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记趣[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幼时记趣[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8-10-24 19:3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3张PPT。 《幼时记趣》沈复 (1763~?)
清代散文家。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一生长期作幕僚,奔走南北,游历过许多地方。嘉庆十三年(1808)五月间,随翰林院编修齐鲲出使琉球,参加册封琉球国王的盛典,十月间归国。在此期间,写作了《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是自传体的散文。原有六记:《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今存前四记。 《幼时记趣》字词正音:
稚(zhì) 藐( mi?o)小 拟(n?)
项为之强(jiāng ) 鹤唳 ( lì )云端
凹凸 (āotū) 壑(hè)
庞(páng)然大物 《幼时记趣》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癩蛤蟆也。 群鹤舞空作者写了童年时几件“物外之趣 ”观蚊如鹤
神游山林
鞭打蛤蟆“物外之趣”产生的原因?仔细的观察
奇特的想象
“物外之趣”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童心、童趣?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的童心
观小为大、想象奇特的童趣 之
物外之趣
心之所向
昂首观之
观之正浓
项为之强
驱之别院助词 的助词 没有实在意义代“群鹤舞空”的景象代“二虫斗草间”的情景代“昂首观之”的动作代癩蛤蟆 其必细察其纹理
使其冲烟飞鸣
常蹲其身
神游其中代词 藐小微物的代词 蚊子代词 自己的代想象中的山林 为项为之强
以丛草为林
二虫尽为所吞
因为当作被 作业 熟读全文。读准字音,注意语调和语气
翻译全文 (按以前要求)
探究 练习二
休息日到公园或野外去,从大自然中选择你的最感兴趣的事物,仔细观察,把你的感受写到日记里去,并讲给同学们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