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同步训练题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同步训练题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3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24 23:01: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一、选择题
1.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是指(  )
①社会主义工业化 ②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④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2.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不断推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 )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3. 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实践毛泽东这一思想的会议是(  )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七大”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4. 老照片具有真实记录历史的史料价值。下面的老照片记录的历史事件标志着
A.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本政治制度确立
C.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 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
5. 2018年12月4日是我国第五个“国家宪法日”。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诞生于( )
A. 1953年 B. 1954年 C. 1978 年 D. 1982年
6. 1936年苏联颁布宪法,宣布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是( )
A. 新中国的成立 B. 土地改革( )
C. 三大改造的完成 D. 西藏和平解放
7.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
A. 新中国的成立 B. 1954年宪法的制定
C. “一五”计划的实施 D. “三大改造”的完成
8. 为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1954年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通过这部宪法的会议是( )
A.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D.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9. 1953-1956年我国出现下图所示农业经济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 土地改革运动 B. “大跃进”运动
C. 农业合作化运动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10. 我国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标志是( )
A 新中国成立 B. 祖国大陆实现统一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 宪法颁布
11. 1956年底,毛泽东说:“手工业中许多好的东西不要搞掉了,王麻子、张小泉的剪刀一万年也不要搞掉,我们民族好的东西,搞掉了的,一定要来一个恢复。”此话针对的问题是( )
A. 土地改革中的急于求成
B. 三大改造中的过急过粗
C. “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
D. 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共产”风
12. 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 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 个体手工业相互合作
C. 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剥削加以限制
D. 变革生产关系社会主义革命
13. “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过渡的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实现了“和平过渡”,被称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的是( )
A. 实行股份制 B. 廉价收购 C. 赎买政策 D. 无偿没收
14. 20世纪50年代中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荣毅仁说这番话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土地改革运动完成 B.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 D. “文化大革命”结束
15.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结论。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土地改革完成
C. “一五计划”完成 D.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6. 下图是公私经济成分比例图。根据图表判断其反映的是我国哪一年的经济结构比例?( )
A 1949年
B. 1952年
C. 1953年
D. 1956年
17. 1956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个原来的资本家担任某工厂的副厂长,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以下四种意见,最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是( )
A. 他是资本家,怎么可以担任我们的副厂长
B. 他懂业务,他说得对,我们还是要听的
C. 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他说的话我们不听
D. 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一起把他拉下马
18. 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流传着一首歌谣:“天上多少星,小孩数不清;全民盖土炉,神仙数不清。”材料所述现象产生的影响是( )
A. 加快了工业化步伐 B. 提高了生产效
C. 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D. 破坏了国民经济
19. 胡绳说:“作为伟大的民族英雄,毛泽东是一心想中国富强的。问题是他过分相信了革命可以解决一切,不断革命,继续革命。一直到‘文化大革命’,这条路走到了尽头。如果没有‘文革’,中国的改革不可能来得这么快。”作者对“文革”的认识不包括
A. “文革”是错误的革命
B. “文革”结束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新契机
C. “文革”应该被彻底否定
D. “文革”也取得成果,应该部分肯定
20. “奶奶给明明讲过去的事情。奶奶说:‘很久以前,大家都很穷。我们穿的衣服是用洋布做的,我们点灯用的煤油叫洋油……”你知道我们结束洋油时代是在( )
A. 一五计划期间 B.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二、非选择题
2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年3月3日至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在北京举行。5000多位代表委员聚首北京,审查。审议和讨论“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政府工作报告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共商国是,话民生,献计出力,坦诚直言。
材料二: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从而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请回答:
(1)共和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诞生于哪一年?这部法律的性质是什么?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县及县级以下人大代表是怎样产生的?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年3月5日9时,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温家宝在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基石,也是综合国力的核心,强国必先强教,因此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图1
材料二 
图2
材料三 据《新闻晨报》报道:韩国一家电视台报道称,朝鲜可能将于2010年5月或6月进行第三次核试验。韩国这家名为YTN有线新闻的电视台20日援引未具名外交人士的话报道称,朝鲜从2月开始就在为此次核试验作准备,第三次核试验将反映出朝鲜核技术的改进情况,预计在技术方面的成熟程度将明显高于前两次核试验。YTN新闻台声称,美国情报官员近日专门就此事访问韩国并进行了讨论。
(1)材料一中提到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说一说1954年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责的会议是什么?这一会议通过了哪一重要文献?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事件?这一事件有何重大影响?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朝鲜核问题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历史上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志愿军英雄功臣,列举其中的两位。
(4)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历史揭开了崭新的篇章,到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请问三大改造指什么?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
23. 学以致用,探究问题。
饱经风霜的新中国已经走过了六十多个春秋,回首六十多年来共和国不平凡的复兴之路,会引起我们深深地思考。
(一穷二白)
材料一:(建国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根据材料分析,改变现状的途径是什么?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方针?
(神奇逆转)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分析1952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比1949年增长和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比1952年增长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重大挫折)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相关史实,判断图一《人民日报》中的报道情况是否真实?说明理由。并分析指出图二中经济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从上述曲折的经济发展历程,可以得出哪些教训?
答案
1-5DCCBB 6-10CDBCC 11-15BDCBD 16-20DBDCB
21、(1)1954年;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人民代表大会制;直接选举
22、(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举行。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黄继光、邱少云。
(4)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
23、(1) 状况: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途径:发展重工业。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2) 建国后人民政府采取措施巩固人民政权,并采取措施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我国编制并执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3) 不真实。因为当时出现了“大跃进”运动,“左”倾错误泛滥。图2情况出现的原因是“文化大革命”的破坏。
(4) 经济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不能超越生产力,不能盲目调整生产关系,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必须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力口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