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 《童年的水墨画》 课时 1
学段学科 三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授课人 学校
一、教学目标
1.流利朗读课文并背诵《溪边》。 2.能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并说说在《溪边》看到了什么画面。 3.会写“墨、染、竿、腾、碎”五个生字。
二、教学重难点
能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并说说在《溪边》看到了什么画面。
三、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多彩童年”这一主题,编排了《童年的水墨画》《剃头大师》《肥皂泡》《我不能失信》4篇课文,《童年的水墨画》以诗歌的形式,呈现了乡村儿童生活的多姿多彩、自由自在;《剃头大师》折射出童年生活的纯真与有趣;《肥皂泡》写出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和美好的憧憬;《我不能失信》讲述了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本单元的精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习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来理解难懂的句子,略读课文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这些方法,“交流平台”对理解难懂的包子的方法进行了梳理,总结,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认识。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通过本次习作,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人,发现身边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本单元教学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第一,理解难懂句子与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有相似之处,因此一些方法是可以迁移运用的,如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但有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有的句子关系到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只有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体会到句子含着的意思。 第二,不同学生认为的“难懂的句子”可能不完全相同,教师既要关注到课文理解难点上的共性,也要注意到理解上的个体差异性,并注意利用这种差异性,让学生互相答疑解惑,把语文要素落到实处。 第三,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要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和珍惜自己正在经历的童年生活。
四、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语言生动有趣,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自主理解难懂的词句。
五、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板书贴条
七、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单元引读,国画导入。 在第五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走进了想象的世界,感受了想象的神奇,今天我们就进入第六单元的学习。大家齐读单元导语和第六单元打个招呼把!(生齐读)我们就走进多彩童年的主题,感受童年的纯真与美好。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同时,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 老师想请你欣赏三幅画,(出示水墨画照片)它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水墨画,它还是我们国家特有的画,是我们的国画。(板书水墨画)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水墨画藏在一组儿童诗《童年的水墨画》。(板书童年的) 二、品味童年,感知诗歌。 1.孩子们,你们现在正值童年,如果让你们来画这幅《童年的水墨画》,你会画些什么呢? (你们的画真是充满了童真童趣) 2.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张继楼爷爷的水墨画。请你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并思考张继楼爷爷的水墨画中有哪些场景和活动。(出示诗歌内容) (1)请生接龙读诗歌,师生评价。 (2)请生汇报场景和活动。 溪边 江上 林中 (这三个场景都是每首小诗的标题) 垂钓 戏水 采菇 (这三个活动都是张继楼爷爷童年时期玩过的游戏)像这样围绕一个主题——童年而写的多首小诗排列的诗歌就叫做“组诗”。 三、预测激趣,品读诗歌。
1.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张继楼爷爷的第一幅水墨画《溪边》,你能根据诗题《溪边》预测出这幅水墨画一定会画什么吗?(小溪 溪边的景物) 2.请大家快速浏览诗歌,看看画中有你们预测的小溪吗?有的话请你找找张继楼爷爷记忆中的小溪是什么样儿的?(平静碧绿) (1)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讲解“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2)出示语文园地“交流平台”内容,归纳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顺势提问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 (3)说画面 3. 脑海中保留这个画面,我们继续接着读诗歌,这平静碧绿的溪中有什么呢?(人影) (1)请同桌用多种方法理解“人影给溪水染绿了”,并说说你看到的画面。
4. 脑海中保留溪水和溪中的画面,我们再继续读诗歌,看看这平静如镜子又碧绿的小溪边有什么呢? (小溪边:垂柳 钓竿 红蜻蜓 草地 鱼儿 ) (1)小溪边的事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小组讨论,用多种方法理解诗句。 (2)生说画面,师提问 师:垂柳为什么会把溪水当作镜子呢?(溪水平静) 师:什么时候蜻蜓会停下来立着?(安静)师:是呀,钓鱼的人是安静的,立在钓竿的红蜻蜓是安静的,钓鱼的小溪环境还是安静的,就连垂柳都在安静的梳妆,生怕惊动了这片刻的静谧。所以在读这两句时要读的舒缓安静,可别惊醒了这幅水墨画。
师:溪边草地怎么会有鱼儿呢?(钓到鱼)
师:你怎么知道?(扑腾一声)
师:这是什么声音?(钓到鱼时,人收钓竿的声音。)
师:鱼上钩的那一刹那,扑腾一声,溪水动了,人影碎了,鱼儿蹦跳,人儿欢笑,这幅水墨画被惊醒了,动了起来。我们和张继楼爷爷一起钓到了大鱼,心情怎么样?(开心) 师:从你们的回答中,我仿佛看到你们抱着大鱼咧着嘴笑的样子了。赶快抱着你们的鱼和小伙伴分享快乐,说说你们的钓到鱼的心情和打算。
生:我要回家养起来
生:我要让妈妈炖汤喝
师:我还听到有人在比鱼的大小,在比谁先钓到的鱼。你们的交谈真是很有意思,充满了童真童趣。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高兴的欢快的读读这句诗吧!
师:张继楼爷爷可真厉害,这幅“溪边垂钓图”不仅有动静转换,还有强烈的色彩对比,就是红绿对比,让这幅画的色彩更鲜艳明丽了。
师:所以,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不仅要读出动静的变化,前两句要读的舒缓;还要读出色彩的对比。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师:千万别让这幅水墨画从脑海中溜走了,赶快和同桌说一说你看到的画面。 四、 背诵诗歌,仿写诗歌。 1.老师来提示关键词,你能试着背一背诗歌吗? (出示挖空诗歌PPT)
2.画面里只有绿色和一个诗题了,你还会吗? 请你试着写一写属于自己童年的水墨画吧!(简单的两三句话即可) 学写“墨、染” 观察“墨、染”的字形,请生从结构、占位、重点笔画来说说要写好字需要注意的地方。 师范写,生练写后同桌评价。(正确、规范、美观)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不仅掌握了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两个方法来理解难懂的句子,还欣赏了一幅童年的水墨画,甚至还背出来了,真是收获满满的一节课。下节课我们继续跟着张继楼爷爷一起在江上戏水,林中采菇,感受乡村儿童的童真童趣。 通过单元引读,学生能明确单元主题及单元学习方法;国画导入,孩子们会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文化自信,学生在了解水墨画的基础上理解诗题“童年的水墨画”的意境,学生能感受到诗题的浓浓诗意。 激发孩子兴趣,从自身经历感受童年的快乐与美好。 扫清字音障碍,整体感知三首小诗的内容,简单了解“组诗”。 孩子们在三上已经学过预测的方法,根据《溪边》预测,一方面可以复习旧知,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孩子们在三上二单元学过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三下六单元交流平台提示,理解难懂句子和难懂词语的方法比较相近,引导孩子们先回忆再进行知识的迁移,为之后高年级理解难懂的段落做准备。 教师带着孩子们用多种方法理解“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并小结方法,描写“溪中、溪边”事物的诗句小组合作完成,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诗句并说画面。 生汇报,教师指导朗读,感受动静对比与色彩对比。 设置钓到鱼的情境,孩子们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并演一演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 教师引导孩子们通过“溪水、溪中、溪边”的顺序理清思路,借助关键词背诵诗歌,帮助孩子们记忆。 新课标要求终端孩子们在阅读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的儿童文学作品时,学习用口头或者图文结合的方式创编儿童诗和有趣的故事,发展想象力。 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贯穿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应重视学生的写字姿势,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八、作业设计
请大家把脑海中这幅动静结合、色彩鲜明的溪边垂钓图和家人分享一下。
九、板书设计
18.童年的水墨画 溪边 绿 静 小溪 红 动 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