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 人音六上第一单元 东方升起月亮 大单元教学课件+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 人音六上第一单元 东方升起月亮 大单元教学课件+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3-08-14 14:31:4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东方升起月亮》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介:
本课是新人音版六年级第十一册第四单元《芬芳茉莉》中的欣赏课。《东边升起月亮》是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中的插曲,他选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花》作为歌剧的音乐素材。《茉莉花》不但在中国广为流传,从 18 世纪末叶起,还流传到欧洲和美洲。 1840 年英国地理学家和旅行家约翰·贝罗在他所写的《中国旅行记》中刊登了这首民歌,从此在国外就把它作为中国民歌的典型广泛传播。从音乐中能够看出,普契尼将原《茉莉花》中富有特性的音调,根据所描绘的意境和抒发的情感加以展开,使音乐更加平和抒情,有一种朦胧色彩,符合剧情要求。
二、教学评价:
评价内容 评价要点 目标指向
欣赏《东方升起月亮》体会其情感,理解《茉莉花》的重要性 感受乐曲情绪、力度和旋律走向。 目标一目标二
清楚歌剧《图兰朵》大致剧情,了解普契尼,加入自己的创意创编 了解《图兰朵》及作者普契尼,培养学生创作能力 目标三目标四
三、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在心理上趋向成熟,他们的感知、理解水平更加丰富,对抽象事物思考也会增强,但在想象力上或许有所渐弱,他们在表达上与小学中低段有很大差别,他们更希望在小范围内讨论,所以,对于这些学生,老师应该在语言上有所改变,能够一种成人式或对话式直接提问。
四、教学目标:
1. 审美感知: 通过了解《东边升起月亮》的旋律取材于《茉莉花》,让学生理解到以“茉莉花”为代表的中国民族音乐是世界音乐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2艺术表现:通过欣赏《东边升起月亮》让学生能够听辨并能从中体会歌曲的情感。让学生初步了解歌剧的基本知识。
3. 创意实践:通过聆听、欣赏,根据歌曲意境,创编符合故事剧情的歌词,并根据剧情分组演绎,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4. 文化理解:简单介绍歌剧《图兰朵》大致的剧情,知道作曲家普契尼在创作时为了增加歌剧的中国元素,让学生了解茉莉花是美的,中国的民歌也是非常美的。
5、教学重难点:
1. 比较《东边升起月亮》与《茉莉花》相似
2. 中体会歌曲的情感,解到以“茉莉花”为代表的中国民族音乐是世界音乐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六、教学过程:
教学策略行为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1.师:谈到歌剧,你能想到什么呢 ? 歌剧起源于意大利,是西方贵族的宠儿,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它是融音乐、戏剧、文学、舞蹈、舞台美术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2.师:让我们欣赏一段歌剧片段在这个视频中你能找到哪些中国元素? 生:服饰、戏曲、音乐 1.欣赏音乐,提出问题2.回答问题,引入主题 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聆听学唱乐曲 3. 刚才 ,我们听到的是歌剧《图兰朵特》中的选曲《东边升起月亮》,它是意大利伟大的歌剧大师普契尼的作品。普契尼是意大利伟大的作曲家,他的一生创作了很多著名的歌剧作品,对世界音乐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主要来欣赏一下他的歌剧选曲《东边升起月亮》。师:欣赏《茉莉花》请记住它的旋律。同学们,这首茉莉花与我们之前欣赏的几首是不同的,让我们一起来记住它吧!师:让我们欣赏歌剧《图兰朵》片段《东方升起月亮》,说一说它与哪首歌曲相似?生:刚刚那首《茉莉花》师:作者约翰·巴罗在1792-1794年间任英国首任驻华大使马戛尔尼伯爵的秘书。在其卸任返回英国的途中,巴罗听到了《茉莉花》一曲,并发出赞叹1924年,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创作歌剧《图兰朵》时就选用了《中国游记》中的江苏民歌《茉莉花》作为音乐主题贯穿全剧,并在剧中的女声合唱中用了它的全部曲调。1926年, 该剧在意大利首演取得了很大成功。从此,中国民歌《茉莉花》的芳香,教随着这部经典歌剧的流传飘向世界。作者简介 3.《东方升起月亮》与中国民族音乐《茉莉花》相似 了解歌剧《图兰朵》的创作背景以及歌曲《东方升起月亮》与中国《茉莉花》的渊源。
师:再次聆听,根据歌词猜测这个歌剧讲了什么故事?教师介绍歌剧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学生讲述剧情,教师做总结。 4.了解剧情 简单介绍歌剧《图兰朵》大致的剧情" 知道作曲家普契尼在创作时为了增加歌剧的中国元素,让学生了解茉莉花是美的,中国的民歌也是非常美的。
师:观察歌剧除了声乐部分以外,还有哪些艺术表现形式 舞台、背景、舞蹈、情节等等师:想一想:为什么歌剧《图兰朵》会选《茉莉花》作为它的音乐主题?因为茉莉花是最早传入外国,。1926年,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用它的旋律创作了歌剧《图兰朵》;2004年雅典奥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还有即将于明年举办的上海世博会,都少不了《茉莉花》的身影。《茉莉花》有幸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经典普契尼对巴罗版的《茉莉花》重新编曲,配合着以中国元朝为背景创作的歌剧,让东方韵味拨动了西方观众的心弦。 5.聆听音乐,回答问题 利用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看中文乐谱,跟着音乐哼一哼最后让我们再次来欣赏,跟着音乐一起歌唱吧! 6. 9.随音乐完整表演。 感受歌曲的情绪和歌词所表达的内容。
三、拓展 巩固:师:1、请各组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加入乐器伴奏,请同学们分组、分角色演绎《东方升起月亮》。2、请为《东方升起月亮》中的几个角色分别写一段旁白拓展:音乐是无时空、无国界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人们常常在音乐中寻找灵感,互相借鉴、自由表达,像《茉莉花》和《东边升起月亮》一样的创作,古往今来有许多,比如古典交响乐莫扎特《第 40 号交响曲第一乐章》就改编成我们所熟悉的歌曲,咱们来听一听! 10.聆听乐曲《东方升起月亮》演绎剧情欣赏由莫扎特《第 40 号交响曲第一乐章》改编的《不想长大》 聆听乐曲,感受乐曲段落。
四、小结 师:民歌的魅力之所以长久不衰,因为它原就是经多少代人锤炼淘汰的结果。民歌之所以流传得广泛,因为它唱的是平常人的平常心。”民歌反映了中国不同民族和地区百姓的生活。它的美也在于对劳动人民日常生活的展现中。民歌用音律诉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平常往事和他们的精神气,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关注,也激发了他们向外国友人展现中华之美的热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0张PPT)
《东方升起月亮》
人音版 六年级上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目标:
通过了解《东边升起月亮》的旋律取材于《茉莉花》,让学生理解到以“茉莉花”为代表的中国民族音乐是世界音乐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艺术表现目标:
通过欣赏《东边升起月亮》让学生能够听辨并能从中体会歌曲的情感。让学生初步了解歌剧的基本知识。
创意实践目标:
通过聆听、欣赏,根据歌曲意境,创编符合故事剧情的歌词, 并根据剧情分组演绎,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文化理解目标:
简单介绍歌剧《图兰朵》大致的剧情,知道作曲家普契尼在创作时为了增加歌剧的中国元素,让学生了解茉莉花是美的,中国的民歌也是非常美的。
01
新知导入
新知导入
谈到歌剧,你能想到什么呢 ?
歌剧起源于意大利,是西方贵族的宠儿,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它是融音乐、戏剧、文学、舞蹈、舞台美术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新知导入
让我们欣赏一段歌剧片段
在这个视频中你能找到哪些中国元素?
02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欣赏《茉莉花》请记住它的旋律
新知讲解
让我们欣赏歌剧《图兰朵》片段《东方升起月亮》,
说一说它与哪首歌曲相似?
新知讲解
“我从未见过有人能像那个中国人那样唱歌,歌声充满了感情而直白。他在一种类似吉他的乐器伴奏下,唱了这首赞美茉莉花的歌。”
——约翰·巴罗(John Barrow)
上面这句话出自1804年出版的《中国旅行记》。作者约翰·巴罗在1792-1794年间任英国首任驻华大使马戛尔尼伯爵的秘书。在其卸任返回英国的途中,巴罗听到了《茉莉花》一曲,并发出赞叹。
为方便歌曲在欧洲传唱,他以五线谱记录下曲谱。使团听事官西特纳为这一曲调加上了引子、尾声、伴奏等并发布了出来。
新知讲解
1924年,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创作歌剧《图兰朵》时就选用了《中国游记》中的江苏民歌《茉莉花》作为音乐主题贯穿全剧,并在剧中的女声合唱中用了它的全部曲调。1926年, 该剧在意大利首演取得了很大成功。从此,中国民歌《茉莉花》的芳香,教随着这部经典歌剧的流传飘向世界。
新知讲解
贾科莫·普契尼,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代表作有《波希米亚人》《托斯卡》与《蝴蝶夫人》等。
这些歌剧当中的一些歌曲已经成为了现代文化的一部分,其中包括了《贾尼·斯基基》的《亲爱的爸爸》与《图兰朵》中的《今夜无人入睡》等。
新知讲解
再次聆听,根据歌词猜测这个歌剧讲了什么故事?
歌曲背景
意大利著名作曲家贾科莫·普契尼根据童话剧改编的三幕歌剧。该剧以中国元朝为背景,虚构了一位美丽而冷酷的公主图兰朵的故事。图兰朵的故事始见于17世纪波斯无名氏的东方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图兰朵》意大利剧作家卡罗·哥兹于1762年把它写成剧本。之后德国诗人席勒在哥兹剧本上翻译并加以改编。该剧本最著名的改编版本是由普契尼于1924年作曲的同名歌剧。普契尼在世时未能完成全剧的创作。在普契尼去世后,弗兰科·阿尔法诺根据普契尼的草稿将全剧完成。该剧1926年4月25日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首演,作曲家韦伯、布索尼和中国当代剧作家魏明伦也曾改编该剧或为其创作音乐。
新知讲解
再次聆听歌曲,说出你根据音乐猜测的剧情
元朝时的一个公主图兰朵为了报祖先暗夜被掳走之仇,下令如果有个男人可以猜出她的三个谜语,她会嫁给他;如猜错,便处死。三年下来,已经有多个没运气的人丧生。
流亡元朝的鞑靼王子卡拉夫与父亲帖木儿和侍女刘在北京城重逢后,即看到猜谜失败遭处决的波斯王子和亲自监斩的图兰朵。卡拉夫王子被图兰朵公主的美貌吸引,不顾父亲、刘和三位大臣的反对来应婚,答对了所有问题,原来这三道谜题的答案分别是“希望”、“鲜血”和“图兰朵”。
但图兰朵拒绝认输,向父皇耍赖,不愿嫁给卡拉夫王子,于是王子自己出了一道谜题,只要公主若在天亮前得知他的名字,卡拉夫不但不娶公主,还愿意被处死。公主捉到了王子的父亲帖木儿和丫鬟刘,并且严刑逼供。刘自尽以示保守秘密。卡拉夫借此指责图兰朵十分无情。天亮时,公主尚未知道王子之名,但王子的强吻融化了她冰般冷漠的心,而王子也把真名告诉了公主。公主也没公布王子的真名,反而公告天下下嫁王子,王子的名字叫“爱(Amora)---蒙古语为“恋人或者太平的意思”。
新知讲解
咱们再来听一听,
看看你能从这段音乐中听出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
悲伤、忧伤
为什么这首曲子会让我们感受到这样的情绪呢
《东边升起月亮》就是波斯王子行刑前,图兰朵公主出场的音乐,所以,我们才会从音乐中感受到忧伤,苦闷的情绪。
新知讲解
观察歌剧除了声乐部分以外,还有哪些艺术表现形式
舞台、背景、舞蹈、情节等等
新知讲解
想一想:为什么歌剧《图兰朵》会选《茉莉花》作为它的音乐主题?
普契尼对巴罗版的《茉莉花》重新编曲,配合着以中国元朝为背景创作的歌剧,让东方韵味拨动了西方观众的心弦。
新知讲解
跟着音乐哼一哼
新知讲解
最后让我们再次来欣赏,跟着音乐一起歌唱吧!
03
巩固拓展
请各组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加入乐器伴奏,请同学们分组、分角色演绎《东方升起月亮》。
我会这样做
请为《东方升起月亮》中的几个角色分别写一段旁白
我会这样做
音乐是无时空、无国界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人们常常在音乐中寻找灵感,互相借鉴、自由表达,像《茉莉花》和《东边升起月亮》一样的创作,古往今来有许多,比如古典交响乐莫扎特 《第 40 号交响曲第一乐章》就改编成我们所熟悉的歌曲,咱们来听一听!
04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民歌的魅力之所以长久不衰,因为它原就是经多少代人锤炼淘汰的结果。民歌之所以流传得广泛,因为它唱的是平常人的平常心。”民歌反映了中国不同民族和地区百姓的生活。它的美也在于对劳动人民日常生活的展现中。民歌用音律诉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平常往事和他们的精神气,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关注,也激发了他们向外国友人展现中华之美的热情。
05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东方升起月亮》
作者 普契尼
中国元素 民歌《茉莉花》、元朝
情绪 悲壮、忧伤
作业布置
会哼唱
《东方升起月亮》
谢谢观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