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上3.1运动与静止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上3.1运动与静止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7-24 16:04: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
一、运动与静止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知道什么叫参照物,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选定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4.能够应用参照物的道理解释生活中简单的物理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
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新课引入
我们生活中常见到汽车的行驶,鸟儿的飞翔,白云的飘动,奔腾的河流,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么?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位置都随时间发生了变化,并给出运动的定义。也有些物体我们看到是相对静止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运动和静止。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 参照物和机械运动
1.参照物
(1)教师提问:小明在路边看见路上汽车飞快的从他面前驶过,车上的司机看乘客觉得他不动,看小明,却觉得小明在身后运动。司机为什么会这样感觉呢?
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乘坐在公共汽车上时,看路边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觉得它们都在向后退。再看看同车的乘客都觉得他们没有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要描述物体的运动,要确定一个标准,与这个标准比较,描述物体怎样运动。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人们把它叫做参照物。
学生自己举例描述某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看看各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
(2)让学生做下面的实验:把课本平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个笔盒,推动课本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让学生思考问题:
选取课桌作标准,笔盒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运动)
选取课本作标准,笔盒、课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笔盒是静止的,课桌是运动的)
选取笔盒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课桌是运动的,课本是静止的)
讨论: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与所选择的参照物有关。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也不一样。
由以上讨论我们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为了方便,我们常用地面作参照物。
(3)让学生阅读课文,然后讨论为什么会产生“错觉”。
学生讨论得出:产生错觉的原因是以行驶的火车作为参照物,观察者所乘坐的火车与作为参照物的火车的位置关系随作为参照物的火车的行驶而发生变化,觉得观察者所乘坐的火车发生了运动。
(4)让学生回答前面所提出的问题:
行人看路上行驶的汽车,通常是以路面或路边不动的建筑物为参照物,相对于参照物,汽车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所以观察者就觉得汽车在运动;
车上的司机看乘客觉得他不动,是以汽车为参照物,乘客相对于汽车,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此觉得乘客不动。
在行驶的汽车上看路边的行人和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观察者往往习惯于以汽车为参照物,相对于汽车,路边的行人和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与汽车的距离越来越大,所以,观察者就觉得行人和自行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2.机械运动
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下面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对前面所举的例子中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进行归纳。用科学的语言对这些运动进行描述:(1)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前面所举例子中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是运动时,它们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它们进行的是机械运动。
知识点二 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
我们生活中的运动随处可见,我们总会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那么我们从A点走到B点可以如何走呢?并用绳做圆周运动。
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归纳出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
让学生举一些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例子。
板书设计
1.参照物:
(1)定义:
(2)选择方法:
2.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机械运动
(1)定义
(2)分类:1.直线运动,2.曲线运动。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实例中引出物体运动的问题,让学生意识到运动的普遍性,并给机械运动下定义,再推广到自然界的实例中,这样降低了难度。学生普遍对于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没有深入的思考,教师要耐心引导学生把课本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