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我要的是葫芦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谢”等8个字,会写“从前、细长”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表达的强烈语气。
3.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1.体会反问句的表达特点。
2.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道理。
三、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谢、治、怪”4个左窄右宽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样子,体会种葫芦人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
3.学习课文第一、四自然段,思考葫芦的变化,初步体会植物生长过程中枝、叶、果实等等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备 注 (可写设计说明、两次修改、即兴反思等)
一、导入 1.出示课题,学习生字葫芦,指导“芦”读轻声。 2.出示图片认识葫芦.并看视频了解葫芦及用途. 你见过葫芦吗?看看插图能找到吗?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出示任务单一: (1)请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给课文要上自然段序号。 (2)根据课文内容,给图片排序。 ( )有一天,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他没有去治。 ( )最后,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 (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 不久,葫芦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 )一个邻居劝他治虫,他不听。 2.学生学习并交流。 3.再读课文,思考:我要的是怎样的葫芦? 4.学生交流:我要的是怎样的葫芦?(赛过大南瓜的葫芦) 5.学习生字:赛 赛过就是比过,超过。赛过大南瓜的葫芦就是比南瓜还要大的葫芦,现在你们能读好课题吗?(我要的就是赛过大南瓜的葫芦)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那个人最终有没有得到带过大南瓜的葫芦?让我们赶紧走进这个故事吧,请你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2.出示学习任务单二: (1)读一读: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数数有几句话。 (2)想一想:每句句子主要写了什么? 3.学生自学,并交流:第一自然段有5句句子。 4.读第1句句子, (1)指名读。学习“棵” (2)出示小练习:区分 棵 颗 (3)想一想,这里的葫芦和课题中的葫芦意思一样吗?不一样的,因为课题中的葫芦是指它的果实,这里的一棵葫芦是指葫芦苗 5.学习第2个句子。 (1)指名读。 (2)学习生字: 藤 出示图片认识葫芦藤。(板书:葫芦藤) 藤上还有绿叶和雪白的小花。 (3)再读一读。通过朗读,你觉得黑板上的画有什么需要调整的吗? (4)理解并板书:长满了绿叶 开出了几朵小花。 (5)读第2句。 6.学习第3句。 (1)指名读。 (2)学习生字:谢 ,联系句意选择字典中的解释。 (3)看图理解“谢” 板书:谢 表示凋谢,掉落的意思。 7.看着板书来介绍一下这棵葫芦的生长过程。 8.学习第4、5句句子。 (1)看这小小的绿绿的嫩嫩的小葫芦,多么可爱呀!跟老师读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 (2)请你读读第5句句子说说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了他对葫芦的喜爱呢?(每天、看几次) (3)指导读第5句话。 9.读第一自然段。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可是没过几天,原本长得好好的葫芦却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棵葫芦怎么了?看图说一说。 2.同学观察得都很仔细,发现了葫芦的变化,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中是这样写的。 3.读第四自然段,感受变化。 4.读到这里,你一定知道了故事的结果是什么?(那个人一个葫芦也没得到) 5.这是为什么呢?(有很多蚜虫) 6.是呀,因为有蚜虫,小葫芦才慢慢变黄掉落了,有蚜虫为什么不治呢?种葫芦的人到底是怎么想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找找原因。 五、写字 1.引导观察、交流“谢”的字形结构。 2.观看老师书写的视频。 3.学生书写并评价。
板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 开出了几朵小花 长满了绿叶
布置作业: 熟读生字新词和课文第1、4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11个生字,会写“鼎、想、言、邻”4个字。
2.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对比插图,联系上下文,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道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备 注 (可写设计说明、两次修改、即兴反思等)
一、复习 1.读词语。 2.老师还把他们分成了两组,请你用上第1组词语说说葫芦的生长过程。 3.再请你们用上第2组词语说说葫芦最后怎么样了。 4.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都知道了种葫芦的人想要赛过大南瓜的葫芦,可结果却因为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小葫芦都落了一个,他一个也没有得到。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葫芦上有了蚜虫,它为什么不治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进一步去了解原因。 2.出示学习任务单三: (1)读一读》轻声读课文第2自然段,数数有句句子。 (2)想一想:每句句子主要写了什么? (3)画一画:葫芦的生长出现了什么问题?用直线画出句子。 3.学生自学并交流:第2自然段有2句句子。 4.学习第一句: (1)学习生字:蚜 看这片叶子上绿绿的小虫子就是蚜虫,他们喜欢吸食叶子上的汁液,影响植物的生长。 (2)学习生字:蚜 看图片 及视频 了解蚜虫的危害。 (3)指导朗读 ①指名读种葫芦人的想法,引导学生换一种说法表达意思。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②比较两句句子,体会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③请你加上动作,读出种葫芦的人满不在乎的语气。 5.学习第2句。 (1)指名读 (2)学习:盯 做动作理解 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上。 伸出你的食指,它就是那个可爱的小葫芦,把视线集中在你的葫芦上,这就是盯。 (3)那个人跟你们一样,眼里只有小葫芦,所以他会盯着小葫芦,他盯着小葫芦在干什么呢? (4)理解:自言自语(自己对自己小声说话) (5)读那个人说的话。(轻轻地读出了那个人自言自语的语气,这里两个感叹号,那个人一定特别盼望小葫芦长大。) (6)指导朗读,体会种葫芦的人期待小葫芦长大的急切心情。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那个人心里只想着葫芦,从来没有考虑过叶子上的蚜虫,这可急坏了一旁的邻居。邻居是怎么说的?那个人又是怎么回答的?请你读一读第三自然段,用直线画出邻居说的话,用曲线画出那个人说的话。 2.分角色读一读他们的对话。 3.从邻居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4.学习:治 治在这里的意思是消灭,治虫就是消灭蚜虫。 5.找到关键词语来体会邻居着急的心情。 6.学习生字:感、怪 7.读读他说的话,说说你从哪里看出他觉得很奇怪? 8.学习句子: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认为叶子上的虫到底要不要治呢?这是一句反问,句读起来语气更强烈,听老师来读一读,你来感受一下。 9.那个人为什么觉得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呢? 10.读第二第三自然段,注意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哦。 11.现在你知道种葫芦的人为什么不治蚜虫了吗? 12.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叶子都没法正常生长了,慢慢变黄了。小葫芦得不到养分,也慢慢变黄了,最后一个一个都落了。如果你是这个种葫芦的人,看到眼前的这幅画面,你会说什么做什么?先看着插图想一想。 预设:我会看着葫芦不停地叹气:都怪我呀,都怪我呀,要是我听从劝告早点治虫就好了。 我会难过地说:真没想到,葫芦的生长离不开叶子,叶子长成葫芦全掉了。 13.学到这里,你觉得这个种葫芦的人错了吗?错在哪里? 14.学了课文,你明白什么道理? 师:是啊,事物之间都是有着紧密联系的,我们可不能像种葫芦的人那样只顾结果,不顾其他,到头来什么也得不到。 15.续编故事:如果第2年这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会怎么样呢?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 。 四、写字 1.观察“想”的字形结构。 2.师范写。 3.学生书写并评价。
板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 开出了几朵小花 长满了绿叶 叶和果有联系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