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古
代
埃
及
第一课
课程标准:初步了解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通过金字塔了解亚非古代文明及其传播
制作:黎燕琳
导入新课
在古埃及人的传说中,有一位贤明的国王叫做奥赛里斯,他的弟弟塞特嫉妒他,将他杀害,并且把尸体切成 13 个碎片,扔到了尼罗河,奥赛里斯的妻子伊西斯到处寻找,将这些碎片找回来拼在一起,痛哭不已,伊西斯的真情感动了神,遂让她怀孕产下奥塞里斯的遗腹子荷鲁斯。那么荷鲁斯是什么人、他如何成为了国王 法老是什么人 又是由谁建造的金字塔 请与我们一起来揭开古埃及的秘密。
奥赛里斯与法老(右)
埃及,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
01
02
03
04
第一站文明起源——尼罗河的赠礼
第二站走向发展——金字塔的荣光
第四站文化为果——文字与科学
第三站埃及法老——人世间的太阳神
目
录
第一站文明起源——尼罗河的赠礼
1.灌溉之源
通过地图,概括埃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
埃及在地理上就分为上埃及、下埃及两部分。在上埃及除中间的尼罗河谷地外,东西两侧峭壁对峙,峭壁之外是广袤的沙漠。下埃及则是地势低平的尼罗河三角洲地带,土壤肥沃。
第一站文明起源——尼罗河的赠礼
古埃及人把一年分为泛滥季、生长季和丰收季
“只要喝过尼罗河水的人,无论他走到哪里,他的心一定会留在埃及“。——埃及谚语
这句谚语反映了什么信息?
埃及人崇拜尼罗河,他们认为尼罗河不仅给他们提供了生活资源,而且还是神的化身。
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在一般人看来,洪水泛滥是人类的灾害,但在埃及,却不完全是这样子的,为什么?
1.灌溉之源
第一站文明起源——尼罗河的赠礼
关于尼罗河的古地图
尼罗河在埃及人民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是沟通上下埃及的天然大动脉。
尼罗河为干旱少雨的埃及提供了充沛的水源.
1.灌溉之源
观察地图,可以发现人类的活动区域主要集中在哪些地方?
“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希罗多德
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带
“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出来,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埃及诗篇
第一站文明起源——尼罗河的赠礼
尼罗河水神哈碧
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在古埃及人心中具有至高无上的意义。
1.灌溉之源
长着一对丰满、下垂乳房
哈碧神的具体形象
皮肤呈蓝绿色
象征经过尼罗河洪水滋养后的肥沃田地
帕勒摩石碑
古埃及尼罗河泛滥水位记录
《帕勒摩石碑》的资料,从第1王朝开始,就有关于尼罗河每年洪水泛滥高度的记载,如第1王朝“王T,第一年,六肘”,“第三年,四肘一掌”,“第五年,五肘五掌一指”,“第六年,五肘一掌”。
世界上的文明,都与河流结下了不解之缘,古巴比伦与两河,古印度与印度河、恒河,古中国与黄河、长江均是如此。
第一站文明起源——尼罗河的赠礼
四大文明古国发展的共同点有哪些?
地理条件都是“大河+平原”的组合方式
经济上,都依赖于大河灌溉而形成的灌溉农业为主
文化上,都形成了各自的书写文字。
第一站文明起源——尼罗河的赠礼
01
03
02
04
05
06
约公元前3500年
出现若干小国
古埃及初步统一
(纳尔迈)
约公元前3100年
古王国时代
中王国时代
公元前18世纪
被波斯帝国吞并
公元前525年
被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占领
新王国时代
古埃及近3000年的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第二站走向发展——金字塔的荣光
天空把自己的光芒伸向你,以便你可以去到天上,犹如神的眼睛一样。——金字塔铭文
埃及人第一次教给人们说,人类的灵魂是不朽的·····——希罗多德《历史》
金字塔是埃及灵魂在空间中的永恒定向坐标
1.修建金字塔
第二站走向发展——金字塔的荣光
金字塔是什么?
阿拉伯文意为“方锥体”,它是一种方底,尖顶的石砌建筑物,通说认为是古代埃及埋葬国王和王后的陵墓。由于它规模宏大,从四面观看都呈等腰三角形,颇似汉字中的“金”字,故形象地译为“金字塔”。金字塔一词是中国人对埃及的角锥体陵墓的形象化的称呼,因为这种建筑物的外形类似汉字中金字的外形。
用途
1.修建金字塔
第二站走向发展——金字塔的荣光
金字塔是埃及最引人注目的建筑遗迹,是法老的陵墓和他们权力的有力见证。但它们是如何修建和由谁建造的呢?
由海因里希·莱特(Heinrich Leutemann)创作于19世纪80年代。
观察图片,金字塔的修建真的如图片描写的那样吗?
不是所有的金字塔都是用重达数吨的巨大石块建成,许多金字塔是用石砖修建的.
其次,在埃及并没有奴隶,至少没有像希腊或罗马那样被驱使强迫劳动的奴隶。
人们并没有借助斜坡搬运用于修建金字塔的石块。
1.修建金字塔
第二站走向发展——金字塔的荣光
高度为146.59米,底边长为230米,整个金字塔是由250多万块,每块重约2.5吨到50吨的巨石垒砌而成的。
胡夫金字塔
随着长年累月的日晒、风蚀,今天的胡夫金字塔高度降为137米,而底边长度为227米。
要达到这样高的工艺水平,按照当时的条件,需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与心血汗水?
工艺水平极高
“在一座很大的金字塔上,有这么一块石刻……上说,为造此塔,工人所耗的蔬菜及泻药(费银逾1600塔伦(合1600万美元)。”——狄奥多罗斯
巨石与巨石之间严丝合缝,几乎看不出缝隙,甚至连薄薄的纸片也难以插入。
1.修建金字塔
第二站走向发展——金字塔的荣光
①河运 石料以及所有修建者需要的材料,都使用大船从尼罗河运输而来。
②采石 在采石场,一般而言都离工地不远,工人们将石料加工成石块,并将其运至工地。
③石块搬运 工人们使用木质或泥砖拖板用绳拖拽石块。
④工人餐饮 食物来自皇家仓库,而工人们居住在特别修建的村庄里。
⑤制砖 使用尼罗河黏土制造几百万块砖。中王国时期的金字塔,主要由泥砖建成。
⑥工人 他们不是奴隶,而是由国家支付酬劳的工人,似乎职务是在父子之间传承的。
1.修建金字塔
第二站走向发展——金字塔的荣光
⑦专职人员 工地上有大量的专职人员,包括雕塑师、木匠、医生和水手。
⑧技术人员和抄写员技术人员参与到建筑设计中,抄写员负责为法老控制支出。
⑨建筑师 建筑师负责为建筑物设计图纸和模型,并对整个建造阶段进行监管。
⑩斜面 斜面用来将重物提升至高处,尽管大部分建材用于打地基。
1.修建金字塔
第二站走向发展——金字塔的荣光
头戴那美斯(头巾)且戴着一副假胡子,这两个饰物正是君王的标志。
吉萨的斯芬克斯
它的前爪之间是梦石碑,是第十八王朝法老图特莫斯四世在位时所立,碑上刻有法老感谢斯芬克斯宣布其为埃及王的致辞。
最近,斯芬克斯的爪子已经被修复
埃及人认为,斯芬克斯是守卫者,吉萨的斯芬克斯也不例外
2.狮身人面像
第三站埃及法老——人世间的太阳神
纳尔迈,埃及第一位法老
“法老”这个词的原意是“大房子”、“宫殿”,本指国王们办公的地方,后来便成为对国王的尊称。
纳尔迈记功石板正面
埃及英雄美尼斯
纳尔迈挥动权杖,揪住向他屈膝的敌人的头发猛击。这是一个象征着征服的姿势。
观察石板画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意思?
法老的身旁是一只神鹰,它傲然站在用战败者的人头做成的6根纸草茎上,抓住一根绳,绳子穿过人头的鼻孔。神鹰是上埃及的保护神,纸草则是下埃及盛产的植物,代表了下埃及。
这幅图的意思是上埃及人在国王纳尔迈的带领下,打败了下埃及,俘虏了6000名下埃及人,统一了埃及。
第三站埃及法老——人世间的太阳神
法老
贵族、官吏、僧侣
平民
奴隶
等级森严的金字塔形社会结构
奴隶制国家,同时也是一个政教合一的独裁王国。
排列成行的眼镜蛇
红宝石
太阳的象征
阿蒙·拉神
这枚盾形戒指的装饰图案是太阳神拉的头部,这象征着太阳神拉的力量与威信。古埃及人相信当这枚戒指被国王拥有后,太阳神所具有的力量就依附在国王身上。
第三站埃及法老——人世间的太阳神
法老
太阳神的化身
宗教+政治
最后的祭司
“这批人,系以拜神为其本务,对于下列典礼仪式,均异常熟悉,……他们身上穿的,一律都是麻织品。凡属上身衣服,都是新洗过的。洁净,似已成为他们第二天性。衣服难看一点不要紧,但不洁净绝不能穿。每隔三天,必从头至足大刮大洗一次……他们习惯于洗凉水澡,每日要洗四次:白天两次,晚上两次。”——希罗多德《历史》
僧侣们的日常生活
在早王国和古王国时期,法老掌握着绝对的权力,是国家的主宰。
法老:全国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
第四站文化为果——文字与科学
1.永恒不变的文字——象形文字
埃及的象形文字最早出现于公元前3000年,一直使用到公元4世纪,存在时间达3400年之久。但是后人对埃及文字的了解,只是近一个多世纪的事。
让·弗朗索瓦·商博良
第一位破解古埃及象形文字结构并破译罗塞塔石碑的学者,从而成为埃及学的创始人,被后人称为“埃及学之父”
比一比,根据图片,猜一猜是什么意思?看谁认得最多最准确?
罗塞塔碑
山
水
生命
走路
吃
敌人
国王
男人
女人
依赖于各种知识的综合
来源于社会生活的需要
根植于生活实际的总结
3.太阳历
古埃及人把一年分成了12个月,每个月30天。因为尼罗河泛滥的间隔时间是365天,所以他们在每年岁末添上5天。这和天文历中的365.25天仅仅相差0.25天。
第四站文化为果——文字与科学
3.木乃伊——通往冥界之路
第十八王朝时期阿美诺菲斯三世(Aménophis Ⅲ)的随葬品,现藏于都灵古埃及博物馆。
香精油 除了在制作木乃伊时会用到香精油外,还会在随葬品上使用香精油。
制作木乃伊的步骤
洗身 在开始真正制作木乃伊之前,首先要尽快处理死者,避免尸体腐坏。人刚一过世,就会将他的尸体运送至一个用于按照明确的仪式为尸体洗净进行准备的地点。
取出脏器 制作木乃伊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将死者的脏器取出。尸体保存者首先从鼻部取出大脑,然后在腹部左侧切开,摘除肠、肝、胃和肺。这些器官经过脱水储存在礼葬瓮中。
“肉体死亡为灵魂开启通往永生的大门。”——《亡灵书》
说明了什么?
保存尸体——永生的要求
第四站文化为果——文字与科学
3.木乃伊——通往冥界之路
死者干燥和整理 制作木乃伊本身指使尸体脱水,避免尸体腐烂,方法则是将尸身埋葬在天然的盐——泡碱之中。经过四十天的干燥,尸体的重量将会减轻一半,这时再将死者掘出。然后,尸体保存者清洗尸体并缝合腹部的侧切口。
缠绕绷带和丧葬护身符 尸体脱水后就准备好面对永恒的生命,并在尸身上涂圣油,然后将其浸没在大量松脂中。在缠绕绷带这个最后的步骤时,尸体保存者在布料绷带上放置许多用于保护死者免遭厄运的护身符。
礼葬瓮,来自图坦卡蒙的陵墓。现藏于开罗埃及博物馆。
丧葬队手持用于冥界生活的陪葬品的仆人们,这是古纳地区拉莫斯(第十八王朝)陵墓中的绘画
第四站文化为果——文字与科学
五千年前的人怎么做算术题的
第四站文化为果——文字与科学
2.数学
创立了完整的数学符号,采用了十进位制。
创建了完整的运算法则,有加法、减法、倍乘、分数算法以及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
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深度认识,主要体现在古埃及在丈量土地和建筑的设计方面。
古埃及的数学成就来源于日常的生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