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邓稼先》课件(共31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邓稼先》课件(共31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4 16:50: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情景导入
俄乌冲突反映的问题,谁掌握了高精尖武器谁就在冲突中掌握主动权,谁就在国际上有发言权。1949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964年1967年,中国的原子弹、氢弹试验成功,为新中国、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国际地位,使中国在世人面前树立了一个全新的形象。其中有一个人功不可没,他就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中国的两弹元勋——邓稼先。
《邓稼先》
杨振宁/选自1993年8月21日《人民日报》
学习目标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01
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02
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03
检查预习
两弹一星指的是什么?“两弹一星元勋”有哪些人?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1964年10月16日
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
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1970年4月24日21时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检查预习
介绍一下“邓稼先”和“杨振宁”




邓稼先,安徽怀宁人,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杨振宁,安徽合肥人,著名物理学家,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20世纪物理学大师,对物理学的贡献包括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因与李政道共同发现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同乡、同学、同爱好,两地、两人、两大家。
1993年7月29日,邓稼先逝世七周年,杨振宁教授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这是一位科学家写的科学家评传。二人是中学、大学同学,在美留学期间又是同学。“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此文珍贵之处是杨先生从科技发展史的高度,将同他有长期交往、所知甚深的中国、美国两位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作了比较评述,既高且深,又亲切可读。




邓稼先(   ) 元勋(  )  鞠躬尽瘁(   )  
选聘( )  彷徨(   )  鲜为人知(    )
开拓( )  难堪(   )   至死不懈( ) 
无垠(   )   风悲日曛(  )  兽铤亡群( )
jià
xūn
cuì
tuò
xiǎn
páng
pìn
yín
tǐng
xiè
kān
xūn




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 ) 
很少有人知道。( ) 
承受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什么可惭愧的。( )
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
能认识人的品行和才干的眼力。( )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
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当之无愧
锋芒毕露
知人之明
马革裹尸




概括内容,理清结构
请同学们读课文,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提示
1.文中的小标题
2.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语句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4.某些段落的中心语句
6
5
4
2
1
通过与奥本海默的对比来突出邓稼先作为中国科学家的品质。
回顾中国历史,突出邓稼先在中国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简要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重大贡献。
作者为中国人独立设计、自主完成“两弹”而激动不已。
写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肩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勇于奉献。
作者给予邓稼先极高的评价。
大背景——大贡献——大人物——大真相——大考验——最大骄傲
一、历史背景
(引子)
二、生平经历
三、人物对比
(补充、延伸、扩展)
四、巨大贡献
五、沙漠创业
六、热情赞颂
(总结)
说说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从整体上感知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对邓稼先的深厚友谊,下节课我们重点通过分析课文进一步了解邓稼先的伟大贡献和崇高精神。
第 二 课 时
1.写邓稼先,却为何要从一百年以前的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入侵写起?
2.文章既然是写邓稼先,为什么还要写奥本海默?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了怎样的比较?
分析课文,思考问题
1.写邓稼先,却为何要从一百年以前的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入侵写起,有什么作用?
把人物置于一个大的特定背景上,更加突出人物的时代使命和责任。
结构上,引出下文的主要人物,为邓稼先的出场做准备。
内容上,在中华民族长久遭受屈辱这个历史背景下引出邓稼先,表明他的贡献对中国来说具有历史性意义。
奥本海默 邓稼先
国籍
职务 贡献 学术水平 文化背景
性格为人
美国
中国
原子弹设计领导人
本国原子弹工程成功的功臣
相当
美国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锋芒毕露、善于辞令
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朴实
2.文章既然是写邓稼先,为什么还要写奥本海默?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了怎样的比较?
(1)性格和为人,奧本海默锋芒毕露,而邓稼先却忠厚老实。
(2)将两者对比着写,更生动地表现了邓稼先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孕育出来的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的品格,更鲜明立体地突出邓稼先的奉献精神。同时,通过与美国杰出科学家的对比,将邓稼先放在国际舞台上来写,使文章内涵丰富,底蕴厚重,提升了文章境界。
3.课文写了有关邓稼先的哪些事例?通过这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
4.第五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结尾处又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分析课文,思考问题
3.课文写了有关邓稼先的哪些事例?通过这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②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两弹元勋”功勋卓著
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课文写了有关邓稼先的哪些事例?通过这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
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
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没有私心、人格魅力高尚
⑥一封短短的信。——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朴实
⑦1982年,“我不能走”。——执着追求、无私奉献、责任心强
4.第五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结尾处又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吊古战场文》描述了古战场荒凉凄惨的景象,借此暗示邓稼先的工作环境极其艰苦,在如此恶劣艰苦的条件下,能够取得巨大的成绩,衬托了邓稼先为祖国、为科学不怕困难、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结尾引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表达了当年中华优秀儿女热爱祖国、振兴民族的奋斗、献身精神,也体现了邓稼先为祖国研制原子弹而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
5.第18段引用张爱萍的评价有何作用?
分析课文,思考问题
引用张爱萍的评价,增强说服力,再次高度赞颂了邓稼先的功勋,高度评价了他为了祖国的科研事业奉献毕生精力的崇高精神。
2.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六个部分各有各的重点,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




1.朴实无华、平白流畅的语言风格,结合长短变化的句式安排,使文章蕴含了深厚的情感,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有人说,这是一篇至情文,何以见得?
作者得知中国的原子武器工程完全是自力更生成功的,激动得热泪盈眶,显示出作者对民族、对老朋友的深情。
“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
这些语句中,都洋溢着作者对邓稼先的一片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