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基础练习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黄土高原地区大量传统村落仍保持了较好的原生村落风景和特色浓郁的建筑风貌,“沉坑藏林”式传统村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该类型传统村落一般位于完整塬面上,临近空间皆为平原耕地,无险可依、无势可仗,主体窑洞以合院形式下沉于地坑中,下沉式院落之间高林密布,窑院藏于林间,二者浑然一体。读黄土高原分布图和“沉坑藏林式”村落布局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黄土高原分布图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山脉的走向为自西向东,字母D处的河流为黄河
B.B山脉为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
C.C山脉南侧是古代丝绸之路的经过地
D.黄土高原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省
2.完整塬面上的传统村落选择“沉坑藏林式”布局的理由是( )
A.仰视风景 B.生活便利 C.利于生产 D.利于避险
徐霞客是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是研学旅行的鼻祖。他为后人留下的《徐霞客游记》是不可多得的地理学巨著。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及现在的21个省份。读下图,完成3-5题。
3.徐霞客游历地区主要位于我国( )
A.地势第二、三级阶梯 B.地势第一、二级阶梯
C.内流河分布区 D.干旱地区与半干旱地区
4.徐霞客在考查了广西、贵州、云南后,对这一带的地貌做了总结:“峭峰离立,分行竞颖”。这说明当地的地形特点是( )
A.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B.地形崎岖,石灰岩广布
C.沟壑纵横,黄土广布 D.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5.云南各地自然条件差异大,民族众多,风俗各异。《徐霞客游记》中记载了当地少数民族的许多风俗习惯和生活场景。下列属于该地区少数民族风俗的是( )
A.雪顿节 B.那达慕大会
C.元宵节 D.泼水节
材料1:青海日报融媒体2023年4月28日讯,预计“五一”假日(4月29日-5月3日)期间,4月30日-5月1日全省大部最高气温将下降4~6℃,玉树北部、果洛北部有中到大雪;5月2-3日青南及祁连山区多小雨雪天气,省内其余地区晴或多云,气温缓慢回升。材料2:天气预报网发布的西宁市2023年5月1日至5月4日天气情况截图,如图。结合材料1、2及所学,完成6-9题。
6.由图分析,“五一”假日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的天气状况应该是( )
A.晴 B.多云 C.阴 D.小雨
7.由图分析,西宁哪一天的气温日较差最小( )
A.05/01 B.05/02 C.05/03 D.05/04
8.影响我省“五一”期间仍产生降雪天气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地形地势 D.人为活动
9.一天当中,一般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 )
A.正午12点,凌晨2点 B.午后2点,凌晨2点
C.正午12点,日出前后 D.午后2点,日出前后
哈拉湖是青海第二大湖泊,共有二十多条河流从四周注入,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水系。湖区人烟稀少。下图示意哈拉湖流域水系分布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读图可知哈拉湖流域的地形特征为( )
A.中间高,四周低 B.中间低,四周高
C.河网密布,千沟万壑 D.多喀斯特地貌
11.G河流程短,却成为哈拉湖主要的补给水源之一。结合所学知识,推测哈拉湖主要水源来源为( )
A.冰雪融水 B.雨水 C.黄河 D.地下水
2023年4月9日以来,我国发生一轮影响多达18个省份的大范围沙尘天气过程,4月13日至15日,新一股冷空气影响我国,这股冷空气整体势力不强,但大风、沙尘仍然如影随形。完成12-14题。
12.强沙尘的袭击,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下列天气符号表示沙尘暴的是( )
A. B. C. D.
13.北方沙尘暴肆虐,影响范围波及18省,本该春风十里,谁料成了黄沙漫天,将有超4亿人集体“吃土”。下列关于沙尘暴对我国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空气湿度大,百物生霉
②土壤变得贫瘠,掩埋和损害农作物,污染环境
③造成洪涝,严重影响夏、秋农业收成
④危及交通安全,呼吸道疾病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4.若想监测此次沙尘的移动方向及影响范围,宜使用( )
A.遥感影像图 B.中国政区图 C.中国地形图 D.中国旅游图
二、解答题(共2大题)
15.旅游已经成为人们当今的一种生活方式,中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下图为家住张家界的小明同学暑假“中国四大地理区域之旅”的考察线路图。请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到达北京后,小明参观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请写出两个小明可能参观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名称 。
(2)从哈尔滨到乌鲁木齐,小明发现沿途自然景观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推测造成这种景观变化的原因是 。
(3)乙区域被誉为“黑土地和黄土地”,其中“黑土地”是指 (地形区);甲、乙两区域的分界线是 线(山脉和河流);丙、乙两区域的分界线是 等降水量线。
(4)下列农业类型与地理区域组合正确的是( )
A.丁——高寒牧业和河谷农业 B.甲——灌溉农业 C.乙——水田农业 D.丙——旱地农业
16.长江经济带是国家重大战略发展区。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资料一:长江三角洲、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的三大城市群。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需要建设以长江黄金水道为核心,以沿江高速公路和铁路为重要内容建立长江立体化综合交通走廊,长江三峡工程的兴建大大提升了川江航道通航能力。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发展区,长江经济带要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资料二:长江主航道各航段水深、高铁各区段运行速度示意图。
(1)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资源优势体现在: 、水能资源丰富。
(2)读图可知渝万高铁时速明显低于沪宁高铁,其原因是受 因素的影响。
(3)读图可知,越往下游长江航道水位越 ,原因是 。
(4)从人类活动方面简析长江流域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
(5)说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除防洪之外的其他综合效益 。
(6)为进一步做好长江流域的防洪减灾工作,请你献计献策 。
试卷第2页,共5页
试卷第1页,共5页
参考答案
1-14
D C A B D C B
C D B A D C A
15.(1)(示例)故宫、天坛、长城、颐和园、十三陵、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2)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3) 东北平原 秦岭—淮河 400mm
(4)A
16.(1)矿产资源丰富
(2)地形
(3) 高 水量增多,地势低平
(4)乱砍滥伐、围湖造田
(5)发电、城市供水、农业灌溉、南水北调、航运、水产养殖和旅游等综合效益
(6)上游植树造林,中游退田还湖
答案第2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