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课 对比鉴赏《芣苢》《插秧歌》
教学目标:
诵读诗歌,把握朗读节奏,感受四言诗和七言古诗的形式特点。
理解诗歌内容,赏析其中的表达技巧。
领会劳动之乐,体会劳动之美,丰富对劳动生活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两首诗歌的内容,分析作者的表达技巧,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中的劳动精神,学习人民辛勤劳动、锐意进取的品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观刈麦》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师:齐读诗句,思考它们共同表现的主题是什么?生:劳动
师:第二单元的作品都与劳动有关。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美德。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芣苢》《插秧歌》两首劳动赞歌,感受劳动精神的传承。
教学目标
诵读诗歌,把握朗读节奏,感受四言诗和七言古诗的形式特点。2、理解诗歌内容,赏析其中的表达技巧。3、领会劳动之乐,体会劳动之美,丰富对劳动生活的认识。
教学过程
读,与诗人相通自由朗读诗歌,感受两首诗歌在句式、韵律上的不同之处。分工朗读,女生读《芣苢》,读的时候注意节奏,朗读四言诗应该是“二二”节拍。芣 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男生读《插秧歌》,这是一首七言古诗,读的时候注意应该有“二二二一”节拍或“二二一二”节拍两种,读起来要有抑扬顿挫之感。插秧歌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对比之后,我们可以感受到《芣苢》的节奏更鲜明,更易于传播,听一下音频感受这个特点。
品,与诗人同行
芣苢》《插秧歌》这两首诗具体描绘了怎样的劳动场景? 《芣苢》描绘了女子们采集车前草的劳动场景。 《插秧歌》描绘了农人插秧的劳动场景。
这两首诗在表现劳作过程时,采用的手法有何异同?不同:《芣苢》直叙其事,直接叙述女子们采集车前草的过程。诗经在艺术手法上主要采用赋比兴的方法。赋:直接铺陈叙述,把思想感情及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现出来。《插秧歌》采用白描手法,通过描写田夫抛秧、田妇接秧、小儿拔秧、大儿插秧,向我们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江南农户雨中插秧图。白描: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2019年全国三卷中的古诗鉴赏题考的是刘禹锡的《插田歌》,也采用白描手法,表现插秧时节田野间春光明媚、生机盎然的景象。我们一起来读一下。高考链接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chéng)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zhù)裙,农夫绿蓑衣。齐唱田中歌,嘤(yīng)伫(zhù)如竹枝。全诗用白描手法,语言通俗,生动有趣,用清淡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插秧时节春光明媚,农夫农妇插秧时整个田野间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相同:在表现劳动场景时,《芣苢》《插秧歌》采用了哪一种相同的手法 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劳动的过程。《芣苢》“采”“有”“掇”“捋”“袺”“襭”六个动词的变换运用极具特点,表现了古代女子采芣苢时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插秧歌》中“抛”“接”“拔”“插”四个动词,准确地刻画出一家老小低头插秧、全神贯注的神态,勾勒出一幅紧张繁忙的劳动场面。学习古诗时不可避免地要鉴赏语言。鉴赏语言时要反复咀嚼品味一些深刻隽永的字词。这就涉及到诗歌鉴赏的一个题型——炼字。知识拓展:炼字类题目答题思路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思考:尝试运用这种思路分析《插秧歌》中的四个动词。示例:“抛”“接”“拔”“插”等字均为插秧时的一系列动作。(解释含义)勾勒出一幅紧张繁忙的劳动场面:全家老少一齐出动,各尽所能,配合默契。(描述景象)“抛”、“接”、“拔”、“插”准确地刻画出这家老小低头插秧、全神贯注的神态,表现劳动人民忙碌而充实的生活。(点明效果)高考链接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①“软”为“柔和”“柔软”之意,“涌”为“涌出”“涌现”之意。(解释含义)②“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描述景象\点明效果)这节课通过对比分析《芣苢》《插秧歌》两首诗歌,展示了炼字题型的答题思路,以高考题为切入点,强化记忆。劳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2019年全国 1卷高考作文就要求考生紧密围绕“劳动”这一话筒写一篇演讲稿,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3.悟,与诗人同感2019全国 1卷高考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三)作业1、背一背两首诗。2、写一写劳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