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25 00:10: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威海市文登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阶段检测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基督教认为,人的灵魂不死,人人都有来世,并为现世的恶人与善人建构了不同的彼岸世界—地狱与天堂。基督教一方面承认人有原罪,另一方面指出任何人都不是因为原罪而是因为自己作恶而坠入地狱的。这说明基督教( )
A.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B.形成了因信称义的观点
C.具有劝善抑恶的社会功能 D.严重束缚人们个性发展
2.有中国学者评述说:“日本模仿盛唐制度,而不取道教;抄袭我国典章,而不用宦官;效法宋明社会礼俗,而不学缠足;殊不失为明智。”该学者旨在说明日本在学习外来文化时( )
A.学习并接受中华文明但并未全盘吸收
B.传播了中国的儒家经典以及辞章之学
C.建立一整套独特的幕府政治统治机制
D.以闭关锁国抵御中国之外国家的影响
3.1580年以后,西班牙的马尼拉殖民当局,为生丝、丝织品、棉布、瓷器等中国商品,找到了一条通向墨西哥的航路—“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马尼拉大帆船”满载中国商品,横渡太平洋,前往墨西哥。这一现象( )
A.体现了华夏近代工业的优势 B.宣告了明清闭关锁国的破产
C.加速了传统小农经济的解体 D.有利于中国经济活力的增强
4.对于16世纪西欧“价格革命”发生的原因,传统的货币数量理论往往侧重于美洲进口金银的影响。但后来有学者认为,更要考虑欧洲由农本向重商的转变,商品经济的发达才是“价格革命”的深刻根源。近年又有学者从气候、人口增长、粮食供应等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这些因素对“价格革命”产生了催化剂作用。据此可知,对“价格革命”发生原因的认识( )
A.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B.不同视角的研究有利于史学发展
C.史学研究不必拘泥于传统观点 D.随着研究视角的拓展而趋于全面
5.下表所示是西方古代科学与近代科学方法的对比。对此合理的解读是( )
古代科学 近代科学
方法 数学与逻辑 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并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
A.西方人更具求真的科学精神 B.实验是西方科学的根本属性
C.西方近代科学探究方法根植于传统 D.西方古代科学与近代科学方法相同
6.有学者认为“启蒙思想家固执地坚持理性这个绝对的标准并提出抽象的完美社会理念,其实质不过是‘把不可调和的属性——属于不同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因此不可能被拆散再织成一件百衲衣的各种特点、理想、才华、品质和价值——拼凑在一起的努力’”。在此,该学者( )
A.阐明了西方国家发生社会革命的原因 B.强调了理性对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C.认为启蒙运动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 D.推崇启蒙思想家严谨的治学态度
7.1860年,英国炼铁工厂的年人均产量为23.9吨,美国为16.2吨;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炼铁工厂人均钢材产量为44吨,美国为69吨。20世纪初的数据表明,英国工人的平均功率为5.3马力,美国为10.8马力。对此解读最为恰当的是( )
A.钢铁产量变化改变了两国产业结构 B.加强技术革新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
C.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垄断组织的出现 D.控制海上霸权可保障国力领先世界
8.电梯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工具,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50年代,当时美国人发明了电梯并在楼房中日益普及应用。这表明( )
A.城市化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B.城市的发展使得市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C.科学技术的新进步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
D.楼房建筑技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
9.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西方殖民国家占领的非洲领土只有318万平方千米,而在19世纪最后的25年里,欧洲在非洲占领的土地达到2569万平方千米。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欧洲对非洲内地探险的不断深入 B.非洲内部战争削弱了其自身实力
C.人口增加促使欧洲大量移民海外 D.欧洲工业化发展需拓展海外市场
10.下图为中国、美国、英国、印度4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中的相对份额变化示意图。其中②代表的是( )
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印度
11.1935年8月,苏联某煤矿采煤工斯达汉诺夫与上级指派的两名助手分工合作,使用普通风镐,创造了当时采煤量的世界纪录,矿场给予他按采煤数量计算的工资奖励,而不是通常的计时工资。此后全苏掀起“斯达汉诺夫运动”,领取计件工资的工人比例上升到90%.左右。从中可以认识到( )
A.企业生产管理合理化至关重要 B.先进技术的应用创造生产奇迹
C.劳动竞赛支撑经济的不断发展 D.市场经济助力生产积极性提高
12.列宁在《亚洲的觉醒》中写道:“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标志着二十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新阶段”的准确含义是( )
A.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已被打破 B.世界范围内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C.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普遍胜利 D.亚洲各国先后取得了民族的独立
13.有学者把二战以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黄金时代”70年代的“滞胀阶段”,以及80年代以来的“新自由主义”阶段。纵观三个阶段的经济发展模式和调控政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保证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B.维护资产阶级的整体和长远利益
C.保证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平衡与协调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14.西方福利国家认为:让每一个人都能生存绝不是一种恩赐,也不是慈悲,生存是一种权利,是人的生存权;保证每一个人的基本生存是一种社会道德,也是社会的责任。所以,社会要对每一个人的生存负责,而国家作为社会的管理人,就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据此可知,福利政策( )
A.强调个人的自由与责任,反映了自由竞争理论
B.强调政府的作用与责任,体现了政府宏观调控
C.实现了全民的基本覆盖,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D.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解决了资本主义矛盾
15.有人说“21世纪,不是——场技术的革命,也不是——场产品的革命,而是——场观念的革命。……用电脑延伸人脑,用邮件延伸人腿,用语言延伸人嘴;光的速度、零的距离、海的容量,瞬间传到全世界。”材料意在说明信息技术革命( )
A.推动了科学技术领域的变革 B.淡化了人际之间的情感交流
C.促进了资本与科技紧密结合 D.改变了人们的交往交流方式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法律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初先后颁布实施了《武德律》《贞观律》《永徽律》。由于律文言简意赅,再加上某些地方官刻意错误解读律文,导致法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误解、不统一现象。唐高宗永徽元年命长孙无忌对《永徽律》律文进行阐释、说明,于653年编成《唐律疏议》。这部法律成为唐以后宋元明清各朝立法的基本参照,并对东亚各国立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中国法制史》
材料二 在查士丁尼法典之前,罗马帝国编纂过三部法典。公元528年,查士丁尼任命著名法学家特里波尼安等人根据这些法典以及后来一些皇帝的谕令,删繁就简,剔除已经过时或矛盾的地方,于次年编纂成《查士丁尼法典》,它主要包括从哈德良皇帝至查士丁尼统治时期历代皇帝的谕令集。《查士丁尼法典》与另外几部法律文献合称为《罗马民法大全》,成为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摘编自陈勇《查士丁尼法典评析》
材料三 英国是近代宪政的策源地,其宪法被西方学者誉为“近代宪法之母”,不过英国至今并无一部系统、完整的宪法,是不成文宪法的典型。其宪法的渊源包括三部分:成文的宪法性法律、不成文的宪法性惯例以及涉及宪法制度的判例。英国宪法是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无论其成文的宪法性法律,还是不成文的惯例和判决,都是经过相当长时期的积累,逐渐定型、完善的。新的宪法原则和精神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彻底否定旧的宪法渊源,而是对旧的渊源的继承和充实,使其能够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摘编自《外国法制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唐律疏议》和《查士丁尼法典》编撰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其历史价值。(6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英国宪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史实对文中画线部分的观点进行举例说明。(5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5 年宪法确定了共和国的制度,虽然这是一个“连自己名称几乎都不敢宣布的不光彩的共和国”。但它终于站了起来。共和政体的确立,当然是因为当时保皇派力量分裂,共和派加强了自己的地位,更主要的是因为绝大多数工人、小资产阶级和农民已经憎恶了君主制度,而这正是法国大革命带来的一个贡献。在此以后,法国虽仍相继出现了两次君主复辟运动(1889 年布朗热主义和 1894 年德雷福斯案件),但都宣告失败。
——游盛华《从 1875 年宪法看第三共和国政治生活》
材料二 德意志帝国是一个“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普鲁士等邦统治阶级、特别是充满专家治国的理性主义官僚文官管理集团采取了以攻为守的“防御性”策略,通过 19 世纪初期的“上层革命”等一系列改革,逐步完成了社会和国家性质的资产阶级化。资产阶级生不逢时,出世太晚, 虽然渴望统一和自由,但害怕无产阶级卷入革命,宁愿向贵族地主妥协。统一压倒自由,德意志的统一是在普鲁士容克领导下,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取得的。
——丁建弘《德国文化:普鲁士精神和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 1875 年法国宪法能够确立共和政体的原因,结合该宪法审议中通过的内容,解释“两次君主复辟运动”失败的必然性。(7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德意志帝国专制色彩形成的历史原因,并结合 1871 年宪法的内容,指出其专制色彩。(4分)
18.拉丁美洲与欧洲
材料一
拉丁美洲与欧洲文化交流简表
年份 人物及事件
1764 “马德里皇家巴斯克国家之友协会”在西班牙成立,旨在推动科学、文化及经济发展。早期868名会员中有500多位墨西哥人
1768 墨西哥人阿尔扎特创办报刊,介绍《百科全书》及欧洲的科学新发现。他是法国巴黎科学院、“马德里皇家巴斯克国家之友协会”成员,还是抽水马桶球阀的发明者
1775 “马德里皇家巴斯克国家之友协会”成员、秘鲁人德奥拉维德因与伏尔泰等人交往受到当地宗教裁判所的审判
1788 法国人布里索在巴黎组建“黑人之友协会”,宣传废除奴隶制和奴隶贸易。圣多明各商人奥吉加入协会
1793 3位圣多明各代表参加法国国民公会,主张废除奴隶制
墨西哥城30多位学者受到当地宗教裁判所的审判,罪名是谈论法国大革命,鼓吹殖民地独立等
1804—1805 委内瑞拉人玻利瓦尔游历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在巴黎亲历拿破仑称帝,在罗马发誓终结西班牙在美洲的统治
材料二
我们要牢记我们的人民既不是欧洲人,也不是北美人,不是出自欧洲,而是更接近非洲和美洲的混合……无法肯定我们到底属于人类哪一个家庭。
……
委内瑞拉一直是、仍然是、也必须永远是共和国。它的基础是人民主权、分权、公民自由和取消奴隶制,以及废除君主制和特权阶级。可以这么说,为了将各个阶层、各种政治观点和各种公共习俗重塑为一个整体,我们需要平等。
——玻利瓦尔在委内瑞拉国会上的发言(1819)
材料三
玻利维亚人包括:所有出生于本共和国领土之上者;玻利维亚父亲或母亲所生子女,包括那些生于本共和国之外但依法明确表示愿意居住在玻利维亚者;本共和国的解放者……获得归化许可或在本共和国居住满三年者;那些迄今为止仍为奴隶,在本宪法发布后获得解放者。
——玻利瓦尔起草的玻利维亚宪法(1826)
(1)阅读材料一,概括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拉丁美洲与欧洲文化交流所涉及的重大时代议题。(5分)
(2)在拉丁美洲,玻利瓦尔被誉为解放者。结合上述材料和时代背景,评析他对欧洲启思想的发展。(6分)
19.20世纪30年代和二战后英国都进行了一系列经济政策的调整,旨在应对严峻形势。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英国作为世界上唯一没有关税保护的市场成为各国农产品的倾销地,使英国农业面临困境。1931年11月,英国颁布《园艺产品法案》,该法案规定对一些受外国倾销影响较为严重的无核小水果以及马铃薯征收关税。1932年通过《进口关税法案》规定对除小麦、玉米、肉类和羊毛以外的进口农产品征收10%的关税。1936年的《食糖工业法案》对甜菜进行生产补贴,到1939年,政府对甜菜的补贴金额共计约4200万英镑。1931年和1933年,英国政府先后发布了两部《农业市场法案》,授权农业生产者可以组建委员会对某类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进行控制,对农业市场进行调整,进而达到稳定物价的目的。
——摘编自刘倩《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农业改革与国家干预》
材料二 二战后,英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削弱了,这使英国统治集团不得不实行一系列稳定英国经济的改革。在经济方面,主张重要的银行和某些工业部门国有化,主张扩大以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为内容的福利制度。艾德礼工党政府执政六年间,共实施了八个国有化法案,其中包括把英格兰银行、煤炭工业、国内运输业、电力工业和钢铁工业等实行国有化,到工党下台的1951年,国有化的工矿企业约占全国总数的20%。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当代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农业面临困境的原因,并概括20世纪30年代英国农业改革措施的特点。(5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英国推行经济改革的影响。(6分)
20.危机与担当——人类命运共同体。
材料一 尽管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趋势,却不意味着现代化是理想的“天国”,现代社会能够解决一切问题。恰恰相反,现代化在解决某些问题(如物质匮乏问题)的同时,却带来了新的问题(如精神匮乏问题、资源耗尽问题),新问题甚至比老问题更多、更复杂,更难以解决。这种情况在整个世界都愈演愈烈了,已经引起人们的警觉。有些人甚至因此而怀疑现代化的合理性,怀疑自文艺复兴以来人类的发展方向。中国现代化需要意识到这种负面影响,有意识地避免这些影响,寻找一条真正有利于人类永久生存的道路,让人类能够自我完善。
——钱乘旦:《现代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材料二 人类社会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发展、合作、共贏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同时,人类也正处于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全球发展鸿沟日益凸显,局部冲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正是基于对世情的科学判断,习近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社会的认同度不断上升,已写入联合国决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正在成为推动人类和平发展的价值共识。
——双传学:《从历史经验看科学判断形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类现代化发展的共同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现代化过程中人类社会面临哪些发展问题?(5分)
(2)为克服全球危机,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案,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案提出与实施的有利因素。(6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基督教教义中的原罪说,对于地狱和天堂的划分以及人们坠入地狱原因的分析,具有劝善抑恶的社会教化功能,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基督教在维护统治方面的作用问题,排除A项;“因信称义”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内容,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基督教严重束缚人们个性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2.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模仿盛唐制度”“抄袭我国典章”“效法宋明社会礼俗”表明,日本学习并接受中华文明,“不取道教”“不用宦官”“不学缠足”表明,日本并没有全盘接受中华文明,而是有所舍弃,A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儒家经典在日本的传播状况,B项排除;题干没有涉及日本建立的幕府政治统治机制,C项排除;题干没有涉及日本以闭关锁国抵御其他国家影响的相关内容,D项排除。
3.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所给时间“1580年”和材料中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和贸易内容可知,这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拓展,此时中国正处于明清时期,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且有发达的古代手工业,中国和世界市场有联系,且在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大量白银从外部流入中国,这种现象有利于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加中国的经济实力,故D项正确;当时中国尚未形成机器大生产的近代工业,外输商品为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虽表明中国当时与世界市场存在联系,但无法表明闭关锁国的破产,故B项错误;中外贸易的进行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其力量不足以瓦解传统小农经济,故C项错误。
4.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中不同学者分别从不同视角对“价格革命”的根源作出了分析,得出的结论也越来越全面,故选D项。材料不能证明后期学者的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排除A项;材料没有表明不同视角研究历史有利于史学发展,排除B项;材料没有强调史学研究不必拘泥于传统观点,排除C。
5.答案:C
解析:材料“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并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表明,西方近代科学方法与古代科学方法“数学与逻辑”有相似的地方,都强调逻辑,说明西方近代科学探究方法根植于传统,C项正确;表格没有将西方与其他地区比较,A项排除;题干没有体现古代有科学实验,B项排除;从表格可得出西方古代与近代科学方法并不同,D项排除。
6.答案:C
解析:启蒙运动的缺陷,
第一步,分析选项间的关系 C项指出了启蒙运动的局限性,D项是对启蒙思想家的赞扬,二者存在一定的矛盾,可以优先分析这两项
第二步,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根据材料信息“固执地”“不过是”“不可调和的”“拼凑在一起的努力”可知,该学者意在说明启蒙运动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C项正确,D项错误
第三步,余项分析 材料并未涉及西方国家发生社会革命的原因,排除A项
该学者并未强调理性对社会进步的作用,排除B项
7.答案:B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从1860年到一战前夕,英美炼钢厂的年人均产量均有显著提高,这主要是因为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技术革新,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产业结构的改变,排除A项;垄断组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果,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生产力的发展,非海上霸权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8.答案:C
解析:19世纪50年代,美国人发明了电梯并在楼房中日益普及应用,这表明科学技术的新进步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C项正确;A、B两项均与题干无直接关系,排除;仅通过题干信息无法判断楼房建筑技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排除D项。
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西方殖民者对非洲的殖民统治。对非洲内地探险的深入只是为欧洲瓜分非洲提供了条件,故A.项错误;材料中欧洲对于非洲广大领土的占领,部分利用了非洲内部的战争,但非洲内部战争不是根本原因,故B项错误;欧洲移民地主要是美洲,并非非洲,故C项错误;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欧洲对工业原料和某些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19世纪晚期,欧洲以外的广大地区已被列强瓜分完毕,这刺激了欧洲对非洲领土的占领,故D项正确。
10.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1750年,中国处于康乾盛世时期,国力强盛,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中国逐渐落后,因此①是中国;美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之一,因此1860年后快速增加的②是美国;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成为世界工厂,制造业产量逐渐增加,第二次工业革命英国参与程度不高,制造业产量相对份额减少,因此③为英国;18世纪中后期,英国加紧对印度的侵略,掠夺大量财富和巨额利润,造成印度本土制造业产量相对份额不断减少,故④为印度。故选D。
11.答案:A
解析:A项正确:材料中斯达汉诺夫被按照采煤量给予工资,随后这种计算工资的方式在苏联逐渐推广开来,这激发了广大工人的工作热情,据此可以得出合理的企业生产管理可以提高工人生产的积极性。B项无中生有:斯达汉诺夫使用普通风镐创造采煤记录,未涉及先进技术的应用。C项主观臆测:材料未涉及劳动竞赛。D项时空错位:材料中的领取计件工资并不是市场经济下的专有行为,且“1935年8月”时,苏联主要采取的是计划经济模式。
12.答案:B
解析:题干“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表明,“新阶段”主要指的是世界范围内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B项正确;A项发生在二战结束后,排除;C项“普遍”说法错误,排除;20世纪初亚洲各国并未先后取得民族独立,D项排除。
13.答案:D
解析: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出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黄金时代”;70年代的“滞胀阶段”,资本主义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出现80年代以来的“新自由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得到恢复发展。三个阶段的经济发展模式和调控政策,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故选D;A、B两项不是经济发展模式和调控政策的实质,排除;C项是目的,不是实质,排除。
14.答案:B
解析:根据“保证每一个人的基本生存是一种社会道德,也是社会的责任。所以,社会要对每一个人的生存负责,而国家作为社会的管理人,就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可得出福利制度之下,强调政府的作用与责任,体现了政府宏观调控的理念,B项正确;福利政策不是自由竞争的体现,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社会主义性质,排除C项;矛盾没有解决,排除D项。故选B项。
15.答案:D
解析:根据“用电脑延伸人脑,用邮件延伸人腿,用语言延伸人嘴;光的速度、零的距离、海的容量,瞬间传到全世界”可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信息的交流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说明信息技术革命改变了人们交往交流的方式,D项正确;材料主旨并不是强调科学技术领域的变革,没有提及资本和科技的紧密结合,排除AC项;信息技术革命主要是改变了人们交流的方式,没有提及对情感交流的影响,排除B项。故选D项。
16.答案:(1)同:都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对法律进行修订;都是由最高统治者任命专业人员进行编纂。
异:《唐律疏议》主要是对已有法律的阐释说明;《查士丁尼法典》主要是对之前法典和历代皇帝谕令的整理。
历史价值:《唐律疏议》体现了礼法结合的特点,标志着中华法系的确立,对中国古代的法律以及周边地区的法律产生了深远影响;《查士丁尼法典》推动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成为近代西方法律的重要渊源。
(2)特点:形成早,影响大;无系统、完整的成文宪法;经历了长期的积累和完善;有极强的延续性。
举例说明: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是一贯的精神。从确立法律至上的原则到强调议会权力,反映出随着时代的变迁,英国宪法在继承中不断发展。
解析:(1)关于概括《唐律疏议》和《查士丁尼法典》编撰的异同,进行比较即可知道相同点和不同点。关于同,根据材料“唐高宗永徽元年命长孙无忌对《永徽律》律文进行阐释、说明,于653年编成《唐律疏议》”“公元528年查士丁尼任命著名法学家特里波尼安等人,根据这些法典以及后来一些皇帝的谕令,删繁就简,剔除已经过时或矛盾的地方,于次年编辑成《查士丁尼法典》”等信息,可从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对法律进行修订、由最高统治者任命专业人员进行编纂等方面回答。关于不同,根据材料“唐高宗永徽元年命长孙无忌对《永徽律》律文进行阐释、说明,于653年编成《唐律疏议》”“它主要包括从哈德良皇帝至查士丁尼统治时期历代皇帝的谕令集”等信息可从《唐律疏议》丰要是对已有法律的闸释说明:《查士丁尼法典》主要是对之前法典和历代皇帝谕令的整理回答不同即可。关于历史价值,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律疏议》体现了礼法结合的特点,标志着中华法系的形成,对中国古代的法律以及周边地区的法律产生了深远影响;《查士丁尼法典》推动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成为近代西方法律的重要渊源。
(2)关于特点,根据材料“其宪法被西方学者誉为近代宪法之母”得出形成早,影响大;根据材料“不过英国至今并无一部系统、完整的宪法,是不成文宪法的典型,其宪法的渊源包括三部分:成文的宪法性法律、不成文的宪法性惯例以及涉及宪法制度的判例”得出无系统、完整的成文宪法;根据材料“英国宪法是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无论其成文的宪法性法律,还是不成文的惯例和判决,都是经过相当长时期的积累,逐渐定型、完善的”得出经历了长期的积累和完善;有极强的延续性。关于举例说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是一贯的精神。从确立法律至上的原则到强调议会权力,反映出随着时代的变迁,英国宪法在继承中不断发展。
17.答案:(1)原因:共和派势力的加强;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保皇派力量的分裂,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法国工业革命完成进入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必然要求。必然性:“政府的共和国形式”永远不得动摇;“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共和国总统”。
(2)历史原因:普鲁士向资本主义过渡是通过改革实现的;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具有软弱性:德国统一道路的特殊性(德意志的统一是在普鲁士容克贵族的领导下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
专制色彩:宪法规定皇帝是国家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率军队等大权;宰相只对皇帝负责;拥有权力的联邦议会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1875年法国宪法能够确立共和政体的原因以及“两次君主复辟运动”失败的必然性。第一小问主要从政治、思想、经济和阶级的角度入手回答问题。第二小问主要结合1875年宪法的内容回答问题。
(2)本题考查的是德意志帝国专制色彩形成的历史原因以及1871年宪法专制色彩的表现。第一小问主要从普鲁士政体确立的方式、阶级力量以及德国的国情等角度入手回答问题;第二小问主要从1871年宪法的内容入手,回答其体现的专制特点。
18、
(1)答案:时代议题有:近代自然科学;启蒙思想;法国大革命;废除奴隶制;殖民地独立
解析:根据材料“马德里皇家巴斯克国家之友协会”“500多位墨西哥人”及该协会的宗旨,还有协会成员墨西哥人阿尔扎特的贡献,得出对近代自然科学的研究;根据材料“秘鲁人德奥拉维德因与伏尔泰等人交往受到当地宗教裁判所的审判”得出宣传启蒙思想;根据材料“墨西哥城30多位学者受到……罪名是谈论法国大革命”得出法国大革命;根据材料“法国人布里索在巴黎组建‘黑人之友协会’,宣传废除奴隶制和奴隶贸易。圣多明各商人奥吉加人协会”和1793年“3位圣多明各代表参加法国国民公会,主张废除奴隶制”得出主张废除奴隶制;根据材料“委内瑞拉人玻利瓦尔游历西班牙……在罗马发誓终结西班牙在美洲的统治”得出主张殖民地独立。
(2)答案:示例:拉丁美洲长期处于欧洲殖民者的专制统治之下,奴隶制盛行,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受移民、奴隶贸易等因素影响,这里的社会结构、民族状况复杂。18世纪以来,启蒙思想、美国独立以及法国大革命的精神传到拉美,激发了拉美民族意识的觉醒和革命思想的产生。
玻利瓦尔曾游历欧洲,深受启蒙思想影响,并对拉美社会有深刻思考。他针对拉美种族众多、阶层复杂的状况,强调拉美民众的民族认同,为拉美民族独立运动做出了重要理论贡献。在政治制度上,更明确地反对专制制度和君主制度,主张拉美国家独立后应实行共和政体,并进一步废除奴隶制,以实现自由平等,并增强民族凝聚力。
拉丁美洲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启蒙思想在欧美的传播以及玻利瓦尔个人的经历,都是其思想形成的基础,而他的思想也为拉美民族独立和国家建设指明了方向。
解析:首先结合材料二“我们要牢记我们的人民既不是欧洲人,也不是北美人,不是出自欧洲”及所学得出拉丁美洲长期处于欧洲殖民者的殖民统治之下,从经济方面看,奴隶制盛行,发展受到严重阻碍。结合所学可得出思想方面,随着启蒙思想、美国独立以及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激发了拉美民族意识的觉醒和革命思想的产生。根据材料一“委内瑞拉人玻利瓦尔游历西班牙……在罗马发誓终结西班牙在美洲的统治”以及材料二“我们要牢记我们的人民既不是欧洲人,也不是北美人,不是出自欧洲”得出玻利瓦尔对拉美社会有深刻思考,强调拉美民众的民族认同,为拉美民族独立运动做出了重要理论贡献。根据材料二“委内瑞拉一直是、仍然是、也必须永远是共和国。它的基础是人民主权、分权、公民自由和取消奴隶制,以及废除君主制和特权阶级”得出明确地反对专制制度和君主制度,废除奴隶制,以实现自由平等。再结合拉美独立运动的时代背景、材料三中玻利瓦尔的思想主张及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进行系统论述即可。
19.答案:(1)原因: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英国长期奉行自由放任的政策。特点:通过立法干预市场;手段多样;以促进农产品价格稳定为目的。
(2)影响:促进了经济恢复和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留下了经济滞涨的风险。
解析:(1)原因:依据材料“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得出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从世界各国的联系分析,得出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依据材料“英国作为世界上唯一没有关税保护的市场成为各国农产品的倾销地,使英国农业面临困境”,得出英国长期奉行自由放任的政策。
特点:依据材料“1931年11月,英国颁布《园艺产品法案》,该法案规定对一些受外国倾销影响较为严重的无核小水果以及马铃薯征收关税”,得出通过立法干预市场;依据材料“1936年的《食糖工业法案》对甜菜进行生产补贴,到1939年,政府对甜菜的补贴金额共计约4200万英镑”,得出手段多样;依据材料“对某类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进行控制,对农业市场进行调整,进而达到稳定物价的目的”,得出以促进农产品价格稳定为目的。
(2)影响:依据材料“二战后,英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削弱了,这使英国统治集团不得不实行一系列稳定英国经济的改革”,得出促进了经济恢复和发展;依据材料“主张重要的银行和某些工业部门国有化”,得出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依据材料“主张扩大以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为内容的福利制度”,得出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依据材料“其中包括把英格兰银行、煤炭工业、国内运输业、电力工业和钢铁工业等实行国有化,到工党下台的1951年,国有化的工矿企业约占全国总数的20%”,得出留下了经济滞涨的风险。
20、答案:(1)共同趋势: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文化科学化、理性化。
面临问题:精神匮乏、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强权政治、战争威胁等。(答出任意3点)
(2)答案:①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大变局,和平与发展、合作与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②“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在形成全球共识;③“一带一路”战略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④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和积极推动。
解析:(1)共同趋势:根据所学可得出主要有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文化科学化、理性化。面临问题:根据所学可得出主要有精神匮乏、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强权政治、战争威胁等。
(2)根据“人类社会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发展、合作、共贏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可得出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大变局,和平与发展、合作与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根据“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社会的认同度不断上升,已写入联合国决议。”得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在形成全球共识;根据所学可得出“一带一路”战略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结合所学可得出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和积极推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