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2课《怎样放得更大》(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2课《怎样放得更大》(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8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7-25 08:27: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 《微小世界》单元 2.怎样放得更大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微小世界》 课题 2.怎样放得更大 课时 1
核心 概念 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12.技术 、 工程与社会
学习内容及要求 5.2地球上存在动物、植 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 5~6年级 ①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微生物(如酵母菌、霉菌、病毒),举侦说出感冒、痢疾等疾病是由微生物弓l起的。 12.3 科学、技术、工程相互影响与促进 5~6年级④初步认识技术与工程对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应用仪器设备进行观察并进行记录;举例说明科学发现可以促进新技术发明(如激光的发明)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通过组合凸透镜观察物体的活动,知道两个凸透镜上下平行组合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且两个放大镜的距离不同会影响图像的放大倍数和清晰度。 科学思维 通过类比分析,理解光学显微镜中目镜和物镜的构造以及作用。 探究实践 通过调节两个凸透镜,能制作出一个能清晰呈现物体放大图像的简易显微镜。 态度责任 在自制简易显微镜的过程中,对微小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认识到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它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能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制作成一个简易显微镜,并使用它进行观察记录。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能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制作成一个简易显微镜。
教学 准备 教师:课件优化、两个放大镜、光学显微镜
学生:两个放大镜、印有小字(建议宋体,大小为数值2,内容不限,字数2~4字即可)的纸片、A4白纸、剪刀、胶带、餐巾纸、刻度尺、作业本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仪式 同学们好!我们开始上课了。我们将要继续研究放大镜。 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
一、聚焦 1.分发印有小字的纸片,观察上面写了什么内容。 提问:用肉眼观察,能看清上面的信息吗?用一个放大镜观察,能看清吗?和肉眼观察有什么区别? 2.讲述:用肉眼观察,我们只能勉强辨认纸上写的内容,用一个放大镜观察,我们发现字放大了一些,可看起来还是比较累,有什么办法能把字放得更大? 揭示课题:怎样放得更大(板书)。 3.讨论:两个凸透镜怎么组合?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多少? 通过观察纸片上微小的字,让学生体会到仅仅用肉眼和放大镜来观察微小的物体是不够的,需要有能让图像放得更大的方法或仪器。
二、探索 (一)组合凸透镜 1.初步尝试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 (1)学生两人一组,尝试将两个凸透镜进行组合,轮流观察文字的放大效果。 (2)教师介绍方法(PPT演示),再次轮流观察文字的放大效果。 (3)交流研讨:两个放大镜组合能否让图像放得更大?在观察过程中,为什么要不断调节放大镜之间的距离? 提问:我们在保证图像清晰度的前提下,尽量让图像的放大倍数更大,此时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呢? 2.固定两个放大镜的组合 (1)提问:有没有办法固定两个凸透镜,再测量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呢? (2)制作一个纸筒来固定两个放大镜。 (3)再次观察,并测量出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测量时要注意:由于镜框有厚度,可以测量镜框上边缘和上边缘的距离或者下边缘和下边缘的距离)。 (4)研讨:怎样组合放大镜,才能使图像放得更大?观察时,组合凸透镜的摆放位置不同会对观察到的图像产生什么影响? (预设:两个放大镜上下平行,且以一定的距离进行组合,才能将图像放得很大。) 3.用简易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1)明确活动要求:用自制的显微镜来观察餐巾纸和一样自己选择的物体,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自制显微镜观察的区别,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作业本上。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并记录下观察所得。 (3)研讨:用肉眼和自制显微镜观察同一个物体的特征有什么不同? (二)认识实验室显微镜的结构 1.课件出示世界第一架显微镜。 提问:和我们做的简易显微镜进行比较,有什么相似之处? 2.出示光学显微镜,结合PPT介绍光学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和作用。 3.学生观察比较光学显微镜和自制显微镜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了解光学显微镜的几个主要结构及其功能。(预设:相同之处包括组成镜片数量都是两个,且都是凸透镜,组合方式也相同;不同之处包括光学显微镜增加了许多其他结构。)
三、研讨 1.研讨:我们的组合凸透镜相当于光学显微镜的哪个部分?(预设:组合凸透镜主要由两个凸透镜组成,其中位于上方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相当于光学显微镜中的目镜,位于下方靠近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则相当于光学显微镜中的物镜。) 设计意图:通过自制显微镜,感受显微镜的发展历程,同时也有助于对光学显微镜结构的认识和功能的理解。
四、拓展 1.资料阅读: 了解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所能观察到的微小物体。 2.研讨:放大倍数的不断提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3.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两个放大镜组合能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使我们发现更多微小物体的特征。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利用光学显微镜来进行观察,发现更多微小物体的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对电子显微镜放大倍数以及所能观察到的微小物体的了解,认识到放大倍数的不断提高能使观察内容变得越来越清晰,体会技术的进步给科学发展带来的促进作用。
五、练一练 一、选择题 1.关于手持式简易显微镜的使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使用时不需要调焦 B.利用手持式显微镜能观察到花粉颗粒 C.使用时需要轻拿轻放 D.观察物体时物镜下方的透明罩要紧贴物体 2.手持式简易显微镜上的调节旋钮,主要用来调节物体成像时的( )。 A.图像大小 B.图像清晰度 C.图像亮度 D.图像色彩 3.我们制作的简易显微镜的镜片( )。 A.一块凸透镜,一块凹透镜 B.两块都是凹透镜 C.两块都是凸透镜 D.两块平透镜 4.下列显微镜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 A.光学显微镜 B.电子显微镜 C.手持式简易显微镜 D.带显示屏光学显微镜 5.显微镜的目镜标有“5X”,物镜分别标有“5X”、“10X”、“20X”,则该显微镜最大的放大倍数为( )倍。 A.25 B.50 C.100 D.200 二、判断题 1.自制显微镜我们需要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 ) 2.改变组合凸透镜中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放大的倍数和清晰度不会发生改变。( ) 3.一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两个放大镜组合起来的放大倍数可以是无限的。( ) 4.世界上首次在显微镜下发现微生物的科学家是列文虎克。( ) 5.小明找来了10×、5×、3×三种放大倍数的镜片,其中10×的镜片是凸度最大的( )。 参考答案: 1.A 2.B 3.C 4.B 5.C 1.× 2.× 3.× 4.√ 5.√ 在线练习
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七、板书设计 2.怎样放得更大
八、课堂反思
一、教材分析 在上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已经知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其放大倍数也越大。但是一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本课通过提问“怎样才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聚焦问题,学生很容易想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在一起观察,这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课将指导学生制作组合凸透镜(简易显微镜),旨在让学生体验显微镜的发明历程,接着让学生尝试用自制显微镜进行观察,比较和肉眼观察的不同之处。然后,通过比较自制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的异同,了解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最后通过介绍显微镜的发展历史,感受技术进步对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在第一课中,学生已经认识了放大镜的基本特点,掌握了利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但是学生对于用两个放大镜同时观察物体是缺乏经验和方法的,往往会盲目追求放大倍数而忽略清晰度。生活中,也很少有学生能接触到显微镜,对显微镜是缺乏认识的。 二、教学过程及反思 怎样放得更大?学生很容易就想到将两个凸透镜组合在一起观察的方法,这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两个放大镜来制作“组合凸透镜”,也就是简易显微镜,让学生体验显微镜的发明历程,并尝试用自制的显微镜进行观察,感受技术的进步对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聚焦: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怎样才能把物体的图像放的更大?也许你的班级上有个别想法不同的学生会回答:“制作凸度更大的放大镜。”的确,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可这样的回答往往让老师们很难顺利进入下一教学环节。此时,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向学生解释呢?可以试试这样说:“人们在磨制放大镜的过程中,发现要制作放大倍数更大的镜片,焦距就要越小,但是标准焦距是有限制的,所以人们无法磨制出具有更大放大倍数的镜片。” 器材:三种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 探索环节 活动一:制作组合凸透镜。我的做法和教材中有些不同。教材中提供给学生两个放大镜镜片来制作,我提供给学生三个放大镜镜片,让学生自由组合自由选择其中两个镜片。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学生会制作出放大倍数不同的组合凸透镜,做好后可以交换观察。 探索2:在第一个放大镜下增加一个放大镜,并和第一个放大镜相互平行。这里教师要提醒学生:放大倍数大的镜片要放在下面。至于原因,和凸透镜成像原理有关,无需向学生解释。 器材:放大镜调节筒 上图是器材的镜筒,学生需要先折好镜筒,将两个镜片固定好(这里要提供胶带给学生方便固定),再把镜筒的一半插入另一半中,这样就可以上下调节镜筒的距离了。使用这样的材料势必要调整教材中制作的步骤了,先安装再调节最后固定。 活动二:用简易显微镜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 该活动器材为学生们准备了羽毛和花粉。教学过程中,老师只需撒一点花粉在白纸上再分发给学生。此外,我还给学生展示了显微镜下的花粉图片。教师还可以提醒学生观察餐巾纸撕开后的边缘、头发、衣服、书本的文字图片等,也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昆虫标本观察。 活动三:认识实验室常用光学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这里是学生初步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学生只需要掌握目镜、物镜、调节旋钮、载物台和反光镜即可,其余的结构可做简单的认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己制作的组合凸透镜(简易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做对比,发现组合凸透镜上面的镜片对应的是显微镜的目镜,下面的镜片对应的是显微镜的物镜。 拓展:教材中向学生介绍了“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是学生现在认识的放大倍数最大的放大装置。到此为止,学生已经经历了观察工具的部分发展历程:肉眼-放大镜-组合凸透镜(简易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显微镜的不断升级改造,彰显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技术的进步又拓宽了人类的视野,后面人类还会制作出更加先进的显微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