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下册《谏太宗十思疏》课时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黜恶(chù) 壅蔽(yōng) 盘庚(gēng) 浚其泉源(jùn)
B.塞源(sāi) 强聒(guā) 膏泽(gāo) 戒奢以俭(shē)
C.殷忧(yīn) 胥怨(xù) 度义(dù) 弘兹九德(zī)
D.谬赏(miù) 懈怠(dài) 壬人(rén) 载舟覆舟(zǎi)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自牧: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B.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三驱:田猎时设网三面,留一面不设,指田猎有度,不过分捕杀
C.亏无为之大道哉 大道:最高的境界
D.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 司职:司仪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 )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C.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D.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4.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臣闻求木之长者:生长。 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同游共处,交往
B.必固其根本:使……稳固。 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施加恩惠。
C.重念蒙君实视遇厚:看待,对待。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轻视,怠慢。
D.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加强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安定。
5.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帝王位高权重,处在天地间重大的地位。
B.凡昔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历代帝王,接受上天使命,刚开始人才兴旺,到后来却成了孤家寡人。
C.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竭尽诚心,就能联合敌对的势力;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生人。
D.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虽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激,表面上恭顺但内心并不服气。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则智者尽其谋
B.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失其所与,不知
D.则思知止以安人 虽董之以严刑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属于同一类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①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②必固其根本
③则思知止以安人
④不念居安思危
⑤以膏泽斯民
⑥则思虚心以纳下
⑦貌恭而不心服
⑧弘兹九德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⑤⑦⑧ D.④⑤⑧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欲流之远者 信者效其忠
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C.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则智者尽其谋
D.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终苟免而不怀仁
B.欲流之远者 可以尽豫游之乐
C.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若属皆且为所虏
D.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欲速则不达
10.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魏征,唐代著名的政治家,以敢谏善谏著称。辅佐唐太宗一度开创“贞观之治”的局面,著有《贞观政要》一书。
B.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以主持变法知名。《答司马谏议书》是王安石写给司马光的回信,逐一反驳对方所加罪名,表明自己推动变法的决心。
C.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的庙号。从汉朝开始,王朝开国皇帝的庙号通常为“太祖”,第二代帝王的庙号常常为“太宗”。
D.三驱:据说古代圣贤之君在打猎布网时只设三面而有意网开一面,从而体现圣人的“好生之仁”。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踏莎行
寇俊杰
暮春,阴雨。开封通往陕州的官道更加泥泞,两辆驴车在湿滑的道路上艰难前行。
突然,前面的驴车陷进了泥坑,车夫挥鞭抽打毛驴,可任凭毛驴怎样使劲儿,木轮车像是被泥水吸住一样,就是出不了泥坑。寇准挑起轿帘说,寇安,别打了,还是我下来推吧!寇安没法,只好也下来和寇准以及后面车上的两个随从一起推车。无奈还是车重人少,力量不够,使足了劲儿也没能把车子推出泥坑。寇准说,不行就先把车上的书卸下。寇安说,大人,那是你的心头肉啊!怎么舍得弄脏 大家正在一筹莫展之际,路过的几个村民走过来,有人施礼问,是宰相寇准寇大人吗 正是,但我现在已不是宰相了。我们听说大人没有因为澶渊之盟受到封赏,反而被贬陕州,此是必经之地,故有此一问。他对其他村民说,我们帮帮寇大人吧!然后大家一起用力,终于把寇准的驴车推出了泥坑。寇准再三相谢。村民说,寇大人澶渊之功,让中原百姓免受战乱之苦,我们老百姓还不知怎样感谢寇大人呢。
寇准重新上车的时候,已是满身的泥水。车内的宋夫人用毛巾给寇准擦着脸上的汗水和雨水,心疼地说,原来在京师哪有这样的路 看你现在头发都开始白了,还要出来遭受这样的罪,你要是能把自己的性子收敛一些,何来被贬呢
寇准说,社稷为重,君为轻。我的所作所为只要对得起天下百姓就行了。宋夫人说,可你分不清君子和小人,把小人得罪了,他们就会为私怨而报复。我听女婿王曙说,这次就是王钦若在皇上面前说你是拿皇上的性命做赌注,澶渊一仗胜是侥幸,如若败了,他的命就没了,皇上这才把你贬出京师的。寇准微微一笑说,王曙是怎么知道的
他和皇上的内侍周怀政关系很好,是周怀政亲耳听到王钦若对皇上说的,还说你居功自傲,到处宣扬说没有你寇准,就没有大宋的江山——他这是诬告啊!
再泥泞的路,太阳一出来就晒干了,寇准说,你看刚才村民为我推车,多好啊!若是奸臣,他们会这样做吗 “不过你也别锋芒太露,出头的椽子先烂,想当年,你和太宗意见不合,太宗说不过你,生气地要拂袖而去,你竟然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拽住他的衣服不让走,直到把他说服才罢休!俗话说,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你这是往死路上走哇!得亏太宗英明,不但没杀你,还把你比作魏征!”
寇准只是得意地嘿嘿笑着,并不说话。宋夫人又说,不过,终归是伴君如伴虎。你这是第三次被贬了吧 皇上是个好皇帝,就怨你太耿直,连皇上的面子也不给。特别是上次被贬,有人揭发你酒后说了太宗的坏话,太宗不信,找你问一下。按说太宗也没当真,你随便找个理由太宗就能原谅。可你就是不辩解,不知道趁坡下驴,太宗给你梯子你也不要。人家是皇帝,你“将”人家的军,结果被贬到了邓州。你这不是自己找麻烦吗 寇准说,我喝完酒后可能真说了太宗的坏话,但那是太宗有不对的地方。大丈夫做事就要敢作敢当!我不后悔!
唉!宋夫人叹了一口气,今上能当皇帝,你本是立了大功的;澶渊之盟,你也是立了大功的,可皇上就怕功高震主,你本该急流勇退,但你非但没有,还不知收敛锋芒,皇上这才免了你的宰相之职,把你贬往陕州。不过这样也好,朝中是非太多,你当个地方官,陕州离我们老家又近,我们还能过个安心日子呢。再不必像以前一样——我们赶紧往前走啊!
踏莎行。寇准的脑海里忽然闪出这样一个词牌名。他叫寇安停车,从箱子里拿出笔墨纸砚,然后铺纸磨墨。他略一沉思,笔走龙蛇,写下了一首《踏莎行》的词:“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情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宋夫人本想寇准写的是反思过去,从此要淡出朝廷视野,远离政治旋涡,没想到看了寇准的《踏莎行》,写的却是难离难别、情深意切的“情诗”。她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她知道,要想让寇准抛弃自己的信念真是太难了。如果皇帝用他,再危险他还是要回去的,可他又不会曲意逢迎,个性又那么张扬,虽然皇帝信任,但他由着自己性子来的做法,就是有一副好牌,也会叫他打得稀里哗啦甚至是性命不保!
宋夫人含着泪看着寇准,寇准拉住夫人的手,坚定地点了点头。夫人知道,今后摆在他们面前的,将会是一条更加艰险的道路!
(有删改)
编者注:《踏莎行(春色将阑)》实际写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当时寇准被太宗贬为青州知府,赴职之际,写下了这首词。《宋史·列传四十》中记载“(寇)准与知院张逊数争事上前,且互斥其短。帝(太宗)怒,谪逊,准亦罢知青州……准既行,帝念之,常不乐”。
1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为后面情节发展作铺垫。寇安的话“大人,那是你的心头肉啊!”侧面表现出寇准喜爱读书。
B.驴车陷进泥坑后村民拜问寇准并帮助推车的情节,通过村民之口交代了寇准有功而被贬的冤屈,反映了百姓对寇准的感恩及作者对人物形象的态度。
C.寇准借《踏莎行》表达对妻子难以割舍、相爱终老的深情。宋夫人流泪,表明她读懂了丈夫,被丈夫埋藏于内心的爱妻之情深深感动。
D.寇准劝慰夫人说“再泥泞的路,太阳一出来就晒干了”,与上文车子陷入泥中、推车后满身泥水的交代相呼应,结构可谓严谨。
12.设置宋夫人这一形象有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3.历史小说的主要特征是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大胆想象、合理演绎。请结合本篇小说内容具体分析这一特征。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昔尧清问下民故有苗之恶得以上闻。舜明四目,达四聪,故共、鲧、驩兜不能蔽也。秦二世偏信赵高,以成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阁之变。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
上曰:“善。”上谓谏议大夫褚遂良曰:“卿犹知起居注,所书可得观乎?”对曰:“史官书人君言动,备记善恶,庶几人君不敢为非,未闻自取而观之也。”上曰:“朕有不善,卿亦记之邪?”对曰:“臣职当载笔,不敢不记。”黄门侍郎刘洎曰:“借使遂良不记,天下亦皆记之。”上曰:“诚然。”
二十一年夏五月庚辰,上御翠微殿,问侍臣曰:“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自不谕其故,诸公各帅意以实言之。”群臣皆称:"陛下功德如天地万物不得而名言。”上曰:“不然。朕所以能及此者,止由五事耳。自古帝王各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不肖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截,无代无之。朕践祚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顾谓褚遂良曰:“公尝为史官,如朕言,得其实乎?”对曰:“陛下盛德不可胜载,独以此五者自誉,盖谦谦之志耳。”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14.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兼听A则明B偏信C则暗D昔E尧清问下民F故有苗G之恶H得以上闻。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炀帝,是隋二世皇帝杨广的谥号,含有贬义,体现了后人对隋炀帝恶政伤民的评价。
B.起居注,是指我国古代帝王的言行录,是史官修史的重要依据,常设专官来掌管。
C.疾胜己的“疾”指“妒忌”,与“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的“疾”相同。
D.“朕独爱之如一”与“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中的“爱”字意思不相同。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征从正面指出尧、舜广开言路而知晓恶人恶行,可谓“兼听则明”;也从反面列举了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等人“偏听则暗”的悲剧结局。
B.唐太宗与大臣们的议论会经常聚焦历代王朝的兴衰成败,避免重蹈前朝的治政之失;在与大臣们的论治中,太宗能够做到兼听众议,从谏如流。
C.自古以来,历代皇帝都看重中原的华夏民族,轻视少数民族,唐太宗却做到了平等地爱护他们,是他创造盛世、使“四方服悦”的原因之一。
D.褚遂良虽然同意唐太宗查看起居注中的言行记录,但作为史官,他对君主言行都会如实详尽记载,“不虚美,不隐恶”,得到了唐太宗的认可。
17.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
18.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劝谏太宗要“简能而任之”。本文中唐太宗在任用人才方面表现出了哪些优秀品质?请结合第三段内容简要概括。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各小题。
苦笋·陆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骈头脱襁白玉婴。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约束儿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使人眼前一亮。
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具有人格化。
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要“勿多取”,指的是管束儿童要俭约正直,不贪不奢。
D.全诗以抒情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的空间,也需要经受风雨磨炼。
20.诗的首联表现了苦笋的什么特征?是如何表现的?
五、情景默写
2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
(2)《谏太宗十思疏》中用“,”说明人们开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能坚持到最后。
(3)《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兴建要适可而止、要谦虚有修养的的两句是:“,。”
六、语言与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唐是最具有民族团结恢宏气象的朝代,也是最具有开放大国胸怀的朝代。唐太宗作为开国皇帝,_①,他的名言是:“夷狄亦人,其情与中原不殊。”基于这种观念,唐朝一直坚持尊重、学习少数民族特长的政策。汉族服饰甚至出现了“回鹘衣装回鹘马”的胡化现象。玄奘途经西域和青藏高原去天竺学取佛经,一路上他信任并且得到了少数民族的帮助,使“西天”取经得以成功。刘禹锡学习巴人后裔土家族的民间歌谣《竹枝词》,融合巴、汉文学,加工整理又创新,_ ②,使之登上大雅诗坛。唐朝还首创在少数民族地区笼络藩属,信任、保留甚至提拔、重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以实现因俗而治的宽松的羁縻制度。唐太宗李世民开启的宽松、和谐的民族氛围和尊重、学习少数民族的良好世风,后继君王如唐玄宗、武则天等③。唐朝历代君王的民族团结思想和政策,也促进了边疆各民族与内地汉族的交流与融合。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3.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对生活的坚定,还体现一个“作者”的责任。如果莎士比亚在创作戏曲时全然收纳他人的意见,何来穿越世纪的浪漫和不朽的艺术华章?【乙】人生亦如是。作为生活的创作者,自乱阵脚,又如何创作生活的杰作。唯有怀着坚定之心,沉潜生活,独力内化,方能写就卓越,既对自己负责,也对“读者”负责。
而在这个愈发浮躁的社会,唯有对自我追求的坚定,才能指引我们不断充实精神、武装头脑,以对抗信息爆炸的虚伪与混乱。旁人尽情游乐时的多一分钻研,旁人休闲谈天时的多一刻练习,旁人呼呼大睡时的多一页阅读,都是我们在追求的道路上迈出的坚定一步。文艺作品怕没有精神,人生之书也怕没有灵魂。【丙】纵然如《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一般富裕,头脑空虚、精神贫济,也只能陷入无尽的混乱与茫然。想要付与生活之书灵魂,以坚定为驱使的精心钻研正是最优之解。
然而,坚定,也并不是闭门造车、目不窥园。在前行的道路上,也要善于反思总结,也听听旁人的意见。唐太宗善用魏征,以人为镜,善于纳谏,终成一代明君。一味的冲刺可能只是原地打转,甚至南辕北辙,相反,开门听听别人的意见,目偶尔窥园,以他人之语明得失,调整方向,为生活之书的写作注入源头活水。
24.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纵然 B.付与 C.南辕北辙 D.源头活水
25.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八、材料作文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魏征有感于守成之难,敢于犯颜直谏;王安石不避众议汹汹,坚持变法除弊;杜牧总结秦朝覆忘教训,意在针砭时弊;苏洵探究六国破灭缘由,旨在警示当朝。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号召:“广大青年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责任召唤,使命必达。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想,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B.“塞源”的“塞”应读sè;“强聒”的“聒”应读guō。
C.“胥怨”的“胥”应读xū;“度义”的“度”应读duó。
D.“载舟覆舟”的“载”应读zài。
故选A。
2.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D.本句意为:何必劳神苦思,事事过问代替百官的职务呢。司职:担任某种职务,担负某种职责。
故选D。
3.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根本,古义,树木的根。今义,事物的本质。
B.纵情,古义,任凭自己的感情。今义,尽情。
C.虚心,古义,使……心虚。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
D.满溢,古今同义,骄傲自满。
故选D。
4.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
D.“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句意是:即使想对您强行解说,最终也一定不会被您理解。强聒:硬在耳边啰嗦,强作解说。强:强行。
故选D。
5.B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B项,“刚开始人才兴旺,到后来却成了孤家寡人”错误,是指能开始的人很多,坚持到底的却很少。“凡昔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的意思是:历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上天重大使命,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B错误。
故选B。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6.C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运用文言文中虚词的能力。关于“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这一考点,《考试大纲》已明确规定了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但在平时的学习中,有必要涉及这18个虚词之外的虚词。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注重课本,系统积累;其次要根据语境分清虚实;再次要处理好用法与意义的关系:用法决定意义,用法不同,意义也不同。
A项,前一个“其”是副词,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后一个“其”是代词,可译作“他的”。
B项,前一个“则”是连词,可译作“就”;后一个“则”是副词,可译作“是”。
C项,两个“所”字都是助词,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
D项,前一个“以”是连词,可译作“用来”;后一个“以”是介词,可译作“用”。
故选C。
7.B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文言实词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结合句意辨别词语的词性,然后再看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语的词性,最后辨别该位置需要一个什么词性的词语,由此确定其活用类型。本题要求选出“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属于同一类词类活用的一项”。
①事,名词用作动词,办事。②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稳固。③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宁。④形容词用作名词,安乐的环境。⑤膏泽,名词用作动词,施加恩惠。⑥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谦虚。⑦貌,名词用作状语,在表面上。⑧弘,形容词用作动词,光大。
故选B。
8.B
【详解】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用法和意义。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认真分析每个选项提供的句子,通过翻译句子,理解内容来确定虚词的用法及意义;最后进行比较根据要求选出答案。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项,第一个“者”,语气词,引出原因,解释等,可不译;第二个“者”,代词,与“信”组成“者”字结构,用以指诚信的人。
B项,两个“以”都是连词,表目的,来。
C项,第一个“其”,代词,自己的;第二个“其”,代词,他们的。
D项,第一个“而”,连词,表转折,却;第二个“而”,连词,表递进。
故选B。
9.A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十八个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言文虚词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
A项,都是连词表转折;
B项,“欲流之远者”的“之”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以尽豫游之乐”的“之”是助词,的;
C项,“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的“所”用在动词之前,构成所字结构;“若属皆且为所虏”的“所”与“为”配合使用,表被动;
D项,“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的“则”是连词,表承接,那么,就;“欲速则不达”的“则”是连词,表转折,然而,反倒。
故选A。
10.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著有《贞观政要》一书” 是错误的。《贞观政要》的作者是吴兢。
故选A。
11.C 12.①从情节发展看,借宋夫人的话,使故事情节得以展开,使读者了解了寇准被贬陕州的前因后果。②从人物塑造来看,侧面表现寇准忠诚、耿直、豁达、坚定的性格特点。③从主题表现来看,宋夫人对丈夫的责备、抱怨,对比突出了寇准的人格操守。 13.①真实:澶渊之盟立功、三次被贬等重要事件,寇准忠君爱国的人物形象均有据可考,是真实的。②虚构:夫妻对话、雨中赶路、赴陕州时写《踏莎行》等情节或细节是虚构的。③现实意义:小说通过写寇准被贬途中的经历、对话、言行,表现人物在被猜疑、被诬陷、被贬的困境中,依然坚守正道,忠君爱国,使人心生敬意,对现代人具有启迪意义。
【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寇准借《踏莎行》表达对妻子难以割舍、相爱终老的深情。宋夫人流泪,表明她读懂了丈夫,被丈夫埋藏于内心的爱妻之情深深感动”错,寇准的《踏莎行》是寇准赴职之际,为表达自己驶入坎坷以及对政坛、对君主难以割舍的情怀和自家的失落之情写下的诗,是借“情诗”以明志,抒发心系朝廷的衷情。宋夫人流泪,表明她读懂了丈夫,也被丈夫的忠君爱国之情深深感动,也有对丈夫未来命运的担忧。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中人物形象作用的能力。
“宋夫人说,可你分不清君子和小人,把小人得罪了,他们就会为私怨而报复。我听女婿王曙说,这次就是王钦若在皇上面前说你是拿皇上的性命做赌注,澶渊一仗胜是侥幸,如若败了,他的命就没了,皇上这才把你贬出京师的”“他和皇上的内侍周怀政关系很好,是周怀政亲耳听到王钦若对皇上说的,还说你居功自傲,到处宣扬说没有你寇准,就没有大宋的江山──他这是诬告啊”“宋夫人又说,不过,终归是伴君如伴虎。你这是第三次被贬了吧……结果被贬到了邓州。你这不是自己找麻烦吗”“宋夫人叹了一口气,今上能当皇帝,你本是立了大功的;澶渊之盟,你也是立了大功的,可皇上就怕功高震主,你本该急流勇退……再不必像以前一样……”等分析,借宋夫人的话,使故事情节得以展开,使读者了解了寇准被贬陕州的前因后果。
结合“可你分不清君子和小人,把小人得罪了,他们就会为私怨而报复”“你这是往死路上走哇!得亏太宗英明,不但没杀你,还把你比作魏征”“可你就是不辩解,不知道趁坡下驴,太宗给你梯子你也不要”“你本该急流勇退,但你非但没有,还不知收敛锋芒,皇上这才免了你的宰相之职,把你贬往陕州”等分析,宋夫人对丈夫的责备、抱怨,对比突出了寇准的人格操守。
由“宋夫人本想寇准写的是反思过去,从此要淡出朝廷视野……如果皇帝用他,再危险他还是要回去的,可他又不会曲意逢迎,个性又那么张扬,虽然皇帝信任,但他由着自己性子来的做法,就是有一副好牌,也会叫他打得稀里哗啦甚至是性命不保!”和“宋夫人含着泪看着寇准,寇准拉住夫人的手,坚定地点了点头。夫人知道,今后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条更加艰险的道路!”可知,宋夫人真心为丈夫担忧,也写出了寇大人忠诚、耿直、豁达、坚定的性格特点。
1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的写作特点以及多角度探究作品意蕴的能力。
结合“你这是第三次被贬了吧”“澶渊之盟,你也是立了大功的”“寇准说,社稷为重,君为轻。我的所作所为只要对得起天下百姓就行了”等分析,澶渊之盟立功、三次被贬等重要事件,寇准忠君爱国的人物形象均有据可考,是真实的。
结合“暮春,阴雨。开封通往陕州的官道更加泥泞,两辆驴车在湿滑的道路上艰难前行”“大家正在一筹莫展之际,路过的几个村民走过来,有人施礼问,是宰相寇准寇大人吗?正是,但我现在已不是宰相了。我们听说大人没有因为澶渊之盟受到封赏,反而被贬陕州,此是必经之地,故有此一问”“寇准微微一笑说,王曙是怎么知道的”“他和皇上的内侍周怀政关系很好,是周怀政亲耳听到王钦若对皇上说的,还说你居功自傲,到处宣扬说没有你寇准,就没有大宋的江山──他这是诬告啊”“寇准的脑海里忽然闪出这样一个词牌名。他叫寇安停车,从箱子里拿出笔墨纸砚,然后铺纸磨墨。他略一沉思,笔走龙蛇,写下了一首《踏莎行》的词”等分析,夫妻对话、雨中赶路、赴陕州时写《踏莎行》等情节或细节是虚构的。
结合文本“你看刚才村民为我推车,多好啊”“按说太宗也没当真,你随便找个理由太宗就能原谅。可你就是不辩解,不知道趁坡下驴,太宗给你梯子你也不要”“大丈夫做事就要敢作敢当!我不后悔”“没想到看了寇准的《踏莎行》,写的却是难离难别、情深意切的‘情诗’”等分析,小说通过写寇准被贬途中的经历、对话、言行,表现人物在困境中,依然坚守初心,忠君爱国,对现代人具有启迪意义。
14.BDF 15.C 16.D 17.所以君主广泛地听取和吸纳意见与建议,那么权臣就不能堵塞蒙蔽(君主的耳目),并且下面的民情也能够畅通地到达君主。 18.①他谦虚、不妒能。善用才能超过自己的人,忽略其缺点。②他中正平和。能够合理安排贤才和平庸的人。③他胸怀宽广。能容纳正直之士,没有贬斥责罚。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就会作出明智的决断;偏听偏信就会昏庸。从前尧清楚地向下面的民众了解情况,所以三苗的恶行被他知晓。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句意完整,结构对称,各自断开,应在“明”“暗”后断开,因此选B、D;
“尧清问下民”是主谓宾结构,应在“民”后断开,因此选F。
故选BDF。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以及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 正确。
B. 正确。
C. “相同”错。疾,妒忌/怨恨。句意:/ 天下怨恨自己君王的人,都想跑来向大王您申诉。
D. 正确。爱护/吝惜。句意:只有我能做到平等地爱护他们 /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 “褚遂良虽然同意唐太宗查看起居注中的言行记录”错。原文“庶几人君不敢为非,未闻自取而观之也”,意思是希望君主因此不敢有不良的言行,还没听说过君主自己看阅起居注的先例,据此可知褚遂良“同意唐太宗查看”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故选D。
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是故”,所以;“塞蔽”,堵塞;“上通”,畅通地到达君主。
18.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原文“自古帝王各疾胜已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善用才能超过自己的人,忽略其缺点,可知他谦虚、不妒能。
②原文“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不肖各得其所”,能够合理安排贤才和平庸的人,可知他中正平和。
③原文“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无代无之。朕践祚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以来,正直之士,能容纳正直之士,没有贬斥责罚,可知他胸怀宽广。
参考译文:
唐太宗问魏征:“君主怎样做才算明智 ?怎样做才会昏庸?”魏征回答说:“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就会作出明智的决断;偏听偏信,就会昏庸。从前尧清楚地向下面的民众了解情况,所以三苗的恶行被他知晓。舜广开视听,所以共工、鲧、驩兜这样的坏人无处隐藏。秦二世毫不怀疑地信任赵高,给自己带来了在望夷宫被赵高杀害的悲剧。梁武帝不加选择地听信朱异,结果让自己遭受在台城被活活饿死的屈辱。隋炀帝片面相信虞世基,落得被部将缢杀在彭城阁的下场。所以君主广泛地听取和吸纳意见与建议,那么权臣就不能堵塞蒙蔽 (君主的耳目),并且下面的信息也能够畅通地到达君主。”
唐太宗说:“说得对!”唐太宗对谏议大夫褚遂良说:“你还在掌管起居注,我可以看看里面所写的内容吗 ”褚遂良回答说:“史官笔录君主的言行,详细地记载君主的善与恶,希望君主因此不敢有不良的言行,还没听说过君主自己看阅起居注的先例。”唐太宗说:“我有不妥的地方,你也要如实记载下来吗 ”褚遂良回答说:“我的本职工作是如实笔录陛下言行,(您的不善)我不敢不记。”黄门侍郎刘洎说:“假使褚遂良不记载,天下人也都会记载。”唐太宗说:“确实是这样。”
贞观二十一年夏五月庚辰,唐太宗御驾翠微殿,问近侍的大臣:“自古以来的帝王即使统一了中原,也不能使少数民族归服。我的才能不如古人,但所取得的成就却超过他们,我自己不清楚其中的原因,大家敞开心扉据实说说你们的看法吧!”大臣们都说:“陛下的功劳德行像天和地那样广大。我们无法说清楚。”唐太宗说:“不是这样。我能做到这样的原因,只在五个方面。自古以来,帝王纷纷忌妒比自己强的人,而我一旦发现别人的优点,就好像自己拥有这些优点一样高兴。对优秀人才来说,他们的品行和才干往往不能兼备,我常常忽略他们的缺点,而使用他们的长处。帝王在提拔任用贤才的时候,往往巴不得把他们揣在怀里,而退弃无能之辈的时候,恨不得把他们通通推到沟里。而我见到贤才就会敬重他们,遇到无能之辈就怜惜他们,两类人都能得到恰当的安排。君主们往往厌恶鲠直坦率的人,明里暗里地处死他们,没有哪朝哪代不是这样。我登基以来,满朝都是鲠直坦率的人, (我) 从来没有贬斥责罚过一个人。自古以来历代皇帝都看重华夏族,却轻视少数民族,只有我能做到平等地爱护他们,所以各个周边民族都像依赖亲生父母一样依赖我。这五个方面,就是我成就今天事业的原因啊。”唐太宗回头对褚遂良说:“你曾经担任过史官,像我方才说的一番话,符合实际情况吗?”褚遂良回答说:“陛下博大宽广的德行记载不完,却只从这五个方面自我称誉,大概(这)是下谦虚的气度啊。
19.D 20.①特征:洁白鲜嫩。②主要是通过对比(衬托)手法。以藜董的粗劣与苦笋的洁白鲜嫩作比(衬托),③比喻的手法。把苦笋比作脱去襁褓、肤白如玉的婴儿。
【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形象、情感的能力。
D.“全诗以抒情收尾”错误,“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属于议论,不是抒情。
故选D。
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意象的能力。
“藜藿盘中忽眼明,骈头脱襁白玉婴”意思是:粗菜淡饭的餐盘中突然眼睛为之一亮,发现并列在餐盘中的还有如从襁褓中脱颖而出的婴儿一般洁白的玉笋。可见首联侧重表现苦笋的洁白鲜嫩。
“藜藿盘中”描写餐盘中的粗茶淡饭,“白玉婴”描写竹笋的洁白鲜嫩,两相对比,更衬托苦笋的美味。
“脱襁白玉婴”运用比喻修辞,将“苦笋”比作脱去襁褓的婴儿,表现苦笋的洁白如玉。
21.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竭、繁、寡、作、谦冲、牧。
22.①开一代民族平等新风②创立了一种崭新的诗体形式③都在沿用并且予以发展 23.唐朝还首创了宽松的羁縻制度,在少数民族地区笼络藩属,信任、保留甚至提拔、重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旨在实现少数民族地区因俗而治。
【解析】2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处,开头的观点句为“大唐是最具有民族团结恢宏气象的朝代,也是最具有开放大国胸怀的朝代”,下文以开国皇帝唐太宗为例,自然要扣到观点上,也就是说空处要体现出开放的胸怀,再结合后文他的名言“夷狄亦人,其情与中原不殊”分析,意在强调民族“平等”,于是推出答案:开一代民族平等新风。
②处,前语境为“刘禹锡学习巴人后裔土家族的民间歌谣《竹枝词》,融合巴、汉文学,加工整理又创新”,强调刘禹锡诗歌创作的融合创新精神,再结合后语境“使之登上大雅诗坛”分析,突出融合创新的里程碑作用,于是得出答案:创立了一种崭新的诗体形式。
③处,结构上属于总结上文的内容,由“唐太宗李世民开启”到“后继君王如唐玄宗、武则天等”说明都在沿袭使用进而发展民族间的学习借鉴、包容创新等交流融合的思想,再结合后文“唐朝历代君王的民族团结思想和政策,也促进了边疆各民族与内地汉族的交流与融合”得出答案:都在沿用并且予以发展。
2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
长句变短句的方法是首先找到主干,即提取主语、谓语、宾语等中心词作为主干句,然后把余下的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单独拿出来作为句子存在即可。
从“唐朝还首创在少数民族地区笼络藩属,信任、保留甚至提拔、重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以实现因俗而治的宽松的羁縻制度”中提炼出主干为:唐朝还首创宽松的羁縻制度。(简单的修饰成分可以带上)
然后把剩下的内容单独表述成句子:“(唐朝)在少数民族地区笼络藩属”“(唐朝)信任、保留甚至提拔、重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目的是)实现因俗而治”。
把以上句子组织在一起,注意有些主语要承前省略,可巧妙借助代词,遵循逻辑顺序。
得出答案:(1)所给答案(略)(2)唐朝还在少数民族地区笼络藩属,信任、保留甚至提拔、重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首创了宽松的羁縻制度,以实现少数民族地区因俗而治。
24.B 25.B
【解析】24.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
A.“纵然”,连词,即使,表示假设。语境是说即使像“《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一般富裕”,使用正确。
B.“赋予”,给予,交给,寄托(重大任务、使命等),赋予的对象比较抽象,精神层面的。比如赋予意义,赋予使命等。付与的对象比较具体,付与某人等。该改为“赋予”。
C. “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含贬义。语境是说“一味的冲刺可能只是原地打转”,行为与目的相反,使用正确。
D.“源头活水”,比喻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语境是说作家应当开门听听别人的意见,调整方向,好让自己的创作有源泉,使用正确。
故选B。
25.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B.乙句中“又如何创作生活的杰作”是反问句,改问号。
故选B。
26.例文:
肩负责任,勇往直前
浩瀚夜空,因背负着收纳繁星皓月的责任,才越显深邃神秘;莽莽大地,因背负着收容嫩草绿树的责任才呈现勃勃生机;潺潺溪流,因背负着收留游鱼细石的责任,而更显其清澈可人;绚丽花朵,因背负着招待忙蜂舞蝶的责任,才有秋日香甜硕果。人也一样,因背负着责任,才勇往直前。
肩负责任,使人获得成功。唐太宗李世民因肩负拯救天下百姓的责任而推翻暴政,获得了百姓的拥戴;邓世昌因肩负保卫祖国的重任而驾驶着战舰与敌人同归于尽,光荣地被载入了史册;黄旭华因肩负国富民安这一伟大责任而忘我工作,终身战斗在科研一线,使我国单薄的海防强大起来。从古到今这些事例都诠释了一个道理,只有肩负责任,才能获得成功。
肩负责任,使人彰显伟大。王顺友,一位朴实坚强的邮递员,他在艰苦的条件下过滩涉水,翻山越岭,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心,演绎了一段世界邮政的传奇。为什么他要这样做?这是因为收信者与寄信者的期待化为了厚重的责任,时刻激励着他,才造就了投递准确率100%的奇迹。一位凡人,历经艰难,背负责任,而彰显伟大。
肩负责任,使人造福世界。袁隆平,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老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权威的胆识;当他名誉天下的时候,却只专注于田间,淡泊名利。为什么他要这样做?这是因为在他的心中依旧背负着让人远离饥饿的责任。一介农夫,播撒智慧,肩负责任,而造福世界。
肩负责任,使人超越生命。桂希恩,一位温和而坚定的仁者。他把温暖传递,他让爱心凝聚,直到更多的人向弱者张开双臂,直到角落里的人们看到春天。为什么他要这样做?这是因为仁者的责任让他知难而上。他不惧怕死亡,因为他对世界有博大的爱。一位仁者,汇聚爱心,肩负责任,而超越生命。
歌德曾说过“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这种爱使那些真正热爱自己事业的人们获得成功与荣誉,并受到人们的尊敬。责任,是不可丢弃的使命,让我们肩负责任,勇往直前,并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列举了历史上四位名人积极献力国家的事迹。魏征居安思危,为国家长治永昌,犯颜直谏;王安石在其位谋其政,力排众议,兴利除弊,变法强国;杜牧、苏洵目光如炬,总结历史,针砭时弊,讽谏当朝,他们以文为剑,舞动乾坤。以此来表明心怀天下的情怀、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和担当。材料二引用习总书记的话,主旨是对广大青年的勉励,新时代的青年应该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为善成,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让青春在火热的实践中绽放。
综合看来,两则材料意在启发新时代青年应以历史名人为榜样,心系家国,敢于担当,勇于奋斗。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生逢其时,也应重任在肩。青年,作为中国薪火的赓续者,终将在新时代大潮中立志前行,乘风破浪。因此,青年志存高远,还要注意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结合起来,个人理想才会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持久的生命力,从而能更好地承担使命,尽职尽责。
写作时,根据任务部分给出的要求,责任召唤,使命必达,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想。考生要抓住材料的核心,围绕主题“责任与担当”立论。首先提出时代青年要敢于承担民族使命,勇于担当尽责的中心论点。然后从知责与尽责两个方面展开论证,可采用并列式结构,重点运用例证法进行论证,从古到今的例子展现使命担当的历史传承,同时也体现新时代的发展进步。如“知责”的楷模,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对亿万苍生的责任与担当;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对国家的责任与担当;林则徐“苟利家国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对民族的责任与担当。再如“尽责”方面,“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现代桥梁事业先驱茅以升,天文学家南仁东构想的“中国天眼”历时22年建成,平均年龄只有31岁的“北斗天团”让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建立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等。
立意:
1.秉持使命担当,不负大国情怀。。
2.心系家国,青春无悔。
3.敢立青云之志,担当民族大任。
4.俯仰一世,一世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