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变量关系
一、选择题
1.女儿在上海给在广东老家的爸妈打电话,电话费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因变量是( )
A. 时间 B. 电话费
C. 女儿 D. 以上均不对
2.下列各量不存在依赖关系的是( )
A. 一个人的衣着与智力
B. 商品房的面积与总的价格
C. 温度的高低与穿衣服的多少
D. 树木的高度与土壤
3.已知自变量x与因变量y之间满足关系式y=,当自变量x=2时,因变量y的值为( )
A. 2 B. 5
C. D.
4.下列关系是函数关系的是( )
A. 三角形的面积S与周长C
B. 矩形的长a和宽b
C. 梯形的上底a和下底b
D. 圆的周长C和面积S
5.国内快递1000 g以内的包裹的邮资标准如表:
运送距离x(km) 0邮资y(元) 5.00 6.00 7.00 …
如果某人在西安要快递800 g的包裹到距西安1200 km的某地,那么他应付的邮资是( )
A.5.00元 B.6.00元
C.7.00元 D.8.00元
6.下图是一同学骑自行车出行的图像,从图中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A. 整个出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km/h
B. 前20分钟的速度比后半小时的速度慢
C. 前20分钟的速度比后半小时的速度快
D. 从起点到达终点,该同学共用了50分钟
7. 汽车经过启动、加速行驶、匀速行驶、减速行驶之后停车,若把这一过程中汽车的行驶路程s看作时间t的函数,其图像可能是( )
二、填空题
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y(米/秒)与气温x(℃)之间有如下关系:y=x+331.
(1)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自变量是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
(2)当气温x=15 ℃时,声音速度y=________米/秒.
2.国家规定个人稿费的纳税方法是:不超过800元的不纳税,超过800元而不超过4000元的按超过800元的14%纳税,超过4000元的按全部稿酬的11%纳税,某人出版了一本书,共纳税420元,则这个人的稿费为________.
3.图中一组函数图像,它们分别与其后所列的一个现实情境相匹配:
情境A:一份30分钟前从冰箱里取出来,然后被放到微波炉里加热,最后放到餐桌上的食物的温度(将0时刻确定为食物从冰箱里被取出来的那一刻);
情境B:一个1970年生产的留声机从它刚开始的售价到现在的价值(它被一个爱好者收藏,并且被保存得很好);
情境C:从你刚开始放水洗澡,到你洗完后把它排掉这段时间浴缸里水的高度;
情境D:根据乘客人数,每辆公交车一趟营运的利润.
其中情境A,B,C,D分别对应的图像是________.
三 、解答题
1.写出下面题中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因变量、常量各是什么?
(1)购买单价为1.5元的圆珠笔,总金额y(元)与圆珠笔数n(支)之间的关系;
(2)用总长为60 m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矩形的面积S(m2)与一边长l(m)之间的关系式.
2.如图所示为1984年到2012年的奥运会中,我国每届奥运会获得的金牌数,设年份为x(x∈{1984,1988,1992,1996,2000,2004,2008, 2012},金牌数为y.
试判断y是否为x的函数?x是否为y的函数?
3.心理学家发现,学生对概念的接受能力y与提出概念所用的时间x(单位:分)之间有如下关系:(其中0≤x≤20)
提出概念所用时间(x) 2 5 7 10 12 13 14 17 20
对概念的接受能力(y) 47.8 53.5 56.3 59 59.8 59.9 59.8 58.3 55
(1)上表中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2)当提出概念所用时间是10分钟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是多少?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提出概念几分钟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
(4)从表格中可知,当时间x在什么范围内时,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增强?当时间x在什么范围内时,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降低?
一、选择题
1.答案 B
2.答案 A
3.解析 当x=2时,y==.
答案 C
4.答案 D
5.解析 根据题意知,x=1200,1000<1200≤1500,∴他应付的邮资y=7.00元.
答案 C
6.解析 对于A,因为平均速度为=7km/h,故A不正确.对于B,前20分钟的速度为=km/min,后半小时的速度为=km/min,∵>,故B不正确,C正确,而D显然不正确.
答案 C
7.解析 汽车加速行驶时,速度越来越快,而汽车匀速行驶时,速度保持不变,体现在s与t的函数图像上是一条直线,减速行驶时,速度越来越慢,但路程仍是增加的,故选A.
答案 A
二、填空题
1.答案 (1)气温 传播速度 (2)340
2.解析 显然(4000-800)×14%=448(元),故稿费应小于4000元,设稿费为x元,由题意可得(x-800)·14%=420(元),得x=3800.
答案 3800元
3.答案 ①③④②
三、解答题
1.解 (1)y=1.5n,其中1.5为常量,n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
(2)S=l(30-l),其中30为常量,l为自变量,S为因变量.
2.解 由题图知,获得的金牌数y随着年份x的变化而变化,对于每一个x的值,都有唯一确定的一个y与它相对应.所以获得的金牌数y是年份x的函数.
由图知,金牌数16对应了年份1992和1996,即对于每一个y的值,并非都有唯一确定的一个x与它相对应,所以年份x不是获得的金牌数y的函数.
3.解 (1)反映了提出概念所用的时间x和对概念的接受能力y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2)由题中表格可知,当提出概念所用时间为10分钟时,学生接受能力是59.
(3)提出概念所用的时间为13分钟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
(4)当x在2分钟至13分钟的范围内时,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增强;当x在13分钟至20分钟的范围内时,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降低.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