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步步清精准练习2.3地球的圈层结构(提高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步步清精准练习2.3地球的圈层结构(提高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24 18:33:1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3地球的圈层结构(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秋·江西宜春·高二江西省樟树中学校考阶段练习)泥火山又称假火山,冷火山,是指由构造运动或地震等原因,使松软的物质在地下水或天然气的带动下,沿裂隙或断层等通道喷出地面堆积而成,在可鲁克湖和托素湖之间有多个泥火山,外形呈锥状小丘,中间为漏斗状。泥火山的固体喷出物主要为粉土、粉细砂和砂砾石等,泥火山喷出的气体以天然气和甲烷类为主,下图为可鲁克湖和托素湖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区泥火山的喷发物主要来自( )
A.地壳浅层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
2.该地区泥火山分布区所处的地质构造部位可能是( )
A.背斜两翼 B.背斜顶部 C.向斜槽部 D.向斜两翼
【答案】1.A 2.B
【解析】1.由材料“由构造运动或地震等原因,使松软的物质在地下水或天然气的带动下,沿裂隙或断层等通道喷出地面堆积而成”可知,该区域泥火山的喷发物主要来自地壳浅层的松软物质,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由材料“由构造运动或地震等原因,使松软的物质在地下水或天然气的带动下,沿裂隙或断层等通道喷出地面堆积而成”可知,泥火山形成过程首先是岩层受挤压,隆起形成背斜构造,当挤压力超过岩层的承受能力后,岩层断裂,泥浆在压力作用下沿着背斜顶部的破裂带喷出地面堆积而形成。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泥火山是泥浆与气体同时喷出地面后,堆积而成。其外型多为锥状小丘或者是盆穴状,丘的尖端部常有凹陷,并由此间断地喷出泥浆与气体。
(2021秋·吉林白城·高三校考阶段练习)北京时间2020年4月21日凌晨2时30分,WTI五月原油期货结算价收报于一37.63美元/桶,每桶暴跌55.90美元,跌幅305.97%,历史上首次收于负值,这意味着将原油运送到炼油厂或储存的成本已经超过了石油本身的价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影响本次石油价格暴跌的主要原因是( )
A.石油产量增加 B.库存能力不足 C.海况恶劣,货运不畅 D.全球经济发展放缓或停滞
4.本次油价暴跌受损最小的国家或地区是( )
A.美国 B.俄罗斯 C.中国 D.法国
5.美国页岩油开采技术全球领先,一跃成为全球石油产量最多的国家,美国开采的页岩油位于( )
A.地表 B.地壳 C.上地幔 D.下地幔
【答案】3.D 4.D 5.B
【解析】3.受疫情影响,全球多数地区工厂生产能力下降,全球经济放缓或停滞,对石油的需求下降,导致石油价格暴跌, D选项正确。石油产量增加可能会使石油价格下降,但不会出现暴跌的状态,A选项错误。库存能力不足并非导致石油价格暴跌的主要因素,排除B选项。货运不畅会导致对石油的需求上升,可能会导致石油价格上涨并非下降,C选项错误。故选D。
4.美国和俄罗斯都是世界上石油生产大国,其石油产量相对较大,油价暴跌,使两国经济损失较为严重,排除A、B选项。与中国相比,法国本土石油资源匮乏,其本国石油开采数量少,主要从其他国家进口,由于石油价格暴跌,其石油进口成本降低,从某种意义而言,法国受石油价格暴跌的影响,其收益更大;中国本土仍有大量石油开采,受石油价格暴跌的影响,会有一定的经济损失,排除C选项,D选项正确。故选D。
5.页岩油是指以页岩为主的页岩层系中所含的石油资源,页岩为沉积岩层,这类岩层主要位于地球的地壳中,B选项正确。页岩油是位于地下页岩中所蕴藏的石油,并非地表原油喷涌,A选项错误。页岩层位于地壳中,并不在地幔里,排除C、D选项。故选B。
【点睛】法国是石油资源不多但炼油能力、石油消费量较大的国家,法国目前拥有13个炼油厂,炼油能力9179.6万吨/年。页岩油是指以页岩为主的页岩层系中所含的石油资源,其中包括泥页岩孔隙和裂缝中的石油,也包括泥页岩层系中的致密碳酸岩或碎屑岩邻层和夹层中的石油资源。
(2022秋·新疆阿克苏·高三校考阶段练习)天山北坡断裂带附近分布着众多“泥火山”,其常在地震发生前后从直径约1米左右的喷出口喷出冰冷的泥浆(黏土、岩屑、盐粉等泥土构成)和气体。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泥火山”的的泥浆可能来源于( )
A.软流层 B.地幔 C.地核 D.地壳
7.泥火山喷发的动力最可能是( )
A.板块运动 B.地质构造
C.太阳辐射 D.岩浆活动
【答案】6.D 7.A
【分析】6.根据材料,“泥火山”的泥浆主要是冰冷的泥浆,温度较低,组成物质为黏土、岩屑、盐粉等泥土,可能来源于深度较浅的地壳,D正确;软流层中的岩浆温度较高,A错误;地幔和地核深度较大,组成物质温度较高,B、C错误。所以选D。
7.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北天山“泥火山”众多的原因是该地背斜和断裂构造发育,产生的根本动力是板块运动,A正确;地质构造、太阳辐射、岩浆活动,不是导致泥火山喷发的动力,BCD错误。所以选A。
【点睛】地质构造是指在地球的内、外应力作用下,岩层或岩体发生变形或位移而遗留下来的形态。
(2022秋·安徽阜阳·高一界首中学校考阶段练习)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包括地壳和地幔②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③位于软流层以上④大洋部分比大陆部分厚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9.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 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
C.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D.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速度减为0
【答案】8.B 9.C
【分析】8.岩石圈的概念是: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叫做岩石圈。岩石圈不包括整个上地幔,故①错误。岩石圈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故②正确。位于软流层以上部分属于岩石圈,故③正确。海洋地壳薄于大陆地壳,海洋以下的岩石圈厚度也薄于陆面以下的石圈,④错误。②③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主要考查了地球的圈层结构,地表以下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表以上为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图中A为大气圈、B为生物圈、C为水圈、D为地売、E为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F为地幔、G为地核。图中A为大气圈、B为生物圈、C为水圈,构成了地球的外部圈层,不包含D,故A错误。D为地売、E为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F为地幔、G为地核,地球的内部圈层由四部分组成,故B错误。图中A为大气圏、B为生物圏、C为水圈、D为地壳、E为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DE合为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和岩石圈ABCDE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故C正确。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纵波速度减小,横波为0,故D错误。故选:C。
【点睛】地球的内部圈层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而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的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并非整个地幔。地壳可分为陆壳和洋売,厚度不一,其中陆壳由硅铝层和硅镁层构成,厚度较厚,平均厚度约33千米,洋壳由单一硅镁层构成,厚度较薄,平均厚度约7千米。
(2022秋·江苏南通·高一校考阶段练习)下图为云南省元阳梯田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包含的地球圈层有( )
A.水圈、生物圈 B.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C.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D.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11.图中各圈层( )
A.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 B.都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C.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D.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
12.关于图中各圈层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
A.地壳是厚度最大的地球圈层 B.生物圈属于地球的内部圈层
C.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D.岩石圈由厚度相同的岩石组成
13.联系各圈层,促进各圈层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能源来源主要是( )
A.太阳辐射 B.岩浆活动 C.热力环流 D.水循环
【答案】10.D 11.C 12.C 13.A
【分析】10.图中包括的事物有岩石、水、生物、大气,包括地球圏层有水圈、岩石圈、生物圏、大气圈,D对,其它选项不全面,ABC错,故选D。
11.图中各圏层,只有水圈是连续而不规则的,A错。各圈层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发展变化的,B错。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C对。物质运动的能量除来自太阳辐射外还有重力和地球内能等,D错。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地壳是地球内部圈层中最薄的层,平均厚度只有17千米;生物圈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但其厚薄相差很大;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3.太阳辐射是地表四大圈层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主要能源来源,太阳辐射将各种能量进行转换,产生水能、太阳能、生物能、矿物能等,而且在太阳辐射的照射下,通过水循环、大气运动等,将物质等进行迁移,A正确,岩浆活动、热力环流、水循环不是能源来源,BC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的有关知识。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2021秋·广东揭阳·高一惠来县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图为我国某局部地区莫霍面等深线(单位:千米)示意图,甲地为某省会城市。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列有关莫霍面的描述,最为准确的是( )
A.东高西低 B.西深东浅 C.中间深东西浅 D.中间高,南北低
15.关于34°N纬线附近的等深线向东凸出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谷地的分布 B.河流流向 C.山地的延伸 D.高原的分布
【答案】14.B 15.C
【分析】14.莫霍界面为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地势高,莫霍界面较深,地势低,莫霍界面较浅。下列有关莫霍面的描述,最为准确的是:地势西高东低,莫霍面西深东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5.关于34°N纬线附近的等深线向东凸出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被东西走向的秦岭穿越,山地的延伸因素,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等深线的相关知识。
(2021秋·湖南常德·高二临澧县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2018年5月26日,我国宣布在松辽盆地成功实施深度为7018米的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下图为我国松辽盆地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6.此次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钻探到达( )
A.地壳 B.软流层 C.地幔 D.外核
17.松辽盆地形成的各阶段主要地质作用顺序正确的是( )
A.①阶段:板块挤压—岩层褶皱—流水沉积—风力侵蚀
B.②阶段:板块挤压—岩层上升—岩层褶皱—流水沉积
C.③阶段:板块张裂—岩层下沉—岩层断裂—岩浆喷发
D.④阶段:板块张裂—岩层下沉—流水沉积—岩浆冷凝
【答案】16.A 17.C
【解析】16.陆地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3千米,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钻探到的深度为7千米多米,应位于地壳,A正确。
17.从图中可看出①阶段板块挤压-岩层断裂-岩层下沉-海水侵蚀,A错误;②阶段板块挤压-岩层断裂-褶皱上升-流水侵蚀,B错误;③阶段板块张裂-岩层下沉-岩层断裂-岩浆喷发,C正确;④阶段为板块张裂-岩层下沉-岩浆冷凝-流水沉积,D错误。故选C。
(2022秋·辽宁朝阳·高一建平县实验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B.②圈层即岩石圈
C.③圈层可能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态
19.太阳活动产生的现象中,与大气圈无关的是
A.两极地区的夜空出现极光现象
B.太阳活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C.年降水量变化周期与太阳活动周期有相关性
D.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答案】18.C 19.D
【解析】18.①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加,故A项错误;②圈层为地壳,故B项错误;③圈层为软流层,由塑性物质组成,为岩浆的发源地,故C项正确;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液体,故D项错误。
19.极光现象发生在大气圈层中的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信与电离层有关;降水现象出现在对流层;磁暴是指地球磁场被扰乱,太阳活动时太阳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引发磁暴现象,故D项符合题意。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对气候的影响: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
②对电离层的影响:扰动无线电短波通信。
③对地磁场的影响:磁针不能正确指向,即“磁暴”现象。
20.(2023春·黑龙江牡丹江·高一校考阶段练习)莫霍面深度不一,下图为长江中下游某区域莫霍面的等深线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据图可推断( )
A.①地地壳厚度最薄 B.②地金属矿产丰富
C.③地地幔深度最浅 D.④地地下水埋藏深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等值线的判读。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等值线的判读方法,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等知识点。
【详解】判断图中的等值线的值,①处等深线为(38.5,39),②处等深线(35.0,35.5),③处等深线值为(37.5,38.0),④处等深线的值为(35.0,35.5)。根据地球的圈层划分,莫霍界面为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①处等深线比②③④处都深,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地表起伏不大,因此①处地壳最厚,A不对;根据材料信息判断②地地壳较薄,且位于河流流经地区,推测可能堆积了富含金属矿产的岩石,B对;从图中看,②④的莫霍界面的深度较浅,地幔深度较浅,③不是最浅的,C不对;根据一般规律,④地位于河流沿岸地区,地势较低,是集水区域,地下水埋深浅,D不对。
故选B。
【点睛】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在地下33km处的莫霍界面和2900km处的古登堡界面为分界,分成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一般来说,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壳较薄;海拔高处较厚,海拔地处较薄。
二、综合题
21.(2022秋·江苏南通·高一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京时间2021年9月16日4时33分,四川泸州市泸县(北纬29.20度,东经105.34度)发生了6.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材料二:甲图为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乙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图及地球内部圈层图。
(1)为探测莫霍面的情况,在下列四地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最迟从莫霍面传来地震波的是( )
A.拉萨 B.乌鲁木齐 C.上海 D.北京
(2)掌握地震发生规律可有效减少危害,要了解地球各圈层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是 ,材料二乙图中A为 波,B为 波,并写出判断依据 。
(3)在地壳等厚度线图中,0km表示 (界面)。说出甲图所示区域地壳厚度大致分布规律 。
(4)地幔是 (填字母),物质状态为 (填“固态”或“液态”或“气态”),依据是 。
【答案】(1)A
(2)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所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 横 纵 A波传播速度慢,在2900千米深度附近消失,B波传播速度快
(3) 莫霍 从西北向东南(自西向东)递减
(4) E 固态 横波能够通过
【分析】本大题以地壳等厚度线图和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图及地球内部圈层图为材料,涉及地球的内部分层、地震波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
【详解】(1)海拔越高,地震波到达地面所需要的时间就越久,四个地方中,海拔最高的是青藏高原的拉萨,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掌握地震发生规律可有效减少危害,要了解地球各圈层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是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所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横波只能在固态传播,纵波可以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中传播,纵波的传播速度比较快,达到8-14公里/S,横波的传播速度比较快慢,4-7公里/S。材料二乙图中A为横波,B为纵波,判断依据:A波传播速度慢,在2900千米深度附近消失,B波传播速度快。
(3)在地壳等厚度线图中,0km表示莫霍界面,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距离莫霍界面多远,就可以知道地壳厚度多厚。甲图所示区域地壳厚度大致分布规律是:西北厚,东南薄,从西北向东南厚度逐渐递减。
(4)地幔是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的E,物质状态为固态,依据是只能在固态传播的横波能够通过。
【点睛】
22.(2020秋·江苏南京·高三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据央视新闻,北京时间11月24日凌晨,嫦娥五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12月1日23时11分,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正面西经51.8度、北纬43.1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12月2日22时,经过约19小时月面工作,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动采样、封装保存。12月3日23时10分,成功将携带样品的上升器送入到预定环月轨道,12月6日择机返回,预计降落在内蒙古阿木古郎草原。
材料二:嫦娥五号返回舱不直接进入地球,而是以下图所示“打水漂”的形式渐渐着陆。
材料三:中国探月工程规划分“绕、落、回”三步走,每个阶段的具体任务如下图所示。嫦娥五号任务是其收官之战,也是中国目前技术难度最大、系统组成最复杂的航天任务之一。
(1)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和封装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央视直播取样封装完成时刻,全球与北京分属不同日期大致范围为 ;直播过程中出现画面连续“卡顿”现象,从地理视角推测其发生最有可能导致的自然原因是 。
(2)央视每次滚动直播“嫦娥”系列号探测器连续运行和工作过程中都使用了大量的地理信息技术,请描述RS、GPS技术在“嫦娥五号”探月工程中的具体应用情况。
(3)返回舱进入地球大气外层以“打水漂”形式渐渐着陆,请简要分析这样做的理由。
(4)请简要分析将返回舱预计着落在内蒙古阿木古郎草原的主要原因。
【答案】(1)150°E--180°;太阳活动干扰地球大气电离层,中断无线电短波通信。
(2)运用“RS”技术获取月球表面信息;运用GPS技术把月球车精准投放到预定的作业位置。
(3)通过“打水漂”的方式让嫦娥五号在地球大气边缘层多次起降,降低运行速度,避免返回舱与空气摩擦燃烧殆尽,同时减少着陆时对返回舱的损坏和撞击地面对周边环境的破坏
(4)内蒙古中部地区属沙质草地,地势平坦开阔;区内没有大河;中温带大陆气候,全年干燥,少雨多风,能见度高;当地人烟稀少,平均每平方公里不超过10人。
【分析】本题主要以嫦娥五号发射为背景材料,考查宇宙探测、日界线应用、3S技术应用、航天发射回收地的选择等问题,内容跨度较大,需熟练掌握多方面知识才能顺利作答。
【详解】(1)要确定“今天”的范围,首先求出0时所在经线的经度,今天的范围即0时经线向东到180度经线。央视直播取样封装完成时刻为北京时间12月2日22时,据此计算,此时150°E的地方时为12月3日0时,由此可知,此时全球有12月2日和12月3日两个日期,150°E以东至180°地区为12月3日,即今天的范围。直播画面卡顿可能与太阳活动有关,太阳活动爆发,太阳射电和高能粒子到达地球大气层,引起大气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扰动,影响短波通讯,干扰电子设备,甚至威胁运行在太空中的宇航器安全。
(2)RS(遥感)是指非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一般指运用传感器/遥感器对物体的电磁波的辐射、反射特性的探测。遥感是通过遥感器这类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远离目标和非接触目标物体条件下探测目标地物。GPS是一种以人造地球卫星为基础的高精度无线电导航的定位系统,它在全球任何地方以及近地空间都能够提供准确的地理位置、车行速度及精确的时间信息。因此在探月工程中,RS可用来对月球表面进行远距离观测,获取相关信息;GPS可根据需要为月球车确定准确的工作地点。
(3)返回器从月球归来的速度是高达每秒11.2公里的第二宇宙速度,比每秒7.9公里的第一宇宙速度多了3公里多;航天器如果以过高的速度进入大气层,摩擦产生的剧烈高温将带来极大风险,因此采用这种“打水漂”的形式回家。即返回器先是高速进入大气层,再借助大气层提供的升力跃出大气层,然后以第一宇宙速度扎入大气层,返回地面,减少高温和快速撞击地面所产生的风险。
(4)飞船着陆场选择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是必须在飞船多次经过的太空下面,或者飞船将从这个地区上空多圈次通过;二是场地要开阔,房屋和高大树木占地面积要小于千分之一,便于观察和地面、空中回收部队调运;三是地势平缓,地表坡度不能超过5度,地表要结实,保证飞船软着陆后平稳等待回收;四是这一地区天气状况良好。内蒙古阿木古郎草原恰好符合这样的条件,因此适宜作为着陆点选址。
【点睛】
23.(2019秋·湖北·高一沙市中学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地理学家认为,人类生活的地球表层是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等共同作用的层面。它具有三个特点:第一,它与宇宙空间和地球内部始终保持着物质和能量联系;第二,它是一个不均一的层面,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异;第三,它在不断地变化着。
(1)依据图甲,列举一例说明地球表层与宇宙空间和地球内部的能量联系。
(2)依据图乙,指出地球表层在某一方面是不均一的,以说明地域分异的存在。
(3)依据图丙,列举一例说明地球表层处于不断地变化中。
(4)地球表层的特点说明,组成地球表层系统的这些圈层之间 、 ,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 。
【答案】(1)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的水的运动(大气运动或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2)地形海拔高度(高低起伏)不同(或海洋和陆地的分异)
(3)对流层大气的对流运动(大气运动引起天气、气候变化)
(4)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 自然环境
【详解】(1) 图甲表示地球外部圏层,人类生活的地球表层是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等共同作用的层面。图中的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的水的运动、大气运动、生命活动等的主要动力。体现了地球表层与宇宙空间和地球内部的能量联系。
(2)图乙表示地球内部圈层,是一个不均一的层面,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异。其中地球表层的地壳厚度是不均一的,有海洋和陆地的分异。在陆地上,地表高低起伏不同,地形海拔高度不同,地壳厚度也有差异。
(3) 图丙表示大气垂直分层,地球表层的大气圈,大气处于不断地变化中。如对流层大气的对流运动为主,大气运动引起地球表层各地区天气、气候变化。
(4)地球表层的特点说明,组成地球表层系统的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点睛】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的水的运动、大气运动、生命活动等的主要动力。地球表层的地壳厚度是不均一的,有海洋和陆地的分异。地球表层的大气圈,大气处于不断地变化中。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3地球的圈层结构(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秋·江西宜春·高二江西省樟树中学校考阶段练习)泥火山又称假火山,冷火山,是指由构造运动或地震等原因,使松软的物质在地下水或天然气的带动下,沿裂隙或断层等通道喷出地面堆积而成,在可鲁克湖和托素湖之间有多个泥火山,外形呈锥状小丘,中间为漏斗状。泥火山的固体喷出物主要为粉土、粉细砂和砂砾石等,泥火山喷出的气体以天然气和甲烷类为主,下图为可鲁克湖和托素湖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区泥火山的喷发物主要来自( )
A.地壳浅层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
2.该地区泥火山分布区所处的地质构造部位可能是( )
A.背斜两翼 B.背斜顶部 C.向斜槽部 D.向斜两翼
(2021秋·吉林白城·高三校考阶段练习)北京时间2020年4月21日凌晨2时30分,WTI五月原油期货结算价收报于一37.63美元/桶,每桶暴跌55.90美元,跌幅305.97%,历史上首次收于负值,这意味着将原油运送到炼油厂或储存的成本已经超过了石油本身的价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影响本次石油价格暴跌的主要原因是( )
A.石油产量增加 B.库存能力不足 C.海况恶劣,货运不畅 D.全球经济发展放缓或停滞
4.本次油价暴跌受损最小的国家或地区是( )
A.美国 B.俄罗斯 C.中国 D.法国
5.美国页岩油开采技术全球领先,一跃成为全球石油产量最多的国家,美国开采的页岩油位于( )
A.地表 B.地壳 C.上地幔 D.下地幔
(2022秋·新疆阿克苏·高三校考阶段练习)天山北坡断裂带附近分布着众多“泥火山”,其常在地震发生前后从直径约1米左右的喷出口喷出冰冷的泥浆(黏土、岩屑、盐粉等泥土构成)和气体。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泥火山”的的泥浆可能来源于( )
A.软流层 B.地幔 C.地核 D.地壳
7.泥火山喷发的动力最可能是( )
A.板块运动 B.地质构造
C.太阳辐射 D.岩浆活动
(2022秋·安徽阜阳·高一界首中学校考阶段练习)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包括地壳和地幔②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③位于软流层以上④大洋部分比大陆部分厚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9.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 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
C.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D.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速度减为0
(2022秋·江苏南通·高一校考阶段练习)下图为云南省元阳梯田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包含的地球圈层有( )
A.水圈、生物圈 B.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C.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D.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11.图中各圈层( )
A.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 B.都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C.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D.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
12.关于图中各圈层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
A.地壳是厚度最大的地球圈层 B.生物圈属于地球的内部圈层
C.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D.岩石圈由厚度相同的岩石组成
13.联系各圈层,促进各圈层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能源来源主要是( )
A.太阳辐射 B.岩浆活动 C.热力环流 D.水循环
(2021秋·广东揭阳·高一惠来县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图为我国某局部地区莫霍面等深线(单位:千米)示意图,甲地为某省会城市。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列有关莫霍面的描述,最为准确的是( )
A.东高西低 B.西深东浅 C.中间深东西浅 D.中间高,南北低
15.关于34°N纬线附近的等深线向东凸出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谷地的分布 B.河流流向 C.山地的延伸 D.高原的分布
(2021秋·湖南常德·高二临澧县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2018年5月26日,我国宣布在松辽盆地成功实施深度为7018米的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下图为我国松辽盆地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6.此次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钻探到达( )
A.地壳 B.软流层 C.地幔 D.外核
17.松辽盆地形成的各阶段主要地质作用顺序正确的是( )
A.①阶段:板块挤压—岩层褶皱—流水沉积—风力侵蚀
B.②阶段:板块挤压—岩层上升—岩层褶皱—流水沉积
C.③阶段:板块张裂—岩层下沉—岩层断裂—岩浆喷发
D.④阶段:板块张裂—岩层下沉—流水沉积—岩浆冷凝
(2022秋·辽宁朝阳·高一建平县实验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B.②圈层即岩石圈
C.③圈层可能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态
19.太阳活动产生的现象中,与大气圈无关的是
A.两极地区的夜空出现极光现象
B.太阳活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C.年降水量变化周期与太阳活动周期有相关性
D.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20.(2023春·黑龙江牡丹江·高一校考阶段练习)莫霍面深度不一,下图为长江中下游某区域莫霍面的等深线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据图可推断( )
A.①地地壳厚度最薄 B.②地金属矿产丰富
C.③地地幔深度最浅 D.④地地下水埋藏深
二、综合题
21.(2022秋·江苏南通·高一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京时间2021年9月16日4时33分,四川泸州市泸县(北纬29.20度,东经105.34度)发生了6.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材料二:甲图为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乙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图及地球内部圈层图。
(1)为探测莫霍面的情况,在下列四地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最迟从莫霍面传来地震波的是( )
A.拉萨 B.乌鲁木齐 C.上海 D.北京
(2)掌握地震发生规律可有效减少危害,要了解地球各圈层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是 ,材料二乙图中A为 波,B为 波,并写出判断依据 。
(3)在地壳等厚度线图中,0km表示 (界面)。说出甲图所示区域地壳厚度大致分布规律 。
(4)地幔是 (填字母),物质状态为 (填“固态”或“液态”或“气态”),依据是 。
22.(2020秋·江苏南京·高三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据央视新闻,北京时间11月24日凌晨,嫦娥五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12月1日23时11分,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正面西经51.8度、北纬43.1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12月2日22时,经过约19小时月面工作,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动采样、封装保存。12月3日23时10分,成功将携带样品的上升器送入到预定环月轨道,12月6日择机返回,预计降落在内蒙古阿木古郎草原。
材料二:嫦娥五号返回舱不直接进入地球,而是以下图所示“打水漂”的形式渐渐着陆。
材料三:中国探月工程规划分“绕、落、回”三步走,每个阶段的具体任务如下图所示。嫦娥五号任务是其收官之战,也是中国目前技术难度最大、系统组成最复杂的航天任务之一。
(1)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和封装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央视直播取样封装完成时刻,全球与北京分属不同日期大致范围为 ;直播过程中出现画面连续“卡顿”现象,从地理视角推测其发生最有可能导致的自然原因是 。
(2)央视每次滚动直播“嫦娥”系列号探测器连续运行和工作过程中都使用了大量的地理信息技术,请描述RS、GPS技术在“嫦娥五号”探月工程中的具体应用情况。
(3)返回舱进入地球大气外层以“打水漂”形式渐渐着陆,请简要分析这样做的理由。
(4)请简要分析将返回舱预计着落在内蒙古阿木古郎草原的主要原因。
23.(2019秋·湖北·高一沙市中学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地理学家认为,人类生活的地球表层是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等共同作用的层面。它具有三个特点:第一,它与宇宙空间和地球内部始终保持着物质和能量联系;第二,它是一个不均一的层面,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异;第三,它在不断地变化着。
(1)依据图甲,列举一例说明地球表层与宇宙空间和地球内部的能量联系。
(2)依据图乙,指出地球表层在某一方面是不均一的,以说明地域分异的存在。
(3)依据图丙,列举一例说明地球表层处于不断地变化中。
(4)地球表层的特点说明,组成地球表层系统的这些圈层之间 、 ,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