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中国第一季——黑龙江习题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航拍中国第一季——黑龙江习题训练(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41.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25 16:17: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航拍中国之——黑龙江
一、地理位置
黑龙江省是中国位置最 、最 ,纬度最 ,经度最 的省份。
经纬度位置:
西起121°11′E,东至135°05′E,南起43°26′N,北至53°33′N,东西跨14个经度,南北跨10个纬度,2个热量带;东西跨14个经度,3个湿润区。
相对位置:
黑龙江东部和北部以乌苏里江 ( https: / / baike. / doc / 252417-267202.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黑龙江为界河 ( https: / / baike. / doc / 7579440-10428603.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与俄罗斯 ( https: / / baike. / doc / 2195528-2323067.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为邻,与俄罗斯的水陆边界长约3045公里;西接内蒙古自治区 ( https: / / baike. / doc / 24056827-24639969.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南连吉林省 ( https: / / baike. / doc / 2563913-2707673.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
二、地形地貌
黑龙江省地貌特征为“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地势大致是西北、北部和东南部高,东北、西南部低,主要由山地、台地、平原和水面构成。西北部为东北—西南走向的大兴安岭山地,北部为西北—东南走向的小兴安岭山地,东南部为东北—西南走向的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脉。东北部的三江平原、西部的松嫩平原,是中国最大的东北平原的一部分,平原占全省总面积的37.0%,海拔高度为50~200米。
三、气候特征
黑龙江省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省从南向北,依温度指标可分为中温带和寒温带。从东向西,依干燥度指标可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年降水量全省多介于400~650mm之间,中部山区多,东部次之,西、北部少。全省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春季低温干旱,夏季温热多雨,秋季易涝早霜,冬季寒冷漫长,无霜期短,气候地域性差异大。黑龙江省的降水表现出明显的季风性特征。夏季受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充沛,冬季在干冷西北风控制下,干燥少雨。
四、水文概况
黑龙江省境内江河湖泊众多,有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绥芬河四大水系,流域面积50平方千米及以上河流2881条,总长度为9.21万千米。有兴凯湖、镜泊湖 ( https: / / baike. / doc / 3776371-3966829.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连环湖 ( https: / / baike. / doc / 5701637-5914352.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和五大连池 ( https: / / baike. / doc / 24057347-24640600.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4处较大湖泊及星罗棋布的泡沼。
五、视频中相关知识点
1、北极村是中国最寒冷的地区之一,曾创下-52.3℃的中国最低气温记录,简析冬季严寒的原因。
2、说出漠河天亮得最早的日期,并分析当地该日天亮的时刻很早的原因。
分析库尔滨水电站的下游河流两岸雾凇的成因。
简述观赏雾凇的注意事项
5、哈尔滨在松花江畔,从自然和社会经济角度,分析哈尔滨举办冰雪节独特的区位条件。
6、解释雪乡下雪多的原因。
我国某地以降雪期长、降雪量大、积雪深厚而闻名,被誉为“中国雪乡”。由于冷暖气流常在此地相遇,每年10月至次年5月地面均有积雪,形成著名的“雪盆”。下图示意该地所在区域地形状况。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中国雪乡最可能位于图中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中国雪乡积雪最厚的月份是
A.12月 B.1月 C.3月 D.5月
3.与同纬度的东北平原相比,该地降雪时间较早的主要原因是
A.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冷空气到达时间早 B.受地形影响,空气湿度较大
C.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更容易形成降雪 D.海拔较高,有利于水汽凝结
7、瀑布与黑龙潭
瀑布和深潭的形成都是由于流水侵蚀 ,水底温度远高于气温,可推断附近有丰富的地热资源。
镜泊湖是中国最大的 高山熔岩堰塞 湖,与瑞士 日内瓦 湖齐名。
8.老黑山(火山活动)
黑龙江省是中国火山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老黑山是中国最年轻的火山之一,它上一次喷发的时间,距今不过两百年。
问1:通过整体性的原理,分析火山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问2:评价火山活动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9、说出“五大连池”名称的由来。
10、说出五大连池南格拉球山火山口湖泊的形成过程。
大兴安岭(火灾)
曾经,大自然花了亿万年的时间,塑造了一片原始森林。然而,砍伐和火灾,使它遭到极大的破坏,现在我们看到的,大多是新中国成立后,陆续栽种的再生林。
问1:火灾是导致大兴安岭森林资源破坏的重要原因,指出火灾多发季节,并简述原因。
问2:监测森林火灾的技术是 RS,综合分析灾情并提供模拟和预测借助的技术是 GIS ,为工作人员准确到达火灾现场提供帮助的技术是 GPS。
12.小兴安岭(森林资源)
在过去,这片森林更多意味着资源。当时,穿越小兴安岭的火车,一心一意往外运送木材和煤炭,如今,这条铁路成为游览森林的最佳路线。
问1:为什么铁路不再运输木材和煤炭了?
问2:列举小兴安岭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施。
1998 年,东北国有林区开始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呼啸奔驰的森林小火车逐渐驶进历史。读“我国东北林区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区域铁路线的分布特点是( )
A.沿等高线分布 B.沿河谷分布
C.沿山脊线分布 D.沿山麓分布
2.呼啸奔驰的森林小火车主要运输的货物是( )
A.原木B.农产品 C.工业品 D.旅客
3.森林小火车逐渐驶进历史的主要原因是( )
A.设施陈旧 B.运速太慢 C.运需太小 D.线路过密
13.三江平原(土壤和农业)
上世纪50年代,数十万人加入开垦北大荒的洪流,北大荒变身为北大仓,黑土功不可没。当地流传一句话: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北大仓的粮食年产量可以让一亿人吃上一整年。
问1:简述三江平原土壤肥沃的原因。
问2:说出三江平原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分析其成为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
14、分析三江平原有大量沼泽湿地的原因。
15.扎龙湿地
湿地占据了黑龙江省面积的十分之一。扎龙湿地是丹顶鹤的故乡,野生丹顶鹤全球仅有2400多只,期中的三百多只生活在扎龙。湿地不乏迷人的风情,也盛产生命的奇迹。黑龙江省拥有中国五分之一的湿地,这些绿色宝藏构成了它丰实的家底,也改变了人们对黑龙江的印象。
问:简述东北地区湿地的作用。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松嫩平原西部的内流区域,区内湖泊星罗棋布,河道纵横,沼泽湿地广布,1990年以来修建了多座水库。近几十年来,扎龙湿地迅速退化并形成大面积的盐渍化土壤。下面图甲为扎龙湿地位置图,图乙为扎龙湿地月平均降水量和月平均径流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扎龙湿地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②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③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④气候寒冷,地下水位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近几十年来,扎龙湿地迅速退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流域内降水显著减少 B.流域内蒸发显著增加
C.上游来水量显著减少 D.生态补水量显著减少
3.扎龙湿地对齐齐哈尔市环境调节能力最强的时期是( )
A.1月至2月 B.3月至5月 C.6月至9月 D.10月至12月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后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扎龙湿地面积广大,但积水较浅。下图示意扎龙湿地位置及周边主要地理事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一般来说,河流排水受阻常常会形成堰塞湖,但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了内流河,进而演变成扎龙湿地。这说明( )
A.扎龙湿地地势低洼,降水较多,气候较为湿润
B.扎龙湿地地势平坦,蒸发强烈,气候较为干旱
C.一直以来,乌裕尔河流域的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D.一直以来,乌裕尔河流域的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5.推测未来扎龙湿地水体含盐量的变化以及原因( )
A.增加——河水不断带来盐分,伴随水分蒸发,盐分富集
B.增加——流域内气候较为干旱,蒸发量始终大于降水量
C.减少——河水不断地汇入扎龙湿地,淡水稀释水体盐分
D.减少——流域降水丰富,水体盐分随地表水下渗而淋失
16.兴凯湖
一道天然的堤坝,将湖泊分成了性格迥异的大小兴凯湖。从太平洋吹来的风,让大兴凯湖时常波涛汹涌,像大海一样蔚为壮观。风继续吹向小兴凯湖,却被湖岗上的植被阻挡,因此小兴凯湖始终风平浪静。
问:文案中“从太平洋吹来的风”,指的是影响我国东部季风区的 东南季风 ,由此可以判断,大兴凯湖基本在小兴凯湖的 南方(方位)。
兴凯湖由大、小兴凯湖组成,两湖由一条长约90千米、最宽处约1千米的天然沙坝隔开。湖水从东北侧松阿察河溢出,注入乌苏里江。下图为“兴凯湖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以下各题。

1.天然沙坝面积最小的月份最可能为( )
A.2月 B.5月 C.8月 D.11月
2.兴凯湖湖水成为乌苏里江径流主要来源的季节最可能为(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参考答案
纬度高,冬季太阳高度角小;纬度高,是我国冬季昼最短夜最长的地区,日照时间极短;离冬季风风原地近,冬季盛行西北风,位于大兴安岭西北侧,冷空气积聚;严冬多晴日,夜晚漫长且保温作用差,降温幅度大;雪地反射率高,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少,地面辐射弱,气温较低。
夏至日(6月22日)。原因:漠河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区,昼极长,日出时刻极早;位于我国东北部,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早;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天亮的时间比日出时间早。
冬季,因纬度高,气温低于0℃;下游河流水温较高,附近水汽充足;来自水面附近的水汽与冷空气相遇,遇冷凝结;晴夜多,大气保温作用差,降温显著,在加上无风天气多,利于凝结。
因日出后雾凇逐渐融化,最好上午较早时间去;注意防寒保暖;注意环境保护;天寒地滑,谨防跌落。
5、自然条件:哈尔滨纬度高,气温低,冬季冰雪保存时间长;冰取自松花江,河流结冰期长,水量大,水体污染物少,所以取冰量大且冰体洁净。
社会经济条件:离冰源地近,运输成本低;旅游资源独特,游览价值高;作为省会城市,旅游设施完善,交通便利,客源广;东北地区重工业发达,运冰、造雪所用大型机械完备。
6、雪乡位于群山环绕的盆地,来自西北的冷空气和南来的海洋暖湿气流相遇,形成丰富降雪。
【答案】
1. A 2.C 3. B
【解析】1.雪乡最可能纬度高且地势较高、位于山地的迎风地带。从图中看,甲地位于山地的东南坡,三面环山,冬季,北面袭来的西伯利亚寒流和南来的日本海的暖湿气流在此交汇,降雪量大,最可能是中国雪乡,据此分析选A。
2.中国雪乡的降雪主要是冬季北面袭来的西伯利亚寒流和南来的日本海的暖湿气流在此交汇形成的降雪,积雪期可以长达7个月,积雪最厚的月份应该是冬去春来、气温还不足以融化积雪的月份。结合选项,12月、1月降雪仍在继续,积雪厚度仍在加大;5月积雪已经融化,3月最合适,选C。
3.与同纬度的东北平原相比,该地不如东北平原离冬季风源地近,但该地西、南、东三面环山,区内河流多,且受地形影响,空气湿度较大,南北气流在此交汇,容易形成降水,故降雪时间较早;该地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海拔较高并不是该地水汽凝结的条件,据此分析选B。
8、问题一:熔岩流和火山碎屑会改变地表形态;火山喷发导致热空气受热膨胀,加之大量火山灰作为凝结核,增大降水概率;形成火口湖或堰塞湖,改变地表水系;火山灰覆盖在地表,增强土壤肥力;火山灰漂浮在大气中,增强削弱作用,降低气温;影响地表植被,使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
问2:不利:毁坏农田、建筑,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加剧大气污染,威胁人体健康;降低能见度,影响航空运输;诱发地震。
有利:形成独特的旅游资源;形成矿产资源,为建筑化工行业提供原料;形成肥沃土壤,利于发展农业。
9、火山熔岩顺着地势前进,阻塞了白河河道,形成了五个串珠状的湖泊。
10、 历经百万年的时间,火山口形成了厚厚的腐殖土层,土壤孕育了植物,而植物阻止了雨水向外渗透,湖泊逐渐形成。
11、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少;大风天气多,风力强,加快火势蔓延。
12、问1:答:出于生态保护的目的,导致对东北木材和煤炭需求的减小
问2:答: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绿色食品、药材、特色养殖业,木材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合理采伐,实现采育平衡;改善能源结构,减少对林区的压力;加强林区建设与管理。
1.B 2.A 3.C
【分析】本题考查定位及东北地区地理环境分析
1.本题考查交通布局及其影响。该地河流呈放射状分布,区域内部存在高点,因此本地区总体中高周低,说明该地地形总体以山地为主。而山区河流往往分布于河谷地区,该地区的铁路线几乎与河流重合分布,因此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河谷分布。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2.读图分析,根据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区域处于长白山林区,该地区林业生产发达,大量原木需要外运,因此该区域的铁路主要用来运输原木。故A项正确。该地位于山地林区,农业生产条件差,无法产出大量农产品。故B项错误。该地区位于长白山林区,工业生产条件差,基本没有工业产品的运输。故C项错误。石材并不是林区的主要出产之物,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3.在铁路建设初期,本地区的铁路主要用来运输木材,如果对原木的需求一直存在,即使设备陈旧,当地也会对铁路进行修缮,以满足运输需要。近些年,长白山林区资源得到保护,运输需求减小,导致当地的铁路被废弃。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13、问1:沼泽或草甸植物有机质生产量大,但因纬度高气温低,微生物不 活跃,分解有机质效率低,导致土壤中有机质积累量大。:
问2:答:商品谷物农业。
优势条件:夏季温暖,白昼时间长,雨热同期;冬季气温低,有效杀死病虫害;黑土广布,土壤肥沃;湿地众多,灌溉水源充足;土地辽阔,地形平坦,有利于农业机械化耕作和大规模经营;人口较少,人均耕地多,商品率高;工业基础好,机械化水平高;产品质量好,市场需求量大。
冬春季节有些河段有凌汛现象,河水泛滥,春季积雪融水导致春汛,春夏季节降水多,偶有暴雨;河网密集,地下水位高;纬度高,冬季漫长,气温低,蒸发量小;冻土广布,不易下渗;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产出丰富的动植物产品,为人类提供多种资源;调节气候,调蓄洪水;维持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分解、吸收有害物质,降解环境污染物;美化环境,提供旅游和航运功能;有极大的科研价值。
1.A 2.C 3.C
【解析】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扎龙湿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且位于松嫩平原西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①正确;该地维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弱,②正确;且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③正确;地下水位低利于下渗,不是湿地的形成条件,④错误,结合选项可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结合材料可知,1990年以来该地修建了多座水库,因此扎龙湿地迅速退化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上游来水量显著减少,C正确;近几十年来,流域内的降水状况和蒸发状况不会发生显著变化,AB错误;材料并无显示近期十年来扎龙湿地生态补水变化状况,D错误;故选C。
3.结合材料可知扎龙湿地在6~9月份进入雨季,月均降水量和月均净流量均较大,该时间段对齐齐哈尔市环境调节能力最强,C正确;1月至2月、3月至5月、10月至12月扎龙湿地径流量相对较少,对环境调节作用较弱,ABD错误;故选C。
【点睛】湖泊湿地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洪蓄水的生态功能;同时也具有供给、支撑、文化、调节等生态功能。
4.B 5.A
【分析】4.由材料可知,扎龙湿地面积广大,可判断该地地形平坦开阔,A错误。乌裕尔河不断注入,而湿地水无法外泄,但扎龙湿地面积稳定,故水分消耗以蒸发为主,所以判断该地气候较为干旱,蒸发旺盛,B正确。乌裕尔河为外流河时降水量等于蒸发量加上径流量,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乌裕尔河为内流河时,短期内,降水量仍大于蒸发量,这样才会使扎龙湿地面积扩大,进而使得蒸发量增大,经过较长时间,降水量等于蒸发量,达到平衡状态,扎龙湿地面积稳定,C、D错误。故选B。
5.由材料可知,湿地水因无法外流,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水中溶解的盐分会在湿地中积累,随着湿地水分的蒸发,使盐度增大,最终饱和,C、D错误,A正确。蒸发量与降水量 关系由上题可知,乌裕尔河为外流河时降水量等于蒸发量加上径流量,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乌裕尔河为内流河时,短期内,降水量仍大于蒸发量,这样才会使扎龙湿地面积扩大,进而使得蒸发量增大,经过较长时间,降水量等于蒸发量,达到平衡状态,扎龙湿地面积稳定,B错误。故选A。
16、兴凯湖
1.C 2.D
【解析】1.根据材料天然沙坝位于大、小兴凯湖之间,湖泊水位低时,沙坝裸露面积大;湖泊水位高时,沙坝裸露面积小。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最多,湖泊水位最高,天然沙坝面积最小,C项正确;故选C。
2.乌苏里江春季有积雪融水补给,夏秋季节多大气降水补给,冬季补给来源少,河流水位低,湖泊水补给成为其主要补给类型,D项正确;故选D。
【点睛】补给类型:大气降水补给、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湖泊水补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