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镇海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科学模试提优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科学模试提优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2.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7-24 15:30:21

文档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科学模试提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第1~10小题每题4分,第11~15小题每题3分,共55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23·温州模拟)科学家在巴西小教堂国家公园的块谷中发现了一新树种-----高山银耳( 如图),其花朵呈白色非常美观。高山银耳属于
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2.(2022·鹿城模拟)蓝夹缬是温州千年印染工艺,手工打靛制造的染液,需要加入一种盐,提高染色的效果。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生石灰(CaO) B.氯化钠(NaCl)
C.酒精(C2H6O) D.熟石灰(Ca(OH)2)
3.(2023·镇海模拟)下列实验操作中符合要求的是(  )
A.寻找物像 B.连接仪器
C.CO2的验满 D.倾倒液体
4.(2023·镇海模拟)观察是学习科学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显微镜与放大镜是初中阶段使用的主要观察工具。下列有关实验仪器的选择错误的是(  )
A.在观察小肠绒毛时,用到的是放大镜
B.实验室使用的光学显微镜可用于观察病毒的结构
C.在观察根尖结构的实验中,用到的是显微镜 D在观察和解剖花的实验中,用到的是放大镜
5.(2023·龙港模拟)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发生两次7.8级地震。大灾之后防大疫,为防治灾区传染病的蔓延,人们需要对饮用水消毒,大面积喷洒消毒药水等。这在传染病的防治中属于(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提高自身免疫力
6.(2023·龙港模拟)小龙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上烧水,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  )
A.水能够灭火,所以纸盒不会烧着
B.火焰的温度较低,低于纸的着火温度
C.纸和水接触后,纸的着火点发生改变
D.水汽化带走大部分热量,达不到纸的着火点
7.(2023·龙港模拟)如图所示是小龙手握水杯的情形,手和水杯都在空中静止。其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手对水杯的压力与水杯对手的压力
B.水杯受到的重力与手对水杯的压力
C.水杯受到的重力与手对水杯的摩擦力
D.水杯对手的摩擦力与手对水杯的摩擦力
8.(2023·龙港模拟)人们采取扞插的方法来繁殖葡萄、几季等植物,以下植物的生殖方式与其不同的是(  )
A.石榴用压条的方法繁殖 B.马铃馨用块茎繁殖
C.水蜜桃用嫁接的方法繁殖 D.向日葵用种子繁殖
9.(2023·龙港模拟)(天工开物)记载,我国古代以炉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锌)来炼制金属锌,其关键原理是:2ZnO+CCO2↑+2Zn。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0.(2023·镇海模拟)如图L型走廊弯道处放有一面与墙面成45°角的平面镜,当小阳按箭头方向行进时,走廊另一头的人通过平面镜看到的小阳移动方向为(  )
A. B. C. D.
11.(2023·镇海模拟)某人因意外导致手掌动脉管破裂,血流不止,除了对伤口采取按压外,还需将手掌举起高过心脏,以减少血液的流出。此处血液来自于心脏的(  )
A.1 B.2 C.3 D.4
12.(2023·镇海模拟)泡脚有利于身体健康,如图某型号足浴盆具有加热保温和按摩功能,电阻丝R用于加热保温,电动机M启动按摩,S1为总开关,S2可以控制按摩功能,下列电路模型与此吻合的是(  )
A. B.
C. D.
13.(2023·镇海模拟)如图是我国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机组——华龙一号3号机组的内穹顶吊装过程,分为上升、平移、下降三个阶段。下列能表示上升和平移两个阶段中吊车拉力对穹顶做功量(用斜影表示)的是(  )
A. B.
C. D.
14.(2019·临海模拟)向一定质量含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0%的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能呈现蓝色
B.b点滴入AgNO3溶液,不可验证盐酸是否存在
C.c点所对应x表示所加Na2CO3溶液的质量为106.0g
D.d点溶液中溶质有NaCl、HCl和Na2CO3三种
15.(2019八上·萧山月考)如图甲所示,在容器底部固定一轻质弹簧,弹簧上方连有正方体木块A,容器侧面的底部有一个由阀门B控制的出水口,此时木块A刚好完全浸没在水中,接着打开阀门B,缓慢放水,直至木块A完全离开水面时,再关闭阀门B,这个过程中,弹簧弹力F与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ρ水=1.0×103kg/m3,ρ木=0.7×103kg/m3,木块体积为V0,不计弹簧所受浮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点弹簧处于原长
B.CD段弹簧被压缩
C.D点的横坐标d的值为0.3V0
D.点C与点E的纵坐标c、e的绝对值之比为2∶3
二、填空题(本题有7小题,每空2分,共34分)
16.(2023·镇海模拟)芦笋富含硒、锌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富含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且口感佳,成为餐桌佳肴。我们平常食用的是芦笋的嫩茎(如图),茎上三角形状的鳞片是退化的叶,根系发达。
(1)从生物体结构层次角度看,芦笋嫩茎属于   。
(2)如表是不同种类土壤的透气性、保水性关系表,其中   土壤最适合用于芦笋的种植。
土壤类型 砂土类 壤土类 黏土类
特点 透气性好,保水性差 透气性、保水性均适中 透气性差,保水性好
(3)人们摄食芦笋所获得的氨基酸,最终在人体中合成   。
17.(2023·镇海模拟)如图为一款市售熔岩灯(一种工艺品),其结构可以分为三部分,底部中含有一盏白炽灯,中部的密封玻璃瓶中装有一种蜡状物A和另一种液体B,顶部为一个装饰作用的盖子。白炽灯未通电时,蜡状物沉在底部;白炽灯通电后,蜡状物变为液态,在液体B中出现不断上浮、下沉的景象。
(1)白炽灯通电后,蜡状物通过   的方式获得物态变化所需的内能。
(2)制作熔岩灯所用的蜡状物应具备哪些物理性质    。 (至少答一种)
18.(2023·镇海模拟)三月赏花季,我县多地乡村推出了桃花、樱花、油菜花、萝卜花观赏活动,助力美丽乡村、活力乡村建设。
(1)从生态系统结构层次分析,一片油菜花地中的所有油菜花属于   。
(2)小平观察记录了4种花的特征,并绘制如图甲检索表,同行的小阳采风绘制了如图乙的画作,小阳所画的植物是   。
(3)野生的桃子口感通常较差,常采用如图丙的方法改良品种,该方法的生殖方式属于   。
19.(2023·瓯海模拟)碳酸钠俗称纯碱,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我国化学先驱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使我国在上世纪20年代的制碱工艺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化学反应2NaHCO3Na2CO3+X+CO2↑,是制碱工艺中的一环。
(1)上述化学方程式中X的化学式是   。
(2)生成物中的Na2CO3在物质分类上属于   。
(3)从化学反应类型角度分析,上述化学反应属于   。
20.(2023·镇海模拟)如图所示是小宁同学为自家的电热水器设计的一个自动控制装置,R1是热敏电阻(置于热水器水中)。
(1)该电热水器中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它才能有效地工作。
(2)图中继电器的供电电压U0=3V,继电器线圈用漆包线绕成,其电阻R2为40欧。当线圈中的电流大于等于50mA时,继电器的衔铁将被吸合。
电流等于50mA时,热敏电阻的阻值是   。
21.(2023·镇海模拟)如图为实验室中常见的盛放硝酸银溶液的试剂瓶,瓶身为棕色,是因为硝酸银具有   的化学性质;滴管滴加了硝酸银溶液后,插回到滴瓶前   (填“需要”或“不需要”用水清洗)。
22.(2023·镇海模拟)某白色固体A,含有K2SO4、NaOH、CaCO3、BaCl2中一种或几种,取少量白色固体A进行如下实验。
(1)白色固体A中一定有含有的物质是   (写名称)。
(2)请写出沉淀完全溶解的化学方程式   。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3分,共36分)
23.(2023·镇海模拟)小秀做“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时,连接的实物图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为3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
(1)用笔画线替代导线,将实物图连接完整。   。
(2)实验过程中,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3)实验后,小秀觉得还可以通过调节变阻器滑片,改变通过小灯泡中的电流来探究小灯泡的电功率与电流的关系。你觉得小秀的想法是否正确 并说明原因。   。
24.(2023·镇海模拟)科学课觉上学生分组进行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的实验后形成了下面两份报告单(部分)。
第1小组
实验过程: ①、用试管取2mL稀盐酸。
②、用滴管滴加碳酸钠溶液,边滴边振荡,直至滴完5滴。
实验现象:有气泡产生
实验结论:碳酸钠溶液与盐酸会发生反应,并产生气体。
第2小组
实验过程: ①、 用试管取2mL碳酸钠溶液。
②、用滴管滴加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滴完5滴。
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发生。
实验结论: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可能没有发生反应,也可能发生了反应,但无明显现象。.
两个小组对比报告单,发现实验现象和结论都不一样。他们事后查阅到相关信息:盐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盐酸不足时反应为:HCl+Na2CO3=NaCl+NaHCO3;盐酸足量时,先与碳酸钠反应生成NaHCO3而后,继续与NaHCO3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
于是,两个小组共同对第2小组第2步实验结束后试管中溶液溶质的成分提出了猜想:
猜想1:NaCl、NaHCO3和Na2CO3 猜想2:NaCl、NaHCO3 猜想3:NaCl和HCl
请回答:
(1)对猜想的初步分析:当盐酸   时,会出现猜想1提出的三种产物同时存在。根据第2小组实验时的现象和质量守恒定律,可判定反应后所得溶液中肯定有含   元素的化合物,因此可判断猜想3肯定是不合理的。
(2)对验证猜想1的实验设计:拟定一个方案,证明猜想1成立;   。
(3)对实验过程的反思:分析上述实验可知,同样是两种反应物发生反应,滴加顺序不同,会导致现象和最终生成物可能都不一样。反应物的浓度也会导致两反应物反应时的现象或者生成物不相同,请用实例支持。   。
25.(2020·宁波模拟)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中B装置的作用是   ,
(2)C处玻璃罩不能透光的原因是   ,
(3)图示实验完成后,如果证明C中的绿色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你的操作方法是   ,实验现象是   。
26.(2023·镇海模拟)硫酸铜晶体是常用于农业和渔业的杀虫剂、杀菌剂。某科学兴趣小组在制备该晶体前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筛选后得到下图所示的两种途径。
(提示:途径Ⅱ的反应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
(1)操作Ⅰ为   ;
(2)从环保和经济两个角度分析,途径Ⅰ优于途径Ⅱ的原因是:   。
(3)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查阅资料时还发现,锌在常温下也能够和浓硫酸反应。现取足量的锌与一定量的浓硫酸发生反应产生SO2,一段时间后,会产生另一种气体A。根据锌的化学性质,推断A气体可能是   。
四、解答题(本题共6小题,第27、28、29小题各4分,第30小题6分,第31小题8分,第32小题9分,第33小题10分,共45分)
27.(2023·镇海模拟)近日,曾红极一时的休闲食品---槟榔的广告宣传被广电总局全面禁止。槟榔中含有的槟榔碱(C8H13NO2)就像烟碱(尼古丁)一样,会使人兴奋、上瘾,甚至致癌。槟榔碱是一种生物败,它在常温下是一种油状液体, 能溶于水和乙醇。
(1)槟榔碱属于   (选填 “有机物”或“混合物”)。
(2)请写出槟榔碱的一条物理性质:   。
(3) 31g槟榔碱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   g。
28.(2023·镇海模拟)美国缅因州一渔民近日发现一只罕见的半透明蓝白色龙虾,宛如海中一颗闪耀的珍珠,如图所示。
(1)常见的龙虾是蓝紫色,新发现的龙虾是半透明蓝白色,出现不同性状的根本原因是由于   不同。
(2)小科的妈妈打算给小科做椒盐龙虾,在处理龙虾的时候不小心被龙虾的额剑刺到,小科的妈妈将出现的反应是________(填字母)。
A.先缩手,后感觉痛
B.先感觉到痛,后缩手
C.缩手同时感觉到痛
(3)小科的妈妈手上出血了,过了一段时间血液凝固,这是人体的   免疫(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
29.(2023·镇海模拟)在一底面积为4m2的圆柱形深井底部,有一体积为2m3,密度为1×104kg/m3的贵重物体,现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去打捞上来,若牵引车以0.6m/s的速度匀速向右行驶,通过滑轮组将物体由井底开始往上拉,30s后井底受到的水的压强恰好变化了2.5×103Pa,(忽略动滑轮和绳子的重力及滑轮与绳子之间的摩擦,g取10N/kg)求:
(1)物体的重力;
(2)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3)牵引车行驶了30s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
(4)物体露出水面前,物体受到绳子拉力的功率;
(5)牵引车行驶了30s时,牵引车对绳子的拉力。
30.(2018九上·三门月考)实验室用足量的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取CO2,为了分析反应后滤液的成分,取100g反应后的滤液,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0%的Na2CO3溶液,测得滴加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关系如图。回答下列问题:(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
(1)从开始加入碳酸钠溶液至10g时,没有产生沉淀的原因是   。
(2)计算原滤液中氯化钙的质量。
(3)通过计算求出图中m的大小。
(4)随着滴加Na2CO3溶液质量的增加,烧杯中溶液的pH也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结合图像判断:b→c段烧杯中溶 液pH如何变化?   。
31.(2023·镇海模拟)如图是实验室模拟工业上用大理石(含少量Fe2O3和SiO2)为原料提纯碳酸钙的实验流程,请回答问题:
已知:①SiO2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②氨水呈碱性,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 H2O+HCl=NH4Cl+H2O
(1)操作a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
(2)写出滤液A中加氨水生成Fe(OH)3的化学方程式:   。
(3)滤液B中加入试剂X,恰好完全反应,若滤液C中只含有两种溶质,则试剂X的化学式为   。
32.(2023·镇海模拟)初三某班利用稀硫酸与氧化铜粉末反应探究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实验后废液集中在一个废液缸中。为了探究废液的成分,同学们又进行了如下实验:取上层废液于烧杯中,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下表为生成沉淀总质量与所加氢氧化钠溶液总质量的关系。
氢氧化钠溶液总质量/g 20 40 60 80 100 120
生成沉淀总质量/g 0.49 2.94 5.39 m n 9.8
(1)表中n=   。
(2)所取的废液中溶质是   。
(3)所加氢氧化钠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3.(2023·镇海模拟)冬天气温较低,汽车后挡风玻珌上常常会形成一层薄霜或者雾气,导致驾驶员无法观察后方情况。为保障安全出行,后挡风玻璃上有加热除霜(雾)装置。小科同学通过询问专业人员,结合所学知识,在老师的帮助下设计了汽车后挡风玻璃加热电路,如图所示。它由控制电路和受控电路组成,R0为定值电阻,R1、R2设置在后挡风玻璃内,其中R1为热敏电阻,其温度始终与玻璃温度相同,R2为加热电阻,阻值为0.8欧,电源电压U1=12V,U2=16V。开关S闭合时,当后挡风玻璃的温度达到40℃工作电路会自动断开。
(1)根据电路判断,热敏电阻R1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   。用久后,电源电压减小,当受控电路自动断开时玻璃温度比设定值   (选填“高”或“低”)。
(2)将玻璃从0℃加热至40℃,所需的时间是多少 (玻璃质量10kg,玻璃比热容为0.8×103J/ (kg℃),不计热量损耗)
(3)不计电磁铁线圈电阻,当线圈中的电流减小到25mA时,电磁继电器的衔铁会断开。若定值电阻R0=250欧,闭合开关,玻璃的温度为10℃和40℃时,控制电路的电功率相差0.02W,则10℃时热敏电阻R1的阻值为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种子植物;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 常见的植物从高等到低等依次为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苔藓类和藻类。被子植物是指所有的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裸子植物由松、杉、柏、银杏、和苏铁,有根、茎、叶、种子;蕨类,孢子繁殖,只有根茎叶,代表满江红,胎生狗脊;苔藓类,无根,有茎叶,孢子繁殖,代表地钱、葫芦藓;藻类什么器官都没有,孢子繁殖,代表紫菜,水绵,蓝藻。
【解答】 高山银耳( 如图),其花朵呈白色非常美观。我们把有花的植物成为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是最高等的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
故答案为:D.
2.【答案】B
【知识点】酸、碱、盐的鉴别
【解析】【分析】根据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分析。
【解答】A、生成灰为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属于盐,符合题意;
C、酒精为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D、熟石灰为碱,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答案】A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科学实验操作过程中需遵循安全性和科学性原则。
【解答】A.显微镜使用中,物镜上升时,眼睛注释目镜的位置;
B.按如图所示按压会使试管被压碎;
C. CO2的验满时应将点燃的木条放在瓶口;
D.倾倒液体时应将试管倾斜,瓶塞倒放。
故答案为:A
4.【答案】B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放大镜观察能看到却看不清的物体,显微镜观察看不到的物体。
【解答】AC选项观察小肠绒毛和花的内部结构时可以用放大镜;
B.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病毒结构。
故答案为:B
5.【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分析】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第一,控制传染源;第二,切断传播途径;第三,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第一,控制传染源;第二,切断传播途径;第三,保护易感人群;从材料中大灾之后防大疫,为防治灾区传染病的蔓延,人们需要对饮用水消毒,大面积喷洒消毒药水等。可以看出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方式来预防传染病;
故答案为:B.
6.【答案】D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根据可燃物燃烧需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分析。
【解答】 物质的着火点是物质属性, 不能改变,火的温度能达到纸的着火点,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上烧水,水烧开了时蒸发吸热,使温度达不到纸盒的着火点,所以纸盒没有烧着。
故选D。
7.【答案】C
【知识点】平衡力的辨别
【解析】【分析】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和同一直线上。
【解答】A.手对水杯的压力作用在水杯上,水杯对手的压力作用在手上,二者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是平衡力,故A不合题意;
B.水杯受到的重力在竖直方向,而手对水杯的压力在水平方向,二者没有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不是平衡力,故B不合题意;
C.水杯受到的重力与手对水杯的摩擦力,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和同一直线上,为平衡力,故C符合题意;
D.水杯对手的摩擦力作用在手上,而手对水杯的摩擦力作用在水杯上,二者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肯定不是平衡力,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D
【知识点】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通过营养器官繁殖发育下一代的过程叫做营养繁殖,也属于无性生殖,主要有分根、压条、扦插和嫁接;有性生殖是指植物通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方式繁殖下一代;
【解答】A. 石榴用压条的方法繁殖 ,属于营养繁殖的一种,属于无性生殖;
B. 马铃馨用块茎繁殖 ,属于营养繁殖的一种,属于无性生殖;
C. 水蜜桃用嫁接的方法繁殖 ,属于营养繁殖的一种,属于无性生殖;
D. 种子是胚珠发育来的;种子中的胚是受精卵发育来的,所以向日葵用种子繁殖 ,属于有性生殖;
故答案为:D.
9.【答案】C
【知识点】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置换反应分析。
【解答】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反应物互相交换成分,属于置换反应;
故选C。
10.【答案】C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为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解答】做其小阳移动方向的对称点即可,物距等于像距,故C符合;
故答案为:C
11.【答案】D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心脏主要由心肌组成,包括心室和心房。
【解答】 手掌举起高过心脏,以减少血液的流出 ,减少主动脉的血液流出,主动脉与左心室4相连。
故答案为:D
12.【答案】B
【知识点】基本电路与电路图;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
【解析】【分析】当加热电路和电动机一起工作时需并联。
【解答】A.此时S1不是总开关;
B.S1为总开关,S2控制电动机;
C.S2控制电热丝错误;
D.串联电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3.【答案】A
【知识点】力是否做功的判断;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功=力x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解答】上升过程中对穹顶做功,平移过程中不做功。
故答案为:A
14.【答案】B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考查酸碱盐的通性及其反应的先后顺序。加入的Na
2CO
3先与盐酸反应,开始没有沉淀,当其中的盐酸被消耗完了以后,Na
2CO
3才与CaCl2发生反应生成沉淀。
【解答】A、a点加入的Na2CO3还不足,盐酸还有剩余,故石蕊溶液加入后应为红色,不符合题意;
B、b点是已有沉淀,说明盐酸已反应完,加入
Na2CO3的跟CaCl2反应,加入石蕊溶液就可以检验是否有盐酸存在;
C、
解:设沉淀质量为x
106 100
x 5g
=
x=53g
答:碳酸钠质量为53g
D、d点时反应已结束,溶液中不能存在会相互反应的 HCl和Na2CO3
故答案为:B
15.【答案】C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C点时木块的状态对木块进行受力分析,进而判断弹簧的所处的情况;
(2)由图象分析D点时木块的受力情况,再结合C点弹簧的情况来判断CD段弹簧是被压缩还是被拉伸;
(3)D点时,木块处于漂浮状态,根据F浮=G木,求出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V即D点的横坐标d的值;
(4)根据C点木块的受力情况求出弹簧弹力F即为点C的纵坐标c的绝对值;
E点时木块A完全离开水面,此时弹簧弹力F′等于木块的重力,即为点E的纵坐标e的绝对值,二者相比即可。【解答】A.由图乙可知,C点木块A刚好完全浸没在水中,
因为ρ水>ρ木,所以此时木块所受的浮力大于木块的重力,即F浮>G木,
则弹簧对木块有竖直向下的拉力,弹簧被拉伸,处于伸长状态,故A错误;
B.在D点时,弹簧弹力F=0N,弹簧处于原长;因为C点弹簧处于伸长状态,所以CD段弹簧被拉伸,故B错误;
C.在D点时,弹簧弹力F=0N,
此时木块漂浮在水面上,
即F浮=G木,
ρ水gV排=ρ木gV0,
ρ水g(V0-V露)=ρ木gV0,
ρ水(V0-V露)=ρ木V0,
1.0×103kg/m3×(V0-V露)=0.7×103kg/m3×V0,
解得:V露=0.3V0,
即D点的横坐标d的值为0.3V0,故C正确;
D.在C点木块完全浸没时,
此时弹簧弹力F=F浮-G木=ρ水gV0-ρ木gV0=(ρ水-ρ木)gV0 ①;
在E点木块A完全离开水面时,弹簧被压缩,此时弹簧弹力等于木块的重力,即F′=G木=ρ木gV0 ②,
①÷②得到:;
解得:
即点C与点E的纵坐标c、e的绝对值之比为3:7,故D错误。
故选C。
16.【答案】(1)器官
(2)砂土类
(3)蛋白质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1)植物的根茎叶都属于营养器官;
(2)砂土类土壤保水性能差,透气性好;
(3)摄入的氨基酸可以合成蛋白质。
【解答】(1) 芦笋嫩茎属于器官;
(2) 砂土类土壤最适合用于芦笋的种植,砂土类土壤保水性能差,透气性好;
(3) 食芦笋所获得的氨基酸,最终在人体中合成人体所需的蛋白质。
17.【答案】(1)热传递
(2)熔点低;不溶于液体B;固态时密度大于液体B,液态时密度小于液体B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1)物体的内能可以通过做功和热传递来改变;
(2)物理性质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可以体现出来的性质。
【解答】(1) 白炽灯通电后 产生热量,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
(2)由题干信息可知,其物理性质为: 熔点低;不溶于液体B;固态时密度大于液体B,液态时密度小于液体B .
18.【答案】(1)种群
(2)桃花
(3)营养繁殖;无性生殖
【知识点】种群的特征;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1)种群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同一生物的集合体;
(2)通过花瓣的个数和是否单生可以辨别其属于哪一种花;
(3)无性繁殖具有保留母本优良性转的特性;
【解答】(1) 一片油菜花地中的所有油菜花属于 种群;
(2)花瓣数为5,单生花故为桃花;
(3)图丙为嫁接的形式,可以保留优良性状,生殖方式为无性繁殖。
19.【答案】(1)H2O
(2)盐类
(3)分解反应
【知识点】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2)根据碳酸钠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分析;
(3)根据“一变多”的反应为分解反应分析。
【解答】(1)方程式中反应前原子种类和个数为:钠2、氢2、碳2、氧6,反应后为:钠2、碳2、氧5,由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X化学式为 H2O ;
(2)生成物中的Na2CO3在物质分类上属于盐类;
(3)上述反应中反应物为一种,生成物为三种,属于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1)H2O ;(2)盐类;(3)分解反应。
20.【答案】(1)减小
(2)20欧
【知识点】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电磁铁的其他应用
【解析】【分析】(1)温度升高时电热水器应停止工作,故电磁铁应将衔铁向下吸;
(2)利用临界电流求出总电阻,进一步求出热敏电阻大小。
【解答】(1)温度升高时电热水器应停止工作,故此时电流变大,电阻变小,即温度升高电阻变小;
(2)
21.【答案】见光分解;不需要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瓶子棕色是为了避免里面的液体接收到光;原试剂使用后不能用水洗。
【解答】 瓶身为棕色,是因为硝酸银具有 见光分解的性质;若用水,会使硝酸银的质量分数变小,故不需要要用水洗。
22.【答案】(1)氢氧化钠
(2)CaCO3+2HCl=CaCl2+H2O+CO2↑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白色固体溶于水后生成白色沉淀且沉淀能完全溶于酸,故白色沉淀为碳酸钙;无色溶液遇酚酞变红,故一定有氢氧化钠。
【解答】(1)有上述分析可知, 白色固体A中一定有含有的物质是 氢氧化钠和碳酸钙;
(2)沉淀为碳酸钙,故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3.【答案】(1)
(2)0.7
(3)不正确,因为在电流改变的同时电压也发生改变,存在两个变量
【知识点】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解析】【分析】(1)测小灯泡电功率时需将电压表并联在其两端;
(2) 额定功率 =额定电压x额定电流;
(3)移动过程中需注意灯泡两端电压是否变化;
【解答】(1)滑动变阻器上端左侧与灯泡左端相连即可;
(2)P=UI=2.5v·0.28A=0.7w;
(3)不正确,因为在电流改变的同时电压也发生改变,存在两个变量 。
24.【答案】(1)不足;碳、氧
(2)继续滴加稀盐酸,开始观察到无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产生气泡
(3)硫在纯氧中燃烧时出现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空气中燃烧为淡蓝色火焰。(合理即可)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当盐酸不足时,未将碳酸钠反应完故出现三种溶质;
(2)猜想一为盐酸不足,故可以试着往其中加入足够的盐酸观察现象;
(3)两者反应物在反应时加入的先后顺序不同会导致两者其中一者过量或不足。
【解答】(1)盐酸不足时,碳酸钠还有多余,生成氯化钠和碳酸氢钠;由微观条件下的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溶液中一定有碳和氧元素(没有气体出现);
(2)猜想一为盐酸不足,故继续滴加稀盐酸,开始观察到无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产生气泡 ;
(3)物体在氧气浓度不同的环境下燃烧时现象不同,例如: 硫在纯氧中燃烧时出现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空气中燃烧为淡蓝色火焰。
25.【答案】(1)检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被除干净
(2)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3)打开瓶塞立即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燃着的木条熄灭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二氧化碳在使石灰水变浑浊的同时,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起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实验装置中,A、B瓶内的饱和石灰水是用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使进入玻璃罩内的空气不再含有二氧化碳,以排除空气中原有二氧化碳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解答】(1)该实验的实验现象是D瓶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在实验中A装置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以排除空气中原有二氧化碳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装置的作用是检验空气中二氧化碳是否被除净.
(2)C处所用的装置不能透光,否则,植物会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使实验现象不明显.
(3)氧气有助燃的性质,如果瓶内的氧气被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了,瓶内缺少氧气,则会使燃烧的蜡烛立即熄灭;因此检验的方法是:打开瓶塞,立即将燃烧的蜡烛伸进瓶内;看到的实验现象是:燃烧的蜡烛立即熄灭。
故答案为:(1) 检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被除干净 ;(2) 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3)打开瓶塞立即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燃着的木条熄灭
26.【答案】(1)过滤
(2)没有有害气体SO2产生,获得相同量的CuSO4消耗的H2SO4更少
(3)H2
【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常见实验操作;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固液分离的操作过程为过滤;
(2) 环保和经济两个角度分析 ,主要从产物的污染和获得相同的量所消耗的原料的多少;
(3)硫酸的浓度大小不同,产生的气体种类也不同。
【解答】(1)操作1为硫酸亚铁和铜的分离过程,故为过滤;
(2) 途径Ⅰ优于途径Ⅱ的原因是没有有害气体SO2产生,获得相同量的CuSO4消耗的H2SO4更少 ;
(3)稀硫酸与锌反应产生氢气。
27.【答案】(1)有机物
(2)常温下是油状液体(或“能溶于水”、“能溶于乙醇”,合理即可)
(3)6.4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分析;
(2)根据物理性质不需化学变化体现分析;
(3)根据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1) 槟榔碱为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2)常温下是油状液体、能溶于水、能溶于乙醇都属于槟榔的物理性质;
(3)31g槟榔碱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
故答案为:(1)有机物;(2)常温下是油状液体(或“能溶于水”、“能溶于乙醇”,合理即可);(3)6.4.
28.【答案】(1)基因(或DNA)
(2)A
(3)非特异性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1)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遗传物质)控制的;
(2)兴奋通过传入传入神经传至脊髓的时间小于传到大脑的时间;
(3)非特异性免疫 又称先天免疫或固有免疫,指机体先天具有的正常的生理防御功能,对各种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和异物的入侵都能作出相应的免疫应答。
【解答】(1) 出现不同性状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基因(或DNA) 不同;
(2)传到大脑皮层的时间更长,故先缩手后感觉到痛;
(3) 过了一段时间血液凝固 ,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29.【答案】(1)物体浸没在水中时,V排=V物=2m3,
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1×103kg/m3×2m3×10N/kg=2×104N
(2)由图知,n=2,
物体上升速度v物=1/2v车=1/2×0.6m/s=0.3m/s,
物体被提升的高度:h=v物×t= 0.3m/s×30s=9m
(3)物体露出水面前,物体受到绳子拉力:
F拉=G物-F浮=2×105N-2×104N=1.8×105N,
P=F拉v物=1.8×105N×0.3m/s=5.4×104 W
(4)30s后井底受到水的压强恰好变化了2.5×103Pa
即△p=ρ水g△h=1×103kg/m3×10N/kg×△h=2.5×103Pa,
水面下降了△h=0.25m,
排开水的体积减小值:
△V排=S△h=4m2×0.25m=1m3,
V排’= V排,
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
F浮’= F浮= ×2×104N=1×104N,
(5)忽略动滑轮和绳子的重力及滑轮与绳子之间的摩擦,牵引车对绳子的拉力:
F= (G物一F浮’)= (2×105N-1×104N)=9.5×104N
【知识点】重力的大小;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1)物体重力=密度x体积xg,故利用G=mg= ρ物V物g求出重力即可;
(2) 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其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自身物体的体积,再利用浮力公式即可求解浸没时所受浮力大小;
(3)其为动滑轮,故高度为绳子拉过距离的1/2 ,故可先求出绳子移动的距离,其一半为物体上升的高度;
(4)物体露出水面前,物体受到绳子拉力的功率 为绳子的拉力与物体速度大小的乘积;
(5) 30s后井底受到水的压强恰好变化了2.5×103Pa,故说明此时水面下降了,即物体露出水面一定体积,通过水下降的高度求出变化的的体积,即求出现在所受浮力大小,再通过受力分析求出此时拉力大小。
30.【答案】(1)滤液中有盐酸剩余,碳酸钠先与盐酸发生了反应
(2)由图像可知,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产生10g沉淀,设氯化钙质量为x
CaCl2+Na2CO3=CaCO3↓+2NaCl
111 100
x 10g
111:100=x:10g
x=11.1g
(3)m为恰好完全反应消耗碳酸钠溶液的总质量,设与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溶液质量为y
CaCl2+Na2CO3=CaCO3↓+2NaCl
106 100
20.0%y 10g
106:100=20.0%y :10g、
y=53g
所以m-10g+53g=63g;
(4)b→c段为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的过程,烧杯中溶液pH应等于7保持不变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图像分析;
(2)根据方程式中碳酸钙的质量通过方程式计算进行分析;
(3)根据生成碳酸钙的质量通过方程式进行计算;
(4)根据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情况分析。
【解答】(1)开始加入碳酸钠时没有产生沉淀,说明滤液中有盐酸剩余,碳酸钠先与盐酸发生了反应;
(2)由图像可知,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产生10g沉淀,设氯化钙质量为x
CaCl2+Na2CO3=CaCO3↓+2NaCl
111 100
x 10g
111:100=x:10g
x=11.1g
(3) m为恰好完全反应消耗碳酸钠溶液的总质量,设与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溶液质量为y
CaCl2+Na2CO3=CaCO3↓+2NaCl
106 100
20.0%y 10g
106:100=20.0%y :10g、
y=53g
所以m-10g+53g=63g;
(4) b→c段为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的过程,烧杯中溶液pH应等于7保持不变。
31.【答案】(1)漏斗
(2)3NH3·H2O+FeCl3=Fe(OH)3↓+3NH4Cl
(3)(NH4)2CO3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过滤指固液分离的过程,主要在漏斗中完成;
(2)由流程图知滤液A为氯化铁,氯化钙和稀盐酸;
(3)滤液B成分为氨水,氯化铵,氯化钙。
【解答】(1)过滤所需仪器为烧杯、玻璃棒和 漏斗;
(2)氯化铁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铵,故方程式为 NH3·H2O+FeCl3=Fe(OH)3↓+3NH4Cl
(3)加入 (NH4)2CO3 ,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铵,滤液C中只用氯化铵和氨水。
32.【答案】(1)9.8
(2)硫酸铜、硫酸(CuSO4、H2SO4)
(3)解:设所加氢氧化钠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
2NaOH +CuSO4=Na2SO4 +Cu(OH)2↓
80   98
20g×a   2.45g
a=10%
答:所加氢氧化钠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知识点】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分析n值时,先判断每20g的氢氧化钠可以生成多少克氢氧化铜沉淀;
(2)一开始的沉淀只有0.49g,故溶液还有酸过量;
(3) 求氢氧化钠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只需在表格中找出氢氧化钠什么时候反应完即可。由表中数据可知,每20g的氢氧化钠溶液可生成(5.39-2.94)=2.45g沉淀。
【解答】(1)每20g的氢氧化钠溶液可生成(5.39-2.94)=2.45g沉淀,故m=7.84g,若在增加2.45g则大于9.8了,故在100g时硫酸铜反应完了,所以n=9.8g;
(2)一开始氢氧化钠20g沉淀只有0.49,故有一部分与酸反应了,废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铜、硫酸(CuSO4、H2SO4)
33.【答案】(1)增大;低
(2)Q吸=cm△t=0.8×103J/(kg·℃)×10kg×40℃=3.2×105J,W=Q吸=3.2×105J,P= = =320W,t= =1000s
答:将玻璃从0℃加热至40℃,所需的时间是1000s
(3)当玻璃温度为40℃时,P1=U1×I=12V×0.025A=0.3W,当玻璃温度为10℃时,P2=P1+0.02W=0.32W,R总= = =450Ω,R1=450Ω-250Ω=200Ω
答:10℃时热敏电阻R1的阻值为200Ω
【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内能;比热容;热量的计算;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电功率
【解析】【分析】(1)由题意可知,当温度升高到40摄氏度时,电路应停止加热,故此时电流应该减小;
(2) Q吸=cm△t ,故先求出所需热量,再利用电功率的公式求出所需时间;
(3)分别求出玻璃温度为40℃和10℃时的功率,求出总电阻。
【解答】(1)当温度升高到40摄氏度时,电路应停止加热,故此时控制电路电阻增大; 电源电压减小 。临界电流不变,故电阻减小。设定值也减小。
1 / 1浙江省宁波市镇海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科学模试提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第1~10小题每题4分,第11~15小题每题3分,共55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23·温州模拟)科学家在巴西小教堂国家公园的块谷中发现了一新树种-----高山银耳( 如图),其花朵呈白色非常美观。高山银耳属于
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答案】D
【知识点】种子植物;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 常见的植物从高等到低等依次为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苔藓类和藻类。被子植物是指所有的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裸子植物由松、杉、柏、银杏、和苏铁,有根、茎、叶、种子;蕨类,孢子繁殖,只有根茎叶,代表满江红,胎生狗脊;苔藓类,无根,有茎叶,孢子繁殖,代表地钱、葫芦藓;藻类什么器官都没有,孢子繁殖,代表紫菜,水绵,蓝藻。
【解答】 高山银耳( 如图),其花朵呈白色非常美观。我们把有花的植物成为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是最高等的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
故答案为:D.
2.(2022·鹿城模拟)蓝夹缬是温州千年印染工艺,手工打靛制造的染液,需要加入一种盐,提高染色的效果。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生石灰(CaO) B.氯化钠(NaCl)
C.酒精(C2H6O) D.熟石灰(Ca(OH)2)
【答案】B
【知识点】酸、碱、盐的鉴别
【解析】【分析】根据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分析。
【解答】A、生成灰为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属于盐,符合题意;
C、酒精为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D、熟石灰为碱,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3·镇海模拟)下列实验操作中符合要求的是(  )
A.寻找物像 B.连接仪器
C.CO2的验满 D.倾倒液体
【答案】A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科学实验操作过程中需遵循安全性和科学性原则。
【解答】A.显微镜使用中,物镜上升时,眼睛注释目镜的位置;
B.按如图所示按压会使试管被压碎;
C. CO2的验满时应将点燃的木条放在瓶口;
D.倾倒液体时应将试管倾斜,瓶塞倒放。
故答案为:A
4.(2023·镇海模拟)观察是学习科学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显微镜与放大镜是初中阶段使用的主要观察工具。下列有关实验仪器的选择错误的是(  )
A.在观察小肠绒毛时,用到的是放大镜
B.实验室使用的光学显微镜可用于观察病毒的结构
C.在观察根尖结构的实验中,用到的是显微镜 D在观察和解剖花的实验中,用到的是放大镜
【答案】B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放大镜观察能看到却看不清的物体,显微镜观察看不到的物体。
【解答】AC选项观察小肠绒毛和花的内部结构时可以用放大镜;
B.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病毒结构。
故答案为:B
5.(2023·龙港模拟)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发生两次7.8级地震。大灾之后防大疫,为防治灾区传染病的蔓延,人们需要对饮用水消毒,大面积喷洒消毒药水等。这在传染病的防治中属于(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提高自身免疫力
【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分析】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第一,控制传染源;第二,切断传播途径;第三,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第一,控制传染源;第二,切断传播途径;第三,保护易感人群;从材料中大灾之后防大疫,为防治灾区传染病的蔓延,人们需要对饮用水消毒,大面积喷洒消毒药水等。可以看出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方式来预防传染病;
故答案为:B.
6.(2023·龙港模拟)小龙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上烧水,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  )
A.水能够灭火,所以纸盒不会烧着
B.火焰的温度较低,低于纸的着火温度
C.纸和水接触后,纸的着火点发生改变
D.水汽化带走大部分热量,达不到纸的着火点
【答案】D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根据可燃物燃烧需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分析。
【解答】 物质的着火点是物质属性, 不能改变,火的温度能达到纸的着火点,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上烧水,水烧开了时蒸发吸热,使温度达不到纸盒的着火点,所以纸盒没有烧着。
故选D。
7.(2023·龙港模拟)如图所示是小龙手握水杯的情形,手和水杯都在空中静止。其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手对水杯的压力与水杯对手的压力
B.水杯受到的重力与手对水杯的压力
C.水杯受到的重力与手对水杯的摩擦力
D.水杯对手的摩擦力与手对水杯的摩擦力
【答案】C
【知识点】平衡力的辨别
【解析】【分析】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和同一直线上。
【解答】A.手对水杯的压力作用在水杯上,水杯对手的压力作用在手上,二者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是平衡力,故A不合题意;
B.水杯受到的重力在竖直方向,而手对水杯的压力在水平方向,二者没有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不是平衡力,故B不合题意;
C.水杯受到的重力与手对水杯的摩擦力,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和同一直线上,为平衡力,故C符合题意;
D.水杯对手的摩擦力作用在手上,而手对水杯的摩擦力作用在水杯上,二者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肯定不是平衡力,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8.(2023·龙港模拟)人们采取扞插的方法来繁殖葡萄、几季等植物,以下植物的生殖方式与其不同的是(  )
A.石榴用压条的方法繁殖 B.马铃馨用块茎繁殖
C.水蜜桃用嫁接的方法繁殖 D.向日葵用种子繁殖
【答案】D
【知识点】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通过营养器官繁殖发育下一代的过程叫做营养繁殖,也属于无性生殖,主要有分根、压条、扦插和嫁接;有性生殖是指植物通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方式繁殖下一代;
【解答】A. 石榴用压条的方法繁殖 ,属于营养繁殖的一种,属于无性生殖;
B. 马铃馨用块茎繁殖 ,属于营养繁殖的一种,属于无性生殖;
C. 水蜜桃用嫁接的方法繁殖 ,属于营养繁殖的一种,属于无性生殖;
D. 种子是胚珠发育来的;种子中的胚是受精卵发育来的,所以向日葵用种子繁殖 ,属于有性生殖;
故答案为:D.
9.(2023·龙港模拟)(天工开物)记载,我国古代以炉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锌)来炼制金属锌,其关键原理是:2ZnO+CCO2↑+2Zn。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C
【知识点】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置换反应分析。
【解答】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反应物互相交换成分,属于置换反应;
故选C。
10.(2023·镇海模拟)如图L型走廊弯道处放有一面与墙面成45°角的平面镜,当小阳按箭头方向行进时,走廊另一头的人通过平面镜看到的小阳移动方向为(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为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解答】做其小阳移动方向的对称点即可,物距等于像距,故C符合;
故答案为:C
11.(2023·镇海模拟)某人因意外导致手掌动脉管破裂,血流不止,除了对伤口采取按压外,还需将手掌举起高过心脏,以减少血液的流出。此处血液来自于心脏的(  )
A.1 B.2 C.3 D.4
【答案】D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心脏主要由心肌组成,包括心室和心房。
【解答】 手掌举起高过心脏,以减少血液的流出 ,减少主动脉的血液流出,主动脉与左心室4相连。
故答案为:D
12.(2023·镇海模拟)泡脚有利于身体健康,如图某型号足浴盆具有加热保温和按摩功能,电阻丝R用于加热保温,电动机M启动按摩,S1为总开关,S2可以控制按摩功能,下列电路模型与此吻合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基本电路与电路图;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
【解析】【分析】当加热电路和电动机一起工作时需并联。
【解答】A.此时S1不是总开关;
B.S1为总开关,S2控制电动机;
C.S2控制电热丝错误;
D.串联电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3.(2023·镇海模拟)如图是我国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机组——华龙一号3号机组的内穹顶吊装过程,分为上升、平移、下降三个阶段。下列能表示上升和平移两个阶段中吊车拉力对穹顶做功量(用斜影表示)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力是否做功的判断;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功=力x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解答】上升过程中对穹顶做功,平移过程中不做功。
故答案为:A
14.(2019·临海模拟)向一定质量含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0%的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能呈现蓝色
B.b点滴入AgNO3溶液,不可验证盐酸是否存在
C.c点所对应x表示所加Na2CO3溶液的质量为106.0g
D.d点溶液中溶质有NaCl、HCl和Na2CO3三种
【答案】B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考查酸碱盐的通性及其反应的先后顺序。加入的Na
2CO
3先与盐酸反应,开始没有沉淀,当其中的盐酸被消耗完了以后,Na
2CO
3才与CaCl2发生反应生成沉淀。
【解答】A、a点加入的Na2CO3还不足,盐酸还有剩余,故石蕊溶液加入后应为红色,不符合题意;
B、b点是已有沉淀,说明盐酸已反应完,加入
Na2CO3的跟CaCl2反应,加入石蕊溶液就可以检验是否有盐酸存在;
C、
解:设沉淀质量为x
106 100
x 5g
=
x=53g
答:碳酸钠质量为53g
D、d点时反应已结束,溶液中不能存在会相互反应的 HCl和Na2CO3
故答案为:B
15.(2019八上·萧山月考)如图甲所示,在容器底部固定一轻质弹簧,弹簧上方连有正方体木块A,容器侧面的底部有一个由阀门B控制的出水口,此时木块A刚好完全浸没在水中,接着打开阀门B,缓慢放水,直至木块A完全离开水面时,再关闭阀门B,这个过程中,弹簧弹力F与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ρ水=1.0×103kg/m3,ρ木=0.7×103kg/m3,木块体积为V0,不计弹簧所受浮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点弹簧处于原长
B.CD段弹簧被压缩
C.D点的横坐标d的值为0.3V0
D.点C与点E的纵坐标c、e的绝对值之比为2∶3
【答案】C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C点时木块的状态对木块进行受力分析,进而判断弹簧的所处的情况;
(2)由图象分析D点时木块的受力情况,再结合C点弹簧的情况来判断CD段弹簧是被压缩还是被拉伸;
(3)D点时,木块处于漂浮状态,根据F浮=G木,求出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V即D点的横坐标d的值;
(4)根据C点木块的受力情况求出弹簧弹力F即为点C的纵坐标c的绝对值;
E点时木块A完全离开水面,此时弹簧弹力F′等于木块的重力,即为点E的纵坐标e的绝对值,二者相比即可。【解答】A.由图乙可知,C点木块A刚好完全浸没在水中,
因为ρ水>ρ木,所以此时木块所受的浮力大于木块的重力,即F浮>G木,
则弹簧对木块有竖直向下的拉力,弹簧被拉伸,处于伸长状态,故A错误;
B.在D点时,弹簧弹力F=0N,弹簧处于原长;因为C点弹簧处于伸长状态,所以CD段弹簧被拉伸,故B错误;
C.在D点时,弹簧弹力F=0N,
此时木块漂浮在水面上,
即F浮=G木,
ρ水gV排=ρ木gV0,
ρ水g(V0-V露)=ρ木gV0,
ρ水(V0-V露)=ρ木V0,
1.0×103kg/m3×(V0-V露)=0.7×103kg/m3×V0,
解得:V露=0.3V0,
即D点的横坐标d的值为0.3V0,故C正确;
D.在C点木块完全浸没时,
此时弹簧弹力F=F浮-G木=ρ水gV0-ρ木gV0=(ρ水-ρ木)gV0 ①;
在E点木块A完全离开水面时,弹簧被压缩,此时弹簧弹力等于木块的重力,即F′=G木=ρ木gV0 ②,
①÷②得到:;
解得:
即点C与点E的纵坐标c、e的绝对值之比为3:7,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本题有7小题,每空2分,共34分)
16.(2023·镇海模拟)芦笋富含硒、锌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富含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且口感佳,成为餐桌佳肴。我们平常食用的是芦笋的嫩茎(如图),茎上三角形状的鳞片是退化的叶,根系发达。
(1)从生物体结构层次角度看,芦笋嫩茎属于   。
(2)如表是不同种类土壤的透气性、保水性关系表,其中   土壤最适合用于芦笋的种植。
土壤类型 砂土类 壤土类 黏土类
特点 透气性好,保水性差 透气性、保水性均适中 透气性差,保水性好
(3)人们摄食芦笋所获得的氨基酸,最终在人体中合成   。
【答案】(1)器官
(2)砂土类
(3)蛋白质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1)植物的根茎叶都属于营养器官;
(2)砂土类土壤保水性能差,透气性好;
(3)摄入的氨基酸可以合成蛋白质。
【解答】(1) 芦笋嫩茎属于器官;
(2) 砂土类土壤最适合用于芦笋的种植,砂土类土壤保水性能差,透气性好;
(3) 食芦笋所获得的氨基酸,最终在人体中合成人体所需的蛋白质。
17.(2023·镇海模拟)如图为一款市售熔岩灯(一种工艺品),其结构可以分为三部分,底部中含有一盏白炽灯,中部的密封玻璃瓶中装有一种蜡状物A和另一种液体B,顶部为一个装饰作用的盖子。白炽灯未通电时,蜡状物沉在底部;白炽灯通电后,蜡状物变为液态,在液体B中出现不断上浮、下沉的景象。
(1)白炽灯通电后,蜡状物通过   的方式获得物态变化所需的内能。
(2)制作熔岩灯所用的蜡状物应具备哪些物理性质    。 (至少答一种)
【答案】(1)热传递
(2)熔点低;不溶于液体B;固态时密度大于液体B,液态时密度小于液体B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1)物体的内能可以通过做功和热传递来改变;
(2)物理性质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可以体现出来的性质。
【解答】(1) 白炽灯通电后 产生热量,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
(2)由题干信息可知,其物理性质为: 熔点低;不溶于液体B;固态时密度大于液体B,液态时密度小于液体B .
18.(2023·镇海模拟)三月赏花季,我县多地乡村推出了桃花、樱花、油菜花、萝卜花观赏活动,助力美丽乡村、活力乡村建设。
(1)从生态系统结构层次分析,一片油菜花地中的所有油菜花属于   。
(2)小平观察记录了4种花的特征,并绘制如图甲检索表,同行的小阳采风绘制了如图乙的画作,小阳所画的植物是   。
(3)野生的桃子口感通常较差,常采用如图丙的方法改良品种,该方法的生殖方式属于   。
【答案】(1)种群
(2)桃花
(3)营养繁殖;无性生殖
【知识点】种群的特征;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1)种群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同一生物的集合体;
(2)通过花瓣的个数和是否单生可以辨别其属于哪一种花;
(3)无性繁殖具有保留母本优良性转的特性;
【解答】(1) 一片油菜花地中的所有油菜花属于 种群;
(2)花瓣数为5,单生花故为桃花;
(3)图丙为嫁接的形式,可以保留优良性状,生殖方式为无性繁殖。
19.(2023·瓯海模拟)碳酸钠俗称纯碱,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我国化学先驱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使我国在上世纪20年代的制碱工艺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化学反应2NaHCO3Na2CO3+X+CO2↑,是制碱工艺中的一环。
(1)上述化学方程式中X的化学式是   。
(2)生成物中的Na2CO3在物质分类上属于   。
(3)从化学反应类型角度分析,上述化学反应属于   。
【答案】(1)H2O
(2)盐类
(3)分解反应
【知识点】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2)根据碳酸钠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分析;
(3)根据“一变多”的反应为分解反应分析。
【解答】(1)方程式中反应前原子种类和个数为:钠2、氢2、碳2、氧6,反应后为:钠2、碳2、氧5,由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X化学式为 H2O ;
(2)生成物中的Na2CO3在物质分类上属于盐类;
(3)上述反应中反应物为一种,生成物为三种,属于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1)H2O ;(2)盐类;(3)分解反应。
20.(2023·镇海模拟)如图所示是小宁同学为自家的电热水器设计的一个自动控制装置,R1是热敏电阻(置于热水器水中)。
(1)该电热水器中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它才能有效地工作。
(2)图中继电器的供电电压U0=3V,继电器线圈用漆包线绕成,其电阻R2为40欧。当线圈中的电流大于等于50mA时,继电器的衔铁将被吸合。
电流等于50mA时,热敏电阻的阻值是   。
【答案】(1)减小
(2)20欧
【知识点】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电磁铁的其他应用
【解析】【分析】(1)温度升高时电热水器应停止工作,故电磁铁应将衔铁向下吸;
(2)利用临界电流求出总电阻,进一步求出热敏电阻大小。
【解答】(1)温度升高时电热水器应停止工作,故此时电流变大,电阻变小,即温度升高电阻变小;
(2)
21.(2023·镇海模拟)如图为实验室中常见的盛放硝酸银溶液的试剂瓶,瓶身为棕色,是因为硝酸银具有   的化学性质;滴管滴加了硝酸银溶液后,插回到滴瓶前   (填“需要”或“不需要”用水清洗)。
【答案】见光分解;不需要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瓶子棕色是为了避免里面的液体接收到光;原试剂使用后不能用水洗。
【解答】 瓶身为棕色,是因为硝酸银具有 见光分解的性质;若用水,会使硝酸银的质量分数变小,故不需要要用水洗。
22.(2023·镇海模拟)某白色固体A,含有K2SO4、NaOH、CaCO3、BaCl2中一种或几种,取少量白色固体A进行如下实验。
(1)白色固体A中一定有含有的物质是   (写名称)。
(2)请写出沉淀完全溶解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氢氧化钠
(2)CaCO3+2HCl=CaCl2+H2O+CO2↑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白色固体溶于水后生成白色沉淀且沉淀能完全溶于酸,故白色沉淀为碳酸钙;无色溶液遇酚酞变红,故一定有氢氧化钠。
【解答】(1)有上述分析可知, 白色固体A中一定有含有的物质是 氢氧化钠和碳酸钙;
(2)沉淀为碳酸钙,故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3分,共36分)
23.(2023·镇海模拟)小秀做“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时,连接的实物图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为3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
(1)用笔画线替代导线,将实物图连接完整。   。
(2)实验过程中,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3)实验后,小秀觉得还可以通过调节变阻器滑片,改变通过小灯泡中的电流来探究小灯泡的电功率与电流的关系。你觉得小秀的想法是否正确 并说明原因。   。
【答案】(1)
(2)0.7
(3)不正确,因为在电流改变的同时电压也发生改变,存在两个变量
【知识点】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解析】【分析】(1)测小灯泡电功率时需将电压表并联在其两端;
(2) 额定功率 =额定电压x额定电流;
(3)移动过程中需注意灯泡两端电压是否变化;
【解答】(1)滑动变阻器上端左侧与灯泡左端相连即可;
(2)P=UI=2.5v·0.28A=0.7w;
(3)不正确,因为在电流改变的同时电压也发生改变,存在两个变量 。
24.(2023·镇海模拟)科学课觉上学生分组进行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的实验后形成了下面两份报告单(部分)。
第1小组
实验过程: ①、用试管取2mL稀盐酸。
②、用滴管滴加碳酸钠溶液,边滴边振荡,直至滴完5滴。
实验现象:有气泡产生
实验结论:碳酸钠溶液与盐酸会发生反应,并产生气体。
第2小组
实验过程: ①、 用试管取2mL碳酸钠溶液。
②、用滴管滴加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滴完5滴。
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发生。
实验结论: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可能没有发生反应,也可能发生了反应,但无明显现象。.
两个小组对比报告单,发现实验现象和结论都不一样。他们事后查阅到相关信息:盐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盐酸不足时反应为:HCl+Na2CO3=NaCl+NaHCO3;盐酸足量时,先与碳酸钠反应生成NaHCO3而后,继续与NaHCO3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
于是,两个小组共同对第2小组第2步实验结束后试管中溶液溶质的成分提出了猜想:
猜想1:NaCl、NaHCO3和Na2CO3 猜想2:NaCl、NaHCO3 猜想3:NaCl和HCl
请回答:
(1)对猜想的初步分析:当盐酸   时,会出现猜想1提出的三种产物同时存在。根据第2小组实验时的现象和质量守恒定律,可判定反应后所得溶液中肯定有含   元素的化合物,因此可判断猜想3肯定是不合理的。
(2)对验证猜想1的实验设计:拟定一个方案,证明猜想1成立;   。
(3)对实验过程的反思:分析上述实验可知,同样是两种反应物发生反应,滴加顺序不同,会导致现象和最终生成物可能都不一样。反应物的浓度也会导致两反应物反应时的现象或者生成物不相同,请用实例支持。   。
【答案】(1)不足;碳、氧
(2)继续滴加稀盐酸,开始观察到无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产生气泡
(3)硫在纯氧中燃烧时出现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空气中燃烧为淡蓝色火焰。(合理即可)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当盐酸不足时,未将碳酸钠反应完故出现三种溶质;
(2)猜想一为盐酸不足,故可以试着往其中加入足够的盐酸观察现象;
(3)两者反应物在反应时加入的先后顺序不同会导致两者其中一者过量或不足。
【解答】(1)盐酸不足时,碳酸钠还有多余,生成氯化钠和碳酸氢钠;由微观条件下的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溶液中一定有碳和氧元素(没有气体出现);
(2)猜想一为盐酸不足,故继续滴加稀盐酸,开始观察到无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产生气泡 ;
(3)物体在氧气浓度不同的环境下燃烧时现象不同,例如: 硫在纯氧中燃烧时出现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空气中燃烧为淡蓝色火焰。
25.(2020·宁波模拟)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中B装置的作用是   ,
(2)C处玻璃罩不能透光的原因是   ,
(3)图示实验完成后,如果证明C中的绿色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你的操作方法是   ,实验现象是   。
【答案】(1)检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被除干净
(2)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3)打开瓶塞立即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燃着的木条熄灭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二氧化碳在使石灰水变浑浊的同时,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起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实验装置中,A、B瓶内的饱和石灰水是用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使进入玻璃罩内的空气不再含有二氧化碳,以排除空气中原有二氧化碳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解答】(1)该实验的实验现象是D瓶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在实验中A装置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以排除空气中原有二氧化碳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装置的作用是检验空气中二氧化碳是否被除净.
(2)C处所用的装置不能透光,否则,植物会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使实验现象不明显.
(3)氧气有助燃的性质,如果瓶内的氧气被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了,瓶内缺少氧气,则会使燃烧的蜡烛立即熄灭;因此检验的方法是:打开瓶塞,立即将燃烧的蜡烛伸进瓶内;看到的实验现象是:燃烧的蜡烛立即熄灭。
故答案为:(1) 检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被除干净 ;(2) 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3)打开瓶塞立即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燃着的木条熄灭
26.(2023·镇海模拟)硫酸铜晶体是常用于农业和渔业的杀虫剂、杀菌剂。某科学兴趣小组在制备该晶体前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筛选后得到下图所示的两种途径。
(提示:途径Ⅱ的反应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
(1)操作Ⅰ为   ;
(2)从环保和经济两个角度分析,途径Ⅰ优于途径Ⅱ的原因是:   。
(3)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查阅资料时还发现,锌在常温下也能够和浓硫酸反应。现取足量的锌与一定量的浓硫酸发生反应产生SO2,一段时间后,会产生另一种气体A。根据锌的化学性质,推断A气体可能是   。
【答案】(1)过滤
(2)没有有害气体SO2产生,获得相同量的CuSO4消耗的H2SO4更少
(3)H2
【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常见实验操作;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固液分离的操作过程为过滤;
(2) 环保和经济两个角度分析 ,主要从产物的污染和获得相同的量所消耗的原料的多少;
(3)硫酸的浓度大小不同,产生的气体种类也不同。
【解答】(1)操作1为硫酸亚铁和铜的分离过程,故为过滤;
(2) 途径Ⅰ优于途径Ⅱ的原因是没有有害气体SO2产生,获得相同量的CuSO4消耗的H2SO4更少 ;
(3)稀硫酸与锌反应产生氢气。
四、解答题(本题共6小题,第27、28、29小题各4分,第30小题6分,第31小题8分,第32小题9分,第33小题10分,共45分)
27.(2023·镇海模拟)近日,曾红极一时的休闲食品---槟榔的广告宣传被广电总局全面禁止。槟榔中含有的槟榔碱(C8H13NO2)就像烟碱(尼古丁)一样,会使人兴奋、上瘾,甚至致癌。槟榔碱是一种生物败,它在常温下是一种油状液体, 能溶于水和乙醇。
(1)槟榔碱属于   (选填 “有机物”或“混合物”)。
(2)请写出槟榔碱的一条物理性质:   。
(3) 31g槟榔碱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   g。
【答案】(1)有机物
(2)常温下是油状液体(或“能溶于水”、“能溶于乙醇”,合理即可)
(3)6.4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分析;
(2)根据物理性质不需化学变化体现分析;
(3)根据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1) 槟榔碱为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2)常温下是油状液体、能溶于水、能溶于乙醇都属于槟榔的物理性质;
(3)31g槟榔碱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
故答案为:(1)有机物;(2)常温下是油状液体(或“能溶于水”、“能溶于乙醇”,合理即可);(3)6.4.
28.(2023·镇海模拟)美国缅因州一渔民近日发现一只罕见的半透明蓝白色龙虾,宛如海中一颗闪耀的珍珠,如图所示。
(1)常见的龙虾是蓝紫色,新发现的龙虾是半透明蓝白色,出现不同性状的根本原因是由于   不同。
(2)小科的妈妈打算给小科做椒盐龙虾,在处理龙虾的时候不小心被龙虾的额剑刺到,小科的妈妈将出现的反应是________(填字母)。
A.先缩手,后感觉痛
B.先感觉到痛,后缩手
C.缩手同时感觉到痛
(3)小科的妈妈手上出血了,过了一段时间血液凝固,这是人体的   免疫(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
【答案】(1)基因(或DNA)
(2)A
(3)非特异性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1)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遗传物质)控制的;
(2)兴奋通过传入传入神经传至脊髓的时间小于传到大脑的时间;
(3)非特异性免疫 又称先天免疫或固有免疫,指机体先天具有的正常的生理防御功能,对各种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和异物的入侵都能作出相应的免疫应答。
【解答】(1) 出现不同性状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基因(或DNA) 不同;
(2)传到大脑皮层的时间更长,故先缩手后感觉到痛;
(3) 过了一段时间血液凝固 ,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29.(2023·镇海模拟)在一底面积为4m2的圆柱形深井底部,有一体积为2m3,密度为1×104kg/m3的贵重物体,现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去打捞上来,若牵引车以0.6m/s的速度匀速向右行驶,通过滑轮组将物体由井底开始往上拉,30s后井底受到的水的压强恰好变化了2.5×103Pa,(忽略动滑轮和绳子的重力及滑轮与绳子之间的摩擦,g取10N/kg)求:
(1)物体的重力;
(2)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3)牵引车行驶了30s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
(4)物体露出水面前,物体受到绳子拉力的功率;
(5)牵引车行驶了30s时,牵引车对绳子的拉力。
【答案】(1)物体浸没在水中时,V排=V物=2m3,
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1×103kg/m3×2m3×10N/kg=2×104N
(2)由图知,n=2,
物体上升速度v物=1/2v车=1/2×0.6m/s=0.3m/s,
物体被提升的高度:h=v物×t= 0.3m/s×30s=9m
(3)物体露出水面前,物体受到绳子拉力:
F拉=G物-F浮=2×105N-2×104N=1.8×105N,
P=F拉v物=1.8×105N×0.3m/s=5.4×104 W
(4)30s后井底受到水的压强恰好变化了2.5×103Pa
即△p=ρ水g△h=1×103kg/m3×10N/kg×△h=2.5×103Pa,
水面下降了△h=0.25m,
排开水的体积减小值:
△V排=S△h=4m2×0.25m=1m3,
V排’= V排,
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
F浮’= F浮= ×2×104N=1×104N,
(5)忽略动滑轮和绳子的重力及滑轮与绳子之间的摩擦,牵引车对绳子的拉力:
F= (G物一F浮’)= (2×105N-1×104N)=9.5×104N
【知识点】重力的大小;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1)物体重力=密度x体积xg,故利用G=mg= ρ物V物g求出重力即可;
(2) 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其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自身物体的体积,再利用浮力公式即可求解浸没时所受浮力大小;
(3)其为动滑轮,故高度为绳子拉过距离的1/2 ,故可先求出绳子移动的距离,其一半为物体上升的高度;
(4)物体露出水面前,物体受到绳子拉力的功率 为绳子的拉力与物体速度大小的乘积;
(5) 30s后井底受到水的压强恰好变化了2.5×103Pa,故说明此时水面下降了,即物体露出水面一定体积,通过水下降的高度求出变化的的体积,即求出现在所受浮力大小,再通过受力分析求出此时拉力大小。
30.(2018九上·三门月考)实验室用足量的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取CO2,为了分析反应后滤液的成分,取100g反应后的滤液,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0%的Na2CO3溶液,测得滴加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关系如图。回答下列问题:(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
(1)从开始加入碳酸钠溶液至10g时,没有产生沉淀的原因是   。
(2)计算原滤液中氯化钙的质量。
(3)通过计算求出图中m的大小。
(4)随着滴加Na2CO3溶液质量的增加,烧杯中溶液的pH也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结合图像判断:b→c段烧杯中溶 液pH如何变化?   。
【答案】(1)滤液中有盐酸剩余,碳酸钠先与盐酸发生了反应
(2)由图像可知,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产生10g沉淀,设氯化钙质量为x
CaCl2+Na2CO3=CaCO3↓+2NaCl
111 100
x 10g
111:100=x:10g
x=11.1g
(3)m为恰好完全反应消耗碳酸钠溶液的总质量,设与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溶液质量为y
CaCl2+Na2CO3=CaCO3↓+2NaCl
106 100
20.0%y 10g
106:100=20.0%y :10g、
y=53g
所以m-10g+53g=63g;
(4)b→c段为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的过程,烧杯中溶液pH应等于7保持不变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图像分析;
(2)根据方程式中碳酸钙的质量通过方程式计算进行分析;
(3)根据生成碳酸钙的质量通过方程式进行计算;
(4)根据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情况分析。
【解答】(1)开始加入碳酸钠时没有产生沉淀,说明滤液中有盐酸剩余,碳酸钠先与盐酸发生了反应;
(2)由图像可知,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产生10g沉淀,设氯化钙质量为x
CaCl2+Na2CO3=CaCO3↓+2NaCl
111 100
x 10g
111:100=x:10g
x=11.1g
(3) m为恰好完全反应消耗碳酸钠溶液的总质量,设与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溶液质量为y
CaCl2+Na2CO3=CaCO3↓+2NaCl
106 100
20.0%y 10g
106:100=20.0%y :10g、
y=53g
所以m-10g+53g=63g;
(4) b→c段为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的过程,烧杯中溶液pH应等于7保持不变。
31.(2023·镇海模拟)如图是实验室模拟工业上用大理石(含少量Fe2O3和SiO2)为原料提纯碳酸钙的实验流程,请回答问题:
已知:①SiO2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②氨水呈碱性,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 H2O+HCl=NH4Cl+H2O
(1)操作a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
(2)写出滤液A中加氨水生成Fe(OH)3的化学方程式:   。
(3)滤液B中加入试剂X,恰好完全反应,若滤液C中只含有两种溶质,则试剂X的化学式为   。
【答案】(1)漏斗
(2)3NH3·H2O+FeCl3=Fe(OH)3↓+3NH4Cl
(3)(NH4)2CO3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过滤指固液分离的过程,主要在漏斗中完成;
(2)由流程图知滤液A为氯化铁,氯化钙和稀盐酸;
(3)滤液B成分为氨水,氯化铵,氯化钙。
【解答】(1)过滤所需仪器为烧杯、玻璃棒和 漏斗;
(2)氯化铁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铵,故方程式为 NH3·H2O+FeCl3=Fe(OH)3↓+3NH4Cl
(3)加入 (NH4)2CO3 ,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铵,滤液C中只用氯化铵和氨水。
32.(2023·镇海模拟)初三某班利用稀硫酸与氧化铜粉末反应探究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实验后废液集中在一个废液缸中。为了探究废液的成分,同学们又进行了如下实验:取上层废液于烧杯中,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下表为生成沉淀总质量与所加氢氧化钠溶液总质量的关系。
氢氧化钠溶液总质量/g 20 40 60 80 100 120
生成沉淀总质量/g 0.49 2.94 5.39 m n 9.8
(1)表中n=   。
(2)所取的废液中溶质是   。
(3)所加氢氧化钠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1)9.8
(2)硫酸铜、硫酸(CuSO4、H2SO4)
(3)解:设所加氢氧化钠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
2NaOH +CuSO4=Na2SO4 +Cu(OH)2↓
80   98
20g×a   2.45g
a=10%
答:所加氢氧化钠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知识点】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分析n值时,先判断每20g的氢氧化钠可以生成多少克氢氧化铜沉淀;
(2)一开始的沉淀只有0.49g,故溶液还有酸过量;
(3) 求氢氧化钠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只需在表格中找出氢氧化钠什么时候反应完即可。由表中数据可知,每20g的氢氧化钠溶液可生成(5.39-2.94)=2.45g沉淀。
【解答】(1)每20g的氢氧化钠溶液可生成(5.39-2.94)=2.45g沉淀,故m=7.84g,若在增加2.45g则大于9.8了,故在100g时硫酸铜反应完了,所以n=9.8g;
(2)一开始氢氧化钠20g沉淀只有0.49,故有一部分与酸反应了,废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铜、硫酸(CuSO4、H2SO4)
33.(2023·镇海模拟)冬天气温较低,汽车后挡风玻珌上常常会形成一层薄霜或者雾气,导致驾驶员无法观察后方情况。为保障安全出行,后挡风玻璃上有加热除霜(雾)装置。小科同学通过询问专业人员,结合所学知识,在老师的帮助下设计了汽车后挡风玻璃加热电路,如图所示。它由控制电路和受控电路组成,R0为定值电阻,R1、R2设置在后挡风玻璃内,其中R1为热敏电阻,其温度始终与玻璃温度相同,R2为加热电阻,阻值为0.8欧,电源电压U1=12V,U2=16V。开关S闭合时,当后挡风玻璃的温度达到40℃工作电路会自动断开。
(1)根据电路判断,热敏电阻R1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   。用久后,电源电压减小,当受控电路自动断开时玻璃温度比设定值   (选填“高”或“低”)。
(2)将玻璃从0℃加热至40℃,所需的时间是多少 (玻璃质量10kg,玻璃比热容为0.8×103J/ (kg℃),不计热量损耗)
(3)不计电磁铁线圈电阻,当线圈中的电流减小到25mA时,电磁继电器的衔铁会断开。若定值电阻R0=250欧,闭合开关,玻璃的温度为10℃和40℃时,控制电路的电功率相差0.02W,则10℃时热敏电阻R1的阻值为多少
【答案】(1)增大;低
(2)Q吸=cm△t=0.8×103J/(kg·℃)×10kg×40℃=3.2×105J,W=Q吸=3.2×105J,P= = =320W,t= =1000s
答:将玻璃从0℃加热至40℃,所需的时间是1000s
(3)当玻璃温度为40℃时,P1=U1×I=12V×0.025A=0.3W,当玻璃温度为10℃时,P2=P1+0.02W=0.32W,R总= = =450Ω,R1=450Ω-250Ω=200Ω
答:10℃时热敏电阻R1的阻值为200Ω
【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内能;比热容;热量的计算;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电功率
【解析】【分析】(1)由题意可知,当温度升高到40摄氏度时,电路应停止加热,故此时电流应该减小;
(2) Q吸=cm△t ,故先求出所需热量,再利用电功率的公式求出所需时间;
(3)分别求出玻璃温度为40℃和10℃时的功率,求出总电阻。
【解答】(1)当温度升高到40摄氏度时,电路应停止加热,故此时控制电路电阻增大; 电源电压减小 。临界电流不变,故电阻减小。设定值也减小。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