化也可以)
【分析】本题以日影和日照时间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时差、地方时与区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角、昼夜长短的分布与变化)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全球太阳高度最大的点即为太阳直射点。图中给出90°E经线,因此与其正对的经线为90°W,OB处于90°W和90°E中间;结合材料信息OA、OB为日期界线,因此OB是180°经线,OA为时刻0:00经线。根据经度变化规律,可知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所以此图为北半球的俯视图。观察图示OA距离90°E有45°夹角,即3小时的时差,因此OA为45°E,90°E为3:00。太阳直射的经线为12:00,通过计算可知135°W即为此时被直射的经线。根据材料P点纬度为70°,P点昼长为24小时,P点出及其以北出现现极昼现象,因此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0°N(90°-70°=20°)。综上所述,因此全球太阳高度最大的点即为太阳直射点是(20°N,135°W)。当P地影子朝正北时,说明阳光从正南射入,即太阳直射OA经线(45°E),因此45°E(东三区区时)为12点,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东八区的区时),通过计算可知北京时间为17点(12+5=17点)。
(2)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此时北纬70°为极昼,太阳直射点在(20°N,135°W)。条件:A点全年昼夜平分,则A该点位于赤道;M点为中心,则该应经过赤道与晨昏线交点;N点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为90°,则N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故图1所示时刻的太阳光照图如下图所示:
(3)根据材料二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广州市(约23°N)和海口市(约20°N)之间,且距离广州市稍近一些。材料提及“此后的几天中,海口市正午时刻楼房影子逐渐增长”,由此说明太阳直射点将向北移动,最北到达北回归线。题干给出限定时间“图2所示日期之后的三个月中”,这期间太阳直射点将先向北移动到北回归线后,南移直射海口所在纬度,然后继续南移。因此,这期间海口市市楼房的影子先逐渐变长,后逐渐变短到0(海口被直射时),之后再变长。
(4)由上题可知,“图2所示日期之后的三个月中”太阳直射点将太阳直射点将先向北移动到北回归线后,南移直射海口所在纬度,然后继续南移。对于北半球各地区而言,太阳直射点北移,昼变长,夜变短;太阳直射点南移,昼变短,夜变长。因此图2所示日期之后的三个月中,海口市的昼长先逐渐变长,之后逐渐缩短。
23.(2023春·山东潍坊·高三潍坊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公元前214年,秦南海郡尉任嚣在甘溪西岸的番山,禺山高地上筑城,史称“任嚣城”,此为广州建城之始,广州作为我国经久不衰的千年商都、南方大港,城市与港口发展之间形成了紧密联系。图示意不同时期广州城市空间拓展和港口码头位置演变。
(1)分析任嚣城选址的有利自然条件。
(2)据图描述珠江岸线空间拓展方向,并分析原因。
(3)说明古代广州城和港口码头之间的协同发展关系。
【答案】(1)高地之上,利于防洪;临溪,便于取水;背山,减小冬季风影响;南向面江,利于通风散热。
(2)拓展方向:向西、向南拓展。原因:河流从上游搬运大量泥沙,受地形平缓和海水顶托影响,流速减缓,受地转偏向力和凸岸影响,在广州城西岸和南岸不断沉积
(3)广州城为港口码头发展提供建设和运输需求,促进了港口码头规模扩大;港口码头为广州城集散客流和物流,促进广州城规模和服务范围的扩大,广州城和港口码头从而实现协同发展。
【分析】本题广州为背景区域,涉及城市建设、交通、河流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和解读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和应用能力。
【详解】(1)据材料可知,任嚣城选址于甘溪西岸的番山,禺山高地上,位于甘溪的河流阶地上。任嚣城离甘溪较近,方便取水,地势较高,又不易被洪水淹没;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任嚣城背山面江,背山可以冬季可以减小冬季风影响;南向面江,夏季有利于通风散热。
(2)据图可知,珠江岸线主要向南迁移,西侧的岸线向西迁移;主要原因是河流从上游搬运大量泥沙,受地形平缓和海水顶托影响,所携带的泥沙堆积下来,受地转偏向力和凸岸的影响,受地转偏向力影响,西岸和南岸侵蚀,东岸和北岸堆积,同时凸岸堆积,凹岸侵蚀,所以使得珠江岸线不断向西、南拓展。
(3)城市发展与交通建设之间的关系是,城市发展会促进交通建设,交通建设也会促进城市的发展。所以,港口码头的修建促进广州城商业的发展,带动广州城的面积不断扩大,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广州城繁荣会进一步促进基础设施建设,表现为码头数量增多,旧码头得到修缮,如加深,能停靠更大的船只,码头的吞吐量不断扩大。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