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步步清精准练习2.5地球的自转(基础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步步清精准练习2.5地球的自转(基础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24 18:26:5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5地球的自转(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18秋·湖南衡阳·高一衡阳市一中校考阶段练习)2018年中秩节恰好在秋分日后一天,澧县一中的小明同学想念在广州的父母,但中秋节假日不长,所以他在随后的国庆节长假期间乘车从澶县前往广州与家人过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开车行进时,经过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总体的变化规律是( )
A.越来越快 B.先变快后变慢
C.越来越慢 D.先变慢后变快
2.中秋节后澧县昼长变化规律是( )
A.昼长夜短且昼变长 B.昼短夜长且昼变短
C.昼长夜短且昼变短 D.昼短夜长且昼变长
【答案】1.A 2.B
【解析】1.乘车从澧县前往广州,纬度越来越低,自转线速度的变化规律是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快,所以开车行进时,经过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总体的变化规律是越来越快,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中秋节恰好在秋分日后一天,秋分太阳直射赤道,中秋节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南移动,直射点越来越远离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昼越来越短,所以澧县昼长变化规律是昼短夜长且昼变短,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结论为:赤道处的线速度最快,且向两极减小,极点为零。这一结论是在没有考虑地形起伏的条件下得出的,由于地形起伏的实际存在,在同一纬度地区,海拔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快。
(2022秋·河北秦皇岛·高三秦皇岛一中校考阶段练习)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3.相对于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优势主要在于( )
A.降水少,晴天多,发射窗口期长 B.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节省燃料
C.空中及海上交通都很方便,便于运输 D.人口稀少,发射后残骸不易危及人们安全
4.相对于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不利条件是( )
A.地形平坦开阔,不利于国防安全 B.深居内陆,交通不便
C.纬度较高,不利节省燃料和成本 D.基础设施不完善,技术更新相对落后
【答案】3.A 4.C
【解析】3.酒泉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而文昌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所以酒泉相对于文昌,降水少,晴天多,发射窗口期长,更有利于航天发射,A正确;文昌的纬度比酒泉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节省燃料,B错误;文昌的海上和空中交通更便利,而酒泉深居内陆,海上交通不便,C错误;文昌和酒泉地区人口都稀少,D错误。故选A。
4.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航天中心的建设和发射,A错误;酒泉虽然深居内陆,但场区内有机场,公路,虽周围都是戈壁和无人区,但可以保障国防的安全,B错误;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纬度较高,不具备这一优势,C正确;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已建场30年,拥有了相当雄厚的物质基础,并且生活设施基本齐全,技术保障、测控通信、铁路运输、发配电等配套设施完善,且技术力量雄厚,D错误。故选C。
【点睛】从地球自转线速度考虑,航天发射基地应选择在自转线速度较大(纬度低、海拔高)的地区,并且向东发射。
(2019秋·内蒙古巴彦淖尔·高一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如图为局部地区日照图,虚线为日界线,阴影表示黑夜。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甲、乙两地相比( )
A.日期相同,区时时刻乙地早
B.日期甲地早,区时时刻两地相同
C.日期甲地早,区时时刻乙地早
D.日期甲地晚,区时时刻乙地早
6.图示时刻,地球上分属两个日期的范围之比约为( )
A.1:11 B.1:5 C.1:7 D.7:17
【答案】5.C 6.D
【解析】5.甲地位于180°人为日界线西侧,为新的一天;乙地位于180°人为日界线东侧(乙地为甲地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越过人为日界线后的地点),为旧的一天。故日期甲地早,A、D错误;甲地位于172.5°E~180°之间,位于东十二区;乙地位于165°W~172.5°W之间,位于西十一区。乙所在的时区偏东,区时时刻更早,B错误,C正确。故选C。
6.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图中界线为晨线,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度数是165°E,地方时为6时,即东十一区区时为6时,可知东五区区时为0时,此时地球上属于新的一天的日期占7.5个时区,旧的一天的日期占16.5个时区,可知地球上分属两个日期的范围之比约为7:17,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区时东早西晚,每相差1个时区,区时相差1小时。
(2021秋·广东深圳·高二深圳市龙华中学校考阶段练习)读“太阳直射点周年运动”示意图(如图),回答下面问题。
7.当太阳直射点位于D点这一天( )
A.地球公转速度还在加快 B.晨昏线与极圈重合
C.地球自转速度越来越快 D.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
8.下列如图中的阴影部分代表黑夜,其中代表晨线的线段数字是( )
A.②④⑤ B.①③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答案】7.A 8.C
【解析】7.当太阳直射点位于D 点这一天时,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12月22日前后),不断向近日点靠近(1月初到达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还在加快,A正确;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不是重合,B措误;地球自转速度不变,C错误;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但北极圈极其以内为极夜现象,昼长相同,D错误。故答案选A。
8.①沿地球自转方向,从西向东,就是由左向右,由夜进入昼为晨线;②沿地球自转方向,从西向东,就是由左向右,由昼进入夜为昏线;③沿地球自转方向,从西向东,就是沿图中箭头方向,由夜进入昼为晨线;④沿地球自转方向,从西向东,就是图中箭头方向,由昼进入夜为昏线;⑤沿地球自转方向,从西向东,就是由左向右,由昼进入夜为昏线;⑥沿地球自转方向,从西向东,就是由左向右,由夜进入昼为晨线。所以①③⑥是晨线。故ABD错误C正确。故答案选C。
【点睛】晨昏线就是太阳光线照射地表所形成的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是由晨线和昏线组成,根据地球自转方向,由昼进入夜为昏线,反之为晨线。
(2018秋·江苏扬州·高三仪征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和某天文爱好者分别于北京时间2018年3月27日18时18分和当地时间1时18分,同时观察到某小行星在距离地球9.18个地月距离(地月距离:约38.4万公里)处飞掠地球。下图为太阳系类地行星和某小行星公转轨道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该天文爱好者所在时区是( )
A.东三区 B.西一区 C.西三区 D.西九区
10.该小行星( )
A.最有可能来自M3与M4之间 B.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C.表面有浓厚的大气 D.表面有生物活动迹象
【答案】9.D 10.B
【解析】9.由材料可知,北京时间是18时18分,某地的当地时间为1时18分,两地相差17时,且北京比该地的地方时早,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可以计算出该地的的时区为西九区。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太阳系各大行星的运动特点。太阳系内各行星运行分析具有同向性,则该小行星公转方向与地球公转方向一致,也是自西向东的,M3为地球、M4为火星,小行星一般来自小行星带,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图示小行星接近于地球 618 时,也接近太阳,则公转速度应该加快,小行星因质量小而表面无浓厚大气。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所求区时=已知区时加减两地时差(所求地在已知地东侧用加法,在西侧用减法)时差计算则是:同在东时区(西时区),则时差等于区号相减;若为一东一西则区号相减。
(2018秋·江西赣州·高三江西省会昌中学校考阶段练习)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北京时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3.9°N,95.9°E)发生地震并引起海啸。回答问题。
11.该地震发生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接近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12.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印度洋板块与( )
A.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B.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
C.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D.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
13.海啸以800千米/小时的速度传到马尔代夫首都马累(4.2°N,73.5°E)时,当地区时约为( )
A.6时 B.9时 C.12时 D.15时
【答案】11.D 12.B 13.B
【解析】11.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每年1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近,这个位置叫近日点。图中④距太阳最近,位于近日点,1月初,地震发生时是12月26日,最接近④,D正确,其他选项错误。
12.根据所学知识,苏门答腊岛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B选项正确,其他选项错误,故选B。
13.马累位于73.5°E,是东五区,北京时区是东八区区时,根据公式所求地时间=已知地时间±所求地与已知地时区差。可算出马累区时为5时58分,约为6时,海啸以800千米/小时移动,两地相差经度大致为23.4°,近似看为在一条纬线上,两地距离大约为2400km,海啸以抵达马尔代夫首都马累需要3小时,因此当地区时约为9点,故B选项正确,其他选项错误。
【点睛】所求地时间=已知地时间±所求地与已知地时区差。所求地在已知地东侧加法,西侧用减法。所求地与已知地同为东(西)时区,两地时区差用减法;如果一个东时区,一个西时区,两地时区差用加法。
(2018秋·湖南衡阳·高一衡阳市一中校考阶段练习)我国某高中学生在某日中午前后,进行地理课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利用一根标杆,每隔1小时测量一次杆影杆影长度杆影的长度,并将测量结果绘制成示意图(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测量的日期最可能是(北京时间)( )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15.依据上述日期判断,该高中学校最可能位于( )
A.北京市(40°N,116°E) B.湖南省常德市(29°N,112°E)
C.广东省汕头市(23°N,116°E) D.云南省昆明市(25°N,103°E
【答案】14.B 15.C
【解析】14.根据右图可知,该地在北京时间12时16分出现了杆影长度为零的情况,即发生了太阳直射现象,由我国位于北半球可知,选项中的四个日期只有6月22日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最有可能,其他选项中的节气太阳直射点都不位于北半球,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5.当该地出现影长为零现象时,为当地地方时12时,而此时的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为12时16分,说明当地的经度较120°E少4°(1°对应4分钟,4°对应16分钟),故该地经度为116°E;结合上题,可知该地6月22日发生太阳直射现象,即该地位于北回归线附近,故最可能位于广东省汕头市,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北京时间并不是北京(东经116°)的地方时间,而是东经120°的地方时间,故东经120度地方时比北京的地方时早约16分钟。因为北京处于国际时区划分中的东八区,同格林尼治时间(世界时)整整相差8小时(即北京时间=世界时+8小时),故命名为“北京时间”。
(2022秋·重庆·高一校联考阶段练习)天鹅洲地形地貌独特,南依九曲回肠的荆江河段,北靠一马平川的江汉平原,构成了洲滩和牛轭湖交融的自然景观,据此回答问题。
16.下列地形区中牛轭湖最多的是( )
A.云贵高原 B.黄土高原 C.四川盆地 D.东北平原
17.牛轭湖的形成是河流自然裁弯取直的结果,河流自然裁弯取直的原因是( )
A.凸岸侵蚀 B.凹岸侵蚀 C.河流下蚀 D.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18.图中天鹅洲岛的成因是( )
A.风力堆积 B.流水堆积 C.流水侵蚀 D.岩石就地风化
【答案】16.D 17.B 18.B
【解析】16.牛轭湖是在地势平坦地区,因河流流速较慢,侧蚀作用在河流两侧形成的特殊的河成湖,在中国多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北平原,D正确;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内地形起伏较大,流速较快,河流侧蚀作用弱,牛轭湖数量少,A、B、C错误。故选D。
17.河流摆动形成弯曲河道,河水不断冲刷与侵蚀河岸,河曲随之不断的发展,河曲愈来愈弯,河水冲刷与侵蚀河流凹岸,河流遂裁弯取直,河水从裁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废弃,形成牛轭湖,B正确;凸岸主要以沉积作用为主,且凸岸沉积作用不直接形成牛轭湖,A错误;河流裁弯取直是侧蚀作用的结果,下蚀作用主要形成峡谷,C错误;在平直河段,地转偏向力更明显,D错误。故选B。
18.荆江河段地形平坦开阔,河道废弃前,天鹅洲岛位于长江的右岸,即凸岸,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B正确,荆江河段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风力作用弱,A错误;流水侵蚀作用下,天鹅洲岛面积不断减小直至消失,C错误;岩石就地风化不可能形成大面积的沙洲岛,且天鹅洲岛位于平原地区,位于河道附近,岩石数量少,D错误。故选B。
【点睛】弯曲河道处,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河流弯曲度越来越大,在流水持续性冲刷侵蚀凹岸或偶发洪水来临时,河流裁弯取直,原有河道被废弃,形成牛轭湖。
(2022秋·河南洛阳·高二校联考阶段练习)读南半球某河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9.该沙岛最终将( )
A.与M岸融合 B.与N岸融合 C.位置不变 D.无法确定
20.河流流向发生偏转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公转 B.地球引力 C.地球自转 D.太阳活动
【答案】19.A 20.C
【解析】19.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运动方向向左偏移。读图可知,河流自北向南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左岸(N)侵蚀,右岸(M)沉积,故杀到最终将于M岸融合,A 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地转偏向力是因为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力的作用,故河流流向发生偏转的主要原因是地球自转,C正确;地球公转、地球引力、太阳活动与地转偏向力无关,ABD错误。故选C。
【点睛】地转偏向力是指由于地球自转而使地球表面运动物体受到与其运动方向相垂直的力。 当物体相对与地球表面运动时会受到一个叫地转偏向力的力的影响而改变方向,但地转偏向力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力,而是一种惯性力。
二、综合题
21.(2018秋·陕西商洛·高一商南县高级中学校考阶段练习)读图,完成
(1)在图中画出晨(昏)线,用阴影表示夜半球,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 (晨/昏)线,它与太阳光线的关系是
(3)ABC三点按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是 > > ;三点按角速度关系是
(4)在选择发卫星发射场时,ABC三地中尽量选择在 地。原因之一是 。
【答案】(1)
(2) 昏 相互垂直
(3) B C A 相同
(4) B 纬度低,可以获得最大的线速度。
【分析】本题以太阳光照图为材料,涉及晨昏线和太阳光线的位置关系、地球自转速度及对人类活动影响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据图可以判读晨昏线为连接北极圈左边与经线的交点、地球球心、南极圈与右边经线的交点,在该线东侧画上阴影。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图上方向为从左向右。画图如下。
(2)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变为昼是晨线,由昼变为夜是昏线。据图可以判断出上题画出的为昏线,因为太阳光被地球阻挡产生了晨昏线,因此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
(3)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据图可知:A位于北极圈,纬度高,线速度小;B位于赤道,线速度最大;C位于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线速度介于AB两点之间;全球除南北两个极点之外,其他各处角速度相等,因此三点的线速度相同。
(4)线速度越大,能够给卫星发射提供更大的初速度,有利于节省燃料,因此在选择发卫星发射场时,尽量选择纬度最低的赤道,因此是B地。
22.(2023春·安徽安庆·高一校考阶段练习)读下图,回答问题。
(1)在图上画出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夜半球的范围。
(2)图中日期,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 (快或慢)。
(3)图中四地的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白昼最短的是 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地。
【答案】(1)
(2) 26°34′ 快
(3) 丙>甲>乙=丁 乙 甲
【分析】本题以某时刻太阳光照图为材料,涉及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垂直,且被太阳光照到的半球为昼半球,照不到的半球为夜半球,如下图所示:
(2)图示日期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90°-(40°N+23°26′S)=26°34′,此时地球公转接近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
(3)纬度位置越低,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快,四地中,丙地纬度位置最低,乙丁两地纬度位置最高,所以四地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为丙>甲>乙=丁,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位置越高昼越短,白昼最短的是乙地;此时太阳直射甲地所在纬线,故甲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23.(2022秋·广东汕尾·高二华中师范大学海丰附属学校校考阶段练习)读下面地球光照示意图(图1)和我国部分区域(图2),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1中画出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出夜半球 。所画晨昏线为 (填“晨”或“昏”)线。
(2)图1表示的日期是 (填节气)日,此日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该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 (填方向)移动。
(3)图1中ABC三地昼夜长短相同的两地是 ,A、B两地中 地先见到日出。
(4)该日(双选)( )
A.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B.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C.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
D.距太阳直射点越远的地方,日出时间越晚
(5)该日图2所示的四个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 ,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 。
(6)实地观测是地理学习的重要方式,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实验。
内容:济南某中学地理课外学习小组在秋分日测定所在学校的地理坐标。
观测工具:支架、量角器、重锤(系有细绳)手表(显示北京时间)。
安装方式:如下图所示。
测量日期:2016年9月22日。
提示:当地正午太阳高度H=90°-【当地纬度±直射点的纬度】。
以下实地观测步骤的排序是错误的。正确的步骤排序是 。(填序号)
①将安装好的观测仪器放到操场上(空阔位置),随时调节AC的角度和方向,使之始终指向太阳的中心。
②算出正午太阳高度(与β互余),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计算当地纬度;根据正午时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的时差计算当地经度。
③当量角器β的角度最小时,记录β的数值和此时的时间。
【答案】(1) 昏
(2) 冬至 南回归线(23°26′S) 北
(3) A、B B
(4)BC
(5) 海口 哈尔滨
(6)①③②
【分析】本题以日照图、中国部分城市位置图、以及秋分日济南正午太阳高度角观测为材料设置问题,考查晨昏线、二分二至日日照图、直射点回归运动、昼夜长短分布、日出早晚、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观测、经度的计算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地理原理规律的应用、基本计算、地理实践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
【详解】(1)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标注如图所示。因为沿着自转方向由昼进入夜,图中所示为昏线。
(2)图中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判断为冬至日。该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北移动。
(3)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南半球C点昼长夜短,北半球A、B两点昼短夜长,因纬度相同,昼长相等。B点位于A点东侧,日出更早。
(4)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A错误;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距离直射点纬度差最小,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B正确;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C正确;距太阳直射点越远的地方,太阳高度越小,但日出时间不一定越晚,D错误。故选B、C。
(5)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纬度越低昼越长,图中城市海口纬度最低,昼最长。哈尔滨与直射点的纬度差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
(6)先设置好观测设备;然后记录下观测的数据,利用β的角度最小时(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此时当地地方时为12时,记录此时的北京时间(120°E);当地纬度与正午太阳高度角之和等于90°,由此可以求得当地纬度;求得当地地方时12时与北京时间的差值,利用15°/小时或1°/4分可以求得经度差,济南位于120°E以西,120°减去经度差即济南的经度,由此可得当地经度。综上所述步骤为①③②。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5地球的自转(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18秋·湖南衡阳·高一衡阳市一中校考阶段练习)2018年中秩节恰好在秋分日后一天,澧县一中的小明同学想念在广州的父母,但中秋节假日不长,所以他在随后的国庆节长假期间乘车从澶县前往广州与家人过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开车行进时,经过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总体的变化规律是( )
A.越来越快 B.先变快后变慢
C.越来越慢 D.先变慢后变快
2.中秋节后澧县昼长变化规律是( )
A.昼长夜短且昼变长 B.昼短夜长且昼变短
C.昼长夜短且昼变短 D.昼短夜长且昼变长
(2022秋·河北秦皇岛·高三秦皇岛一中校考阶段练习)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3.相对于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优势主要在于( )
A.降水少,晴天多,发射窗口期长 B.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节省燃料
C.空中及海上交通都很方便,便于运输 D.人口稀少,发射后残骸不易危及人们安全
4.相对于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不利条件是( )
A.地形平坦开阔,不利于国防安全 B.深居内陆,交通不便
C.纬度较高,不利节省燃料和成本 D.基础设施不完善,技术更新相对落后
(2019秋·内蒙古巴彦淖尔·高一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如图为局部地区日照图,虚线为日界线,阴影表示黑夜。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甲、乙两地相比( )
A.日期相同,区时时刻乙地早
B.日期甲地早,区时时刻两地相同
C.日期甲地早,区时时刻乙地早
D.日期甲地晚,区时时刻乙地早
6.图示时刻,地球上分属两个日期的范围之比约为( )
A.1:11 B.1:5 C.1:7 D.7:17
(2021秋·广东深圳·高二深圳市龙华中学校考阶段练习)读“太阳直射点周年运动”示意图(如图),回答下面问题。
7.当太阳直射点位于D点这一天( )
A.地球公转速度还在加快 B.晨昏线与极圈重合
C.地球自转速度越来越快 D.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
8.下列如图中的阴影部分代表黑夜,其中代表晨线的线段数字是( )
A.②④⑤ B.①③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2018秋·江苏扬州·高三仪征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和某天文爱好者分别于北京时间2018年3月27日18时18分和当地时间1时18分,同时观察到某小行星在距离地球9.18个地月距离(地月距离:约38.4万公里)处飞掠地球。下图为太阳系类地行星和某小行星公转轨道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该天文爱好者所在时区是( )
A.东三区 B.西一区 C.西三区 D.西九区
10.该小行星( )
A.最有可能来自M3与M4之间 B.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C.表面有浓厚的大气 D.表面有生物活动迹象
(2018秋·江西赣州·高三江西省会昌中学校考阶段练习)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北京时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3.9°N,95.9°E)发生地震并引起海啸。回答问题。
11.该地震发生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接近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12.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印度洋板块与( )
A.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B.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
C.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D.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
13.海啸以800千米/小时的速度传到马尔代夫首都马累(4.2°N,73.5°E)时,当地区时约为( )
A.6时 B.9时 C.12时 D.15时
(2018秋·湖南衡阳·高一衡阳市一中校考阶段练习)我国某高中学生在某日中午前后,进行地理课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利用一根标杆,每隔1小时测量一次杆影杆影长度杆影的长度,并将测量结果绘制成示意图(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测量的日期最可能是(北京时间)( )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15.依据上述日期判断,该高中学校最可能位于( )
A.北京市(40°N,116°E) B.湖南省常德市(29°N,112°E)
C.广东省汕头市(23°N,116°E) D.云南省昆明市(25°N,103°E
(2022秋·重庆·高一校联考阶段练习)天鹅洲地形地貌独特,南依九曲回肠的荆江河段,北靠一马平川的江汉平原,构成了洲滩和牛轭湖交融的自然景观,据此回答问题。
16.下列地形区中牛轭湖最多的是( )
A.云贵高原 B.黄土高原 C.四川盆地 D.东北平原
17.牛轭湖的形成是河流自然裁弯取直的结果,河流自然裁弯取直的原因是( )
A.凸岸侵蚀 B.凹岸侵蚀 C.河流下蚀 D.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18.图中天鹅洲岛的成因是( )
A.风力堆积 B.流水堆积 C.流水侵蚀 D.岩石就地风化
(2022秋·河南洛阳·高二校联考阶段练习)读南半球某河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9.该沙岛最终将( )
A.与M岸融合 B.与N岸融合 C.位置不变 D.无法确定
20.河流流向发生偏转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公转 B.地球引力 C.地球自转 D.太阳活动
二、综合题
21.(2018秋·陕西商洛·高一商南县高级中学校考阶段练习)读图,完成
(1)在图中画出晨(昏)线,用阴影表示夜半球,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 (晨/昏)线,它与太阳光线的关系是
(3)ABC三点按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是 > > ;三点按角速度关系是
(4)在选择发卫星发射场时,ABC三地中尽量选择在 地。原因之一是 。
22.(2023春·安徽安庆·高一校考阶段练习)读下图,回答问题。
(1)在图上画出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夜半球的范围。
(2)图中日期,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 (快或慢)。
(3)图中四地的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白昼最短的是 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地。
23.(2022秋·广东汕尾·高二华中师范大学海丰附属学校校考阶段练习)读下面地球光照示意图(图1)和我国部分区域(图2),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1中画出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出夜半球 。所画晨昏线为 (填“晨”或“昏”)线。
(2)图1表示的日期是 (填节气)日,此日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该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 (填方向)移动。
(3)图1中ABC三地昼夜长短相同的两地是 ,A、B两地中 地先见到日出。
(4)该日(双选)( )
A.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B.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C.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
D.距太阳直射点越远的地方,日出时间越晚
(5)该日图2所示的四个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 ,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 。
(6)实地观测是地理学习的重要方式,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实验。
内容:济南某中学地理课外学习小组在秋分日测定所在学校的地理坐标。
观测工具:支架、量角器、重锤(系有细绳)手表(显示北京时间)。
安装方式:如下图所示。
测量日期:2016年9月22日。
提示:当地正午太阳高度H=90°-【当地纬度±直射点的纬度】。
以下实地观测步骤的排序是错误的。正确的步骤排序是 。(填序号)
①将安装好的观测仪器放到操场上(空阔位置),随时调节AC的角度和方向,使之始终指向太阳的中心。
②算出正午太阳高度(与β互余),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计算当地纬度;根据正午时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的时差计算当地经度。
③当量角器β的角度最小时,记录β的数值和此时的时间。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