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大单元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大单元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4.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1 13:39: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年级/册次 六年级上册 单元 第八单元
单元教学设计
内容简介 教材内容编排 本单元以“走近鲁迅”为专题共选编了四篇课文,即《少年闰土》、《好的 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 ― 纪念鲁迅有感》 。 《少年闰土》一文,用舒缓深情的语言和倒叙的写作方法,一开始就把所要 介绍的人物介绍出来,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聪明能干、机智勇敢的海边农村少年形象。 《好的故事》 是鲁迅创作的一首散文诗。此诗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颂,对理想的热烈憧憬。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的侄女周晔写的一篇纪念文章。文章以小孩的口吻叙述了日常生活小事,给人以朴实、亲切之感,生动地反映了鲁迅的高尚人格。 《有的人 ― 纪念鲁迅有感》一诗,是我国著名诗人减克家于 1949 年11月 1 日为纪念鲁迅逝世 13 周年而写的。本诗运用对比和反复的手法,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二、课程标准要求 1会写“郑、拜”等5个字,会写“一望无际、家景”等29个词语:积累 鲁迅的名言,感受他的精神品质。.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较快的逮度默读相对较长的课文。背诵课文中 精彩的段落能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理解文章内容, 通过学习感受鲁迅的伟大人物形象。 3能够抓住环境和人物的外貌、动作写出生活中的精彩瞬间:能够通过一件 具体的事情用第二人称表达对这个人的情感能够结合给文章拟题目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题目。 4.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鲁迅先生的光辉形象, 初步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体会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和他高尚的精神境界。 三、语文要素进阶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本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都与鲁迅先生有关,教学本单元课文要注意介绍时代背景,让学生对黑暗的旧社会有初步的认识。通过以想促悟,读中悟情的方法体会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从而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本单元的习作紧扣单元目标: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习作要求是要把事情写具体,写出真情实感。“语文园地”可以通过朗读、想象、抄写、背诵等多种形式交流,掌握多种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拟好自己的习作题目;积累鲁迅先生的名言。
语文要素 课题 内容 主旨 写法 课后思考题 要素进阶
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少年闰土 课文讲了在“我”和闰土相处的过程中,闰土给“我”讲了四件事: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可爱活泼、聪明能干和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 表达了“我”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1、通过肖像、装束的描写突出人物的外貌特点,通过对人物语言、行动的描写刻画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2、作者以一种回忆的方式叙述了一段儿时的往事,表达了作者渴望友谊、渴望丰富多彩生活的思想感情。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美好形象。 2.课文写了月下看瓜刺猹的闰土、初次相识时的闰土、给“我”讲新鲜事的闰土。结合相关内容,说说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 3.读句子,注意加点部分,说说从中感受到“我”怎样的内心世界。 4,。照片凝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个个瞬间。从你的照片中选一张,仿照第一段写一写. 分析课文,抓住关键句子把握主要内容,归纳人物形象。
《好的故事》 散文开头写“我”自身的现实处境,继而切入昏昏欲睡的梦境,最后又由梦中醒来,回到现实中,书写了一种对于美丽的梦的失落和追念 文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鲁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 虚实结合,更能深化主题,表达情感。在记事中恰当地加进自己的联想,文章就会更加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加丰富、深刻。 在现实中加入联想,也从侧面描写出了贝多芬的琴声,融进了他心中强烈的感情,美妙动人。 本文写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语言表达与现在不完全一样,有些词语比较难懂。初读课文时,遇到难懂的词语可以先挑过去。再读课文时,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这个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 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结合“阅读链接”中的材料,说说对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理解。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心情。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这篇课文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本文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记叙了鲁迅先生谈水浒、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的事情,表现了鲁迅先生关爱劳动人民、慈祥、不怕挫折、爱憎分明、关心下一代、严于律己,宽于律人的高尚品质,也表达了作者对伯父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象课文写了关于鲁迅的哪几件事。给每件事加小标题。再结合资料和同学交流:课文中的鲁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抓住关键句子,想象鲁迅先生的作为,感受鲁迅先生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课文以对比的手法写出了两种人的不同表现和不同下场 赞美了鲁迅先生一心为人的高尚品格。 通篇采用对比的表现手法。每节诗的前两句是指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但在老百姓的心中是行尸走肉。每节诗后两句是指像鲁迅以及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 通篇采用对比的表现手法。每节诗的前两句是指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但在老百姓的心中是行尸走肉。每节诗后两句是指像鲁迅以及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 感悟诗人情怀,培养学生鲜明的爱憎感情。
习作:有你,真好 学习作文前先构思,认真审题,把事情写具体,把情感写真实。 作文前,提示构思方法和审题技巧,以范文为例,教学生写出生动具体、情感真实的文章。
人文主题 走近鲁迅(见多识广的闰土,爱憎分明的鲁迅,有的人都让我们对鲁迅有了初步的了解。)
语文要素 (阅读)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习作)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1. 文学鉴赏能力:学生需要培养对鲁迅的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能够理解和分析鲁迅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语言运用等要素。他们需要通过阅读和解读鲁迅的作品,感受到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和艺术之美。 2. 阅读理解能力: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和分析与鲁迅相关的文章、诗歌、小说等文本。他们需要提取关键信息,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意图,并从中获取有关鲁迅思想和文化背景的知识和启示。 3. 历史意识:学生需要培养对鲁迅所处时代背景和历史背景的意识。他们需要了解鲁迅生活的社会环境、思想的历史背景,理解他作品中的时代价值和思想内涵。 4. 批判性思维:学生需要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够对鲁迅的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他们需要思考作品中的主题、观点和价值,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能够用合理的论据和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 5. 品格修养:学生需要通过学习鲁迅的作品,培养自己的品格修养。他们需要从中汲取正直、勇敢、坚持的精神,认识到作为一个公民应该有的责任和担当。 6. 批判性思维:学生需要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够对鲁迅的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他们需要思考作品中的主题、观点和价值,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能够用合理的论据和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 总的来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走近鲁迅的核心素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历史意识、批判性思维、品格修养和批判性思维,以提高他们对鲁迅作品的理解、鉴赏和思考能力。 二、常规目标 字词句: 会写23个字,会写29个词语。 阅读: 1.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借助课文和资料,初步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3.能总结和交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表达: 1.选择一个人,表达自己对这个人的情感。 2.通过对印象深刻场景的描述,把事情写具体。 3.学习给文章拟题的方法。 4.从词语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重难点 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自己的情感。《少年闰土》通过描写听闰土讲“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等故事,表达了“我”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好的故事》通过写“我”自身的现实处境,继而切入昏昏欲睡的梦境,最后又由梦中醒来,回到现实中,书写了一种对于美丽的梦的失落和追念。《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通过对两种人的不同表现和不同下场的描写,赞美了鲁迅先生一心为人的高尚品格。 借助相关资料,理解主要内容。了解本单元的这四篇课文,都有可以借助的资料。如《少年闰土》一课为了看出闰土30年前后的变化,可以给学生提供《故乡》中闰土30年后与鲁迅再次见面的一段文字。《好的故事》一课为了让学生理解鲁迅先生当时寂寞孤独的心情,可以给学生提供鲁迅当时关于《新青年》解散的一段文字;《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可以给学生补充鲁迅先生的家人简介,《有的人》可以补充当时的写作背景等。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多数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收集资料的方法,本单元的主题为“走近鲁迅”,语文要素是“借助相关资料,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一方面是对五年级上册“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一方法的延续与推进,体现了针对不同难度的文章,资料发挥的作用不同。另一-方面,该语文要素也体现了对本单元选文特质的关照。鲁迅生活的年代离学生较远,当时的语言表达由于现在的语言表达有差异,所以必须借助资料才能真正读懂课文。
教学思路 学习主题:走近鲁迅 计划()课时
大任务:走近鲁迅
任务一 阅读导语页,激发学习期待 (2)课时
活动1 自主阅读导语页,明确单元人文主题、语文要素。
活动2 自主学习字词、读通课文,阅读课后习题、语文园地交流平台相关内容。
任务二 细读课文,落实阅读训练要素 (7)课时
活动1 精读课文《少年闰土》借助《故乡》的写作背景和节选等资料,尤其是少年闰土和成年后闰土的比较,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理解课文内容。
活动2 精读课文《好的故事》,是一篇比较难理解的散文诗,可以借助课后练习题“‘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这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以及阅读链接的作品评价,适当补充时代背景资料,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鲁迅先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活动3 略读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可以学习“列小标题”概括事件的方法,并结合相关的背景资料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如“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学生能够理解此处的“碰壁”不是平常意义上的“碰壁”,但具体指代的什么需要补充资料才能深入理解鲁迅话中深意。
活动4 略读课文《有的人》,要借助之前学过的课文以及相关资料,体会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无私精神、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活动5 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部分前置学习,继续搜集记诵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
任务三 迁移写法,表达“有你,真好” (2)课时
活动1 1.认真审题,明确“有你,真好”中的“你”是谁; 2.紧扣题眼,交流“真好”,为什么觉得好,从哪些事情能体现出好; 3.回顾单元课文,迁移写法:通过外貌、语言、行动、神态等以及环境的刻画,抓住典型事例进行描写;
活动2 交流互评,分享习作。
任务四 学习语文园地,复习整理
活动1 1.细读“交流平台”,总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学习词句段运用部分,第一道题学习文章题目的妙处,练习给文章起标题的技巧。第二道题目通过词语展开联想并写话; 3.学习书写提示部分,了解柳公权的书法特点及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