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石门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石门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24 23:54: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石门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全卷共4页,供高二地理班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48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3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高州根子镇柏桥村考察荔枝种植园,了解当地发展荔枝等特色种植业、推进乡村振兴等情况。荔枝原产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环境,冬季不耐低温霜冻。下图为广东省荔枝生产适宜区(Ⅲ)、次适宜区(Ⅱ)、不适宜区(Ⅰ)区划图,读图回答1~2题。
1、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
A.气候 B.土壤 C.市场 D.水源
2、Ⅰ区被划为荔枝生产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高 B.降水少 C.多大风 D.低温冻害
随着我国高铁与民航快速发展,两城市互通高铁直达列车和航空航班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形成日趋复杂的高铁-民航竞争网络。右图示意我国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空间拓展模式。据此完成3~4题。
3、我国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空间演变特征为
A.空间竞争由分散到集中 B.空间竞争范围由小变大
C.空间网络趋向于两极化 D.边缘城市参与机会渐少
4、图中区域扩张体现了
A、同级扩张 B、由大到小的扩张
C、临近性扩张 D、由点到面的扩张
珠江三角洲东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38.3%,而水资源总量是东江近10倍的西江水系开发利用率却仅有1.3%。为了平衡珠江流域水资源的利用,国务院开始部署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该工程输水线路总长度为113.2千米,全线采用地下深埋盾构方式,在纵深40~60米的地下建造输水管道,其建设面临诸多挑战。下图为该工程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建设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面临的最大挑战可能是
A.跨越珠江口地区 B.全程位于地下 C.资金严重不足 D.水量季节变化大
6、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建成后能够
A.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B.为港澳地区提供应急用水
C.保障东江流域的用水安全 D.带动西江地区的经济发展
在多重因素影响下,近年来以制造业为主的部分在华企业逐步将产能转移至生产成本更具优势的东南亚国家。在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中,越南成为吸引外资的高地,成为第五次国际产业分工和转移的主要承接国。据此完成7-9题。
7、越南成为第五次国际产业分工和转移主要承接国的显著优势是
A.资源丰富 B.劳动力廉价 C.技术先进 D.基础设施完善
8、越南承接的产业转移企业主要来自
A.印度 B.泰国 C.南非 D.韩国
9、产业过快向越南转移,短期内可能对我国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A.失业人数增加 B.经济发展规模缩小 C.科技发展受阻 D.环境质量大幅提升
某中学生态调查小组对我国某地方圆1000米范围内进行了生态调查,并将其生态状况绘成图。据此回答10-12题。
10、最可能形成该地这种生态特征的人类活动是
A.滥采矿产 B.过度放牧 C.滥伐森林 D.滥垦耕地
11、该生态现象最可能出现在
A.云贵高原 B.江南丘陵 C.内蒙古高原 D.黄土高原
12、针对图中所反映的生态问题,当地宜采取的对策是
A.营造防护林 B.由畜牧变农耕 C.开辟水源、多打井 D.规定一定的载畜量
我国西南某镇2008年以前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在政策引领和支持下,该镇充分利用区域优势规划了可持续发展路径,2017年人均年收入达2.2万元,助力乡村振兴。下图示意该镇可持续发展路径。据此完成13-14题。
13、该镇人均收入大幅度增加,主要得益于
A.居民出省劳务收入 B.种植业机械化生产 C.乡村旅游大力发展 D.种植业规模的扩大
14、为了更好助力乡村振兴,该镇未来需重点
①引入知名企业,推动农作物加工 ②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水平
③调整农业结构,扩大特色种植业 ④加强环境治理,强化梯田管理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城市腹地指城市周围与城市具有紧密的经济、文化联系的毗邻地区。城市与腹地的关系可以分为吸收和辐射两种模式。一般来说,城市规模较小时以吸收腹地资源为主,城市规模较大时以辐射为主。左下图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单向吸收模式示意图,右下图为城市发展过程中双向影响模式示意图,图中C、C1、C2、C3、C4表示城市。据此完成15-16题。
15、与单向吸收模式相比,双向影响模式
A.腹地与中心城市的互补性增强 B.不利于腹地内城市的发展
C.不利于腹地自然资源的开发 D.中心城市发展速度较慢
16、右上图C2、C3城市发展速度较C1、C4快,其主要影响因是
A人口规模 B.地理位置 C.交通条件 D.城市规模
二、综合题(共3题,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湖北大冶有着近4000年的采冶史,大冶已发现和探明的大小矿床273处,金属矿、非金属矿53种,是全国6大铜矿生产基地,10大铁矿生产基地和建材重点产地。其中:黄金、白银产量居湖北省之冠,硅灰石储量居世界第二。大冶是近代民族钢铁工业摇篮。晚清时期,湖广总督张之洞在大冶境内开办大冶铁矿,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跨区域钢铁煤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拉开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序幕。建国后,国家在大冶境内兴办了20多家大中型厂矿企业,采掘金、铜、铁矿石,使大冶成为中国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之一。
但随着矿产资源逐渐枯竭,矿产企业停产,大量工人失业,被列为我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2008-2017年,大冶市走出一条长江经济带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新道路。下图示意大冶市地理位置。
(1)简述大冶成为近代民族钢铁工业摇篮的区位优势。(8分)
(2)指出大冶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容易导致的环境问题。(6分)
(3)你认为大冶在2008-2017年转型过程中采取了哪些措施。(8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科尔沁地区位于内蒙古东部,是传统的游牧区。清朝中后期,蒙地陆续放垦,大量移民集中移入该地。随着人口大量增长,一度陷入“生态破坏-贫困加剧”的恶性循环。河甸村是科尔沁沙地辖区内通过植树造林进而突破生态恶性循环的村庄之一,政府以合作方式进行植树造林,鼓励农户发展农牧相结合的“舍饲养殖”产业,形成了“林-农-牧”相互促进的生态农业发展格局(如下图)。
主要土地利用类型 比例
林地、草地、湿地 80%
耕地 粮食生产 2/3 20%
玉米(精饲料) 1/6
青玉米秸秆(青贮饲料) 1/6
河甸村主要土地利用结构
(1)说明游牧业作为科尔沁地区传统农业方式的合理性。(6分)
(2)从人口迁入的角度,分析科尔沁地区“生态破坏-贫困加剧”的恶性循环。(6分)
(3)说明“林-农-牧”生态农业的综合效益。(8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盐城拥有江苏省最长的海岸线、最大的沿海滩涂、最广的海域面积,同时也是丹顶鹤的家园、麋鹿的故乡,在沿海滩涂上建有麋鹿和丹顶鹤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东方湿地之都,仙鹤神鹿世界”。
材料二:南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承接了上海转移而来的部分纺织工业和钢铁工业。
(1)分析盐城湿地广布的原因。(4分)
(2)简述南通承接上海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