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1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1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25 07:55:19

文档简介

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一单元 第3课 《共和理想与中国道路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教学理念
立德树人是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本课以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终极目标,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通过提供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演变的相关史料素材,引导学生在特定时空框架中通过整理分析多种史料,形成对历史事物进行相对理性分析与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提高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道路的认同感、归属感与使命感,坚定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本课以问题探究为导向,通过提供多种材料创设相应的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建构起相应的知识框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实现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二、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
从全书内容上看,本册教材主题为“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是建立在《中外历史纲要(上)(下)》通史基础上的专题视角下的再提升,旨在让学生从多角度进一步了解人类政治史的演变,引领学生深入学习历史。
从单元内容上看,本课位于选择性必修一第一单元,单元主题为政治制度。本单元的内容是国家最基本的制度模式与组织架构,本单元的内容为以下五个单元其它政治方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从本课内容上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本课的学习目标为:“了解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理解共和制在中国发展的独特性。”本课位于选择性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教材分为三个子目,第一子目为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第二子目为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第三子目则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三个子目以时间为脉络,叙述了共和制在中国建立发展的历程与制度发展的独特性。共和制是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制度的坚贞不渝的追求,但近代中国的国情决定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经过了长期的探索,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继承中创新,在探索中前进,逐渐摸索出一条带有中国特色的中国道路,建立起了独特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共和国制度,这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深圳市高二年级历史类学生。一方面,学生在政治课学习、初中历史及高一历史学习、以及本单元第1、2课的学习中,已经学过共和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等政体含义等诸多必备知识,对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有了一定的了解,为学习本课奠定了基础;但另一方面,学生对于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独特性等方面缺乏逻辑梳理与深度理解,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不足,推理论证的能力存在短板,需要教师加以引导,通过提高相关材料创设问题情境,适时引导,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时间轴、表格归纳的方式梳理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历程,掌握相关必备知识;
2.在问题探究中,学会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认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近代中国行不通,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最符合中国国情的共和体制;
3.在史料分析与案例研讨中,体会中国共产党进行制度探索的卓越贡献与伟大成就,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共和制在中国的建立与完善
教学难点:理解近代以来中国政治道路发展的独特性
六、教学思路
本课以“共和理想与中国道路”为主题,按照时空脉络,分为揖美追欧,道尽途穷;红星指引,枯木逢春;制度创新,再造共和三个部分,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将史料分析贯穿始终,让学生在一定的历史情境中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通过讲述法,问题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建构起相应的知识框架,进而实现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中华民国国歌
教师提问:1912年的民国政府试图通过歌词中的“揖美追欧”来改造国家,请问由此可知,此时中国人想要建立什么样的国家?
学生活动:阅读史料,思考并回答问题(资产阶级共和国)
设计意图:歌曲导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最初想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引入本课学习。
一、揖美追欧、道尽途穷
教师活动:布置任务一: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并梳理,为了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国各界人士做了哪些努力,结果如何?以表格方式呈现。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并梳理中国各界人士为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做的努力与各自的结果。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建构基本知识脉络,自主掌握必备知识。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及问题
照搬西方政党政治模式,脱离了中国基本国情......辛亥革命后,政权虽然易手,但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天下而非政党的天下。所谓自由结社、合法反对、公平竞争、轮流执政等政党政治的原则,在当时的中国并不具备。
——章开沅《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发展·辛亥革命与中国政党政治》
探究一: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思考,为什么在欧美盛行的资产阶级共和制,在中国却无法顺利建立起来?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思考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知识与材料,认识中国近代的国情决定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二、红星指引,枯木逢春
教师活动:布置任务二:梳理不同时期中共控制区域名称变化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并梳理不同时期中共控制区域名称变化,完成表格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按照时空脉络,掌握不同时期中共控制区域的称呼,为以下部分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及相关问题
探究二:中共早期制度探索对新中国政权建设的影响
(一)红星指引树原则
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第3条) 凡居住在边区境内的人民, 年满十八岁, 不分阶级、党派、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及文化程度的差别, 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
教师提问:“三三制”原则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如何评价?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思考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通过阅读分析史料认识“三三制”原则的重要意义,理解“三三制”在特定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为此后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积累了丰富经验。
(二)红星指引立政府
教师活动:出示行政区划地图与材料、问题
(注:1949——1953六大行政区划)
解放战争期间,中共在解放区设置大行政区制度,巩固新兴的人民政权。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作为最高一级的地方政府机关,各自管辖若干省级及以下行政单位。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7页
教师提问:行政区以什么机构作为最高一级的地方政府机关?
体现出了什么原则?如何评价?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思考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了解行政大区的位置,落实时空观念;并通过分析材料认识到行政大区下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作为地方最高政府机关,体现出人民主权原则,这些都为日后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红星指引创理论
教师活动:出示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的相关材料与问题
“就是这样,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可能性:经过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到达阶级的消灭和世界的大同。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唯一的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1949年6月30日
教师提问: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有何意义?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思考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史料进一步理解近代中国背景下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的必然失败与人民共和国方案的必然胜利,认识毛泽东主席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日后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制度创新,再造共和
教师出示以下材料并讲解:
1945年7月初在延安的窑洞中,民主人士黄炎培向毛泽东提出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支配的问题:“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毛泽东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教师进一步向学生提问:那么新中国开辟出了一条怎样的“新路”呢?
学生活动:听讲故事,而后带着问题分析新中国的制度建设
设计意图: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体会新中国制度的特点并带着问题学习新中国“新路”的具体内容。
从微观视角看中国道路
(一)中国道路——人民共和之路
从申纪兰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教师活动:出示并讲解“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人大代表申纪兰的相关材料及故事,引导学生从申纪兰的身份(普通农民、女性)及事迹出发,以小见大地思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在哪里?
学生活动:通过分析申纪兰的身份、事迹等材料,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申纪兰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以小见大地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贴近学生认知经验,吸引学生学习兴趣。从申纪兰作为一名普通农民、女性可以当选人大代表,并代表人民参与国家管理的经历,引导学生认识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所具有的真正民主性、广泛性,体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制度优越性。
(二)中国道路——多党合作之路
从宋庆龄看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教师活动:出示并讲解孙中山夫人、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党派名誉主席宋庆龄女士的相关材料及故事,引导学生从宋庆龄的身份及事迹出发,以小见大地思考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在哪里?
学生活动:通过分析宋庆龄的身份、事迹等材料,认识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宋庆龄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以小见大地认识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贴近学生认知经验,吸引学生学习兴趣。从宋庆龄作为孙中山夫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党派主席的身份,却坚定地选择了与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为新中国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事迹,引导学生认识到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制度优越性。
(三)中国道路——民族团结之路
从内蒙古自治区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师活动:出示并讲解中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提供反映自治区制度下汉蒙人民深情交往的“三千孤儿入内蒙”等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并提供内蒙古地区迅猛发展的相关数据,引导学生以小见大地思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在哪里?
学生活动:通过学习“三千孤儿入内蒙”等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对比内蒙古地区迅猛发展的相关数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设计意图:增强对学生民族团结方面的教育,贴近学生认知经验,吸引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感人的具体事例及相关数据,引导学生以小见大地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制度优越性。
(四)中国道路——群众自治之路
从枫桥经验看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教师活动:出示并讲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卓越代表——枫桥经验,提供枫桥经验的具体内容及成功处理基层问题的相关数据,引导学生以小见大地思考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在哪里?
学生活动:通过分析枫桥经验的具体内容及成功处理基层问题的相关数据,认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枫桥经验的具体内容及相关数据,引导学生以小见大地认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制度优越性。
教师小结:新中国的“新路”是一条怎样的道路?
中国道路是:
——人民共和之路
——多党合作之路
——民族团结之路
——群众自治之路
中国道路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设计意图:呼应前方设问,对新中国的制度建设进行小结,强化学生认知,引导学生认识新中国制度建设的独特性与优越性。
教师提问:中国制度优越性在最近的体现?
教师出示以下时事材料:
截止到2021年9月30日,占世界总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新冠疫情确诊人数累计为12万4607人;而美国已超过4405万人,印度已超过3371万,巴西已超过2138万,英国、俄罗斯均超过七百万人,且确诊人数仍在迅猛增长......
——据国家卫健委2021年9月30日等相关数据整理
2020年,美国经济下行3.5%,欧盟经济下行6.4%,日本经济下行4.8%,而我国经济正增长2.3%,成为世界上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经济总量突破101万亿元。
——2021年3月5日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
学生活动:通过分析材料认识新冠疫情以来中国的卓越成就。
教师进一步引导:面对新冠疫情,中国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卓越成就就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的力量。教师出示以下材料:
“中国在2-4个月时间能将如此大的疫情有效防控住,这在人类医学历史上不曾有过......在这场抗击疫情的阻击战中,我国的制度体系和治理能力释放出巨大效能,显示了独特优势。正如习总书记指出,“疫情防控斗争实践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能够战胜任何艰难险阻,能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新华网2020年9月30日
学生活动:通过分析材料,理解中国的卓越成就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的力量,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治理体系所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
设计意图: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通过具体事例及相关数据,贴近学生认知经验,以小见大地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治理体系所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
总结升华:
教师出示习近平在《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的相关材料,升华全课。
“实践充分说明,只要道路正确、理论正确、制度正确、文化正确,只要坚定不移、坚韧不拔、坚持不懈、艰苦奋斗,朝着伟大目标持之以恒前进,风雨如磐不动摇,我们的目标就能够达到!我们的目标也一定能够达到!”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设计意图:以习总书记纪念共和制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讲话为切口,呼应本课“共和理想与中国道路”的主题。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道路的认同感、归属感与使命感,坚定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升华主旨,结束全课。
八、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标准 等级权重 自评 小组评 教师评
优秀 良好 一般 较差
必备知识: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自主画出共和制在近现代中国建立的曲折历程 5 3 2 1
关键能力:能够自主选择多种材料,从多个角度论证新中国政治制度的独特性。 5 3 2 1
学科素养:能够自主探究、自主搜集、整理其它相关史料,为本课的历史解释提供相关史料作为支撑。 5 3 2 1
核心价值:以历史小论文的方式,论证新中国政治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与生命力。 5 3 2 1
板书设计
一、揖美追欧,道尽途穷
二、红星指引,枯木逢春
(一)红星指引树原则
(二)红星指引立政府
(三)红星指引创理论
三、制度创新,再造共和
(一)中国道路——人民共和之路
(二)中国道路——多党合作之路
(三)中国道路——民族团结之路
(四)中国道路——群众自治之路
十、教学反思
在将本课面向高二学生进行了实际授课后,我得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在教学内容上,本课在讲授新中国政治制度时大量采用了申纪兰、宋庆龄、“三千孤儿入内蒙”、枫桥经验等具体事例,从微观视角引导学生探析新中国政治制度,课堂氛围十分活跃,学生反响热烈。但课后也有部分选修了政治学科的学生提出,有些内容在政治课学习中政治老师已经讲过,这启示着我们在日后的历史教学中应当进一步打破学科界限,注重与其它学科教师的沟通,关注学生其它学科的学习情况,摸清学情,从而为历史教学的进一步优化而服务。
在教学评价上,本课课后依照高考评价体系,从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从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总体上做到了较为科学系统地评价。但学生在自评、互评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这启示着我们在日后的教学中应当教给学生如何进行自评与互评,进而切实以评价促进学生的成长。(共24张PPT)
共和理想与中国道路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授课人:XXX学校 XXX
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一、揖美追欧,道尽途穷
二、红星指引,枯木逢春
三、制度创新,再造共和
目 录
1912《中华民国国歌》
亚东开化中华早,
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飘扬五色旗,
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1912《中华民国国歌》
“揖美追欧”是什么意思?
一、揖美追欧,道尽途穷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一、揖美追欧,道尽途穷
任务一:阅读教材并梳理,为了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国各界人士做了哪些努力,结果如何?
尝试 结果
建立中华民国;
颁布《临时约法》
袁世凯获得革命果实
尝试建立资产阶级政党政治
“宋案”、“二次革命”、
袁世凯称帝与北洋军阀混战
北伐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国民党以训政名义实行一党独裁
一、揖美追欧,道尽途穷
探究一: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思考,为什么在欧美盛行的资产阶级共和制,在中国却无法顺利建立起来?
照搬西方政党政治模式,脱离了中国基本国情。......辛亥革命后,政权虽然易手,但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天下而非政党的天下。所谓自由结社、合法反对、公平竞争、轮流执政等政党政治的原则,在当时的中国并不具备。
——章开沅《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发展·辛亥革命与中国政党政治》
二、红星指引,枯木逢春
二、红星指引,枯木逢春
任务二:梳理不同时期中共控制区域名称变化
时期 名称
土地革命时期
全面抗战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苏区
抗日根据地
解放区
探究二:中共早期制度探索对新中国政权建设的影响
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第3条) 凡居住在边区境内的人民, 年满十八岁, 不分阶级、党派、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及文化程度的差别, 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
思考:“三三制”原则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如何评价?
1.红星指引树原则
巩固了抗日根据地,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此后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积累了丰富经验。
探究二:中共早期制度探索对新中国政权建设的影响
解放战争期间,中共在解放区设置大行政区制度,巩固新兴的人民政权。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作为最高一级的地方政府机关,各自管辖若干省级及以下行政单位。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思考:行政区以什么机构作为最高一级的地方政府机关?
体现出了什么原则?如何评价?
2.红星指引立政府
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人民主权;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思考:行政区以什么机构作为最高一级的地方政府机关?
体现出了什么原则?如何评价?
探究二:中共早期制度探索对新中国政权建设的影响
就是这样,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可能性:经过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到达阶级的消灭和世界的大同。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唯一的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1949年6月30日
3.红星指引创理论
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有何意义?
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制度创新,再造共和
三、制度创新,再造共和
1945年7月初在延安的窑洞中,民主人士黄炎培向毛泽东提出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支配的问题:“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毛泽东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新中国开辟了一条怎样的“新路”呢?
从微观视角看中国道路
中国道路——人民共和之路
从申纪兰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身份:普通农民、女性
1954年9月,申纪兰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她提出的《男女同工同酬》,被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
——新华社2019年9月30日报道《申纪兰》
她说:“下至农村上至国家大事,我都要举手,要不说句公道话,还叫什么人大代表?”
从申纪兰的经历可以看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在哪里?
中国道路——多党合作之路
从宋庆龄看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孙中山夫人;创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并担任主席,但却坚定选择与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站在一起。
中国共产党、全国人大国务院为她立碑铭文以表纪念:宋庆龄是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她为国家和人民所建树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
从宋庆龄的经历分析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在哪里?
中国道路——民族团结之路
从内蒙古自治区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021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三千孤儿入内蒙”
1959-1961年间,生活并不宽裕的内蒙古牧民们,用博大的胸怀收养了3000名来自上海、江苏、安徽等省市、嗷嗷待哺的汉族孤儿,在草原上,牧民们把这些南方孩子亲切地唤为“国家的孩子”。
改编自“三千孤儿入内蒙”真实事件的电视剧《国家孩子》片段
中国道路——民族团结之路
从内蒙古自治区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从故事与数据思考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在哪里?
我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区、“模范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1947年自治区成立后,党派了大批医疗队深入蒙古包,为缺医少药的农牧民治病。有牧民给刚出生的孩子取名“纳敏夫”(意为党的儿子)。
1999年,内蒙古地区GDP为1379.3亿元。2020年内蒙古地区GDP增长到17360亿元,经济增长迅猛,内蒙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据新华网、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官网整理
中国道路——群众自治之路
从枫桥经验看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阅读材料、思考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在哪里?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贯彻好。
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的“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管理方式。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枫桥镇共成功调处民间纠纷1000多起,调处成功率达97.2%,其中80%的纠纷在村一级就得到了解决。
中国道路
——人民共和之路
——多党合作之路
——民族团结之路
——群众自治之路
中国道路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截止到2021年9月30日,占世界总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新冠疫情确诊人数累计为12万4607人;
而美国已超过4405万人,印度已超过3371万,巴西已超过2138万,英国、俄罗斯均超过七百万人,且确诊人数仍在迅猛增长......
——据国家卫健委2021年9月30日等相关数据整理
2020年,美国经济下行3.5%,欧盟经济下行6.4%,日本经济下行4.8%,而我国经济正增长2.3%,成为世界上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经济总量突破101万亿元。
——2021年3月5日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
中国力量
中国在2-4个月时间能将如此大的疫情有效防控住,这在人类医学历史上不曾有过......在这场抗击疫情的阻击战中,我国的制度体系和治理能力释放出巨大效能,显示了独特优势。正如习总书记指出,“疫情防控斗争实践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能够战胜任何艰难险阻,能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新华网2020年9月30日
中国力量
制度彰显力量,
风景这边独好!
实践充分说明,只要道路正确、理论正确、制度正确、文化正确,只要坚定不移、坚韧不拔、坚持不懈、艰苦奋斗,朝着伟大目标持之以恒前进,风雨如磐不动摇,我们的目标就能够达到!我们的目标也一定能够达到!
——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共和理想与中国道路
共和理想昭日月,
中国道路谱新篇!
知识结构
一、揖美追欧,道尽途穷
二、红星指引,枯木逢春
(一)红星指引树原则
(二)红星指引立政府
(三)红星指引创理论
三、制度创新,再造共和
(一)中国道路——人民共和之路
(二)中国道路——多党合作之路
(三)中国道路——民族团结之路
(四)中国道路——群众自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