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语文 名师指导专题突破 专题四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检测训练
1.[2013年枣庄期末]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杜甫有一首诗《杜鹃》,起首便是“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涪万无杜鹃,云安有杜鹃”。________歧见迭出,各出手眼。
①四家的评论各呈所见,煞是好看。
②王遵严也有看法:“断不可为训。”
③宋牧仲的评语却是:“然诗实不佳。”
④邵子湘说:“古拙。乐府有此法,不害大家。”
⑤王阮亭从另一角度说:“兴观群怨,读此恍然有得。”
A.①④③②⑤ B.④③②⑤①
C.①③②⑤④ D.④⑤③②①
[关注]
得体类修改题因考虑不周而失分
②删去“参加”;④删去“务必”;⑦“母校”改为“学校”。
【强化训练】
题号
不得体的原因
改为
①
“忝列”,谦辞,表示自己位列其中辱没他人,心中有愧。此处误作敬辞。
“名列”
②
“笑纳”,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礼物,是敬辞,此处误作谦辞。
“愧领”
③
“芳龄”,一般用于年轻女子。此处用错对象。
“高寿”
(本题考查谦敬辞的使用。“忝列”较生僻。)
[历炼]
1.B(从关联词入手辨析各句之间的关系。)
2.[2013年烟台模拟]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
人性千差万别,品位、素养____①____有高低之分,____②____对时尚的追求就有层次的区别。最下也是最普遍的层次是:从众。某明星戴一顶帽子,____③____整体效果并不符合自己原本的审美标准,但大家都说好看,于是便一拥而上。也有人脱离了从众的心理,____④____求异,譬如,整洁、光鲜、亮丽是人们对外形普遍的审美要求,可偏有人要以邋遢、破败、杂乱为美。____⑤____,好好的衣服挖几个洞,年纪轻轻留一脸刺猬一样的胡须,头发乱得有了癞头疮。这种不健康、不美好的与众不同,绝不是人类需要的时尚。
答: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
3.[2013年山大附中模拟]下面几个话语情境分别存在表述不当之处,请指出并加以修改,使之准确、得体。
(情境一)电视剧《新水浒传》中,晁盖送给捕头雷横十两银子,雷横一边接过银子一边说:“多谢晁大哥,那我就笑纳了。”
(情境二)某杂志上的一条请柬:“我明日乔迁新居,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
(情境三)记者记载报道:“滨河游园开放后,我已多次光顾,不论是春天的姹紫嫣红,还是冬天的玉树琼枝,我都领略过……”
(情境四)电台新闻广播稿:5日以来的多场暴雨,造成阿里山景区道路阻断……滞留游客可望明日返回住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3年襄阳统考]结合下面对莫言的介绍,请以一位高中生的身份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写一段祝贺词。要求:50字左右,语言得体、流畅,中心突出。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他于上世纪80年代中以乡土作品崛起,因作品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而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莫言在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他用天马行空的叙述,进行陌生化的处理,塑造了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作品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2011年8月,莫言凭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红高粱》《檀香刑》《丰乳肥臀》《酒国》《生死疲劳》《蛙》。处女作:《春夜雨霏霏》。
祝 贺 词
莫言先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次衷心地祝贺先生获奖!
学生:某某
2012年10月15日
5.3月21日是世界儿歌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专为儿童改编的“绿色童谣”《新三字经》——青少年,有理想,立大志,做栋梁。天行健,人自强,生我材,为兴邦——少有人唱,而恶搞流行歌曲、古诗词或经典儿歌的“灰色儿歌”传唱度却相当高。如:“起得最早的人是我,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最辛苦的人最无奈的人是我、是我、还是我。”“李白乘舟将欲行,忽听扑通跳水声。”“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叔叔拿着钱,买了一包烟。”
针对这种现象,请你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绿色童谣”的创作提两点建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也 ②因此 ③尽管 ④转而 ⑤更有甚者(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的能力。“品位”“素养”与“人性”并列,所以①处可填“也”;②后面的句子是由前面的条件得出的结果,所以②处可填“因此”或“所以”;③后面的句子中有一个“但”字,因此③处可填“尽管”;根据④前面的句子中的“脱离了从众的心理”可知,④处可填“转而”;⑤后面讲的情况比前面的更加严重,所以⑤处可填“更有甚者”。)
3.①“笑纳”改为“收下”;②“乔迁新居”改为“搬新家”,“府上”改为“家中”;③“光顾”改为“游览”;④“可望”改为“有望”。(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运用要符合场合、对象、目的等语境条件,避免用词不当、转述不清等。“笑纳”,客套语,用于请别人收下自己的礼物。“乔迁新居”“府上”都表示对对方的敬称。“光顾”是敬辞,用于对方。“可望”由于广播的缘故,可能被误解为“渴望”而与原意相背离。)
4.(示例)祝贺您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先生30年扎根乡土,融现实于魔幻,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成为文学路上的“先锋”。您的获奖为我们的文学和国家赢得了世界的目光,激励着我们努力学习!(本题要求写一段祝贺词,要求语言得体、流畅,中心突出。要注意谦敬辞的使用,要呼应祝贺词的末句,结合材料谈莫言的创作历程、特点、获奖是重点,最后结合学生的身份谈莫言获奖对自己的影响。)
5.(示例)①内容上,贴近孩子的生活,走近孩子的心灵(少一点枯燥说教)。②形式上,多一点诙谐幽默、天真烂漫。(试题中给了学生答题信息“针对这种现象,请你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提两点建议”,因此要分条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