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测量平均速度
1. 小军同学用下列四种方法测定小球沿桌面滚动时的平均速度,其中你认为最好的方法是( )
A.先选定一段较短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B.先选定一段较长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C.先选定一段较短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D.先选定一段较长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 在平直的公路上,小明坐在车上用电子手表的秒表功能记下了汽车连续通过5根电线杆的时间为10s,相邻电线杆的距离均为50m,则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
A.90km/h B.72km/h C.50km/h D.40km/h
3. 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当小车自斜面顶端滑下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此过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
A.7cm/s B.8cm/s C.9cm/s D.10cm/s
4. 高速公路上为避免发生汽车追尾事故,有关部门在路边竖立了距离确认牌,从确认牌开始,沿路分别竖有50m、100m、200m标志牌,小明为了估测所乘汽车的速度,他用手表测出汽车从确认牌开始到200m标志牌的时间为8s,则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
A. 6.25m/s B.12.5m/s C.25m/s D.25km/h
5. 把带有墨水装置的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纸带上,小车每隔相等的时间滴一滴墨水,当小车向左做直线运动时,在纸带上留下了一系列墨滴,其分布情况如图所示。设小车滴墨水的时间间隔为t,那么小车从图中第一滴墨水至最后一滴墨水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车的速度逐渐减小 B.小车的速度逐渐增大
C.小车的运动时间是8t D.小车的速度时而变大,时而变小
6. 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对上述实验,数据处理正确的是( )
A.图中AB段的路程sAB=50.0cm
B.如果测得AC段的时间tAC=2.5s,则AC段的平均速度vAC=32.0cm/s
C.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大
D.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
7. 某人在医院做了一次心电图,结果如图所示。如果心电图仪卷动纸带的速度为1.5m/min,图中方格纸每小格长1mm,则此人的心率为( )
A.50次/min B.60次/min C.70次/min D.80次/min
8. 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是做_______(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直线运动,从A点到E点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cm,小球从A点到E点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
9. 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所示),斜面应选择较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_____,若停表每格为1s,则该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10. 沿长廊AB方向铺有30块相同的完整的正方形地砖,如图甲所示。
(1)小明用分度值是1mm的尺测量其中一块地砖长度,如图乙所示,则每块地砖的长度是______m。
(2)小明用停表测量自己从长廊的A端走到B端所用的时间,停表的读数如图丙所示,他所用的时间是___s。
(3)根据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v=_____,算出小明的步行速度为____m/s。
11.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图中的方框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进行速度计算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____(选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sAB=_____cm;tBC=___s;vAC=_____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___(选填“大”或“小”)。
12. 在测运动员短跑平均速度时,给你的器材有米尺、皮尺、天平、量筒、停表,完成该实验应选用的器材是_____、_____;实验中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和_____。实验中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则男运动员在前20m的平均速度是5.9m/s,女运动员在前5s内的平均速度是6.0m/s。(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3. 如图所示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 s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苹果的运动是 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照片上A与B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57cm,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m/s。
14. 某班同学进行“测量纸锥从某一高度”下落到地面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你认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和_____。
(2)你选用的主要实验器材:手表、_______。
(3)小明所在的兴趣小组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 s曝光一次,拍下的照片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选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在A、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cm,则在此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_____m/s。
15. 如图,在测平均速度时,测得小车从斜面A处由静止开始滑到B处所用时间为t,小车长s1,斜面长s2。
(1)小车从A到B平均速度的数学表达式为v=______(用题中字母表示)。
(2)若小车还未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___。
(3)下列图象能较准确反映小车运动情况的是___。
16. 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实验原理:____________;这种测算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方法,属于______
(选填“直接”或“间接”)测量方法。
(2)该实验的测量工具除了刻度尺,还需用________。
(3)在实验时,小明发现,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越小,时间的测量越容易,越准确,这是因为斜面倾角越小,物体速度变化越____,物体运动时间越____。而在实验中,使用金属挡板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测出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为1.6s,则AB段的路程sAB=______ cm,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如果在某次测量中小车还未撞击到B点的金属挡板就停止计时了,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
(5)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为2.6s,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17. 如图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的实验中:
(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口的塞子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 cm,所用的时间为7 s,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3)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选填“快”或“慢”)。
18. 小明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他将小车从坡顶A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坡底C处的时间t1=2.5s;再次将小车从A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中点B处的时间t2=1.8s。
(1)通过小明的测量数据可以判断,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全程的平均速度。
(2)小明想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从____(选填“A”或“B”)处静止释放,并在B处开始计时,在C处停止计时。
(3)物体运动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另一种办法即时测定、显现出来。位置传感器利用超声波测出不同时刻小车与它的距离,计算机就可以算出小车在不同位置的速度。屏幕图象如图2所示,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速度,通过图象可以看出小车在斜面上滑下时是_______(选填“匀速”或“加速”)运动的;小车到达坡底时的速度为____m/s。
答案:
1-7 BBCCA BB
8. 加速 8.00 0.1
9. 时间 0.2 小于
10. (1) 0.6000
(2) 20
(3) v= 0.9
11. (1) v=
(2) 小
(3) 40.0 1 0.300
(4) 大
12. 皮尺 停表 路程 时间
13. 变速 1.9
14. (1) 路程 时间
(2) 刻度尺
(3) 先变大后不变 0.16
15. (1)
(2) 小
(3) C
16. (1) v= 间接
(2) 秒表
(3) 慢 长
让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来,与小车相碰发出声音,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相同路程的时间
(4) 40.0 0.25 大
(5) 0.40
17. (1) 运动
(2) 0.08
(3) 慢
18. (1) 小于
(2) A
(3) 加速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