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71张PPT。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第二章课时目标·导航 课堂导学·探究 基础训练·达标 能力提升·巩固 1.知道城市化的含义和标志及主要动力。
2.理解城市化发展的地区差异及其成因。
3.应用城市化的含义学会分析不同国家或地区城市化的表现及地区差异。
4.培养用历史的观点探寻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意识。一、城市化和城市化动力机制
●基础梳理
1.城市化
(1)概念: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__________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乡村地区上升第二、三产业城市用地(3)意义:
①有利于城市与乡村的交流,缩小______发展差距。
②城市化过程能够带动农村的发展,改善地区___________。
③城市化能提高工业___________,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________。
④使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主要的___________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
⑤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地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并提高乡村_________程度。城乡产业结构生产的效率动力科技创新对外开放2.城市化动力机制●合作探究
读教材P37图2-13探究以下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城市化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界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时期是哪一阶段?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图说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什么?_____________。
提示:(1)总体上看,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主要来自于大城市的贡献。(2)20世纪以来,尤其是二战之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发展迅猛,世界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3)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3)意义
城市化的意义表现在多个方面,主要包括人口转化、产业结构、工业化、科技、文化等方面。具体如下表所示:特别提醒
(1)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市区人口和郊区人口之和)占总人口的比重。
(2)如何理解城市化的标志
①城市化的标志中,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高低,而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则反映城市的发展是否合理。②城市化的主要标志都是相对的,不能作为绝对指标,在衡量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时,还应结合城乡收入、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的差异性和价值观念的趋同性等各项指标,来综合分析城市化的水平和合理程度。
(3)城市化过程中城乡之间经济差距缩小、价值观念趋同。
(4)城市化是社会发展和生产力进步的体现。
2.乡村—城市转型的概念与类型
(1)概念:乡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它强调在农村地区发生的城市化现象,包括景观的、社会的、经济的、人口的转型过程,实际上是农村社会经济结构功能的现代化转变。3.城市化动力机制
(1)城市化的主要动力:社会经济发展。
(2)表现:城市化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3)三大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的影响特别提醒
(1)推、拉力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2)城市与城市化的区别
城市是指以从事非农业活动和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城市化则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聚集,乡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典例剖析(1)甲、乙两种图例分别表示我国的( )
A.总人口和农村人口 B.总人口和城市人口
C.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 D.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
(2)总体来看,我国城市和乡村人口增长速度存在明显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城乡人口出生率不同
B.城乡人口死亡率不同
C.城乡之间的人口迁移
D.城乡人口自然增长率不同
解析:第(1)题,在2000年我国农村人口多,城市人口少,总人口接近13亿。第(2)题,随着城市化发展,大量农村人口流人城市,使城市人口猛增。
答案:(1)D (2)C读“某城市建成区面积和城市人口的年变化图”,完成(1)~(2)题。
(1)该图反映的地理现象是( )
A.工业化进程 B.城市化进程
C.逆城市化现象 D.区域化现象
解析:该图描述了某城市1990~2010年间城市人口增加和规模扩大的过程,这是城市化的表现。
答案:B(2)该现象最重要的标志是( )
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B.城市人口数量
C.城市人口数量和用地规模
D.城市中心区的面积大小
解析:在城市化的表现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最重要的衡量指标。
答案:A二、城市化特点
●基础梳理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高低城市边缘滞后城市化卫星城工业化(2)过程:既是乡村一城市______的过程,又是城市不断提升的过程。城市数量城市化水平转型
(3)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具体要求:
①城市化必须与_________协调发展;
②合理利用__________;
③统筹城乡建设,完善城镇体系。______________协调发展;
④以人为本,加强_________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工业化自然资源大中小城市基础设施●合作探究
读教材P39图2-16探究以下问题: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与城市化速度哪一个更快?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与第三次人口普查时的城市化水平相比,约提高了多少个百分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分析我国城市化的主要特点。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1)城市化速度快于人口增长速度。其原因是我国实行了控制人口的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速度减缓,而同时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的城市化速度加快。(2)提高了约15个百分点。(3)城市化水平较低、但增长较快。●归纳提升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城市化的地区差异。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城市化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表现出不同的进程。具体如下所示:特别提醒
(1)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①城市化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城市化的速度也就越快。②虚假城市化:当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城市总体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时出现的一种现象,并产生许多社会问题。③滞后城市化:当城市化进程明显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时出现的一种现象,其将阻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
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是城市化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不能混为一谈。具体如下表所示:(3)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容易混淆,可从以下三个角度区分:(4)缩字法记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①发达国家:早、高、慢、逆(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当前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②发展中国家:晚、低、快、郊(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当前速度快、出现郊区城市化)。
(5)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过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如下图及表格所示。2.中国的城市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显著拉动了城市化进程,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城市数量急剧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化呈现以下特点:特别提醒
(1)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几个阶段我国城市化进程大致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①1949~1957年的城市化起步阶段。②1958~1965年的振荡阶段。由1958年的“大跃进”及其失败后的调整造成。③1966~1978年的停滞阶段。“文革”十年,经济停滞,工业化停滞,加上农村人口猛增,使城市化长期处于停滞不前阶段。④1979~1995年的恢复正常发展阶段。由于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开始步入正常轨道。⑤1995年起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这个时期也正是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我国已拟定《中国城市规划》,决定对城市布局作重大调整,以提高城市化质量,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2)我国的城市化
①现阶段我国城市化的动力和发展趋势:现阶段我国城市化速度呈现加快的态势,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城市数量急剧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城市化的动力主要来自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迅速发展。
②解决我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解决我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城市化过程既是乡村—城市的转型过程,又是城市不断提升的过程。③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具体要求: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要求城市化必须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相互促进;要求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切实保护人文资源,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统筹城乡建设,完善城镇体系,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要求以人为本,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人居环境。●典例剖析(1)上表说明( )
A.1950~1980年,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均缓慢
B.1980~2000年,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缓慢
C.1950~2000年,世界城市人口均超过农村人口
D.1980~200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和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均超过发达国家
(2)上表中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趋缓
B.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C.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过剩更明显
D.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更高
解析:第(1)题,根据表中数据进行简单计算即可得出正确答案。第(2)题,表中数据反映出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增长明显高于发达国家,这主要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生产技术进步,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他们进入城市而使城市人口增多。
答案:(1)D (2)C读“我国某市1978~2008年30年间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图”,回答(1)~(3)题。(1)1988年该市的城市化水平约为( )
A.10% B.20%
C.30% D.40%
(2)有关该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30年间该市的农村人口数量逐步减少是因为人口死亡率上升并大于出生率
B.自1983年以来该市的城市化水平一直在提高
C.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
D.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加会导致城市环境压力增大
(3)1998年以来该市农村人口减少的可能原因是( )
①农村生态环境改善 ②城乡经济收入差距大 ③城市交通条件便利 ④城市就业机会多 ⑤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解析:第(1)题,根据1988年的乡村和城镇人口数据计算得到结果。笫(2)题,通过数据的变化分析,该市自改革开放以来城镇人口比重一直增加,主要是与经济发展有关,但城镇人口的快速增加会导致城市环境压力增大;乡村人口数量的减少主要是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造成的。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推动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因素,城乡经济收入差距加大,城市更多的就业机会及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的转变都会使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而使农村人口数量减少。
答案:(1)B (2)A (3)D一、单项选择题
(2014·漳州七校4月)读下面“2000年我国部分城市土地城市化质量的差异图表”。完成1~2题。
注:城市用地人口密度等于城市人口除以城市用地面积;城市用地经济密度等于城市产生的GDP除以城市用地面积。1.根据图中信息,推断出关于四省市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内蒙古的城市化进程最合理
B.上海的城市化质量最高
C.重庆的城市化速度最快
D.贵州的滞后城市化程度最高
解析:直接根据图示四个城市的土地城市化资料,上海市的城市用地经济密度最高,反映了城市化质量最高。
答案:B2.重庆城市用地人口密度大于上海,但城市用地经济密度却低于上海,与其相关的因素是( )
A.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B.第一产业发达
C.城市用地较为完整
D.城市化水平较高
解析:“重庆城市用地人口密度大于上海,但城市用地经济密度却低于上海”反映了重庆市的经济效率低于上海,主要是由于重庆的经济发展水平还较上海落后。
答案:A下图为“四国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本世纪以来,城市化水平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分别是( )
A.甲、丁 B.乙、丁
C.乙、丙 D.甲、丙
解析:注意题干要求的是“本世纪以来”,由图示信息可知,甲城市人口比重最高,而丙自2000平后上升趋势最明显。
答案:D4.由于城市人口的高度密集,导致市区生活质量下降,部分城市居民开始由市中心向郊区迁移,这称为“逆城市化”。据此分析,图中最早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四条曲线中只有甲出现城市人口比重的下降。
答案:A(2013·四川文综)下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据表回答5~6题。5.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 )
A.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
C.不断增加 D.逐渐减少
解析:从表中数据看出,1985~2011年我国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比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高,故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不断增加。
答案:C
6.据表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 )
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解析:本题可逐项分析,如下
答案:D二、综合题
7.读“中国、英国城市化过程柱状图”,结合有关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城市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2)从上图中可以看出,英国城市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英国城市化起步较早的原因是________,目前英国出现了与城市化过程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我们称之为________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的逐步完善。(4)在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中期我国城市化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60年代中期城市化进程减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城市化的定义可从教材中得出;根据图中的时间和目前城市人口的比重大小,可推测出英国城市化的特点;逆城市化的原因可从城市与周边地区环境质量的差异、城郊之间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变化等方面来考虑;我国城市化的特点可从城市化的水平、发展速度等方面来描述;对20世纪60年代我国城市化进程减慢和80年代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原因,可从当时的政策、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来思考。答案:(1)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 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 (2)起步早 城市化水平高 (3)英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 逆城市化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 城市和郊区之间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乡村和小城镇地区基础设施 (4)水平低,发展速度快 “文化大革命”(或十年动乱)导致经济发展缓慢 (5)改革开放后生产力迅速发展,为城市化进程加快提供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