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22课《四季之美》教案
素养目标
1、会认“旷、怡”等5个生字,会写“黎、晕”等10个字,正确读写“黎明、红晕”等1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
重点:借助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
难点:借助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
新课导入
1.出示下列词语学生认读。问题:读读下面的词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集体朗读)
春暖花开 鸟语花香 万物复苏
绿树成荫 挥汗如雨 骄阳以火
秋高气爽 秋雨绵绵 五谷丰登
冰天雪地 冬日暖阳 鹅毛大雪
2.生:我发现这些词语都跟季节有关,第一组是描写春天的词语,第二组是描写夏天的词语,第三组是描写秋天的词语,第四组是描写冬天的词语。
3.师:真不错!那你能用上你喜欢的词语来说一说你心目中的美丽景象吗?
4.生:自由发挥,练习说话,感受四季之美。
5.师过渡授新:那么今天咱们来学习第22课,看看日本作家清少纳言笔下的四季是怎样的。
6.板书课题,师生齐读课题: 四季之美
阅读鉴赏
任务一: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按时间顺序描写了四季不同时间的美,表达了作者对四季的喜爱之情。
任务二:朗读课文,说说作者笔下的四季有哪些独特的美丽。
春天的黎明——色彩变化美(泛着鱼肚色——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夏天的夜晚——萤火虫动态美(萤火虫翩翩起舞)。
秋天的黄昏——鸟儿飞行姿态美、风声虫鸣音乐美(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冬天的早晨——落雪、铺霜,手捧炭火闲逸和谐美(铺满白霜、无雪无霜的凛冽清晨与心情闲逸时手捧炭火盆)。
任务三:1.作者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谈谈体会。
生1:“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对比、衬托。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景物独有的韵味。)
2.本文的段落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每个自然段都是“总——分”结构。每段第一句话是关键句,也是该段的主要内容,使读者一目了然。
任务四: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其中的动态描写。
◇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作者抓住萤火虫动态的“闪”“飞行”,写出了夏天雨夜一两只萤火虫一亮一灭似星星眨眼一般闪着光的景象,表现了萤火虫的美,表达了作者对萤火虫的喜爱。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此句中的“点点”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黄昏时,看到的远处乌鸦归窠的模样,深化了意境。
◇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
大雁结队南飞是秋天特有的景色,“比翼而飞”一词将群雁飞行的样子写得温馨和谐,让人感动。
任务五:课文中还有哪些让你觉得美的句子?找出来与小组同学分享。
生:我觉得“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这句写得很美,“一点儿一点儿”和“泛着”“染上”“飘着”等动词将春天黎明天空的颜色慢慢变化的过程写得形象生动。
梳理探究
任务一:课文所写景致不多,却营造出美的氛围。仿照课文,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某个景致。
冬天最美是夜里。一家人围着火盆,看电视,聊天。特别是爷爷的故事像火盆里的火苗,温暖着整个童年。夜里偶尔醒来,听着呼呼的北风声,或雪花飘落的轻响,或偶尔树枝被积雪压断的“咯吱”声,让冬夜不再寂寞与无趣。
任务二: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美的形象是丰富多彩的,而美也是到处出现的。人类本性中就有普遍的爱美的要求。”任何美的东西都需要我们去发现、去创造、去记录、去分享。
让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做一个“美的发现”记录本,将生活中发现的美都记录在记录本中。
任务三:课外阅读。
四季之声
声音,无处不在。一说到声音,大家也许会想到音乐、脚步声、敲打声……可是,大家是否会想到大自然中的声音?一年四季,大自然中有许多声音,只要用心去听,就可以听得到。
“叽叽叽,喳喳喳”,一只从南方归来的小鸟,向人们报告春的喜讯。一缕春风吹来,“呼——呼——”吹醒了小草;唤醒了树木;也叫醒了长睡了一冬的动物。鸟声、风声,新一年奏响了轻快的春之声。
烈日当空,喉咙干得直冒烟。柳树却已是“万条垂下绿丝绦”了。树上的知了音乐家正在教小知了唱歌,可小知了虽然有天生的金嗓子,但是很骄傲,总是叫着“知道,知道”。“轰隆隆——”大雨来了,雷公取出了保藏已久的大鼓,重新敲响,大显神威,震得地动山摇。“丁丁冬冬——”雨水落在小溪里,发出清脆的声音,夏之声最为热闹,最为雄厚。
一阵秋雨过后,山泉大量汇聚在瀑布中,万里洪流,一泻为快,巨大的响声让人听不到任何其余的声音。一阵凉丝丝的秋风吹过,落叶扫地,发出“唰唰唰”的声音,惊动了一只停在枝头的山雀。大雁排成“人”字,发出“嘎——嘎——”的叫声,正向着温暖的南方飞去。秋之韵的声音苍凉而又高远。
冬天到来,大雪纷扬,冰天雪地,失去了往日的热闹,走在雪地里,脚步声“咔嚓咔嚓”。一阵刺骨的寒风“唆——唆——”地吹来,把光秃秃的树枝上的雪扫了下来。寒风呼啸着……冬天好象哑了似的,没有一点儿声息,没有了往日的氛围。所有的事物都在静默着,静静地,静静地等待第二年的春天……
听——,大自然的赞歌,那灵泉般的韵律重新奏响;嘘——,那么美妙的声音,你听到了吗
1.作者描写四季之声,分别是哪些声音?
(1)春天的声音:小鸟“叽叽喳喳”声、春风“呼呼”声。
(2)夏天的声音:知了唱歌声、雷公擂鼓声、雨水丁冬声。
(3)秋天的声音:山泉哗哗声、树叶唰唰声、大雁嘎嘎声。
(4)冬天的声音:雪地咔嚓声、寒风唆唆声、雪落簌簌声。
2.作者把这些声音比作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些自然界的声音,是美妙的声音,是大自然的赞歌。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情趣的追求。
3.本文和《四季之美》在描写方法上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都是抓四季自然的景致做动态描写。
不同点:《四季之美》是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特有的景物描写,表现色彩与动态美;《四季之声》是抓季节中能发出声响的景物为描写对象,表现声音美。
课堂总结
本节课的学习让我们学习描写的手法和技巧,善于用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学会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特有的景物描写,表现色彩与动态美,从中体会四季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