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6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7-24 17:39: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题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二是知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学习,对化学学科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化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理论知识还未形成体系。本节课是介绍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第一单元的开端,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今后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
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引入,创设情境】
大到浩瀚宇宙中的星体,小到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了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例如,食物在酷热的夏天易变质、钢铁在风吹雨淋中会慢慢生锈。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里。认识物质变化,对于了解自然现象至关重要,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水加热可以变成水蒸气 食物变质 钢铁生锈
【新课讲解,逐个突破】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很重要,包括实验前,实验时,实验后的现象及记录。请同学们观察以下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
水的沸腾 胆矾研碎 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石灰石和盐酸反应
2、请大家做一个有心人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实验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过程中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水的沸腾 液态的水 液态水沸腾时生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片又凝结为液态的水 液态的水 无
胆矾研碎 块状的胆矾 蓝色块状固体被研碎成粉末 粉末状的胆矾 无
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蓝色的硫酸铜溶液等 生成蓝色沉淀 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等 有
石灰石和盐酸反应 颗粒状石灰石等 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且石灰石逐渐变小,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气体等 有
实验小结
在实验中,液态的水加热沸腾变为水蒸气,冷却后又变成液态的水;块状的胆矾研磨后变成粉末状的胆矾,虽然水和胆矾发生了形态的变化,但并没有生成新物质。这种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在实验中,胆矾和石灰石(或大理石)在变化中都生成了新物质,如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二氧化碳气体等,这种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做化学变化。
举例
日常生活中木材燃烧,钢铁铁生锈,食物变质等都是化学变化。酒精挥发、粉碎大理石,气球爆炸等都属于物理变化。
【重点讲解,难点突破】
判断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依据什么?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2)依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思考:电灯发光是不是化学变化?
(1)电灯发光不是化学变化。
(2)解析:化学变化的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唯一依据。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
(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的变化。
2、化学变化
(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3、判断依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课后反思
1、本节课学生学习情况很好,比较活跃。实验观察仔细,记录认真,但语言表述还需优化。
2、本堂课内容以实验为基础,学习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结合生活实例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