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中国第一季——海南习题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航拍中国第一季——海南习题训练(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25 16:17: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航拍中国之——海南
一、自然概况
海南省,简称琼 ( https: / / baike. / doc / 5400586-5638176.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别称琼州 ( https: / / baike. / doc / 6818309-7035353.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位于中国 ( https: / / baike. / doc / 1279856-1353305.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南端。海南省是中国国土面积(陆地面积加海洋面积)第一大省,海南经济特区 ( https: / / baike. / doc / 6061822-6274878.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是中国最大的省级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海南岛是仅次于台湾岛的中国第二大岛。
海南省北以琼州海峡 ( https: / / baike. / doc / 5334388-5569826.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与广东省 ( https: / / baike. / doc / 2671265-2820914.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划界,西临北部湾 ( https: / / baike. / doc / 5399885-5637440.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越南 ( https: / / baike. / doc / 4608901-4821100.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 ( https: / / baike. / doc / 24057344-24640597.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对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 ( https: / / baike. / doc / 2873240-3032095.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和马来西亚 ( https: / / baike. / doc / 2231822-2361568.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为邻。
相关知识点
1、简述海南岛的成因。
2、描述海南岛的地形、气候特征,根据海南的地形推测:①该岛7月份气温分布特点和该岛降水分布特点;②该岛的水系和水文特征;③交通线多分布情况。
海南岛东部及四周为平原,中部、中西部为五指山山地。1月全岛盛行东北风,3~4月逐步转为东、东南、南风;6~7月东部仍为东南、南风;南部、西部则转为南、西南风;9~10月全岛又转为东北风。在不同月份的季风影响下海南岛年降水量空间差异较大。下图示意海南岛年等降水量线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海南岛地处( )
A.东亚季风环流的东部
B.南亚季风环流的西部
C.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过渡地带
D.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中心地带
2.海南岛中部降水多于周边地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
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
3.夏季,海南岛西南部受西南季风影响大,但降水较少,其原因是西南季风( )
A.影响海南岛的时间短 B.为中南半岛的离岸风
C.势力弱于东南季风 D.跨海时的速度过快
4、海南岛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在23℃以上,最冷月均温一般在10℃以上。海南岛降水集中在夏季和秋季,年降水量较大,一些迎风的海岸年降水量一般在1500~2000mm,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冬季吹东北风,为旱季;夏季吹来自海洋的东南风和西南风,降水集中。近几年,在海南买房居住的外地人越来越多,他们一般选择购买海南岛西部和南部的房子。下图为海南岛干湿状况分布示意图。
(1)分析海南岛夏季风的形成原因。
(2)外来人口在海南岛购房很少选择东北部而多选择西部和南部,试从气候角度说明依据。
3、马鞍岭火山的类型和形态,火山喷发的物质来源于哪个圈层?
4、凭借巨型轮渡,铁轨直接和轮渡仓对接,将整列车厢运过江河湖海的火车,就是火车轮渡。火车轮渡有哪些优势?
5、说出有利于海口市形成的自然条件。
6、结合海口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社会经济背景,分析海南骑楼建筑的优点。
骑楼是一种近代城镇沿街商住的建筑,也是一种典型的外廊式建筑物(即建筑物底层沿街面后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间的建筑物)。骑楼建筑形式以上楼下廊为主,骑楼的下廊既是居室(或店面)的外廊,又是室内外的过渡空间。这种外廊式建筑成为我国一些地区具有中西合壁的特有建筑。下图为我国某地老街的骑楼素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地区中,这种骑楼建筑遗存也比较多的是( )
A.北美 B.中亚
C.东南亚 D.欧洲
2.形成骑楼这种建筑格局的自然条件是( )
A.多风沙 B.防寒保暖
C.湿热多雨 D.地势低平
3.骑楼的建筑风格能体现的当地地域文化特点是( )
A.开放性和包容性 B.封闭性
C.迁徙 D.天人合一
7、说出灯塔的主要功能。
分析红树林在经济、生态方面的功能。
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科植物为主体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组成红树林的主要植物种类是红树科植物,如木榄、秋茄、海莲、角果木、红树等,它们的树皮富含单宁酸,都可提取红色染料。因此称为红树林。红树林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能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茂密高大的枝体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海南红树林湿地保护公园位于澄迈县富力红树湾内,距离海口市中心仅有30分钟车程。海南红树林湿地保护公园属于我国( )
A.大陆架 B.大陆坡 C.领海 D.领土
2.有关红树林的生长习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喜高温 B.耐盐碱 C.土层深厚 D.土壤透气性高
3.有关红树林的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
A.因红树林的生长淤积了大量陆地来沙,导致近海含沙量增大。
B.茂密高大的枝体可大量减少从海洋输向陆地的水汽,从而减少陆地降水。
C.红树林因枝叶呈红色不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所以不能调节大气成分。
D.为生物提供栖息地,维护物种多样性。
9、简析博鳌镇会议会展业得到快速发展的原因。
10、简析疍家渔排形成的原因。
11、分析三亚被打造成中国顶级的度假天堂所凭借的优势条件。
12、尖峰岭的原始森林属于什么植被?尖峰岭的原始森林得以保存的主要原因是?
船形屋屋顶边缘尽可能向外探出的主要目的是?
船型屋是海南黎族的传统民居,房屋以树木立梁柱、竹子构屋架,用藤条捆扎固定,草泥糊墙,茅草覆顶,无窗户。下图为船型屋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船型屋茅草层叠覆盖几乎靠近地面的主要作用是( )
A.利于排水 B.防风防浸
C.隔热保温 D.抵御野兽
2.为更好保护和传承船型屋传统民居文化,可以( )
A.兴修船型房屋 B.改建民宿客栈
C.维持原屋原貌 D.参与申遗保护
3.船型屋屋顶的圆拱造型有利于抗( )
A.寒潮 B.台风 C.冻土融化 D.虫害
4.船型屋的两个门对开有利于( )
A.防雨 B.通风 C.保暖 D.泄洪
海南省白查村的船型屋屋顶呈拱形,盖以厚厚的茅草,一直延伸到地面,从远处看犹如一艘倒扣的船。四壁用树枝或竹条扎成方格形,再用稻草和泥糊墙。船型屋5~8年就要翻新一次。下图为船型屋结构与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船型屋基座为中空、高出地面30~40厘米的主要作用是( )
A.通风 B.防震 C.防洪 D.防潮
6.与船型屋屋顶作用类似的建筑是( )
A.傣族竹楼 B.牧区蒙古包 C.苗族高脚楼 D.羌族碉楼
7.船型屋5~8年就要翻新一次,主要是因为( )
A.茅草容易腐烂 B.地震破坏墙体 C.大风吹翻屋顶 D.暴雨冲毁泥墙
14.分析海南岛适合大力开发风能的原因。
15.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我国大部分地区由于气温偏低,全国多地育种专家和工作人员会聚于海南岛进行作物育种。分析海南岛成为我国重要育种基地的自然条件。
农作物推广一般包括育种、制种、大田种植等三个环节。20世纪70年代,海南逐步成为全国南繁育种基地。全国各地的农业部门、大专院校和科研院在此进行农作物品种选育、加代繁殖、杂交配制等育种工作。目前,海南育种面积近4万亩,制种面积达到20余万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海南成为我国育种基地的优势是( )
A.地形多样 B.科技发达 C.热量丰富 D.降水充沛
2.海南制种基地农事最繁忙的季节是( )
A.春夏季 B.夏秋季 C.秋冬季 D.冬春季
16.每年入秋后,数十万来自东北、北京等北方地区的老人涌入海南岛,使其逐渐成为重要的冬季养老地。分析海南岛吸引北方地区老人冬季前往养老的原因。
“候鸟”式养老是一种特殊的养老方式,老人们不以旅游为目的,在一个地方居住时间超过半个月,并随着季节变化选择不同的地方居住。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我国许多老年人来到海南岛,仅2017年10月1日至2018年4月30日,在海南的“候鸟”人数为164.77万人,约占海南户籍人口总数的17%,其中多数为老年人。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候鸟”式养老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展差异 B.气候条件不同 C.生活习惯不同 D.交通条件改善
2.老年人大量涌入给海南省带来的主要不利影响是( )
A.就业压力增大 B.养老负担加重 C.城市管理难度加大 D.城市交通拥挤
3.下列关于海南省应对“候鸟”式养老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禁止外来老年人口流入 B.完善基础服务设施
C.适度发展老年产业 D.协调职能部门管理
17.莺歌海盐场位于海南西南部,分析该地区有利于晒盐的自然条件。
18.盐田人就地取材,将海岸边黑色的有气孔的玄武岩石块凿出盐槽坑,退潮后,海水被留在了凹槽里,经过风吹日晒,残留的海水蒸发,留下了洁白的盐。与海滩上晒盐相比,分析这种传统晒盐方式有何优点?
19.试分析文昌航天发射场的区位条件。
20、蓝洞洞壁的岩石属于哪一类?从冰期和间冰期气候变化的角度,分析永乐龙洞的形成过程。
西沙群岛的“三沙永乐龙洞”是世界已知最深的海洋蓝洞。据考证,蓝洞形成于海平面较低的冰川时期,后期由海水涌入形成。图甲为“三沙永乐龙洞景观图”,乙为“永乐龙洞的垂直剖面示意图”,丙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蓝洞形成前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海岸线变长 B.三角洲面积增大 C.山地雪线上移 D.粮食增产的概率减少
2.丙中表示构成蓝洞岩石类型及形成蓝洞地质过程的是( )
A.c、① B.e、③ C.a、⑤ D.e、⑥
2016年7月,中国三沙市永乐环礁晋卿岛上的蓝洞被证实为世界上最深的海洋蓝洞。蓝洞是指海岸或珊瑚礁盘的潜水区域,被海水覆盖的水下洞穴的开口。蓝洞的成因与陆地上喀斯特竖井、天坑等相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蓝洞附近的岩石最有可能是( )
A.花岗岩 B.大理岩 C.玄武岩 D.石灰岩
4.关于海洋蓝洞的形成,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冰期海平面下降,岩石被淡水溶蚀 B.地球冰期海平面上升,岩石被海水侵蚀
C.地球间冰期海平面下降,岩石被海水侵蚀 D.地球间冰期海平面上升,岩石被淡水溶蚀
21.西沙群岛的大部分岛屿都属于哪类岛屿?
22.分析西沙群岛的大部分岛屿现阶段面临的主要威胁。
参考答案
受地壳运动的影响,琼州海峡部分地壳断裂下陷,海水淹没这里形成海峡,从而使海峡南部的陆地形成岛屿,即为海南岛。
2、地形:海南岛的中部为山地,沿海分布狭小的平原;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①7月气温分布为中间低,四周高。降水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降水空间分布不均,东多西少
②河流自中部流向四周,呈放射状;流程短;地形起伏较大,导致河流中上游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
③交通线沿着海岛边缘呈环状分布。
1.C 2.A 3.B
【解析】1.东亚季风环流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南亚季风环流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根据材料中海南岛风向的介绍可知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都能影响该地,该地位于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过渡地带,故C正确,ABD错误。
2.海南岛中部有山地分布,地势中间高,四周低。中部山区因地势高,对水汽有阻挡抬升的作用,多地形雨,故A正确,BCD错误。
3.海南岛西部降水少的原因一方面是五指山脉对东南季风的阻挡作用,地处东南季风的背风区,降水偏少,一方面这里位于中南半岛的离岸风区,由于西南季风经过越南时受到长山山脉的阻挡,越过背风的东坡时所携带的水汽已大量减少,使海南岛西南部降水量偏少。故B正确,ACD错误。
4.(1)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夏季海南岛东南侧的广阔海域气压较高,海南岛及其附近区域陆地气压较低,风由高压区吹向低压区,形成东南季风;海南岛的西南季风则是由于夏季气压带、风带的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
(2)海南岛地处低纬度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为避寒胜地;海南岛东北部气候较湿润,湿热的气候不适宜居住;海南岛西部和南部冬季气候温暖,且降水较少,阳光充足,适宜居住。
3、休眠火山。火山口常呈漏斗状。上地幔的软流层。
4、一是不必像轮船运输那样在码头上倒装货物,避免了货物的破损、污染、丢失,节省了装卸费用;二是火车车厢直接上船,无需建设大规模的码头装卸设备,从而节省了建设资金;三是在港口的作业时间短,加速了车船周转和货物传送,可大大提高港口的吞吐能力。
5、位于河流入海口,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热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光热充足,受海洋影响强,雨量充沛;南渡江为海口的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6、海南纬度较低,夏季高温天气较多,可为行人遮阴。冬无严寒、沙尘,店铺无需做封闭式门面处理;热带季风气候,受夏季风影响时间长,春夏降水较多,可为行人挡雨;夏秋季台风活动频繁,可使行人免受楼上坠物伤害;海口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作为沿海城市,对外开放程度高,商业活动频繁,这种海外建筑风格有利于吸引顾客。
1.C 2.C 3.A
【解析】1.据图可知,骑楼的窗户较大,便于通风散热,骑楼楼顶为坡度较大的屋脊,便于排水,骑楼建筑形式以上楼下廊为主,留出公共人行空间主要是为行人遮阳避雨。根据这些特征可知,骑楼适合在气候炎热、降水较多的地区修建,东南亚地区主要是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高,降水丰富,是骑楼主要集中分布地区,这种骑楼建筑在东南亚遗存也比较多,C正确。骑楼适合在气候炎热,降水较多的地区修建,北美、中亚、欧洲,这些地区都不具有这些气候特征,不是骑楼主要集中分布地区,所以这种骑楼建筑遗存也比较少,ABD 错误,故选C。
2.据图可知,骑楼的窗户较大,便于通风散热,骑楼楼顶为坡度较大的屋脊,便于排水,骑楼建筑形式以上楼下廊为主,即建筑物底层沿街面后退,留出的公共人行空间主要是为行人遮阳避雨,适合在气候炎热且雨水较多的地区修建,C正确;骑楼的窗户较大,上楼下廊,不利于防风沙侵袭,也不具有防寒保暖的功能,形成骑楼这种建筑格局的自然条件不是多风沙 和防寒保暖,AB错误;骑楼建筑形式以上楼下廊为主,建筑格局利于行人避雨不具备利于排水的功能,形成骑楼这种建筑格局的自然条件不是地势低平,D错误。故选C。
3.骑楼的渊源最早可上溯到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随着殖民势力范围的不断扩大,经由南亚、东南亚、东北亚而至中国。这种“外廊式建筑”很快被人们所接受,成为印度等南亚、东南亚国家建筑中普遍采用的形式,可骑楼的造型一般不用正宗的欧洲柱式建筑或拱廊,骑楼是一种欧洲建筑与东南亚地域特点相结合的一种建筑形式,骑楼这种外廊式建筑成为具有中西合壁的特有建筑,能体现的当地地域文化开放性和包容性,A正确;不能体现当地具有封闭性、迁徙和天人合一的地域文化特点。BCD错误,故选A。
【点睛】骑楼是一种近代商住建筑,建筑物底层沿街面后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间的建筑物。骑楼普遍存在于南亚,东南亚各国以及我国的海南、福建、广东、广西等沿海侨乡地区。骑楼可挡避风雨侵袭,挡避炎阳照射,营造凉爽环境。
用以指引船只夜间的航行方向;用来标志危险的海岸、险要的沙洲或暗礁,保障航行安全;用来指示船只进入港湾的航道。
形成稳定、特殊的生态系统,成为鱼类、水鸟等动物的栖息地,维持生物多样性;能产出人类所需要的工业原料、药材等资源;净化海水和空气,淡化海水;滞留入海河流泥沙,保护湿地;防风消浪,抵御风浪对海岸的侵蚀,保护附近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1.D 2.D 3.D
【解析】1.大陆架是指大陆沿岸土地在海面下向海洋的延伸,被海水所覆盖的大陆,大陆坡介于大陆架 和大洋底之间,二者均属于海洋,而海南红树林湿地保护公园为湿地,其水深不超过6米,是我国的领土,故选D。
2.据材料“红树林通常分布于热带、亚热带(较低纬度)沿海”可知红树林喜高温;从“淤泥质海湾地区,”可知泥沙沉积形成深厚得含盐土壤,说明须土层深厚;“受周期性潮水浸淹,”说明耐盐碱;不惧海水淹没(能承受较长时间的缺氧环境)。ABC对,但不符合题意。而长期被海水淹没,说明土壤透气性较差,D错,符合题意,故选D。
3.因红树林的生长淤积了大量陆地来沙,导致近海含沙量降低,A错。茂密高大的枝体可以增加植物水分的蒸腾,使得区域降水增加,B错。红树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可以调节大气成分,C错。红树林为生物提供栖息地,维护物种多样性,D对。故选D。
作为亚洲论坛的永久举办地,知名度较高;气候宜人,环境优美;地方政府的支持
疍家人依靠渔业生存;居住在渔排上不需要另外建造房屋,生活成本较低;居住在渔排上便于开展生产活动。
靠近大陆和东南亚旅游客源市场;地处热带,濒临海洋,有独特的旅游资源,游览价值高,对游客的吸引力强;气候宜人,环境优美,适宜旅游的时间长;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地区接待能力提高;国家政策支持。
热带雨林。地处海南岛中部山区,位置偏僻,山高坡陡,地形复杂,人口稀少,
既可遮阳又可挡雨。
1.B 2.D 3.B 4.B
【解析】1.船型屋茅草层叠覆盖的倾斜角度会影响排水,而茅草层叠覆盖几乎靠近地面的特点,并不能体现出利于排水的作用,A错误。海南岛降水丰富,多台风,船型屋茅草层叠覆盖几乎靠近地面可以防风防浸,B正确。茅草层具有隔热的功能,海南位于热带,全年高温,不需保温,C错误。茅草层不能抵御野兽,D错误。故选B。
2.船型屋是黎族的传统民居,是黎族人民传统智慧的结晶,但是与现代建筑相比,其坚固性、便利性有所欠缺,因此无需兴修船型房屋,A错误。改建民宿客栈,会破坏船型屋,B错误。不能只是维持原屋原貌,还需开展船型屋修缮保护工作,C错误。船型屋具有及其重要的历史文化和民族资源价值,参与申遗保护可以更好保护和传承船型屋传统民居文化,D正确。故选D。
3.由材料“船型屋为海南中南部的黎族老百姓的传统民居”可知,该民居位于海南,海南纬度低,不会受寒潮影响,也不会有冻土,故AC错误。海南多台风,屋顶的圆拱造型有利于削减风力,对抗台风,故B正确。屋顶造型与虫害无关,故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4.两个门对开与防雨和泄洪关系不大,故AD错误。船型屋的两个门对开利于通风,故B正确。该地位于热带,长夏无冬,无需保暖,故C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5.D 6.B 7.A
【分析】5.海南省降水丰富,受雨水影响地面潮湿,基座中空、高出地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潮,D选项正确。中空对通风没有影响,A错误。海南地震少,不是防震的目的,B错误。中空对防洪没有作用,C错误。故选D。
6.船型屋顶位于海南,屋顶呈拱形有利于削减风力、抵御台风;蒙古包顶呈圆形,可以削弱风力,减小掀顶威胁,B正确;傣族竹楼、苗族高脚楼主要是为了通风散热;羌族碉楼主要作用是军事防御,ACD错误。故选B。
7.屋顶用茅草覆盖,高温多雨的气候容易腐烂,5~8年需要翻新一次,A正确;地震发生的概率较低;如果是大风、暴雨造成损害,那么每年都需要翻新,BCD错误。故选A。
14、煤等常规化石能源储量、产量不多;风能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对环境影响小;沿海地区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有明显的海陆风;热带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时间长,大风日多,风力强;夏季多气旋活动,只要不是台风正面登陆,风能可利用;海面风受到的摩擦力小,沿海平原地形平坦,对风力削弱也小,风力强。
15、海南岛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降水丰富;终年高温,积温高,生长期长达一年,农作物随时可播种,四季有收获,可以缩短育种时间。
16、海南属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常夏,对于老年人健康越冬有利,成为“候鸟老人”选择过冬地的重要条件;我国老龄化现象逐步加剧;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人们的消费能力大大提高;海南基础设施完善,为“候鸟老人”提供良好的居住,医疗,养老等条件;当地政府政策支持。
1.B 2.C 3.A
【解析】1.由材料可知,“候鸟”式养老是一种特殊的养老方式,老人们不以旅游为目的,在一个地方居住时间超过半个月,并随着季节变化选择不同的地方居住。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我国许多老年人来到海南岛,主要是因为该地纬度地,气候温暖,利于养老。主要原因是气候条件不同,故选B。
2.老年人大量涌入,给海南省带来的主要不利影响是管理难度加大,C正确。老年人不会增加就业压力,迁入老年人不依靠当地养老,没有给当地增加养老负担;老年人出行需求少,不会造成城市交通拥挤,ABD错误。故选C。
3.禁止外来老年人口流入不利于当地相关产业发展,不利于社会和谐,不合理,A符合题意。完善基础服务设施、适度发展老年产业、协调职能部门管理可以提高城市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均合理,BCD不合题意。故选A。
17、纬度低,年平均气温较高,蒸发快;地处夏季风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蒸发旺盛;沿海风力强劲,蒸发效率高;地形平坦广阔,且为泥质海滩,利于晒盐。
18、当地多玄武岩,就地取材利于减少建设成本;玄武岩比热容小,白天增温快;且为黑色,吸收更多热量,利于蒸发;玄武岩具有一定孔隙度,有利于渗水、析盐;玄武岩石材坚硬,耐腐蚀能力强,经久耐用。
19、有利: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快,可充分利用地球自转惯性,从而节省燃料和成本;地处沿海,海运便利,利于大宗设备、部件的运输;安全性好,附近无人口稠密区,火箭残骸的影响小;为开放性质的发射场,促进海南旅游业的发展。
不利:多雷电、强降雨等天气;空气湿度大,云雾多,能见度偏低;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靠近海洋,雨季长;容易受台风等灾害的影响。
沉积岩。蓝洞洞体形成于海平面较低的冰期,石灰岩海床经过海水长期侵蚀(溶蚀)、崩塌,形成的一个深洞(溶洞);随着间冰期到来,全球气温升高,海平面逐渐上升,达到目前高度,淹没了这些深洞(溶洞),就形成了蓝洞。
1.C 2.D
【解析】1.据材料可知,蓝洞形成于海平面较低的冰川时期,海平面低,海岸线变长,A正确,不合题意,海平面低,三角洲面积增大,B正确,不合题意。冰川时期,气温低,山地雪线下移,C错误,符合题意。气温降低,粮食增产概率减少,D正确,不合题意。根据题意,故选C。
2.据图丙可知,ac是岩浆岩,b是岩浆,d是变质岩,e是沉积岩,①是岩浆活动,②是变质作用,③是固结成岩,⑤⑥是外力作用。又据图乙可知,蓝洞形成于石灰岩,在冰川时期后期海水涌入侵蚀而成,石灰岩属于沉积岩,海水侵蚀是外力作用,故蓝洞岩石类型及形成蓝洞地质过程的是e、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D 4.A
【解析】3.根据材料蓝洞的成因与陆地上喀斯特竖井、天坑等相似,形成喀斯特地貌的岩石为沉积岩类,花岗岩、玄武岩为岩浆岩,大理岩为变质岩,石灰岩为沉积岩,所以该题选D。
4.根据所学知识地球冰期时气温降低,海平面下降,间冰期时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则BC错误,根据材料“蓝洞是指海岸或珊瑚礁盘的潜水区域,被海水覆盖的水下洞穴的开口”表明蓝洞形成后才被海水淹没,应形成于海平面下降时,岩石被陆地淡水溶蚀,故该题选A。
21、珊瑚岛。由珊瑚虫的遗骸堆积而成。
22、因为西沙群岛的大部分岛屿普遍海拔比较低;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海平面上升,部分岛屿面临被淹没的威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