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腾八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腾八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1-06 12:51: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腾八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
第 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论述类文本(9分,每小题3分)
浩瀚无垠的海洋似乎是永远也不会干涸的。大海中的水是怎么来的呢?   有学者认为,这些水是地球本身固有的。在地球形成之初,地球水就以蒸气的形式存在于炽热的地心中,或者以结构水、结晶水等形式存于地下岩石中。那时,地表的温度较高,大气层中以气体形式存在的水分也较多。地球在最初的5亿年,火山众多且活动频繁,大量的水蒸气通过火山口喷发出来,冷却之后便渐渐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即所谓的“初生水”。   为了探寻地球水的渊源,人们还把目光投向了宇宙。科学家托维利提出假说:地球上的水是大阳风的杰作。大阳风即太阳刮起的风,但它不是流动的空气,而是一种微粒流或带电质子流。根据托维利的计算,从地球形成至今,地球已从太阳风中吸收了17亿亿吨的氢,若把这些氢和地球上的氧结合,就可产生153亿亿吨水。   科学家路易斯·弗兰克也提出了一个新理论:地球上的水有可能来自迄今为止还未观测到的由冰组成的小彗星。他在分析卫星图片时发现了一些黑色小斑点,而这些黑斑是高层大气中大量分子聚集而形成的气体水云。他认为,小黑斑现象是许多小彗星不断地把水从高层注入大气,形成彗星云团,而后化作雨降至地面。不久,在600多千米上空,他又发现了带状发光物,即含水破碎物留下的“尾流”。而这一高度恰好是此类彗星可能徘徊的地带。1990年,一块冰体从天而降,落在中国无锡梅村乡。我国专家潜心研究后认为,此冰块就是来自彗星。弗兰克理论还为一些未解之谜提供了解释。例如可能就是有大量的小彗星倾泻而下,造成地球气候剧变,才使恐龙及其他一些物种灭绝。1998年美国科学家打开了一块来自彗星的陨石,结果竟在里面发现了少量的盐水水泡!不久又发现另一块陨石里布满了奇怪的紫色晶体,这些晶体里竟然有水!   对于小彗星是否为地球带来过大量降水,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地观察,不断地试验。
1.下列对“所谓的‘初生水’”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  ) A.存在于炽热的地心中的水蒸气 B.存于地下岩石中的结构水、结晶水 C.大气层中以气体形式存在的水分 D.由火山喷发的水蒸气冷却后形成的水
2.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弗兰克理论的是 (  )
 A.地球上的水有可能来自由冰组成的小彗星 B.在彗星可能徘徊的地带发现了含水破碎物留下的“尾流” C.经我国专家研究,落在中国无锡梅村乡的冰块来自彗星 D.有的陨石里含有盐水水泡或含水的紫色晶体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根据托维利假说,人类有可能利用太阳风获取更多的水 B.根据弗兰克理论,人类有可能借助彗星云团进行人工降雨 C.对地球水源的研究,有助于预见地球气候还将发生剧变 D.对地球水源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其他行星是否有水存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题。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
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曰:“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
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帝戒汉曰:“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可击也。”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惊,让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乃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
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阵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及薨,赐谥曰忠侯。
(选自《后汉书·吴汉传》,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汉为人质厚少文 文:有文采
B.汉乃勃然裹创而起 创:伤口
C.而使人谢城中 谢:谢罪
D.汉乃召诸将厉之曰 厉:勉励
5.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
B.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
C.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
D.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吴汉为人质厚少文,一经召见,便得到了皇帝的赏识信任。并于建武二年,被封为广平侯。
B.吴汉趁着胜利,进逼广都,违背皇帝不得与刘尚分兵的告诫,导致被谢丰等人围困,与敌人大战一天后,军队失败,逃入营垒。
C.吴汉善于听取部下的正确意见,当将领们提出主帅因伤而卧会使军中产生恐惧心理时,吴汉接受了他们的意见,并着力鼓舞士气,最终打败敌军。
D.他对家人要求严格,出征归来得知妻儿在家购买田宅后,责备了他们,并把这些田宅全部分给了自己的兄弟以及外家。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5分)
(2)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题
村晚 雷 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8.本诗中作者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景?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6分)
9.这首诗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三)名言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上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
(2).怅寥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
(3).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刘禹锡《陋室铭》)

乙 选考题
请在三、四两个大题中任选其中一个大题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4)题(25分)
父 亲
胡德斌
一个老者蹲在阳光里,从清早开始,他在这儿蹲了整半天了。
此刻,他正清点他半天的收获,一张张皱巴巴的票子在他的膝盖上展平,然后,小心翼翼地叠好。他是来卖油果儿的。自从儿子娶了那个女人回来,在家里他日益显得碍手碍脚了。然而,他总得谋一个生计。于是,他想出个主意,每天到对门店里揽一篮儿油果,拿到这儿来卖。行人如潮,谁也不去注意他。
一天,她背了画夹子偶尔经过这儿,目光一下子被他吸引住了。她胸前别着枚好看的校徽。这些日子,她正为毕业作品犯愁。
她走向他,像株小白杨。小白杨轻轻叫了一下:“老人家,我给您画张像,好吗?”
画像?他瞪起眼,脸绷得紧紧的。继而,他抬起头,眯着眼睛打量了她一会儿,嘴角狡黠地咧了一下:
“好吧。不过,这些油果儿你全买了。”
“嗯。”她应着。
“五毛一个,十个,拿五块吧!”他转而一想,忽然想“敲”她几个。她踌躇了一会儿,掏出钱递过去。他犹豫了片刻,将五块钱捏在手里。
他往阳光里挪了挪,背靠着一截老树。她打开画夹子,用恬静、温柔的眼睛注视他。他让她看得浑身不自在,避开她的目光,朝远处看去。远处,有些迷蒙,一位年轻的父亲牵着他的儿子,一路上蹦过来,那顶小花帽真漂亮。他叹了口气,眼底闪过一丝温情。然而,温情一瞬间便过去了。
她合上画夹子,将十个油果儿留给老人,要了他的地址和姓名,像一朵云飘走了。
两个月后,他收到她寄来的信,信中还有一张市美术馆画展的参观券。
展览厅里,许多人围着一幅画,他也好奇地挤了进去。画面上一个苍老、寂寞的老人,蹲在一株老树下,老人的目光阴沉而悲哀,一缕阳光留恋地停在他的脸上,他的眼里透出一丝慈祥与温情。他和他对视着。他猛然间发现这个老人正是自己,他的脸陡然羞得绯红。半天,他将目光游移出这幅画,在一张小纸片上,吃力地读到那两个字:“父亲。”
父亲,这熟悉而遥远的名字。有那么好几次,他的儿子、儿媳带着冬冬经过他这个卖油果儿的老头的身边,竟离得远远的,像躲瘟神。他痛苦地哽咽起来,浑浊的老泪像虫一样爬出眼眶……
好些日子过去了,美术馆前,有个老者总蹲在那儿,手里捏了把皱巴巴的票子,说是要给女儿的。
(1).选出对小说理解鉴赏不当的两项(5分)
A.文中的“她”是一个即将毕业的美院大学生,正为作品发愁时,热情的“父亲”主动为“她”解决了这一难题。
B.“他”是一个被儿子及儿媳遗忘了的慈祥、温厚、孤独、苍老的老人。展览馆的素描正是他真实形象的写照。
C.结尾一句“手里捏了把皱巴巴的票子”与开头“一张张皱巴巴的票子在他的膝盖上展平”相照应,形成鲜明对比,有力地揭示了 “呼唤人间亲情”的主题。
D.小说以“父亲”为题的原因,“他”既是被儿子、儿媳厌弃的父亲,也是那位大学生追求的理想的父亲。
E.本文运用了描写、映衬、对比等手法,将父亲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感人至深。
(2).第2段中画线的“那个女人”改为“媳妇”好不好?为什么?(6分)

(3).第9段画线处的描述语句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6分)

(4).小说倒数第二段中的“父亲,这熟悉而遥远的名字”中“熟悉”指什么内容?“遥远”又有什么含义?怎样理解“父亲,这熟悉而遥远的名字”? 请简要回答。(8分)
①“熟悉” 。(2分)
②“遥远” 。(2分)
③分析:(4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从混血儿到美国总统
奥巴马1961年生于美国夏威夷,父亲是来自肯尼亚的黑人,母亲邓纳姆是堪萨斯州的白人,这一段婚姻没有维持多久,邓纳姆后来与印尼留学生结婚,也把6岁的奥巴马带到印尼。奥巴马10岁时回到夏威夷,与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奥巴马的父母离婚后,父亲1982年在肯尼亚死于车祸前,奥巴马只见过父亲一次。成年后的奥巴马在自己的回忆录《父亲的梦想》中披露,由于父亲是黑人,母亲是白人,他曾一度对自己的种族身份感到迷惑,并为此使用大麻和可卡因等毒品。
奥巴马1983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 1991年毕业于哈佛法学院,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在哈佛大学法学院就读期间,成为《哈佛法律评论》首位黑人主编,这是人才济济的哈佛法学院所有1600名学生当中的最高荣誉,奥巴马首次获得了全国性的认可。这个位置通常被视为法律专业学生毕业后进入美国最高法院当法官秘书、进而步步高升的敲门砖,但奥巴马毕业后,却选择了芝加哥一家专门受理民权诉讼的小型律师事务所,当了多年的“穷人代理人”。
经过3年的法律实践和民间行动,奥巴马决定适时参加选举政治,直至当选联邦参议员。2007年2月10日,奥巴马在伊利诺伊州首府斯普林菲尔德正式宣布竞选2008年美国总统,他在演讲中说:“在林肯呼吁结束分裂、团结一致的老议会前,美国人的希望和美国梦仍在继续。” 奥巴马借用林肯的政治符号遗产,博得了黑人的好感,同时也博得了草根阶层的好感。在演说中,奥巴马发出变革的呼声:“我在学习华盛顿政治做派上投入时间不多,但我很早就意识到,华盛顿的做派必须变革。”他的参选演说获得了很多反对种族歧视支持人类平等权利的人的支持。
2008年11月5日,奥巴马正式当选为美国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
奥巴马生逢其时,美国民众厌倦了伊战泥潭、经济停滞以及霸道刚愎、支持率极低的小布什总统,对政府和国会都十分失望,渴望改变现状;在美国人看来,奥巴马由白人祖父祖母抚养、又在亚洲短暂生活;在哈佛受精英教育,又回到非洲裔社区做基层工作,他的经历代表了美国一代的梦想。
奥巴马承诺,如果他成为美国总统,他将使整个美国在共同使命感的感召下团结起来,使美国的历史翻过近年来政治四分五裂、愿望一再落空的灰色一页。于是在竞选中他不断重复“改变”、“希望”和“相信”这几个关键词。
许多人对奥巴马政府寄予希望,但奥巴马在记者会上说,美国正面临“历史性的危机”,“这场危机是长期形成的,我们没有捷径可走,而且经济在好转之前还可能进一步恶化。” 他补充说:“全面的复苏不可能马上出现。许多专家现在相信,我们明年可能损失数以百万计的工作。”节选自《奥巴马传》
(1).结合本文和奥巴马的生活经历,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混血儿的身份,使奥巴马曾一度对自己的种族身份感到迷惑,干过不好的事。
B.奥巴马曾经在美国、印尼、肯尼亚生活过,丰富的生活经历也是他竞选的有利条件。
C.奥巴马成为《哈佛法律评论》首位黑人主编后,首次获得了全国性的认可。
D.奥巴马从基层工作做起,使他更深切地接触民众,关注民生。
E.奥巴马是美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黑人总统,这表明黑人在美国地位的提升,同时也是民主政治进步的标志。 
(2).奥巴马决定参加总统竞选时,借用林肯的政治符号遗产,用意是什么?(6分)

(3).根据文意,概括奥巴马竞选获胜的原因。(6分)
(4).文章结尾说“许多人对奥巴马政府寄予希望。”你是否对奥巴马政府寄予希望呢?结合本文和现实,请谈谈你的看法。(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画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
欣逢您六十华诞,我们谨向您——亲爱的母校,致以热烈的祝贺。六十年来,您谆谆教导,信誓旦旦的话语总是传递着正能量;您培养的莘莘学子,或纵横商海,运筹帷幄,或潜心学界,激扬文字……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头兵。亲爱的母校,是您厚实的沃土孕育了我们的未来,是您严谨的学风和优良的传统赋予了我们奋发向上的力量,是您把我们这些懵懂少年培养成今天的栋梁之材。
A. 华诞 B.信誓旦旦 C. 莘莘学子 D.栋梁之材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学校一方面要把这次春游的有关情况和要求讲清楚,另一方面学生也要自觉遵守纪律,要到处乱跑。
B.有无正确的学习态度,是我们能否取得进步的重要条件。
C.硕士生站站柜台,博士生抄抄写写,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为什么至今没有引起有部门的重视呢。
D.有过艰苦的岁月,我们兄弟手足情深,在这中秋之夜,我怎能丢下残疾的哥哥和弟弟去看精彩的演出呢?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书法是易学难精的艺术。作为一门传统艺术, 。唯其如此,才能成为生活中真正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书法大家。
①它要求笔墨有出处,结字有法度
② 诚然,既定的法度有时会将书法限制死板
③传承是它显著的特征
④“穿着汉唐服装,舞出时代风采”
⑤ 但是一流的书法家都是从法度中走出来的 ???
⑥ 不像现代艺术那样可以“天马行空为所欲为”
A.③①⑤④②⑥? ?B.①③⑤④②⑥? ? C.①③⑥②④⑤ ?D.③①⑥②⑤④
16.下面一段文字有4处使用不得当、不得体,一处标点有误,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5分)
今天肖大伯的心情特别高兴,邀请我们这个楼道里三家芳邻,到他家聚聚。我到的最早,肖大伯请我喝椰奶,大李来的最晚,成为姗姗来迟的不速之客,肖大伯请他喝白开水。我想,肖大伯激励先进,奖掖后进,还真有一套办法。
(1) 改为
(2) 改为
(3) 改为
(4) 改为  
(5) 改为
17.仿照下列例句,以“夏天”、“秋天”为情境,写两段与例句句式和意蕴相同的话。(6分)
仿照横线前的句子,再写两个结构基本相同,语意相关的句子。
例句:微笑是春天里的一缕轻风,温柔地吹拂着每颗沉睡的心灵,期待它们慢慢地苏醒。
微笑是夏天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笑是秋天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心人观察发现,人们匆匆来、匆匆去,原因都在一个“找”字。找理想、找出路、找机会、找朋友、找爱情、找金钱……于是,毛泽东找到新中国,邓小平找到小康之路,杨振宁找到诺贝尔奖,袁隆平找到超级水稻,比尔·盖茨找到巨大商机成为世界首富,小布什找到侵略伊拉克的借口,贪官找到不义之财进了监狱,吸毒者找到刺激失去了健康……当然,我们自己也在找。面对诸如此类的“找”,你有何联想,有何故事,有何经历,有何感慨要对人说?
请以“找”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题目字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腾八2014—2015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
语 文 答 题 卡
命题人:黄在菊
选择题:(每题3分,共27分)
题号
1
2
3
4
5
6
13
14
15
答案
7.(1)(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6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做题(25分)选做( )题
(1)(5分)( )
(2)(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5分)
(1) 改为
(2) 改为
(3) 改为
(4) 改为  
(5) 改为
17.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作文(60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