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和推导理解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
2.会利用并联电路特点的知识,解答简单的电路问题。
1.通过实验探究,经历从猜想与假设到实验验证的过程。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在实验中认识总电阻与原并联电阻之间的“等效替代”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
1.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
2.并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公式及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1.综合应用前面所学知识推导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
2.会用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
电阻、电源、导线、电流表、开关等。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串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是不是和串联电路一样?如果不同,那又是怎样的呢?有了上节课的经验,这个问题大家觉得应该如何探究?
知识点一 实验探究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
1.学生思考,分组讨论,设计出实验电路图:
2.教师指导学生用一个电阻R替换这两个电阻,仍接到这个电路中,干路电流测出来仍然是I。
3.组织学生讨论:R1、R2和R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
教师收集学生猜测。
知识点二 理论推导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
1.组织学生看教材P95图12-8,提出问题:在并联电路中,等效电阻还等于各电阻之和吗?
2.引导学生利用推导串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的方法,推导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
学生小组讨论。
3.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推导过程,学生展示自己的推导过程,并由他人作出评价。教师肯定学生推导中正确的地方,并指正他们推导中存在的问题。
4.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总结正确推导过程:
由欧姆定律可知:I=,I1=,I2=,
并联电路中有:I=I1+I2,
所以=+,
所以=+。
结论: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提问:如果是3个、4个电阻并联呢?电阻又是什么关系,学生证明。
教师总结:=++…+。
特例:n个相同电阻R0并联,R=。
5.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并联电阻要小?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电阻并联后,增大了横截面积,所以电阻值变小。
6.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教材P96的例题2。
做完例题2,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板书设计
1.实验电路图
2.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科学探究并联总电阻与各个分电阻之间的大小关系时,关键注意等效替代思想的渗透。通过综合运用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知识,理论推导得出并联电路总电阻和分电阻之间的数值关系,进一步领会分析综合法的基本思想,提高学生依据定律和结论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推导对于学生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教师的引导还不够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