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导入
近年来,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不断挑衅,一些日本右翼政客不断地发出战争言论,中国人脑海深处的历史记忆被激活。中日之间的较量,由来已久。127年前的中日之间的那场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道惨痛的伤痕,是百年来中国人内心深处的创伤,战争不仅决定了中国海军的命运,而且决定了此后近半个世纪中日关系的格局,彻底改变了双方的历史轨迹。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那场硝烟弥漫、充满悲情的甲午中日战争。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知道《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2.了解帝国主义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史实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3. 比较《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马关条约》的影响。
1.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背景、时间、重大的战役以及影响。2.《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和内容3.左宝贵、邓世昌、丁汝昌等民族英雄的爱国事迹。4.列强掀起的瓜分中国的具体史实、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自主学习(1)战争背景(日本)
材料一:明治维新的口号是“富国强兵”明治政府成立后首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了现代军队······历史上一直选择与强者为伍的日本,这一次选择了与西洋列强共进退,加入到武力掠夺的行列。当明治维新带来了国力的增长时,日本军国主义加快了对外扩张的步伐。
--------日本文明史学家
1.明治维新后日本经济实力迅速提升,开始对外扩张,制定大陆政策
甲午中日战争
(1)战争背景(日本)
欲称霸世界,必先征服亚洲;
欲征服亚洲,必先征服中国;
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朝鲜。
---大陆政策
亚洲
中国
满蒙
朝鲜
台湾
日本
世界
大陆政策
(1)战争背景(清朝)
材料五:为迎接慈禧六十大寿(1894年),修建颐和园,挪用海军经费,耗资三千万两白银。
光绪大婚庆典(1889年),耗费银子500万两。
材料六:日本……岁添巨舰。中国自十四年(光绪十四年,即1888年)北洋海军开办以后,迄今未添一船,仅能就现有大小二十余艘勤加训练,窃虑后难为继。
——李鸿章
材料四:“而同时期的中国,由于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洋务等强兵政策不但得不到政府的支持......国家经济和国防力量难以得到加强。清朝政局日趋衰败......” ----日本常磐大学学者
2.清政府国力日趋衰败,军备废弛
一、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背景
朝鲜东学党起义
导火索
1894年·东学党起义
材料三:中日《天津条约》约定,朝鲜今后若发生重大变乱事件,中日两国或一国需要出兵朝鲜,必须事先互相知照。
材料四:1894年3月,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 ”
东学党起义(直接原因)。
日本
中国
朝鲜
野心(根本原因)
积贫积弱“避战求和”(可乘之机)
二、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
①开始标志——1894年7月 丰岛海战
1894年7月,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②平壤之战
1894年9月,日军分多路围攻平壤。中国守军奋起反击,清军将领左宝贵中炮牺牲。统帅叶志超弃城逃跑,平壤陷落,
清政府希望
列强能够出
面调停。
1894年9月,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交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英勇抗敌,与舰同沉。北洋舰队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
但李鸿章下令避战保船,中国军舰驶入威海卫军港。
影响:
日军趁机夺取了制海权。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光绪
③1894年9月 黄海战役
邓世昌,广东番禺人。福州船政学堂首届毕业生,后调赴北洋舰队,任致远舰管带。平时钻研海军战术,严格训练。1894年,在黄海海战中与同舰官兵壮烈殉国。
人物扫描
邓世昌(1849—1894)
④ 辽东半岛战役与旅顺大屠杀
1894年10月,日军分两路入侵中国,从辽东半岛登陆,直取大连、旅顺。
清政府:不战而逃。
日军在旅顺进行了四天大屠杀,杀害两万多中国人
旅顺大屠杀是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占领军于1894年11月21日攻陷位于辽东半岛的旅顺,对城内进行了四天三夜的屠杀。
只有埋尸的36人幸免于屠杀,死难者人数估计到两万多人。
旅顺大屠杀
知耻而后勇
美国驻华使馆武官欧柏在一份报告中记述了旅顺大屠杀:“我亲眼看见诸多尸体,他们的手是缚在背后的。我曾经看到许多伤痕累累,显然是被刺刀杀死的尸体而且我可以确定,他们是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被害的。”
“日本是蒙着文明皮肤,具野蛮筋骨之怪兽。日本今天已经摘下了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
——美国纽约《世界报》
⑤1895年初,威海卫战役
1895年初,日本陆海军进攻山东威海卫。
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95年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前往日本马关议和。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威海战役
辽东战役
战争爆发的标志
材料二:黄海大战后,清军主力尚存。1895年,日军进犯北洋海军基地威海卫。丁汝昌主动请求歼敌,李鸿章下令:“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
材料一:“海军备款三千万,仅购数艘,而西太后即命提款,营构颐和园。问海军衙门所管何职,则颐和园之工程也。”
问题探究: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政治腐败
避战自保
材料三:战争以如此结果收场,李鸿章不禁老泪纵横。其实李鸿章了解中日海军的实力对比,并不主张开战。在甲午战争初期,李鸿章曾上了《覆陈海陆兵数》的奏折,其中说:“自光绪十四年后,并未添购一船。操演虽勤,战舰过少。”
实力差距
三、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
—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1.中国战败的原因
中国(主观)
日本(客观)
腐败
避战求和
军备废弛
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
明治维新
大陆政策
新兴的资本主义
根本原因
准备充分
17天
威海卫战役
2天
旅顺战役
5小时
黄海海战
1天
平壤战役
1小时
丰岛海战
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马关条约》的签订
1.时间:
2.地点:
3.主要内容及影响:
1895年春
日本马关
项目 内容 危害
割地
赔款
通商
设厂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破坏中国领土完整
加重人民负担
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内地
列强的侵略由资本输出转变为以商品输出为主
项目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割地
赔款
开埠
主权
香港岛
辽东半岛、台湾、
澎湖
银元2100万元
白银2亿两
广、厦、福、
宁、上
沙市、重庆、苏州、
杭州
协定关税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
办工厂
《马关条约》
影响
深入
免税
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
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长江流域
进一步加重人民负担
进一步破坏领土主权,刺激列强瓜分中国野心。
危害
增多
增多
比较《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内容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的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日本倾尽国力打赢这场战争。这场战争对日本、对中国的影响各是什么?
①日本获得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利益;
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
③刺激了日本的军国主义倾向。
①中国损失惨重,掠夺不堪负担,更难发展;
②在远东的地位一落千丈;
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④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
材料: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花费:6097万日元。
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攫得赔款:35836万日元。
1894—1904年:日本公司总数从2844家增到8895家,公司
股本总额从24500万日元增至92100万日元。
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小小的,矮矮的小家伙跑到瓷器店里欺负中国人
影响:
1.世界: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
2.中国:
(1)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2)民族意识初步觉醒,各阶层掀起救亡图存的运动。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
——梁启超
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 。
——《纽约时报》评论
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1)沙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
以此为契机,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
三、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1.三国干涉还辽:
《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2.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抢夺利权;(敷设铁路和开采矿藏的权益)
强租海港;
划分“势力范围”;
(2)强租海港和划分“势力范围”
国别 强租租借地 “势力范围”
德国 胶州湾租借地 山东
沙俄 旅大租借地 长城以北、新疆、东北
法国 广州湾租借地 广东、广西、云南
英国 九龙租借地、 威海卫租借地 长江流域
日本 福建
沙俄
日本
德国
英国
美国
法国
(1)时间:
(2)提出:
(3)内容:
1899年
※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
※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美国
(4)实质:
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④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
此前无暇东顾的美国,为了获得更多在华利益,提出了什么政策,这又反映了什么问题?
阅读材料,分析: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目的和实质?
1899年9月至11月间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政府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
主要内容:
(一)各国对他国在中国所取得的任何"势力范围"、租借地、通商口岸和既得利益,不得干涉。
(二)各国对运往自己"势力范围"各口岸的他国货物,均由中国政府按照中国现行关税率征税。
(三)各国对进入自己"势力范围"各口岸的他国船舶,不得征收高于本国船舶的港口税;当他国使用自己所修或所经营控制的铁路运输货物时,不得征收高于本国商品的铁路运费。
目的:承认列强既得权益,侵华
机会均等,美国达到利益均沾
实质:在中国建立国际共管体系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的影响?
影响:
①是美国侵略中国进入新阶段的标志,使美在华势力大增加
②使帝国主义掀起的瓜分中国的狂潮,暂时取得表面一致,帝国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宰割中国的同盟。
③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教训
甲午战争的史实,给予我们什么样的教训与启迪?
启迪
1840年以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至1949年建国,短短109年的时间,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强加给中华民族的不平等条约,达到了1100多个。可谓民不聊生,山河破碎。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致夷”,一腔“兴业殖产、富国强兵”的梦想,却被西方列强猛烈的炮火击的粉碎;戊戌变法效仿日本,满腹“摆脱困境、文明开化”的抱负,却得到 “六君子”血洒菜市口的结果;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一心“实现民族解放、建立共和政体”的愿望,却未改战乱频仍、山河破碎的旧貌。
可以说,中华民族的一部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慷慨悲歌的抗争史。
落后就要挨打
腐败就要亡国
甲午中日战争
瓜分中国狂潮
背景
日本企图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经过
结果
影响
丰岛海战(1894、7)—标志开始;
平壤战役:左宝贵
黄海海战:邓世昌;失去制海权
旅顺战役:徐邦道;日军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丁汝昌;洋务运动彻底破产
签订《马》(割地、赔款、开口岸、开工厂)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
手段:抢夺利权 强租海港 划分“势力范围”
美国:“门户开放”政策(1899)
随堂练习
1.120年后的甲午年,被中国人称作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习近平正带领中国全面深化改革,走向复兴之路。回首120年前的甲午战争,“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下列集中体现了这一“巨祸”的史实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2.据资料统计,1894年前50多年间,外商在华共创办企业103家;1894—1913年,外商企业增加到300多家。外商企业骤增的主要原因是( )
A.洋务运动 B.《马关条约》的签订
C.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的签订
C
B
3.1894年11月,美国纽约《世界报》发表评论:“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下列能佐证该报道的有力史实是( )
A.日本趁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出兵朝鲜
B.日军在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
C.日本舰队与北洋舰队在黄海海面交战
D.日军占领旅顺后进行四天大屠杀
D
4.下图是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的局部,其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C
5.当某条约的若干条款传出后,光绪皇帝发出“台湾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的哀叹。台籍京官及举人纷纷声言:“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该条约应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D
6.(史料实证)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中日战争后则变为“投资+特权”。《马关条约》中能佐证此观点的是 ( )
A.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B.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C.割台湾全岛给日本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
7.下面示意图展示了近代两次列强侵华战争后通商口岸地理位置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 ( )
A.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到中国腹地
B.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C.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
A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