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一、教材说明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节的内容。圆的面积是在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及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后,且认识了圆,会计算圆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并能熟练运用圆面积公式,不仅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1、教材所处地位:
本节内容分为四个部分:
(1)课前交流
(2)认识圆面积的含义
(3)在感知基础上归纳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4)利用所学的面积公式去独立完成课堂练 习,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2、教学内容结构:
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圆的面积 公式的应用。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在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学生对圆的无限平均分割,“弧长”无限的接近“线段”的理解以及将圆转化为长方形时,长方形的长是圆的周长的一半的理解。
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圆面积的含义,理解和掌握圆面积计算的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二、教学目标
2、能力目标:
让学生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动手操作及探索中体会“化圆为方”的转化方法,初步感受极限思想。
二、教学目标
3、情感目标:
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索以及独立自主地完成课堂练习,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新课程提出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本节课教材内容的特点,决定采用谈话法、演示法、练习法来教学。
三、说教法与学法
三、说教法与学法
1、谈话法: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学生生活经验,抓住新旧知识的特点,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探究,突出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教学。
三、说教法与学法
2、演示法:
在将圆分割、拼接成矩形的过程中,运用到此法,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推导圆的面积计算。
三、说教法与学法
3、练习法:
在本节课中会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以促进学生将知识转化的技能技巧,同时也能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发展学生智力。
三、说教法与学法
4、学法指导: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圆的面积推导过程,故在教学中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动手操作法、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将圆转化为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
四、说教学过程
以《曹冲称象》的故事来引导学生遇到新问题会把它用自己已有知识和方法来解决。
1、课前谈话:
2、导入新课:
羊边走边吃,当这只羊把能吃到的草全吃光了的时候,吃过的地方是一个什么形状?
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老师提问:
1、这根绳子有多长?
学生回答:
r
2:羊走了多少米?
3:羊吃了多大面积的草?
(绳子长度其实就是圆的半径)
(羊走的路程即为圆的周长)
(引出本课题的关键,也就是如何计算圆的面积)
3、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探究:
(1)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圆的面积推到。
由于学生已掌握用割补法或用相同的图形相拼法,把图形转化来推导该图形的面积,因此教师可以建议学生按照书本上的方法把圆平均分成若干(偶数)等份,如:8份、16份、32份等。每个小组选其中一组进行操作,同时教师走下讲堂引导小组合作来完成。
(2)把每个小组剪拼的图形贴到黑板上,让学生观察。
8份:
16份:
32份:
经过观察会发现,当一个圆被平均分成32份时,拼成的图形较接近长方形。
1、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2份后,它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你们从中发现什么变了?(图形的周长变了);什么没有变?(面积不变)
2、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长是圆周长的一半,宽是圆的半径)怎样求圆的面积?
(3)教师提问: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去操作,并展示各小组操作的结果,使学生从中发现问题,为进一步分析、抽象概括作好准备,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师随着学生的指导板书圆面积的推导过程。
五、应用巩固
1、你们现在能求出羊吃草的面积吗?
2、课本习题
六、教学反思
在本堂课中,我遵循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第二学段(4-6年级)目标: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来教学,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来逐步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但由于这是我第一次设计说课,教学经验尚浅,对许多问题可能并未考虑周全,故本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借由此次比赛能够得到各位老师的指导及帮助,以提高我的教学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