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硫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 硫酸 硫酸根离子检验)(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5.1 硫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 硫酸 硫酸根离子检验)(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62.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7-24 16:33: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章 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
第2课时 硫酸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硫酸的主要性质,特别是浓硫酸的特性,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2.掌握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素养目标】
1.能从物质类别和元素化合价角度认识硫酸的性质,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学科素养。
2.通过实验探究硫酸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学科素养。
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
知识点一:硫酸的性质与工业制备
1.硫酸的物理性质
硫酸是一种无色、黏稠的油状液体,密度比水大。浓H2SO4与水以任意比互溶,溶解时可放出大量的热,浓H2SO4稀释的方法是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2.稀H2SO4具有酸的通性
硫酸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能与指示剂、金属、碱性氧化物、碱、盐等物质发生反应。
3.浓H2SO4的特性
【实验探究】探究1:蔗糖的脱水实验
现象1:蔗糖逐渐变黑。原因是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C12H22O1112C+11H2O。
现象2:蔗糖体积膨胀,形成黑色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炭,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原因是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把C氧化成CO2,并有SO2气体放出。
探究2:浓硫酸与Cu的反应
(1)实验现象:a中铜丝变黑,有气体逸出;b中品红溶液逐渐变为无色;c中溶液变为红色。
(2)浸NaOH溶液棉团的作用是吸收尾气SO2,防止污染空气。
(3)Cu与浓硫酸的反应中,浓H2SO4表现了强氧化性和酸性。
【归纳总结】浓硫酸的三大特性
吸水性 可吸收周围环境中的水分或结晶水 作吸水剂,可以用来干燥O2、N2、CO2、Cl2等气体,不能干燥碱性气体(NH3)和还原性气体(H2S、HI等)
脱水性 将有机物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例脱去 如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C12H22O1112C+11H2O
强氧化性 与金属反应 常温 与Fe、Al接触,金属表面会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而钝化
加热 大多数金属(Au、Pt除外)可被浓硫酸氧化,如Cu+2H2SO4(浓)CuSO4+SO2↑+2H2O
与非金属反应 可以和C、S、P等非金属反应,如:C+2H2SO4(浓)CO2↑+2SO2↑+2H2O
与某些还原性物质(H2S、HI等)反应 H2S+H2SO4(浓)===S↓+SO2↑+2H2O
【点拨】(1)常温下与活泼金属反应(铁、铝除外)表现强氧化性和酸性,生成硫酸盐和SO2,硫酸变稀后,生成的气体为H2。
(2)加热与不活泼金属(如Cu)反应时,即使金属过量也不能使H2SO4完全反应,也不会产生H2。
(3)浓硫酸与金属反应时,既表现酸性又表现强氧化性,而与非金属反应时,只表现强氧化性。
4.硫酸工业制备的原理
(1)工艺流程
【点拨】工业上用98%的硫酸吸收SO3,可以避免用水吸收SO3产生的酸雾腐蚀设备,并且可以提高吸收率。
(2)反应设备
(3)反应原理
①燃烧硫铁矿(FeS2)或硫制备SO2:4FeS2+11O22Fe2O3+8SO2或S+O2SO2。
②SO2转化为SO3:2SO2+O22SO3。
③SO3吸收生成H2SO4:SO3+H2O===H2SO4。
典例1.下列关于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
B.浓硫酸有强氧化性,不可贮存在铝、铁容器中
C.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
D.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水沿着器壁慢慢加入到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答案】A
【解析】 使蔗糖炭化,表现浓硫酸的脱水性,A正确;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与铝、铁在常温下发生钝化反应,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故可贮存在铝、铁容器中,B错误;浓硫酸与氨气反应,不能用于干燥氨气,C错误;浓硫酸密度比水大,稀释浓硫酸时,应防止酸液飞溅,应将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加入到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D错误。
典例2.在生产、保存、运输和使用浓硫酸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工业制取硫酸过程中生成的SO2可循环使用
B.常温下可选用铁制或铝制容器盛装
C.盛装容器的标签上应标注氧化剂和腐蚀品
D.使用时向其中直接加水可制得稀硫酸
【答案】D
【解析】SO2与O2反应可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和水反应可生成硫酸,所以工业制取硫酸过程中生成的SO2可循环使用,故A正确;浓硫酸与铁、铝在常温下发生钝化反应,在铁、铝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故B正确;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和腐蚀性,则盛装容器的标签上应标注氧化剂和腐蚀品,故C正确;稀释浓硫酸应该遵循“酸入水”的原则,故D错误。
典例3.下列有关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浓硫酸与锌片共热的反应中,浓硫酸表现出酸性
B.浓硫酸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后面的金属反应生成的气体一般为SO2,与氢前面的金属反应生成的气体一般为H2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干燥SO2、H2等气体,但不可以干燥NH3、HI等气体
D.H2SO4是不挥发性强酸,氢硫酸是挥发性弱酸,所以可用浓硫酸与FeS反应制取H2S气体
【答案】C
【解析】在浓硫酸与锌片共热的反应中生成物是硫酸锌、二氧化硫和水,因此浓硫酸既表现出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故A错误;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得不到氢气,故B错误;NH3属于碱性气体,能被浓硫酸吸收,HI属于还原性气体,能被氧化,所以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故C正确;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氧化硫化氢,不能用浓硫酸制取硫化氢,故D错误。
知识点二:常见的硫酸盐
化学式 俗名 颜色 主要性质 用途
2CaSO4·H2O 熟石膏 白色 2CaSO4·H2O+3H2O===2(CaSO4·2H2O) 塑像、模型、粉笔、医疗绷带等
CaSO4·2H2O 生石膏 白色 2(CaSO4·2H2O) 3H2O+2CaSO4·H2O 水泥添加剂
FeSO4·7H2O 绿矾 浅绿色 暴露在空气中被氧化为三价铁盐 用于配制蓝黑墨水,补血剂
CuSO4·5H2O 胆矾、蓝矾 蓝色 CuSO4·5H2OCuSO4(白)+5H2O 配制波尔多液,镀铜液
Na2SO4·10H2O 芒硝 白色 — 造纸,制缓泻剂、合成洗涤剂
KAl(SO4)2·12H2O 明矾 白色 — 净水剂
【点拨】1.石膏(化学式为CaSO4·2H2O),加热失水变为熟石膏(化学式为2CaSO4·H2O),应用于制作各种模型和医疗用的石膏绷带,工业上还用于调节水泥的硬化速率。
2.硫酸钡又称“重晶石”或“钡餐”,用于生产其他钡盐的原料或消化系统X射线检查的内服药剂。
3.硫酸铜为白色粉末,CuSO4结合水后变为蓝色晶体胆矾(化学式为CuSO4·5H2O),又称蓝矾。无水CuSO4可用于检验H2O的存在。胆矾和石灰乳混合制成一种常用的农药——波尔多液。
知识点三: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1.SO的检验
检验SO的正确操作方法:被检液取清液观察有无白色沉淀产生。
先加稀盐酸的目的是防止CO、SO、Ag+干扰,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有SO,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O+2H+===CO2↑+H2O、SO+2H+===SO2↑+H2O、Ag++Cl-===AgCl↓、Ba2++SO===BaSO4↓。注意盐酸和BaCl2溶液的加入顺序不可颠倒。
【点拨】SO检验的三大误区
误区1 只加可溶性钡盐,而不酸化 将导致CO、PO、SO等干扰离子判断成SO。因上述离子会产生BaCO3、Ba3(PO4)2、BaSO3白色沉淀
误区2 误将Ag+判断成SO 如向待测液中滴加BaCl2溶液,再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便断定含SO。其错误是未注意溶液中不含SO,而含Ag+时也会产生同样的现象:Ag++Cl-===AgCl↓(白色)
误区3 误将SO判断成SO 如先用稀硝酸酸化,再加入BaCl2溶液或向待测液中滴加用稀盐酸酸化的Ba(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便误以为有SO。该错误是未注意NO在酸性环境中具有强氧化性,将SO氧化成SO而产生干扰
2.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步骤
杂质 加入的试剂 化学方程式
Na2SO4 BaCl2溶液 Na2SO4+BaCl2===BaSO4↓+2NaCl
MgCl2 NaOH溶液 MgCl2+2NaOH===Mg(OH)2↓+2NaCl
CaCl2 Na2CO3溶液 CaCl2+Na2CO3===CaCO3↓+2NaCl
【点拨】粗盐提纯时为使杂质离子完全除去,要加入过量的试剂,后续试剂要能够将前面所加的过量试剂除去,由此可知碳酸钠溶液要在氯化钡溶液之后加入,碳酸钠既要除去杂质钙离子还要除去过量的钡离子。
【思维模型】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三个必须”和“四个原则”
(1)三个必须
①除杂试剂必须稍过量。
②过量试剂必须除尽,且容易除去。
③除杂途径选最佳,有多种杂质时除杂顺序必须合理。
(2)四个原则
典例4.下列四种溶液中一定存在SO的是(  )
A.向甲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B.向乙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
C.向丙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使之酸化后无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D.向丁溶液中加入稀硝酸使之酸化,再加入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答案】C
【解析】甲溶液中还可能存在SO、CO或Ag+等,不一定存在SO;乙溶液中还可能存在Ag+,不一定存在SO;丁溶液用硝酸酸化,若溶液中存在SO或HSO,会被氧化成SO,不一定存在SO。
典例5.下列过程中,最终的白色沉淀物不一定是BaSO4的是(  )
A.Fe(NO3)2溶液白色沉淀
B.Ba(NO3)2溶液白色沉淀
C.无色溶液白色沉淀
D.无色溶液无色溶液白色沉淀
【答案】C
【解析】A项,二氧化硫被硝酸氧化为硫酸,加氯化钡一定生成硫酸钡沉淀;B项,亚硫酸根被硝酸氧化为硫酸根,沉淀也是硫酸钡;C项,所得沉淀可能是氯化银;D项,先加过量盐酸无沉淀,再加氯化钡产生的白色沉淀一定是硫酸钡。
典例6.已知某溶液中可能含有SO、SO及其他未知离子,某同学取适量试液分成4等份加入4支试管中,然后分别进行如下实验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
①若加入BaCl2溶液得到白色沉淀,然后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消失,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
②若加入BaCl2溶液得到白色沉淀,然后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溶解并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
③若先加入盐酸无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得到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SO
④若做焰色试验时,火焰呈黄色,说明溶液中一定有Na+,但不能确定是否有K+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④ D.②③
【答案】C
【解析】①无法排除SO、Ag+的干扰;②Ba2+BaSO3SO2;③已排除SO、Ag+的干扰;④K+的焰色试验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核心价值与学科素养
典例7.我国古代典籍中有“石胆……浅碧色,烧之变白色者真”的记载,其中石胆是指(  )
A.CuSO4·5H2O B.FeSO4·7H2O
C.ZnSO4·7H2O D.KAl(SO4)2·12H2O
【答案】A
【解析】在题给选项的四种物质中只有CuSO4·5H2O、FeSO4·7H2O晶体有色,而ZnSO4·7H2O和KAl(SO4)2·12H2O均为无色晶体。CuSO4·5H2O加热分解生成CuSO4和H2O,CuSO4呈白色,而FeSO4·7H2O加热发生分解反应,生成的Fe2O3呈红棕色,A正确。
典例8.我国晋代《抱朴子》中描述了“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丹砂”和“水银”都是化合物
B.该描述中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C.水银有恒定的体积膨胀系数,被用于制作温度计
D.“积变又还成丹砂”中的“还”可理解为“被还原”
【答案】C
【解析】水银(Hg)是单质,属于纯净物,A错误;“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前者需要加热,后者常温下反应,不是同一条件,故不是可逆反应,B错误;体积膨胀系数是表征物体热膨胀性质的物理量,水银有恒定的体积膨胀系数,受热时体积变化均匀,可用于制作温度计,C正确;“积变又还成丹砂”,发生的反应是Hg+S===HgS,Hg发生了氧化反应,D错误。
典例9.天然气因含有少量H2S等气体开采应用受限。T.F菌在酸性溶液中可实现天然气的催化脱硫,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脱硫过程需要不断添加Fe2(SO4)3溶液
B.脱硫过程O2间接氧化H2S
C.亚铁是血红蛋白重要组成成分,FeSO4可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
D.《华阳国志》记载“取井火煮之,一斛水得五斗盐”,我国古代已利用天然气煮盐
【答案】A
【解析】T.F菌在酸性溶液中可实现天然气的催化脱硫,Fe2(SO4)3氧化硫化氢,自身被还原成硫酸亚铁(相应反应为2Fe3++H2S===2Fe2++S↓+2H+),硫酸亚铁被氧气氧化成硫酸铁(相应反应为4Fe2++O2+4H+===4Fe3++2H2O),根据反应可知,该脱硫过程不需要添加Fe2(SO4)3溶液,A错误。
【跟踪练习】 基础过关
1. 在实验探究课上,同学们积极思考,共设计出下列四种实验方案用以验证浓硫酸的吸水性,其中在理论上可行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①置于空气中的浓硫酸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放热,故通过温度计的读数可以验证;②放置一段时间后,部分胆矾晶体表面会因失去结晶水而出现变白现象;③放置一段时间后饱和KNO3溶液会因失去部分水而析出晶体;④会因浓硫酸吸收烧瓶中的水蒸气而使其压强变小,试管中的水会在导管中形成一段水柱。
2. 浓硫酸与下列物质作用时,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的是(  )
①炽热的木炭 ②H2S气体 ③Cu ④FeO ⑤NH3 ⑥蔗糖 ⑦CuSO4·5H2O ⑧铁、铝
A.③④ B.①②⑤⑧
C.①②③④⑦ D.⑥⑦
【答案】A
【解析】浓硫酸与炽热的木炭、H2S反应及Fe、Al遇浓硫酸发生钝化,浓硫酸只表现氧化性;浓硫酸与NH3反应时只表现酸性;浓硫酸使蔗糖炭化,表现的是浓硫酸的脱水性;浓硫酸与CuSO4·5H2O反应,表现的是浓硫酸的吸水性。
3. 下列有关浓H2SO4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浓H2SO4与铜片共热的反应中,浓H2SO4既表现出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
B.浓H2SO4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后面的金属反应生成的气体一般为SO2,与氢前面的金属反应生成的气体一般为H2
C.常温下,铁或铝不与浓H2SO4反应,所以可用铁或铝制的容器贮存浓H2SO4
D.浓H2SO4是不挥发性强酸,氢硫酸是挥发性弱酸,所以可用浓H2SO4与FeS反应制取H2S气体
【答案】A
【解析】浓H2SO4与Cu片共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4(浓)+CuCuSO4+SO2↑+2H2O,由反应式可知,若2 mol H2SO4参加反应,其中1 mol H2SO4作氧化剂被还原为SO2,另外1 mol H2SO4起酸的作用,故A项正确;在浓硫酸中存在的是H2SO4分子,其分子中+6价的硫易得到电子。H2SO4把金属氧化的同时本身被还原为硫的低价化合物SO2,即使遇到活泼金属如Zn、Fe等也是如此,故B项错误;常温下铁或铝不是不与浓H2SO4反应,而是反应的结果是铁、铝表面形成一薄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从而阻止了内部金属继续与浓H2SO4反应,故C项错误;浓H2SO4有强氧化性,H2S有强还原性,前者能把后者氧化,因此,得不到H2S气体,故D项错误。
4. 如图小试管中盛有几毫升水,与大试管连通的U形细玻璃管内放有少量水(已染成红色)。如沿小试管壁小心地慢慢注入3 mL浓硫酸,静置片刻后,U形细玻璃管中可观察到的液面现象是(  )
A.左高右低
B.左低右高
C.左右一样高
D.来回振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浓、稀硫酸在吸水与其中水分挥发的差异。在两种溶液中都存在吸水和水分挥发两个过程,只不过在浓硫酸中以吸收水分为主,溶液质量增加;而2 mol·L 1稀硫酸中以水分挥发为主,质量减小。
5. 蔗糖与浓硫酸反应的探究实验改进装置如图所示,该实验设计更加体现了“绿色”“微型”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蔗糖与浓硫酸的反应体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和强氧化性
B.反应中,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恢复红色
C.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D.该装置无法证明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
【答案】B
【解析】反应过程中蔗糖先变黑后体积膨胀,表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A错误;反应中,SO2使品红溶液褪色,生成的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受热后又分解,恢复原来的红色,B正确;SO2只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不能使其褪色,C不正确;SO2与Na2S溶液反应生成淡黄色的沉淀,证明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D不正确。
能力达成
用过量的锌与一定量的浓硫酸反应,在反应过程中,除生成SO2气体外,还会有H2生成。
(1)产生H2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检验反应过程中生成了SO2和H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完全反应后,测定产生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为22.4 L,则反应消耗锌的质量是________。
【答案】(1)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降低,发生反应Zn+H2SO4=ZnSO4+H2↑,故有H2生成。
(2)将气体依次通入装有品红溶液、NaOH溶液的洗气瓶中,品红褪色说明生成了SO2,然后点燃,可燃并产生淡蓝色火焰,说明有H2生成
(3)65 g
【解析】(1)过量的Zn与一定量的浓硫酸反应,随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降低,发生反应Zn+H2SO4=ZnSO4+H2↑。(2)SO2可用品红检验,H2可用燃烧法检验,为防止SO2污染空气可在点燃前用碱液吸收。(3)从反应方程式(或电子转移)可知n(Zn):n(气体)=1∶1,故消耗n(Zn)=n(气体)=1 mol,所以m(Zn)=1 mol×65 g·mol-1=65 g。
7. 用如图所示各装置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的各种产物。
(1)如按气流由左向右流向,连接上述装置的正确顺序是(填各接口字母):A接G,H接C,D接________,________接C,D接B。
(2)仪器乙、丙应有怎样的实验现象才表明已检验出CO2 乙中 ,第二次使用的丙中__________________。
(3)丁中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 。
(4)写出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硫酸有很多的性质,将下列性质对应的字母填入各小题后面对应的横线上:
A. 脱水性   B. 酸性   C. 强氧化性   D. 吸水性
Ⅰ.在化学实验中,浓硫酸可作SO2、CO2等气体的干燥剂。________。
Ⅱ.Na2CO3与H2SO4反应,可生成Na2SO4和CO2。________。
Ⅲ.向滤纸上滴加浓H2SO4,滤纸变黑。________。
Ⅳ.在冷浓H2SO4中放入铁片没明显现象。______________。
【答案】(1)F E (2)出现白色沉淀 品红未褪色 (3)吸收SO2
(4)C+2H2SO4(浓)CO2↑+2SO2↑+2H2O
(5)Ⅰ.D Ⅱ.B Ⅲ.A Ⅳ.C
【解析】(1)根据实验室浓H2SO4氧化木炭的反应原理、条件,固液加热下反应,选择发生装置,酸性高锰酸钾可氧化二氧化硫,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除SO2,再通过品红溶液不褪色确认SO2已除干净,验证木炭可被浓H2SO4氧化成CO2,可通过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确认。
(2)乙中为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变浑浊,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二氧化硫能使品红褪色,丁装置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SO2,再通过品红溶液不褪色。
(3)为了验证木炭可被浓H2SO4氧化成CO2,应先除去二氧化硫,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SO2。
(4)浓硫酸与木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方程式为C+2H2SO4(浓) CO2↑+ 2SO2↑+2H2O。
(5)Ⅰ.浓硫酸可与水形成一系列稳定的水合物,故浓硫酸可吸收物质中游离态的水,具有强烈的吸水性,浓硫酸常用作气体干燥剂,浓硫酸有酸性,可与碱性气体反应,所以只能干燥酸性或中性气体。Ⅱ.Na2CO3与H2SO4反应,可生成Na2SO4和CO2,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生成盐和水,体现了硫酸的酸性。Ⅲ.向滤纸上滴加浓H2SO4,滤纸变黑,体现脱水性;Ⅳ.浓硫酸能与铁片反应,使铁片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了浓硫酸与铁片进一步反应,即产生钝化现象,在冷浓H2SO4中放入铁片没明显现象,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8. 某同学用下列装置完成了浓硫酸和SO2性质实验(夹持装置已省略)。
请回答:
(1)写出铜丝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反应后试管Ⅱ与Ⅳ中溶液均褪色,分别体现了SO2的________性和________性。
(3)实验过程中,试管Ⅲ中没有明显变化,取下试管Ⅲ并不断振荡,试管中出现浑浊,该浑浊物的化学成分是(填化学式)__________。
(4)试管Ⅴ中NaOH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5)取下试管Ⅱ,将无色溶液加热,恢复红色。解释“无色→红色”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漂白 还原  (3)BaSO4
(4)尾气处理,防止SO2污染空气
(5)SO2遇品红生成不稳定无色物质,受热分解释放出SO2
【解析】(1)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硫酸铜和水,化学方程式:Cu+2H2SO4(浓) CuSO4+ SO2↑+2H2O。(2)反应后试管Ⅱ品红褪色体现二氧化硫的漂白性,Ⅳ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所以分别体现了SO2的漂白性和还原性。(3)取下试管Ⅲ并不断振荡,亚硫酸可被氧化生成硫酸,试管中出现浑浊,是因为生成了BaSO4。(4)试管Ⅴ中NaOH的作用是尾气处理,防止SO2污染空气。(5)SO2遇品红生成不稳定无色物质,受热分解释放出SO2,溶液恢复红色出现“无色→红色”的现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