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一、选择题
1. 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我们的工作”包括( )
A. 制定并通过《共同纲领》 B. 颁布土地改革法
C. 制定“一五”计划 D. 决定抗美援朝
2. 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个“新”主要是指 ( )
A. 国家的名称变了 B. 国家独立富强了
C. 中国的社会性质变了 D. 人民的生活改善了
3. 作为我国重要的民族精神之一,它产生于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期,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升华,也是对我党我军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时至今日,它已经跨越了时空、跨越了国界,被世界几十个国家的人们所接受,它是( )
A. 五四精神 B. 长征精神
C. 延安精神 D. 雷锋精神
4. 在进行主题为“抗美援朝中最可爱的人”的研究性学习时,可以作为史料运用的是( )
①当时的文献资料②历史博物馆内存放的有关实物资料
③电影《上甘岭》④当时的实况纪录片和照片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 新中国实行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
A.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B. 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
C. 引导农民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D. 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
A. 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B. 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
C. 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 优先发展重工业
7. “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这幅春联描述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两项建设成就。这两项成就是(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②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
③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④宝成铁路建成通车。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8. 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的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的著名老字号。1954年同仁堂响应国家号召,顺利实现了公私合营。公私合营出现在:( )
A. 土地改革时期 B. 三大改造时期
C. 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 “文化大革命”时期
9. 1953-1956年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
A. 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B.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C. 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D. 进一步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10. 某班历史兴趣学习小组在自主学习时搜集到以下几幅图片。符合这组图片主题是
A. 土地改革
B. “一五”计划
C. 三大改造
D. 改革开放
11.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是( )
A. 三大改造的完成 B. 开国大典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 土地改革运动的完成
12. 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的主要意义是( )
A. 掀起了土地改革的新高潮 B. 总结了三大改造的胜利成果
C. 开创了党派之间平等协商的新形式 D. 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
13.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标志是 ( )
A. 人民公社建立 B. 土地改革完成
C.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4. 2011年11月18日,温家宝在第十四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说:“多位东盟国家领导人对我说过,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最务实、最广泛、最富有成果。我深有同感。我们都是发展中国家,始终把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作为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把能否给本国人民和本地区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放在首位。”下列哪些体现了温总理所说的“我们都是发展中国家,始终把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作为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三大改造
③土地改革
④为重返联合国而努力
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⑤
15. 下列图片反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的是
A. B. C. D.
16.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探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有( )
A. 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B. 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
C. 正确分析了我国国内主要矛盾
D. 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
17. 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 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 “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 “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18. 在新中国的某个时期,农村出现了“上工人喊工,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的现象。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 土地改革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大跃进”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 作家莫言获诺贝尔奖的小说《蛙》有以下描写:“1962年秋季,高密东北三万亩地瓜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跟我们闹了三年别扭、几乎是颗粒无收的土地,又恢复了它宽厚仁慈、慷慨奉献的本性。那年的地瓜,平均亩产超过了万斤。”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
A. 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 大跃进运动使粮食产量极大提高
D. 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20. 在文革期间,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惨遭批斗。这突出表明“文革”期间( )
A. 党内出现了叛徒内奸 B. 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C. 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 D. 文化事业遭摧残
二、非选择题
21. 历史图片是历史场景的形象呈现,是历史过程的真实记录,结合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
(2)图二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什么事件?这个事件的指挥者是谁?这个事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图三反映了我国建国初期的什么事件?我国实行这一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4)图二与图三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和大型发电设备等制造业。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
材料二:这个计划规定……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
(2)材料二中“计划”指什么?该“计划”哪一项任务源于材料一的经济状况?
材料三:下面是1952年和1957年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示意图。
材料三中我国工业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你写出这期间我国在汽车工业和飞机制造工业方面的成就。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下面是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一个资本家的表白:“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那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
(1)材料一反映了三大改造中哪个行业改造的热烈场面?该项改造运动结束于哪一年?其改造方式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这位资本家对社会主义改造的什么态度?他失去了“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后,其身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三大改造的完成有哪些重大意义?
答案
1-5ACDBA 6-10DABAC 11-15ADCAB 16-20CCBDC
21、(1)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2)抗美援朝。彭德怀。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3)土地改革。为了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准备条件。
(4)土地改革运动的完成,有助于建国初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有力地支持了抗美援朝。
22、(1)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
(2)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
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23、(1)资本主义工商业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
(2)拥护与支持的态度。成为党领导下的自食其力的国家建设者。
(3)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