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步步清精准练习2.4地球的历史(基础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步步清精准练习2.4地球的历史(基础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24 18:32:1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4地球的历史(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3春·湖南邵阳·高一统考阶段练习)近日,中国和西班牙的古生物学者在西班牙境内的某一地层中发现一块古植物化石,该C.风地层距今约2.37亿年,这块植物化石既有类似裸子植物的外表,又有类似被子植物的结构风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这块特别的古植物化石,被古生物学者誉为“( )跨界者”
A.寒武纪 B.第四纪 C.三叠纪 D.震旦纪
2.下列有关该化石形成的地理环境的推断,正确的是( )
A.哺乳动物盛行 B.裸子植物向被子植物进化
C.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 D.地壳发生剧烈运动
(2022秋·广东梅州·高一广东梅县东山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动画电影《冰河世纪1》讲述:冰河期猛犸象、巨型树懒、剑齿虎(下图)这三只史前动物,它们不但要充当人类小宝宝的保姆,还要历经冰河与冰山各种千惊万险护送他回家的故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猛犸象具有细密的长毛,极厚的脂肪层。据此推测其生存环境( )
A.干旱 B.炎热 C.多雨 D.寒冷
4.推测该故事发生时物种的迁移路线是( )
A.向两极迁移 B.向高海拔迁移 C.向低纬迁移 D.向海洋迁移
(2022秋·云南普洱·高三统考阶段练习)下面左图中①②③④⑤依次代表地质历史时期的五个地质年代(图中数字代表距今时间,单位:亿年),右图为湖北十堰市博物馆“龙蛋共生”图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龙蛋共生”可能形成于( )
A.①早期 B.②早期 C.④末期 D.⑤末期
6.③早期( )
A.出现了三叶虫 B.脊椎动物繁盛 C.联合古陆解体 D.蓝细菌大爆发
7.若发现“龙蛋共生”的地层还存在其他生物化石,最可能是( )
A.蕨类植物化石 B.裸子植物化石 C.被子植物化石 D.无脊椎动物化石
(2022秋·安徽淮北·高一淮北一中校考阶段练习)约4000万年前,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下面,碰撞区域地表缓缓抬升,形成了今天的喜马拉雅山脉。世界第一高峰,海拔8848.86m的珠穆朗玛峰,就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喜马拉雅山脉主峰珠穆朗玛峰形成于( )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9.科研人员在青藏高原上发现了鱼类化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该化石可确定青藏高原海拔 B.保存该化石的岩层会有被子植物化石
C.该化石可作为青藏高原隆起重要证据 D.可根据该化石确定青藏高原地层厚度
(2022秋·河南南阳·高一桐柏县实验高中(原:河南省桐柏县实验高级中学)校考阶段练习)2022年11月19日,科学家在云南省新收集到5.14亿年前的化石—粗纹岗头村虫,该古生物具有触手、口和肠等特征,与现代水母、海葵等生物相似。下图示意粗纹岗头村虫化石标本和保留的软组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推测粗纹岗头村虫最可能的生活环境是( )
A.浩瀚的海洋 B.茂密的森林 C.干旱的沙漠 D.寒冷的冰原
11.与粗纹岗头村虫可能生活在同一地质年代的生物是( )
A.蓝细菌 B.鹦鹉螺 C.霸王龙 D.猛犸象
12.下列关于粗纹岗头村虫所处地质时代描述正确的是( )
A.原始大气形成 B.被子植物繁盛
C.联合古陆解体 D.联合古陆形成
(2022秋·重庆·高一重庆市开州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调查发现,位于哈尔滨市西郊的顾乡屯遗址是一处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的埋藏地点。下图为东北地区地壳等厚度线(单位:千米)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顾乡屯遗址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最可能形成于( )
A.奥陶纪 B.二叠纪 C.白垩纪 D.第四纪
14.地震波自上而下经过①②③④四地时,最先到达莫霍面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2秋·河北沧州·高一任丘市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距今年代 1.4亿年 3.3亿年
植物界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 海生藻类
动物界 两栖动物
地质年代 甲 乙
15.关于甲、乙两地质年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古生代,乙是中生代 B.甲是中生代,乙是古生代
C.甲是古生代,乙是元古宙 D.甲是新生代,乙是古生代
16.乙地质年代末期( )
A.蕨类植物明显衰退 B.恐龙灭绝 C.出现被子植物 D.爬行动物盛行
(2022秋·天津南开·高一校考阶段练习)读地质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7.图中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地层④~①中动物化石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
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
19.古生代的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为( )
A.干燥、冷热多变 B.全球气候分带明显
C.湿润、森林茂密 D.寒冷、冰雪广布
20.(2022秋·陕西西安·高一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校考阶段练习)联合古陆形成的地质年代是( )
A.新生代 B.中生代 C.古生代 D.前寒武纪
二、综合题
21.(2022秋·河南新乡·高一统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1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看到这个消息,上海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前去实地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物质上、知识上的准备工作。
材料二:结合相关材料,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1)学生绘制的图中,最新的岩层是 (字母)处,因为这里含有 化石,其形成 (早、晚)于古生代;图中 (生物)生活时期该为海洋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区为 (陆地、海洋)环境,气候 (温暖、湿润),植被茂密,多为 植物。
(2)考察结论: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认为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地理环境经历了 环境向 环境的演变地壳经历了 (抬升、下降、水平)运动。
22.(2023春·江西宜春·高一江西省宜丰中学校考阶段练习)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9年6月19日,在山东省淄博市西河镇发现了许多阿门角石化石(如图1)。阿门角石属古无脊椎动物。
(1)图1中含有阿门角石化石的地层,其形成的地质年代为 (古生代、中生代或新生代),推断该生物生存环境为 (海洋/陆地)环境。通过对生物化石的研究,可推断地球生物演化经历了从 到 的进化过程。
(2)图2中A、B、C岩层中最年轻的是 岩层,最老的是 岩层(填字母)。
(3)从图2中可以读出,石油比煤炭 (填早/晚)形成,B层岩石属于 岩。(填名称)
(4)C岩层含有煤炭,则C地层形成时期,当地的地理环境为 (温暖湿润/寒冷干燥)。
(5)图3中的①—⑤代表地质年代,恐龙大量繁盛的时代是 (填序号),地质史上两次生物大灭绝的时代分别是 和 (填序号)末期。
23.(2022秋·山东泰安·高一山东省泰安第二中学校考阶段练习)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下面的地理模式图,完成下列要求。
(1)若模式图示意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那么曲线①为 的公转轨道,曲线④为 的公转轨道(填行星名称)。
(2)若模式图示意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 层,曲线③④之间的太阳大气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 。
(3)若模式图示意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 ,曲线③代表的是 界面。
(4)若模式图表示地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裸子植物化石,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 代,当时 (动物)极度繁盛,从成矿角度来看是重要的 时期。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4地球的历史(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3春·湖南邵阳·高一统考阶段练习)近日,中国和西班牙的古生物学者在西班牙境内的某一地层中发现一块古植物化石,该C.风地层距今约2.37亿年,这块植物化石既有类似裸子植物的外表,又有类似被子植物的结构风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这块特别的古植物化石,被古生物学者誉为“( )跨界者”
A.寒武纪 B.第四纪 C.三叠纪 D.震旦纪
2.下列有关该化石形成的地理环境的推断,正确的是( )
A.哺乳动物盛行 B.裸子植物向被子植物进化
C.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 D.地壳发生剧烈运动
【答案】1.C 2.B
【解析】1.材料信息表明,这块特别的古植物化石存在于2.37亿年形成的地层中,距今2.37亿处于中生代三叠纪,该化石代表的植物既有类似裸子植物的外表,又有类似被子植物的结构,因此这块特别的古植物化石,被古生物学者誉为“三叠纪跨界者”,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2.该化石存在于2.37亿年形成的地层中,距今2.37亿处于中生代三叠纪,该化石代表的植物既有类似裸子植物的外表,又有类似被子植物的结构,表明裸子植物向被子植物进化,B符合题意;哺乳动物盛行于新生代,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发生于古生代末期,而该化石形成于中生代初期,排除AC;该化石形成过程中需要相对稳定的沉积环境,地壳发生剧烈运动不利于该化石形成,排除D。故选B。
【点睛】在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如三叶虫等)灭绝了,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则全部灭绝,蕨类植物明显衰退。在中生代末期,除了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以外,海洋中有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也灭绝了。
(2022秋·广东梅州·高一广东梅县东山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动画电影《冰河世纪1》讲述:冰河期猛犸象、巨型树懒、剑齿虎(下图)这三只史前动物,它们不但要充当人类小宝宝的保姆,还要历经冰河与冰山各种千惊万险护送他回家的故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猛犸象具有细密的长毛,极厚的脂肪层。据此推测其生存环境( )
A.干旱 B.炎热 C.多雨 D.寒冷
4.推测该故事发生时物种的迁移路线是( )
A.向两极迁移 B.向高海拔迁移 C.向低纬迁移 D.向海洋迁移
【答案】3.D 4.C
【解析】3.生物对地理环境具有适应性,由材料猛犸象有细密长毛,具有极厚的脂肪层,是为了适应极其寒冷的冰河世纪环境。由此推测生存条件寒冷,D正确;大型生物需水量大,干旱缺水的气候特征一般不会出现大型生物,且猛犸象不像骆驼具有储水的结构特征,A错误;炎热多雨气候条件下,动物一般不会出现细密的长毛,极厚的脂肪层这种保暖需求的特征,而是应该向散热、排水排汗方向进化,B、C错误。故选D。
4.气候寒冷期,冰川范围扩大,海平面下降,许多生物向低纬度、低海拔地区迁移,A、B错误,C正确;题中涉及的动物均为陆地动物,向海洋迁移不符合生物进化的方向,D错误。故选C。
【点睛】第四纪出现了人类,第四纪时期,全球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气候变化引起海平面相应变化,造成生物的迁移。
(2022秋·云南普洱·高三统考阶段练习)下面左图中①②③④⑤依次代表地质历史时期的五个地质年代(图中数字代表距今时间,单位:亿年),右图为湖北十堰市博物馆“龙蛋共生”图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龙蛋共生”可能形成于( )
A.①早期 B.②早期 C.④末期 D.⑤末期
6.③早期( )
A.出现了三叶虫 B.脊椎动物繁盛 C.联合古陆解体 D.蓝细菌大爆发
7.若发现“龙蛋共生”的地层还存在其他生物化石,最可能是( )
A.蕨类植物化石 B.裸子植物化石 C.被子植物化石 D.无脊椎动物化石
【答案】5.C 6.A 7.B
【解析】5.地球的发展历史划分为五个地质年代,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据图文材料分析可知,①代表太古代,②代表元古代,③代表古生代,④代表中生代,⑤代表新生代。恐龙出现在中生代,在侏罗纪和白垩纪达到大繁盛,中生代末期发生了物种大灭绝事件,恐龙从地球上消失,即“龙蛋共生”可能形成于中生代末期,图中的④末期,A、B、D错误,C正确。 故本题选C。
6.据图文材料分析可知,①代表太古代,②代表元古代,③代表古生代,④代表中生代,⑤代表新生代。故生代早期地球上出现了大量的无脊椎动物类群和高等藻类类群,古生物学家称之为“寒武纪生物大爆发”.而三叶虫成为相应地层的标志性化石,A正确;晚古生代是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B错误;联合古陆形成的地质年代是古生代,但由于地壳运动强烈,联合古陆解体于中生代,C错误;蓝藻出现的地质年代 蓝藻又叫蓝绿藻、蓝细菌,是原核生物,蓝藻大约在35亿或者33亿年前就出现了,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和释放氧气的生物,D错误。故本题选A。
7.据图文材料分析可知,①代表太古代,②代表元古代,③代表古生代,④代表中生代,⑤代表新生代,“龙蛋共生”可能形成于中生代末期,蕨类植物在地球地质年代中的古生代极为繁盛,A错误;中生代被称为“裸子植物时代”,有的裸子植物高达几十米,故裸子植物在中生代最为繁盛,B正确;新生代被称为“被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在此时最为繁盛,C错误;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的地质年代是古生代,D错误。故本题选B。
【点睛】地质年代是指地壳上不同时期的岩石和地层,在形成过程中的时间(年龄)和顺序。其中时间表述单位包括宙、代、纪、世、期、时,地层表述单位包括宇、界、系、统、阶、带。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根据地层自然形成的先后顺序,将地层分为早期的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以后显生宙的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古生代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共6个纪;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共3个纪;新生代分为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共3个纪。
(2022秋·安徽淮北·高一淮北一中校考阶段练习)约4000万年前,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下面,碰撞区域地表缓缓抬升,形成了今天的喜马拉雅山脉。世界第一高峰,海拔8848.86m的珠穆朗玛峰,就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喜马拉雅山脉主峰珠穆朗玛峰形成于( )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9.科研人员在青藏高原上发现了鱼类化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该化石可确定青藏高原海拔 B.保存该化石的岩层会有被子植物化石
C.该化石可作为青藏高原隆起重要证据 D.可根据该化石确定青藏高原地层厚度
【答案】8.D 9.C
【解析】8.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在新生代,联合古陆最终解体,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了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现在地球上一些高大山脉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9.岩层中的化石可以反映当时的地理环境特征,科研人员在青藏高原上发现了鱼类化石,说明青藏高原当时为水生环境,后来板块碰撞抬升,形成今天的高原,因此该化石可作为青藏高原隆起重要证据,C正确;不能通过化石确定青藏高原的海拔,A错误;有鱼类化石,说明为水生环境,不会有被子植物,B错误;根据该化石不能确定青藏高原地层厚度,D错误。所以选C。
【点睛】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物质分解殆尽;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迹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我们把这些石化的生物遗体、遗迹就称为化石。从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等等。因为在较老的岩石中的化石通常是原始的较简单的,而在年代较新的岩石中的类似种属的化石就要复杂和高级。
(2022秋·河南南阳·高一桐柏县实验高中(原:河南省桐柏县实验高级中学)校考阶段练习)2022年11月19日,科学家在云南省新收集到5.14亿年前的化石—粗纹岗头村虫,该古生物具有触手、口和肠等特征,与现代水母、海葵等生物相似。下图示意粗纹岗头村虫化石标本和保留的软组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推测粗纹岗头村虫最可能的生活环境是( )
A.浩瀚的海洋 B.茂密的森林 C.干旱的沙漠 D.寒冷的冰原
11.与粗纹岗头村虫可能生活在同一地质年代的生物是( )
A.蓝细菌 B.鹦鹉螺 C.霸王龙 D.猛犸象
12.下列关于粗纹岗头村虫所处地质时代描述正确的是( )
A.原始大气形成 B.被子植物繁盛
C.联合古陆解体 D.联合古陆形成
【答案】10.A 11.B 12.D
【解析】10.材料中的粗纹岗头村虫具有触手、口和肠等特征,与现代水母、海葵等生物相似;水母、海葵属于现代海洋生物,因此粗纹岗头村虫主要生活环境最有可能是浩瀚的海洋,A正确。森林、沙漠和冰原环境不适宜水母和海葵的生存,也不适宜粗纹岗头村虫的生存,B、C、D选项错误,所以正确答案是A。
11.粗纹岗头村虫是5.14亿年前的化石,地质时代属于古生代,古生代在距今5.41亿年-2.52亿年之间。蓝细菌属于前寒武纪时期,A错误;鹦鹉螺属于古生代,B正确;霸王龙属于中生代,C错误;猛犸象属于新生代第四纪,D错误。所以正确答案是B。
12.该化石的地质时代是古生代时期,古生代后期地球各大陆汇聚成一个整体,称为联合古陆,D正确。原始大气形成于前寒武纪时期,A错误;被子植物繁盛时期是新生代时期,B错误;联合古陆形成于古生代,在中生代开始解体,C错误。所以正确答案是D。
【点睛】地球的演化进程:前寒武纪(冥古宙——无生命迹象、太古宙——蓝细菌等原核生物、元古宙——出现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古生代——联合古陆形成,动物由无脊椎到脊椎,再到鱼类大量繁衍和出现两栖动物,植物多蕨类;中生代——联合古陆解体,动物主要是爬行动物,后期出现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植物多裸子植物繁茂;新生代——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哺乳动物快速发展,被子植物繁茂。
(2022秋·重庆·高一重庆市开州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调查发现,位于哈尔滨市西郊的顾乡屯遗址是一处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的埋藏地点。下图为东北地区地壳等厚度线(单位:千米)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顾乡屯遗址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最可能形成于( )
A.奥陶纪 B.二叠纪 C.白垩纪 D.第四纪
14.地震波自上而下经过①②③④四地时,最先到达莫霍面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3.D 14.D
【解析】13.根据材料可知,顾乡屯遗址是一处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的埋藏地点,新生代哺乳动物快速发展,说明其形成的年代为新生代。选项中只有第四纪位于新生代,D正确。奥陶纪和二叠纪是古生代的,白垩纪是中生代的,ABC错误。故选D。
14.读图可知,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地壳等厚度线分别是40-42千米、40千米、36千米、34-36千米,由于④的地壳等厚度最小,所以最先到达,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莫霍界面是地壳的最下界面,地震波相同的速度时,地壳厚度越大抵达莫霍界面所需时间越长,地壳厚度越小所需时间越短。
(2022秋·河北沧州·高一任丘市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距今年代 1.4亿年 3.3亿年
植物界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 海生藻类
动物界 两栖动物
地质年代 甲 乙
15.关于甲、乙两地质年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古生代,乙是中生代 B.甲是中生代,乙是古生代
C.甲是古生代,乙是元古宙 D.甲是新生代,乙是古生代
16.乙地质年代末期( )
A.蕨类植物明显衰退 B.恐龙灭绝 C.出现被子植物 D.爬行动物盛行
【答案】15.B 16.A
【解析】15.据图所知,甲对应的地质年代距今1.4亿年,裸子植物繁盛,被子植物已经产生,因此对应中生代;乙对应的地质年代距今3.3亿年,三叶虫和藻类繁衍旺盛,因此对应古生代,B选项正确,排除其它选项。故选B。
16.据说学知识可知,乙地质年代为古生代,古生代末期,发生了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蕨类植物明显衰退,A选项正确;恐龙等爬行动物盛行于中生代,恐龙灭绝更是在中生代后期,B、D选项错误;被子植物出现于新生代,C选项错误。故选A。
【点睛】古生代(约5.7亿年-2.5亿年前)在这个时期,生物界开始繁盛。动物以海生的无脊椎动物为主,脊椎动物有鱼和两栖动物出现。植物有蕨类和石松等,松柏也在这个时期出现。因此时的动物群显示古老的面貌而得名。中生代(约2.5亿年-0.65亿年前)显生宙的第二个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这时期的主要动物是爬行动物,恐龙繁盛,哺乳类和鸟类开始出现。无脊椎动物主要是菊石类和箭石类。植物主要是银杏、苏铁和松柏。
(2022秋·天津南开·高一校考阶段练习)读地质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7.图中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地层④~①中动物化石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
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
19.古生代的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为( )
A.干燥、冷热多变 B.全球气候分带明显
C.湿润、森林茂密 D.寒冷、冰雪广布
【答案】17.D 18.B 19.C
【解析】17.结合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①地层含有恐龙化石,②地层含有裸子植物化石,故为中生代地层;③含有鱼类化石,④含有三叶虫化石,都属于古生代地层。故本题选D。
18.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一般而言,越向下,岩层形成的时间越早。结合图例可知,由下至上,由老至新,图中动物的演化过程为三叶虫(海生无脊椎动物)-鱼类(海生脊椎动物)-恐龙(爬行动物)。故B正确,A、C、D错误。本题选B。
19.煤炭是地质时期的森林等植被被掩埋之后,由太阳能转化而形成的,由此可推知石炭—二叠纪时期气候湿润、森林茂密。故C正确,A、B、D错误。本题选C。
【点睛】地球动物演化的顺序依次为:原核生物-真核生物-海生无脊椎动物-海生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中生代繁盛)-哺乳动物(新生代的代表性动物)。
20.(2022秋·陕西西安·高一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校考阶段练习)联合古陆形成的地质年代是( )
A.新生代 B.中生代 C.古生代 D.前寒武纪
【答案】C
【详解】联合古陆形成的地质年代是古生代,开始解体于中生代,C正确,ABD错误。故选C。
二、综合题
21.(2022秋·河南新乡·高一统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1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看到这个消息,上海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前去实地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物质上、知识上的准备工作。
材料二:结合相关材料,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1)学生绘制的图中,最新的岩层是 (字母)处,因为这里含有 化石,其形成 (早、晚)于古生代;图中 (生物)生活时期该为海洋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区为 (陆地、海洋)环境,气候 (温暖、湿润),植被茂密,多为 植物。
(2)考察结论: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认为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地理环境经历了 环境向 环境的演变地壳经历了 (抬升、下降、水平)运动。
【答案】(1) D 哺乳类动物 晚 三叶虫 陆地 温暖 裸子
(2) 海洋 陆地 抬升
【分析】本大题以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生物演化等相关内容(知识点),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提高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素养。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哺乳动物出现的时间最晚,因此最新的岩层应为D处,形成的时间晚于古生代;三叶虫生活在温暖的海洋环境中;此处存在恐龙化石,若当时恐龙生活在此处,推测当时该地应为陆地环境。而恐龙繁盛时期的气候特点为温暖湿润,植被茂密,且以裸子植物为主。
(2)根据图文信息,青藏高原上现存化石,可知青藏高原由海洋环境向陆地环境转变。一般情况,正常的沉积顺序是由下至上逐渐沉积,即古老的地层在下,较新的岩层在上。但图中信息显示新生代化石位置最低,中生代化石居中间位置,古生代化石位置最高,显然是地壳抬升隆起所致。
22.(2023春·江西宜春·高一江西省宜丰中学校考阶段练习)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9年6月19日,在山东省淄博市西河镇发现了许多阿门角石化石(如图1)。阿门角石属古无脊椎动物。
(1)图1中含有阿门角石化石的地层,其形成的地质年代为 (古生代、中生代或新生代),推断该生物生存环境为 (海洋/陆地)环境。通过对生物化石的研究,可推断地球生物演化经历了从 到 的进化过程。
(2)图2中A、B、C岩层中最年轻的是 岩层,最老的是 岩层(填字母)。
(3)从图2中可以读出,石油比煤炭 (填早/晚)形成,B层岩石属于 岩。(填名称)
(4)C岩层含有煤炭,则C地层形成时期,当地的地理环境为 (温暖湿润/寒冷干燥)。
(5)图3中的①—⑤代表地质年代,恐龙大量繁盛的时代是 (填序号),地质史上两次生物大灭绝的时代分别是 和 (填序号)末期。
【答案】(1) 古生代 海洋 低级 高级(简单到复杂或海洋到陆地)
(2) C A
(3) 早 沉积
(4)温暖湿润
(5) ⑤ ④ ⑤
【分析】本题以地球地质时期演变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地质年代划分、气候演变、岩石分类、生物大灭绝时期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
【详解】(1)阿门角石属古无脊椎动物,而海生无脊椎动物形成的质年代为古生代,海生无脊椎动物生存在海洋。地球生物的演化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不同地质时期的生物化石反映了地球生物演化。
(2)沉积岩中埋藏深度越浅,说明形成时期越晚,岩层越年轻,图2中A、B、C岩层中,C岩层埋藏较AB岩层更浅,所以最年轻,A岩层埋藏较BC岩层更深,所以最老。
(3)在图2中的地点2和地点3中,煤炭形成在C岩层,石油形成在A岩层,A岩层最老,形成时间最早,所以石油比煤炭形成早;有化石存在的岩石是沉积岩,所以B层岩石是沉积岩。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煤炭是由古地质时期的森林经过地质作用转化面来的。该地有煤炭,说明古环境适合森林生长,由此可知,地层形成时期,,当地的古地理环境为温暖湿润的陆生环境。
(5)恐龙繁盛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中生代是显生宙的三个地质时代之一,可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三个纪,对应图中⑤;地质史上两次生物大灭绝的时代分别是中生代末期的恐龙灭绝和古生代末期以海生无脊椎动物为代表的三叶虫灭绝,古生代和中生代对应图中的④和⑤。
23.(2022秋·山东泰安·高一山东省泰安第二中学校考阶段练习)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下面的地理模式图,完成下列要求。
(1)若模式图示意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那么曲线①为 的公转轨道,曲线④为 的公转轨道(填行星名称)。
(2)若模式图示意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 层,曲线③④之间的太阳大气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 。
(3)若模式图示意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 ,曲线③代表的是 界面。
(4)若模式图表示地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裸子植物化石,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 代,当时 (动物)极度繁盛,从成矿角度来看是重要的 时期。
【答案】(1) 土星 地球
(2) 日冕 (太阳)黑子
(3) 地壳 古登堡
(4) 中生 爬行(或恐龙) 成煤
【分析】试题以地理模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考查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分布、太阳活动、地球圈层结构等相关知识点,考查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详解】(1)太阳系八大行星,按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小行带位于火星和木星公转轨道之间。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则②为木星公转轨道,③为火星公转轨道,①为土星的公转轨道,④为地球的公转轨道。
(2)太阳的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则①②之间为日冕层;③④之间为光球层,光球层出现的太阳活动为黑子。
(3)地球的内部圈层由里到外为地核、地幔、地壳。阴影部分表示地幔,①②之间为地壳;曲线③为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为古登堡界面。
(4)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典型动物是恐龙)在中生代较为繁盛,同时也是重要的成煤时期,因此该地层最是中生代。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