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5升华和凝华+水循环(课件)-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品课堂(苏科版)23页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4+2.5升华和凝华+水循环(课件)-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品课堂(苏科版)23页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8-24 11:31: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于竹帛谓之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
2.4 升华和凝华
2.5 水循环
第二章 物态变化
升华

凝华

水循环

生活中现象

学习内容导览




汽化
液化
回顾:
冰块逐渐变成水,水逐渐消失变成水蒸气。那么冰能否直接变成水?
在2.1节我们用酒精灯加热冰块并观察到:
2.5 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
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烧杯中加入热水,将碘锤放入烧杯中加热。当碘锤中充满某种气体后将碘锤取出放入空气中冷却。
放在空气中冷却
放在热水中加热
在整个过程中,你有没有看到液态的碘?
实验重现:
1.盛少量固态碘的试管放入烧杯中加热时,有紫色的碘蒸气产生,无液态的碘出现。
2.停止加热,紫色的碘蒸气逐渐消失,在试管的内壁上附着一层固态的碘粒,无液态碘出现。
结论:
黑色固态碘颗粒加热直接变成紫色碘蒸气,紫色碘蒸气冷却直接变成黑色固态碘颗粒。
一、升华和凝华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做升华,
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做凝华。
物质升华时需要吸热,凝华时则会放热
升华
凝华
升华
凝华
出现碘蒸汽
①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加热,而我们教材使用酒精灯直接加热可行吗?(提示:碘是紫黑色晶体,熔点113. 5℃,酒精灯外焰平均温度为519.9 ℃)
评估与讨论
放在热水中加热
②晶体熔化实验中我们采用“水浴法”加热,观察碘锤物态变化也有“水浴法”两者有什么区别?
酒精灯外焰的平均温度高于碘晶体的熔点,所以碘发生熔化,不能看到升华现象,所以采用“水浴法”加热。
前者为了均匀受热;后者为了控制温度。
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蒸气
熔化(吸热)
汽化(吸热)
凝华(放热)
液化(放热)
凝固(放热)
升化(吸热)
温馨提示:物质的物态变化
二、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
冬天冰冻的湿衣服也能晾干
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
箱子里的樟脑丸逐渐变小直至消失

雾凇
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
升华
升华
凝华
凝华
寒冷的冬天,室内玻璃窗上常常会结出冰花
冰棍外表为何有“白粉”(霜)
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
冰箱中水蒸气遇冷凝华
内侧
大气中的水蒸汽直接凝华而成,就是雪。
温馨提示:
人工造雪属于凝固。将水通过高压泵的喷嘴喷出,形成微小的水滴。然后将这些水滴经过压缩机压缩,使其变成微小的雾气。雾气喷洒到低温环境下,如山顶、滑雪场等,雾气中的水滴会迅速凝固成小冰晶,最终形成雪花。
白炽灯泡的钨丝在高温下会升华变成钨蒸气,使灯丝变细;钨蒸气遇到灯泡玻璃后又放热凝华变成固态钨附着在玻璃泡上,使内壁变黑。包含了两个过程:升华、凝华。
新灯泡
旧灯泡
白炽灯泡玻璃内壁变黑
思考:白炽灯的灯丝变细属于什么物态变化?
干冰
  干冰是在一个大气压下以-78.5oC存在的固体二氧化碳(CO2) ,在常温下可以直接变成二氧化碳气体。特点:容易升华,有致冷作用。
人工降雨 P.43
向云层中喷撒干冰是人工降雨的方法之一。喷撒到云层中的干冰_______变成气体,并从周围_______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变成小水滴或者_______为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
升华
吸收
液化
凝华
2.6 认识水循环
观察如图所示的“水循环示意图”,将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填在图中的空格内。
云中的小水滴长大到一定程度后形成雨,落向地球表面。
云中的小冰晶长大到一定程度,降落到高山地面,就是雪
积雪______,直接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
升华
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通过______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
水蒸气随气流运动,在高空遇冷时,有的_______成小水滴,有的_______成小冰晶,形成千姿百态的云,云中的小水滴也会_______成小冰晶。
积雪______后变成水,汇入江河
熔化
汽化
液化
凝华
凝固
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不断地循环。
水循环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都是物态变化的具体形式。
1. 云的形成
由于白天气温高,地表水大量蒸发成水蒸气,当水蒸气上升到冷的高空以后,一部分______成为小水滴,一部分______成小冰晶,能被上升的气流托住,浮在空中,从而形成云。
液化
凝华
2. 雨、雪的形成
当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变得越来越大,直到上升的气流托不住时,它们就会落向地面。在温度低于0℃的条件下,就会凝华形成_____,如果温度高于0℃度,冰晶在下落过程中就会熔化,从而形成_____或者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雨。


自然现象 形成原因 物态变化
雾、露 水蒸气液化成为小水滴 液化
霜 气温急剧降到 0 ℃以下时,水蒸气凝华成白色冰晶 凝华
雪 高空水蒸气凝华成六角形的冰花 凝华
云 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小冰晶 液化、凝华
雨 水蒸气不断液化成水,云中的小冰晶也熔化成小水滴 液化、熔化
冰花 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 凝华
雾凇 空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挂在树枝等物体上 凝华
总结:自然界中一些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
舞台“烟雾”
干冰粉喷洒到舞台上后,瞬间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迅速降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就是我们所见到的“烟雾”。
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你认为这一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若气温偏高,则无霜生成,因此,“霜前冷”;
而雪熔化吸热,导致气温降低,使人觉得寒冷,所以,“雪后寒”.
如图甲,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C(图乙)。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图将丙)。
在盛有冰的易拉罐里面放入盐后,会使冰的凝固点降低,所以会有大量的冰熔化成水,冰熔化成水时要吸热,因此易拉罐的表面温度也会变低(低于0°),所以易拉罐表面会让空气里的水蒸汽凝华,从而形成了白霜。
1.以下对中华古诗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C.“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课堂练习:
2.电冰箱中霜的形成属于 ( )
A.蒸发 B.液化 C.凝华 D.升华
3.在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为了能很快观察到碘的升华现象,又要防止碘熔化,下列加热方式合适的是(碘的熔点是 113.7℃,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 800℃)
A.浸入开水中
B.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C.放入冰水混合物中
D.至于常温下的空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