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随堂作业
【真题试作?】 (2014·广东卷)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然而,我们的大脑对音乐的感知却不是这样。
②所以要有交响乐,也正是这样的“和声”才使得我们这个世界充满趣味。
③例如管弦乐的合奏,音波虽然混合,但是管乐声和弦乐声仍然保持各自的特点。
④物理学家们长期热衷于研究的现象都是整体等于所有部分的加合,声音就是这样的。
⑤整体可以大于部分之和,这一事实现在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但是曾经让物理学家们感到非常窘困。
⑥虽然管乐声和弦乐声独立地进入我们的耳朵,但是这两种声音的“和声”对我们的情感所产生的影响却远远大于这两种乐器的单独作用。
A.④①③⑥②⑤ B.④③①⑤⑥②
C.⑤③④①②⑥ D.⑤④③①⑥②
思路点拨:采用排除法,先通读语段,大致了解材料信息中心思想,再根据结构以及语意关系判断其先后顺序。通读本题材料,通过各句特点可以判断文段应为“总—分”结构,先提出“整体可以大于部分之和”,然后举音乐的例子加以说明。
根据选项首句必须选④或⑤,寻找两句的共性——“物理学家们”,它在④的句首,在⑤的句末(由事实引出物理学家),可见,⑤在④前,排除A、B两项;观察C、D两项的差异,③④以及②⑥两组的先后关系是重点,只需要判断一组即可。③讲“管弦乐”,④由“物理学家”引出“声音”,“管弦乐”是“声音”的一个表现,所以应该先④后③。
答案:D
【真题试作?】 (2014·广东卷)
在下面的一段文字的空白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逻辑严密,前后连贯。
大栌榄树是曾经生长在毛里求斯的珍贵树种,如今在地球上已难觅踪影。①____________________?科学家对此提出了多种假说。美国一位科学家的研究认为,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渡渡鸟在三百年前灭绝了,因此,大栌榄树也就跟着消失了;后来,有学者研究发现大栌榄树的种子不需要动物的肠胃软化也能发芽。于是,又有研究者们提出了新的假说: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了大栌榄树的消失。不过,这个假说需要进一步验证: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被证伪,则会被抛弃。
思路点拨:第①空后有“?”而前句介绍大栌榄树的生存状态为“难觅踪影”,下文介绍几种假说,这些假说都是在谈原因,如“跟着消失”“导致”等,可见,第①空应该问为什么会出现“难觅踪影”。只有问原因,才符合“语意完整,逻辑严密,前后连贯”这一要求。
第②空,应该是美国一位科学家的研究结果。其中后文紧接“而渡渡鸟在三百年前灭绝了”,因此,说明前文应该出现了“渡渡鸟”这个词汇;根据后文表述,这个结果应该是谈论大栌榄树跟渡渡鸟的关系;由“有学者研究发现大栌榄树的种子不需要动物的肠胃软化也能发芽”,可见,美国科学家的研究结论中的渡渡鸟就是后文所说的“动物”,由此可确定答案。
第③空,前文为“不过,这个假说需要进一步验证”,且标点为“:”,表明下文为解释说明或列举。所填句子后为“;”,说明这一句与后文形成并列关系。由于后文“如果被证伪,则会被抛弃”是一个假设复句,语意中关键词语为“伪”“被抛弃”,可以推知前文为“真”“被接受”等意思相近的词语。这里有两方面的考查:一是必须使用假设复句,而是内容上必须与前文相对或相反。
答案:(示例)①大栌榄树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②大栌榄树的种子需要渡渡鸟的肠胃软化才能发芽
③如果被证实,则会被接受
【真题试作?】 (2013·广东卷)
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按照要求续写。要求:①点明主题;②语意连贯;③不少于50个字(含标点符号)。
磨盘围绕着磨心不停地转动着,一圈,又一圈……
终于有一天,磨盘忍耐不住了,冲着磨心大发脾气:“我受够了!我这么大个儿,凭什么要以你为中心,一天到晚围着你团团转?别在这里碍事,没有你,我会做得更好!”
磨心无法再呆下去了,只好走开。
磨盘心想,现在终于可以随心所欲了。它铆足劲地转,但转不了几圈,就一骨碌滚到地上去了。
这时候,磨心平静地对磨盘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本题是一道寓言的续写题。寓言可分为寓体和寓意两部分,本题要续写的是寓意部分。该寓言的寓意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解读:
其一,从磨心与磨盘的关系来看,磨盘围绕着磨心转,寓意磨盘与磨心各有分工,各负其责,各起作用,二者只有互相配合、团结合作,才能产生合力,才能发挥作用。
其二,从磨盘的转动来看,寓意磨盘的转动是有约束的,不可能完全自由地运转,否则将会出轨翻覆。
答案:(示例一)你别生气,听我解释。虽然我是中心,你围着我转,但并不代表我比你重要。其实,这是我们各自的职责所在,我们只有互相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共同完成我们的工作。(78字)
(示例二)磨盘老兄,你听我说,虽然我们都有各自的自由,但自由这东西不是绝对的。追求自由固然是好事,但任何自由都要受到一定的约束。希望你能知道,我不是你追求自由的障碍,而是你同甘共苦的好兄弟。(90字)
【真题试作?】 (2012·广东卷)
为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华南七中学生会举办了一个“四季花卉”摄影作品展,请你为作品展写一段前言,要求语言鲜明、生动,语意连贯,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字(含标点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材料要求写前言,答题时注意要开门见山,直接提示作品展的基本信息;言简意赅,围绕标题介绍作品展功能、目的及意义。字数控制在要求范围内。
答案:如果说植物是人类生活的伙伴,花卉便是其中最耀眼的一群。在这个光、影、色彩汇集的花园里,我们将观赏到桃花的娇艳、荷花的清纯、菊花的高洁、梅花的坚韧,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妙。(83字)
【真题试作?】 (2012·新课标全国卷)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
②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④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使用
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
⑥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
A.⑥②③⑤④① B.⑥①④②③⑤
C.⑤③④①⑥② D.③⑤④⑥①②
思路点拨:解题时应注意:①统揽全局,善抓中心句,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②注意必要的过渡、交代、衔接、呼应,注意关联词语和总括性的词语,注意对一些重要代词、名词分析,注意抓总领句、起始句、总结句、结尾句。可以从“介绍葫芦—制作过程—历史—总结”这一思路和语言形式上入手解答此题。
本题可由语段上半句“葫芦”可以判断出紧跟的下句为③——介绍“葫芦”情况,⑤句“它”指代③句葫芦应紧承③,④⑥介绍葫芦的制作过程,①介绍葫芦的历史,②是对整个语段进行总结。
答案:D
【真题试作?】 (2012·全国大纲卷)
从整个文段来看,下面画线的三个句子在语言表达上都有问题,请予修改。要求语意连贯,衔接自然,语句通顺,不改变原意。修改后的句子每句都不得超过15字。
我的朋友老王,人称“戏痴”,自号“梨园客”。①由于用“客”来称呼,可见不是戏曲界的专业人士。但是,凡说起他,②他在戏曲界人人都知道。他特别爱听戏、爱唱戏,后来还成了有名的票友。他退休后又热衷于戏曲资料的收藏;买剧本,集唱片,淘剧照等,忙的不亦乐乎。③还有700余份戏单是他搜集的,而且都是上个世纪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①未表达出“自称为客”意思的;②未用“戏曲界”作为主语;③未用“他”作为主语。
答案:①既然自称为“客”(或他自号为“客”) (5~6字)
②戏曲界无人不知(或戏曲界人人都知道) (7~8字)
③他还搜集了700余份戏单(9字)
【真题试作?】 (2011·广东卷)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使用语言,不仅要用得对,在语法上不出毛病,而且要力求用得好,要有艺术性,有感染力,这就要讲究运用语言的艺术,也就是要讲究一点修辞。
②有意用不符合语法常规的办法取得某种修辞效果是许可的,然而这只是偶一为之,并且要有些特定的条件。
③如果语言不符合语法,说都说不通,就没有什么好的修辞可言。
④语言是用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
⑤好的修辞,必然是符合语法规律的。
A.④①⑤③② B.④③⑤①②
C.⑤②①④③ D.⑤③④①②
思路点拨:本题5个小句旨在说明修辞、语言、语法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根据语句逻辑关系,总分关系确定答案。
本题可根据先总后分的结构特点判断,④句排在开头,因此可以排除C、D两项;再根据①与④都是在强调“语言的使用”,且在①句末提及“修辞”,语句自然转到对修辞使用的阐述,连接下文⑤③②顺理成章,故而判断A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A
【真题试作?】 (2009·广东卷)
华南大学向南粤中学赠送了一批图书和电脑,南粤中学举行了全校师生参加的捐赠仪式。下面是学生代表的致谢词,请你补出空缺的部分。要求正文写出对捐赠文的欢迎、感谢及其事由等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知道,今天我们接受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捐赠和支持,更重要的是接受了一种鼓励、一种鞭策。这种精神力量将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地学习,以更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
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要做到称呼得体,语气诚恳,语意前后连贯,符合“欢迎、感谢及其事由”的题目要求。
答案:尊敬的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全校师生怀着无比感激的心情,迎来了华南大学的贵宾。华南大学捐赠给我们的图书和电脑,将大大改善我们的学习条件。
……
我谨代表全校师生向华南大学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