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下册《促织》课时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穹顶(góng) 偌大(ruò) 坠落(zhuì) 萍水相逢(píng)
B.薄暮(báo) 愤懑(mèn) 彻骨(chè) 小心翼翼(yì)
C.清晰(xī) 晦气(huì) 烦恼(fán) 震耳欲聋(lóng)
D.殷切(yin) 寒颤(chàn) 忧郁(yù) 谨言慎行(shèn)
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今天,学校邀请了几位校友来给我们鼓劲。第一位校友讲话很有激情,也讲到了点子上;最后一位校友滔滔不绝,但净是些隔靴搔痒的话。
②他不说话了,好像陷入沉思的状态中,正襟危坐,苦苦地思索着什么,回忆着过去发生的一切。
③无数事实证明,好的家风源自好的榜样,身体力行的示范胜过苦心孤诣的说教。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想不孝也难。
④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⑤从长辈们的闲言碎语中,他了解到父亲曾经是一位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人物。
⑥提升公民旅游素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绿色旅游”这种注重修正行为习惯的休闲方式当然不能等闲视之。
A.②③⑤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②④⑥
3.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A.宫中尚促织之戏 尚:崇尚,爱好
B.操童子业,久不售 售:文中指出售
C.昂其直,居为奇货 昂:观察
D.径造庐访成 造:建造
4.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B.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C.日将暮,取儿藁葬 D.成以其小,劣之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操童子业,久不售 售:买
B.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 爽:差错
C.成益愕,急逐趁之 趁:追逐
D.抚军亦厚赉成 赉:赏赐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顾念畜劣物终无所用(但) 靡计不施,迄无济(最终)
B.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笼子) 虽连城拱璧不啻也(比不上)
C.欲居之以为利,高其直(认为……高) 成妻具资诣问(到)
D.民日贴妇卖儿(每天) 少年固强之(本来)
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均为词类活用,试选出分类正确的一项( )
①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②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③虫集冠上,力叮不释④旬余,杖至百⑤成以其小,劣之⑥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⑦而高其直,亦无售者⑧日将暮,取儿藁葬
A.①②③⑧/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③/②⑧/④⑦/⑤⑥ D.①③⑧/②⑥/⑤⑦/④
8.将下列句中加点词按词类活用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岁征民间
②旬余,杖至百
③成然之
④得佳者笼养之
⑤早出暮归
⑥试使斗而才
⑦成以其小,劣之
⑧辄倾数家之产
⑨而高其直
A.①④⑦/②⑤⑨/③⑥/⑧ B.①④⑤/②⑥/③⑦/⑧⑨
C.①③④/②⑥/⑤⑨/⑦⑧ D.①②⑨/③⑧/④⑥/⑤⑦
二、论述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的异化是自然、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人本质的改变和扭曲。卡夫卡和蒲松龄为达到写作目的,都不惜采用荒诞的写作手法将现实夸张变形。在《聊斋志异》和卡夫卡的作品中有许多异化的主题,主要体现为人不再是人,而是以动物的状态出现,或者是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异化为动物或植物。罗杰·加洛蒂曾这么评价卡夫卡的作品“卡夫卡的王国是异化和异化意识的王国”,认为“卡夫卡作品的本质与风格在于人的自我异化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异化”。蒲松龄写《聊斋志异》与当时“淄川的文人雅士聚首时谈狐说鬼,似为时尚”的时代背景有关,他在《聊斋自志》中也明确地表达出他对怪异事物的爱好“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从这点来看。两位作家都喜欢用荒诞的艺术手法来表现异化主题,这点是最值得探究的相通之处。
卡夫卡所读过的《聊斋志异》的德译本中有《阿宝》、《竹青》、《香玉》和《莲花公主》这几篇是明显带有异化色彩的。如《阿宝》中的孙子楚性情憨厚,不善说话,喜欢上了本地大商人的女儿阿宝,因她一句玩笑话而自断了六个手指。碍于无法在一起,他郁郁寡欢,一病不起,后来灵魂化为一只鹦鹉飞到阿宝的住处,日日夜夜陪在她身边。孙子楚的真心诚意打动了阿宝,鹦鹉变回了人形,造就了一段美好的姻缘。
上面故事中的主人公在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因为种种客观或主观的原因异化成了动物。而卡夫卡作品中的异化相比较《聊斋志异》中的异化而言则更加荒诞和怪异,这类异化很少有前因后果,多表现为突变。如《变形记》中的格雷戈尔某天醒来时“发现自己在床上变成了一只硕大的虫子……”。显然,这是一种异化的手法,与《聊斋志异》中人化为动物或植物的变形有几分相似。但相比之下又有着不同,这段异化出现在故事的开头,而在整个故事中卡夫卡始终没有交代格雷戈尔变成甲虫的原因,只是在描述他变成甲虫之后的事情,该小说不具备完整故事情节,更像是一个故事的片段。而蒲松龄笔下的故事则情节完整,前因后果也交代清晰。
通过比较不难发现《聊斋志异》中主人公的异化和变形往往带有一定的目的,如孙子楚为了陪在阿宝身边所以化成鹦鹉。如果有可能,这些异化的人在达成自己的目标之后还要变人形。在蒲松龄这里,人的肉体和灵魂的分裂是迫不得已的。暂时的分裂是为了最终的统一这样看来,《变形记》中的异化显得突然,这与卡夫卡的写作目的有关。卡夫卡想要用这种荒诞的手法来突出现实生活中人的异化,来表现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漠然的关系,他企图从异的角度来观察社会和批判社会。
细读《变形记》可以发现,该小说着重描写的是格雷戈尔变成甲虫之后,家人对他态度的转变。在变形之前,虽然格雷戈尔作为公司的代理挣钱不多,但整个家庭依靠其工资尚能生活,所以一家人表面上显得很和睦,对待他的态度也比较友好。但看到他变成甲虫后,父亲对他的态度始终很恶劣,甚至“从后面重重地给了他解脱性的一脚,他被踢到房间中间,身上流着血”。在格雷戈尔又一次把母亲吓晕之后,父亲对他更是暴力相加“把碗柜上水果盘里的苹果装在口袋中,一个接一个地扔出去……一个简直就嵌入他的背里去了”,可见他的父亲完全不顾亲情,想要置他于死地。正是人情的冷漠把格雷戈尔逼上了死路。
因此,当我们从卡夫卡写《变形记》的主旨来看,就能明白小说为什么不交代格雷戈尔变形的原因。因为外形的变化并不是卡夫卡描写的重点,内心的变形和异化才是他想要表达的主题,在卡夫卡的笔下,心里“变态”是一种常态,卡夫卡试图用这种怪异的常态来揭露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漠然,社会的冷酷无情。在卡夫卡眼里,异化不再是一个主观的心理问题,更像是普遍的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体现的是不可缓解的社会矛盾。正是基于这一观点,卡夫卡经常让自己笔下的人物突然变成其他动物,或者干脆就以变形后的样子出场。
(摘编自《从<聊斋志异>对卡夫卡的影响角度再读卡夫卡的作品》)
材料二:
人工智能是一种尚未成熟的革命性,颠覆性技术,它在深刻改变和塑造人与社会的同时,也在分裂出自己的对立面,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外在的异己力量。作为整个社会的基本技术支撑,智能科技构成了对人公开的或隐蔽的宰制,人正在沦为高速运转的智能社会系统的“附庸”和“奴隶”;各种智能系统不断取代人工作“数字穷人”逐渐丧失劳动的机会和价值,被全球化的经济和社会体系排斥在外,存在变得虚无和荒谬化;智能机器人的快速发展模糊了人机界限,对人的本质、人的主体地位等形成强烈的冲击,令“人是什么”和人机关系凸显为挑战哲学常识的时代难题。我们必须正视已经或者正在到来的异化风险,拓展理论视野,创新智能时代的异化理论,从理想社会建构和“人’自身的进化两个方面采取建设性的行动,构造人与智能机器协同演化、共同成长的生态系统,在智能社会、智能文明的建设中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
(摘编自《人工智能与人的“新异化”》)
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的异化指人本质的改变和扭曲,蒲松龄和卡夫卡都利用这一现象达到写作目的。
B.蒲松龄写《聊斋志异》与他喜欢搜神谈鬼的故事以及当地“谈狐说鬼“的时尚相关。
C.《聊斋志异》中主人公往往为了一定的目的而异化和变形,达成目标后都变回人形。
D.家人曾经对格雷戈尔态度比较友好是因为他挣钱不多但还能保障整个家庭的生活。
10.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人的异化问题,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和目的并不相同。
B.引用罗杰·加洛蒂的评价意在阐明卡夫卡作品的异化特征,增强论证的说服力。
C.蒲松龄笔下的故事情节完整,但这并不能说明其作品比卡夫卡的作品好或不好。
D.当构造出人与智能机器协同演化、共同成长的生态系统时人类就能避免被异化。
11.下列异化现象中,不属于“人与人之间的异化”范畴的一项是( )
A.在资本逻辑下,身处于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精神世界经历了巨大的变革,“攀比”“虚荣”“炫富”“摆阔”等心理正建构新的精神追求。
B.即使在社会主义国家,阶级被消灭,但阶层并未消灭。人与人的关系愈发紧张,不同阶层、不同阶级的人群之间充斥着误会、隔阂、蔑视,难以消除。
C.苏秦佩带六国相印途经洛阳,气派比得上帝王,苏秦的家人匍匐在地不敢仰视。苏秦感慨“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
D.人与人之间没有了原始的人文关怀,脱离了人的情感、道德、理想等因素。人与人的关系成为简单的资源共享、相互利用、利益结合等手段和形式。
12.面对人类的“异化”风险,如何保有“人的本质”?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13.请结合材料一概括下面节选自《促织》的片段的写作特点。
……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虫跃掷径出,迅不可捉。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覆算耳!”儿涕而出。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日将暮,取儿藁葬。近抚之,气息慑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夫妻心稍慰,但蟋蟀笼虚,顾之则气断声吞,亦不敢复究儿。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喜而收之。将献公堂……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道士,居邑中之天齐庙。多幻术,共名之“仙”。先子与最善,每适城,辄造之。一日与先叔赴邑拟访韩适遇诸途韩付钥曰请先往启门坐少旋我即至乃如其言诣庙发扃则韩已坐室中诸如此类。
先是,有敝族人嗜博赌,因先子亦识韩。值大佛寺来一僧,专事樗蒲①,赌甚豪。族人见而悦之,罄资往赌,大亏;心益热,典质田产,复往,终夜尽丧。邑邑不得志,便道诣韩,精神惨淡,言语失次。韩问之,具以实告。韩笑云:“常赌无不输之理。倘能戒赌,我为汝复之。”韩乃以纸书符,授佩衣带间,嘱曰:“但得故物即已,勿得陇复望蜀也。”又付千钱,约赢而偿之。族人大喜而往。僧验其资,易之,不屑与赌。族人强之,请以一掷为期。僧笑而从之。乃以千钱为孤注。僧掷之无所胜负,族人接色,一掷成采;僧复以两千为注,又败;渐增至十余千,明明枭色②,呵之,皆成卢雉③,计前所输,顷刻尽覆。阴念再赢数千亦更佳,乃复博,则色渐劣;心怪之,起视带上,则符已亡矣,大惊而罢。载钱归庙,除偿韩外,追而计之,并末后所失,适符原数也。已乃愧谢失符之罪。韩笑曰:“已在此矣。固嘱勿贪,而君不听,故取之。”
异史氏曰:“天下之倾家者,莫速于博;天下之败德者,亦莫甚于博。入其中者,如沉迷海,将不知所底矣。夫商农之人,具有本业;诗书之士,尤惜分阴。负耒横经,固成家之正路;清谈薄饮,犹寄兴之生涯。试问赌中谁最善?群指无裤之公。甚而枵腹④难堪,遂栖身于暴客;搔头莫度,至仰给于香奁。呜呼!败德丧行,倾产亡身,孰非博之一途致之哉!”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卷三·赌符》,有删改)
【注】①樗蒲(chū pú):古代一种博戏,后世亦指赌博。②枭色(xiāo sè):指旧时博戏的胜彩名。③卢雉(lú zhì):古代樗蒲戏中两种贵采之名。④枵腹(xiāo fù):空腹,指饥饿的人。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日/与先叔赴邑/拟访韩/适遇诸途/韩付钥曰请/先往启门坐少旋/我即至/乃如其言诣庙/发扃则韩已坐室中/诸如此类
B.一日/与先叔赴邑/拟访韩/适遇诸途/韩付钥曰/请先往启门坐少旋/我即至乃如其言/诣庙发扃/则韩已坐室中/诸如此类
C.一日/与先叔赴邑/拟访韩/适遇诸途/韩付钥曰/请先往启门坐/少旋我即至/乃如其言/诣庙发扃/则韩已坐室中/诸如此类
D.一日/与先叔赴邑/拟访韩/适遇诸途/韩付钥曰请/先往启门坐/少旋我即至/乃如其言诣庙/发扃则韩已坐室中/诸如此类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子,又称先公、亡父,多用于称呼自己过世的父亲。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过世,用于敬称地位高或年长的逝者。
B.得陇复望蜀,出自《后汉书·岑彭传》,东汉光武帝刘秀下命令给岑彭,叫他平定陇右以后领兵南下,攻取西蜀。后来用“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
C.异史氏,《聊斋志异》里记有许多怪异的事,不同于正史,因此后人称之为异史,著书人蒲松龄自然就被称为异史氏。
D.负耒横经,是“出而负耒,入而横经”的简说,意思是耕种和读书可以兼顾,古人曾有日出扛着农具去耕作,日暮手执经书阅读的行为。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被人称为“仙”的韩道士懂得不少幻术,这可通过他给作者的族人画了一道纸符并起了一定的作用来判断。
B.作者族人中的赌徒具有先见之明,在参赌之前就央求“先父”认识了韩道士,为后来求助做了铺垫。
C.作者族人中的赌徒在赌博中很难自控,甚至典当了房子与田产,却在一夜之间又输了个精光。
D.作者不赞同赌博的行为,他认为赌博可以让人道德败坏品行不端,甚至倾家荡产身败名裂。
1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邑邑不得志,便道诣韩,精神惨淡,言语失次。
(2)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3)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列小题。
拙叟行
蒲松龄①
生无逢世才,一拙心所安。
我自有故步,无须羡邯郸。
世好新奇矜聚鹬②,我惟古钝仍峨冠。
古道不应遂泯没,自有知己与我同咸酸。
何况世态原无定,安能俯仰随人为悲欢!
君不见,衣服妍媸随时眼,我欲学长世已短!
【注】①蒲松龄作此诗时已61岁。②矜聚鹬:以集鹬鸟之毛做帽而自夸耀。
1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聊斋志异》一书尽展蒲松龄的才华,但作者开头却说自己“生无逢世才”,题目中也称自己是“拙叟”,这些都是他的谦虚之语。
B.“峨冠”是指古代士大夫所戴的那种高冠,“仍峨冠”的“仍”字,从侧面表明作者所处时代官场风气和社会风气不好。
C.“古道不应遂泯没,自有知己与我同咸酸”意在说明那些良好的道德风尚决不会消失,社会上也不乏理解我的知己之人。
D.“衣服妍媸随时眼,我欲学长世已短”,作者以穿衣为例,说明今日之所尚者即为明日之所弃,自己很难跟上世态风尚。
19.“拙叟”的“拙”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五、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段时间,人工智能“续写”名著的现象受到舆论聚焦。面对《聊斋志异》里的经典故事,人工智能竟然创作出了“蒲松龄笔下的狼袭击了多个城市却无人能敌”的现代式情节。一时间,围绕着人工智能的“创作能力”,产生了不少讨论。有人大胆预测:人工智能可能会代替人类进行文学创作。其实,人工智能写作现象早已有之,前几年流行一时的“AI写诗”就曾颇受舆论关注。文学创作是一种精神生产,它通过艺术加工创作文学作品,饱含作家对生命的审美体验,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真正有价值的文学作品都具有深刻的个人思想情感,有着严密的逻辑与计算、仅凭数据计算不足以赋予文学作品以个人的思想情感的人工智能“创作”的上限,也只不过是精巧的“模拟创作”——这些成果看起来像文学作品,但本质上并不属于真正的创作。因此,从这一点来说,当下人工智能写出来的作品就算再“像样”,也不可能取代人类的文学创作。
利用人工智能服务我们的生活,这个思路没有问题。但是,我们也不必过于夸大人工智能的创作能力。即使有一天,科学进步到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类开展几乎所有繁重劳动,文学创作也会人类获得精神力量的宝贵园地。
20.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长句改写为四个较短的句子,要求语言连贯,不得改变原意,可增删个别词语。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可根据需要适当增删词语。
六、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蒲松龄在自己后期的科举考试屡次不中、落魄至极之际,亲自写下一副励志自勉联。全文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开始时是刻在铜尺之上,后悬置于书屋聊斋书房。蒲松龄以此联激励自己,终于以一部《聊斋志异》名垂青史。
这副对联是否也给你带来了一些联想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
A.“穹顶”应读为“穹(qióng)顶”。
B.“薄暮”应读为“薄(bó)暮”。
C.选项注音完全正确。
D.“寒颤”应读为“寒颤(zhàn)”。
故选C。
2.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隔靴搔痒,比喻说话写文章没有抓住主题和要点,不中肯,不贴切;或比喻做事没有抓住关键,不解决问题,徒劳无功。此处说校友滔滔不绝,但没有实际作用,说不到点子上,使用正确。
正襟危坐,。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②句中是表现人物神情、动作严肃庄重,应用“目不斜视”。
苦心孤诣,苦心:刻苦得用心;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境地。指煞费苦心地钻研,到了别人达不到的地步。③语境是指善意且不厌其烦的劝导,应用“苦口婆心”。
想入非非,意思是指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又指胡思乱想。此处形容神话和传说,使用正确。
闲言碎语,不满意的话;没有根据的话;与正事无关的话。⑤句中是指长辈们的个别的、片段的话语,应用“只言片语”。
等闲视之,当做平常的人或事物看待。此处指对“绿色旅游”应当重视,使用正确。
故选A。
3.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售:卖出,文中指考中秀才。句子翻译为:正在读书,准备应考,长时间没有考中秀才。
C.昂:抬高。句子翻译为:抬高它的价钱,储存起来,当作稀奇的货物。
D.造:到。句子翻译为诶:直接到成名家拜访(找)成名。
故选A。
4.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岁”,名词做状语,每年。
B.“笼”,名词做状语,用笼子。
C.“藁”,名词做状语,用草席。
D.“劣”,形容词意动,以为劣。
故选D。
5.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售:买”错误,“售”,原意是卖卖物出手,这里指考取。句意:正在读书,长期没有考中秀才。
故选A。
6.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句意:市上的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竹笼装着喂养它。“笼”,名词作状语,用笼子。句意:把它看得比价值连城的宝玉还珍贵。啻,止。
C.“欲居之以为利,高其直”句意:他想留着它居为奇货来牟取暴利,便抬高价格。“高”,抬高。
D.“少年固强之”句意“少年坚持要斗”。“固”,坚持、一定。
故选A。
7.A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现象。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辨别词语的词性,然后再看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语的词性,最后辨别该位置需要一个什么词性的词语,由此确定其活用类型。
①岁,名作状,每年。②笼,名作状,用笼子。③力,名作状,用力。④杖,名作动,用杖打。⑤劣,形容词作意动,以……为低劣。⑥倾,形容词作使动,使……用光。⑦高,形容词用作动词,抬高。⑧藁,名作状,用席子裹着。
故选A。
8.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中词类活用词活用类型判断能力。所谓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对于词类活用,要根据语言环境判断,平时注意多积累,总结规律。本题,
①④⑤都是名词作状语,意思分别是:每年;用笼子;在早上,在晚上。②⑥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分别是:用杖打;有才能。③⑦都是意动用法,意思分别是:认为……是对的;认为……差。⑧⑨都是使动用法,意思分别是:使……倾尽,竭尽;使……高,抬高。
故选B。
【点睛】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对于词类活用,要根据语言环境判断,平时注意多积累,总结规律。比如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谓语,数词经常用作定语,代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副词经常用作状语、补语,等等。
9.C 10.D 11.A 12.①尽量消除各种社会矛盾,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少一些漠然和冷漠,多一些关爱和尊重,让人在温暖有爱的环境中得到人的尊严,保有人的本质。
②人在面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时始终保持应有的理智清醒和主体地位,将人工智能当作人类的工具,避免将它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外在的异己力量。 13.①采用荒诞的写作手法将现实夸张变形,成名的儿子把身系全家人性命的蟋蟀给弄死了,后来儿子的魂魄化作一只善斗的蟋蟀,免去一家濒于毁灭的厄运。
②片段把儿子魂魄化作蟋蟀的情节写得比较完整,前因后果也交代得清晰。
【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C.“达成目标后都变回人形”错误。原文是“如果有可能,这些异化的人在达成自己的目标之后还要变回人形”,选项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C。
10.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D.“当构造出人与智能机器协同演化、共同成长的生态系统时人类就能避免被异化”错误。由原文“我们必须正视已经或者正在到来的异化风险,拓展理论视野,创新智能时代的异化理论,从理想社会建构和‘人’自身的进化两个方面采取建设性的行动,构造人与智能机器协同演化、共同成长的生态系统,在智能社会、智能文明的建设中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可知,选项的表述以偏概全。
故选D。
1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B、C、D三项谈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异化,而A项谈的是个人内心的异化。
故选A。
12.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问题,提出见解的能力。
由“人的异化是自然、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人本质的改变和扭曲”“卡夫卡想要用这种荒诞的手法来突出现实生活中人的异化,来表现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漠然的关系,他企图从异的角度来观察社会和批判社会”“卡夫卡试图用这种怪异的常态来揭露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漠然,社会的冷酷无情。在卡夫卡眼里,异化不再是一个主观的心理问题,更像是普遍的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体现的是不可缓解的社会矛盾”可知,尽量消除各种社会矛盾,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少一些漠然和冷漠,多一些关爱和尊重,让人在温暖有爱的环境中得到人的尊严,保有人的本质。
由“智能机器人的快速发展模糊了人机界限,对人的本质、人的主体地位等形成强烈的冲击,令‘人是什么’和人机关系凸显为挑战哲学常识的时代难题。我们必须正视已经或者正在到来的异化风险,拓展理论视野,创新智能时代的异化理论,从理想社会建构和‘人’自身的进化两个方面采取建设性的行动,构造人与智能机器协同演化、共同成长的生态系统,在智能社会、智能文明的建设中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可知,人在面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时始终保持应有的理智清醒和主体地位,将人工智能当作人类的工具,避免将它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外在的异己力量。
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材料一“卡夫卡和蒲松龄为达到写作目的,都不惜采用荒诞的写作手法将现实夸张变形”以及“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忽闻门外虫鸣”可知,成名的儿子把身系全家人性命的蟋蟀给弄死了,后来儿子的魂魄化作一只善斗的蟋蟀,免去一家濒于毁灭的厄运。作者采用荒诞的写作手法将现实夸张变形。
由材料一“蒲松龄笔下的故事则情节完整,前因后果也交代清晰”以及“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儿惧……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忽闻门外虫鸣”可知,片段把儿子魂魄化作蟋蟀的情节写得比较完整,前因后果也交代得清晰。
14.C 15.C 16.B 17.(1)(他)心情郁闷,便取道造访韩道士,神情萎靡,面容暗淡,语无伦次。
(2)戍边的士卒(陈胜、吴广率领的起义军)呐喊(起来),函谷关被攻取,楚国人放了一把火,可惜(富丽堂皇的阿房宫)化为一片焦土!
(3)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有一天,先父和我已故的叔父进城,准备去拜访韩道士,恰好在路上碰见了他,韩道士把钥匙交给他们二人说:“请你们先去开门坐一会儿,我马上就回去。”他们按道士说的去做,来到庙里开锁进门一看,韩道士已经坐在屋里了。这样的奇事有许多。
“曰”是断句标志性词,“曰”后应断开,排除AD。
“少旋”修饰“我即至”,意思是我马上就回去,因此“少旋”前应断开,排除B。
故选C。
15.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C.“著书人蒲松龄自然就被称为异史氏”错,说法不正确,“异史氏”是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对自己的称呼。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具有先见之明”和“央求‘先父’认识了韩道士”错,结合“先是,有敝族人嗜博赌,因先子亦识韩”分析,原先,我族中有个人嗜好赌博,经由先父介绍也认识了韩道士。“具有先见之明”的说法不正确,也不是他央求“先父”而认识韩道士的。
故选B。
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不得志”,心情郁闷;“道”,动词,取道;“诣”,造访、拜访;“言语失次”,语无伦次。
(2)“戍卒”,戍边的士卒;“举”,攻取;“函谷举”,被动句,函谷关被攻取;“可怜”,可惜;“焦土”,名词作动词,化为焦土。
(3)“摄”,夹在;“师旅”,军队;“因”,接续,接着;“饥馑”,泛指饥荒。
参考译文:
有个韩道士,住在县城里的天齐庙。他会多种幻术,人们都称他为“仙”。先父和韩道士很要好,每次进城,都去看望他。有一天,(先父)和我已故的叔父进城,准备去拜访韩道士,恰好在路上碰见了他,韩道士把钥匙交给他们二人说:“请你们先去开门坐,一会儿我马上就回去。”(他们)按道士说的去做,来到庙里开锁进门一看,韩道士已经坐在屋里了。这样的奇事有许多。
原先,我族中有个人嗜好赌博,经由先父介绍也认识了韩道士。当时恰逢大佛寺来了一个和尚,专门从事赌博之事,而且赌注很大。我那个族中之人见后非常高兴,带上家里所有的钱去赌,却输了个干干净净;这个族人不甘心,典当了房子田产,又去了,一夜间又输了个精光。(他)心情郁闷,便取道造访韩道士,神情萎靡,面容暗淡,语无伦次。韩道士就问他怎么了,(他把输钱的事)如实告诉了韩道士。韩道士笑着说:“经常赌博哪有不输的道理。如果你能戒赌,我有办法让你把输掉的钱全部赢回来。”韩道士用纸画了一道符,让他扎在腰间,嘱咐说:“只要赢回你输掉的钱就住手,千万不可贪得无厌。”又给了(他)一千文钱(做本钱),约定赢钱后偿还。族人非常高兴地去了。和尚看了他的钱,嫌太少,不屑与他赌。族人非赌不可,说只赌一次。和尚笑着答应了。(族人)于是把一千文钱押为一注。和尚掷了骰子没有胜负;族人接着掷,一掷就赢了;和尚又押上两千钱为注,结果又输了;渐渐地和尚把赌注增到十几千,族人掷的本来是输点,一吆喝,都变成了赢点,(就这样,)很快就把以前输掉的钱全部赢了回来。(他)暗想如果再赢几千就更好了,于是又赌起来,但手气越来越坏;他觉得奇怪,起来看看腰带上,原来纸符已经没有了,他大吃一惊立刻作罢。他拿着赢回来的钱回到庙里,除偿还韩道士那一千文钱外,回溯着计算,连同减去最后输掉的,正好和他原来输掉的钱一样多。过后族人向韩道士道歉,说是丢了纸符。韩道士笑着说:“符已在我这里。一再嘱咐你不要贪得无厌,而你不听我的话,所以我把纸符拿回来了。”
异史氏说:“普天之下倾家荡产的,没有比赌博更快的了;普天之下败坏道德的,也没有比赌博更厉害的了。凡深陷其中的,如同沉入迷海,不知底在什么地方。经商务农的人,都有自己的本业;读诗书的文士,尤其珍惜光阴。扛锄种地读书持家,本来就是成家立业的正路;清谈一番,薄饮几杯,也还是寄托兴致的风雅之事。试问赌徒之中谁技艺最高?大家都指一位穿不上裤子的叫花子。(赌徒们)甚至饿得受不了,于是去与盗贼为伍;穷得几乎没有办法,只有指望变卖点妻子梳妆盒中的东西。唉!道德败坏品行不端,倾家荡产乃至身败名裂,哪一件不是赌博这条邪路造成的啊!”
18.A 19.①“生无逢世才”,说虽有才华却不适合当世统治阶级的需要。
②“无须羡邯郸”“我惟古钝仍峨冠”,不从众,不盲目羡慕和仿效别人的所作所为。
③“安能俯仰随人为悲欢”,坚守人格尊严,在变化不定的不良风气面前毫不动摇,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解析】18.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A.“这些都是他的谦虚之语”错误。不是谦虚之语,而是发牢骚激愤之语。
故选A。
1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作品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傲骨和正气:“生无逢世才,一拙心所安。”前句是诗人的愤激之辞,也就是牢骚话。“逢世才。”,即适应社会所需要的才能。诗人的学识和才能是不言而喻的,为什么又说“无才”呢?这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他确实有才,却不被统治者所赏识,即不“逢世”;二是他不会巧言令色、随波逐流,确无钻营之“才”——这也就是他的“拙”。后句则表示:他将就这样一拙到底,心定志坚,决不变更。这便是“安”。虽有才华却不适合当世统治阶级的需要。
诗歌以“有故步”与“羡邯郸”、“矜聚鹬”与“仍峨冠”作对比性选择,进一步强调和突出这个“安”字。“羡邯郸”用“邯郸学步”的典故,指盲目羡慕和仿效别人。“故步”是固有的步伐,引申为一贯所走的道路。“矜聚鹬”,就是以集鹬鸟之毛做帽为奇为荣;“仍峨冠”是仍旧戴着古代士大夫所戴的那种高冠。这几句的意思是说,我自有我自己认定的道路,有自己一贯为人处世的准则,决不去追新猎奇,盲目从众,羡慕和仿效别人的所作所为。
蒲松龄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官场风气和社会风气都很差,“易面目以图荣显”的投机者很多,而诗人却决不肯同流合污,表现了坚持操守的崇高品质,这是非常可贵的。一个人只有坚定自己的立场和信念,不为世风所撼,不为势利所动,才能保持自己的高风亮节。“安能俯仰随人为悲欢”,坚守人格尊严,在变化不定的不良风气面前毫不动摇,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20.人工智能的“创作”需要严密的逻辑与计算,人工智能仅凭数据计算不足以赋予文学作品以个人的思想情感,人工智能有它创作的上限,它不过是精巧的“模拟创作”。 21.即使有一天,科学进步到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类完成几乎所有繁重劳动的地步,文学创作也会是人类获得精神力量的宝贵园地。
【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
长句变短句的方法是首先找到主干,即提取主语、谓语、宾语等中心词作为主干句,然后把余下的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单独拿出来作为句子存在即可。
由“有着严密的逻辑与计算、仅凭数据计算不足以赋予文学作品以个人的思想情感的人工智能‘创作’的上限”可知,句子的主干应是“人工智能的‘创作’需要严密的逻辑与计算”;其他部分
剩下的句子有三个关键词:“数据计算”“‘创作’的上限”“精巧的‘模拟创作’”。然后根据这三个关键词再切分成三个单句:“人工智能仅凭数据计算不足以赋予文学作品以个人的思想情感”“人工智能有它创作的上限”“人工智能不过是精巧的‘模拟创作’”。最后整理顺序并适当增删词语。故改后的句子为:人工智能的“创作”需要严密的逻辑与计算,人工智能仅凭数据计算不足以赋予文学作品以个人的思想情感,人工智能有它创作的上限,它不过是精巧的“模拟创作”。
2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
一是搭配不当。“开展……劳动”改为“完成……劳动”。
二是成分残缺。“到了……”缺少宾语,在“繁重劳动”后加上“的地步”。
二是成分残缺。“人类获得精神力量的宝贵园地”缺少谓语,在“文学创作也会”后加上“是”。
22.例文:
志向和恒心助你成功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是蒲松龄的励志对联,落榜的蒲松龄以此联激励自己,终于以一部《聊斋志异》名垂青史。这副对联告诉我们,志向和恒心可以助人成功。
世上有很多事情很难办到,但只要想做,用心去做,总有可能成功。“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小小的水滴经过长年累月可将石头滴穿,麻绳可以把结实的木头一分为二。如果我们拥有坚定的志向和不懈的恒心,那还有什么是我们做不到的呢?
一个人要想成功攀上人生的巅峰,缺少了远大的志向是不可能实现的。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曾做过这样的一句诗:“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这句诗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着远大的志向和理想,总有一天会拨云见日,实现自己的理想。当然,仅有远大的志向和理想,也是不够的,对于理想执着不懈的追求同样重要。王羲之九岁就开始练字,立志要做书法家,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从不间断。他在绍兴兰亭的一个水池边练字,池水都被他洗笔砚染黑了,他那俊秀飘逸的字体,千百年来被人们奉为瑰宝。假如王羲之根本没有想过要当什么书法家,只是平庸过日子,那他绝不可能有这么坚强的意志去练字。那么,王羲之其人也就不会为我们后人所知。
成功就像盖房子,志向是地基,恒心是砖石。任何事情的成功都不可以奢望一蹴而就,随随便便,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品尝到成功喜悦的滋味。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年轻时便立下“探奇于名山大川”的宏愿。后来多次遇险,几乎丧命,但他始终没有畏惧,最终给世人留下了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徐霞客游记》。瑞典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人挖土时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整整四年,不惜牺牲,做了几百次实验。崇高的目标和惊人的毅力使他最终如愿以偿。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一个人有坚定的志向,他就取得了成功的一半,而另一半成功在顽强的努力下也就不难获得了。
当我们迷茫时,让我们高喊“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当我们无助时,让我们铭记“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让志向和恒心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陪伴我们拨云见日,化茧成蝶,走向成功。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仔细阅读材料,分析提炼关键词,明白命题意图。蒲松龄在其科举多次不中、落魄至极之时写下的励志自勉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用项羽破釜沉舟、大破秦兵和勾践卧薪尝胆、灭吴雪耻这两个历史故事,表达了自己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决心。而《聊斋志异》便是他拥有远大志向并持之以恒努力的结果。通过这副对联,可思考薄松龄取得成功的原因,联想与他有相似经历和成就的典型人物和事件,体悟当代青年应当怎么做才能取得成功,可以围绕志向、决心、恒心、毅力之类的话题进行构思行文,但要注意这对联体现“有志者事竟成”和“苦心人天不负”是并列共存关系,一个人要想成功,“志”与“心”不可或缺。行文过程可以通过例证法、引证法、比喻论证等方法去论证观点。
立意:
1.志向和恒心助你成功。
2.要想成才,志向与恒心不可缺一。
3.既要立志,也要坚毅,如此方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