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于竹帛谓之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
第二章 物态变化
单元复习
单元复习内容导览
第一节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第二节
汽化和液化
第三节
熔化和凝固
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
第五节
水循环
1. 定义: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作温度. 较冷的物体温度较低,较热的物体温度较高。
2. 单位:摄氏度(℃)
摄氏温标以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将0℃至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为1℃.
3. 一些物体的温度值:
人的正常体温(口腔温度):36~37℃;人感觉比较舒适的温度约25℃;冰箱冷藏室中的温度:0~5℃,冷冻室:-18℃:鲜牛奶冷藏的最佳温度:2~3℃;洗澡水温度:40℃.
一.温度:
4. 温度计:
(1)常用温度计的构造
常用温度计是一根粗细均匀、两端封闭的玻璃管,下端有一个玻璃泡,盛有少量液体(如水银、酒精、煤油等),玻璃管的外壁标有刻度.
(2)常用温度计的原理
利用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这是转换法的一个具体应用,它是利用玻璃管内液柱的不同长度来反映不同的温度的.
毛细管
玻璃泡
玻璃外壳
刻度
单位
液柱
(3)温度计的使用:
①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单位、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估计待测温度,以选取合适的温度计.
②使用时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在测液体温度时玻璃泡不能与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接触,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齐平,否则读数是错误的.
④记录时要区分正负数值标注单位。
找一找,在使用温度计中出现的错误
①体温计的用途:测人体温度。
③测量范围是 ;
分度值是 。
②体温计里装的液体是水银。
35 C~42 C
0.1 C
5.体温计
④体温计的使用
a.体温计的构造
很细且弯
曲的缩口
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一弯曲很细的缩口,水银不会自动流回玻璃泡内。
b.体温计的使用
要使已经升上去的水银再回到玻璃泡里,可以拿着体温计用力向下甩,把水银甩下去。
如图所示的体温计的量程是_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医生给某同学测体温时,体温计的示数如图所示,该同学的体温是_______℃,该同学体温偏 ________(选填“高”“低”或“正常”)。
疫苗需保存在低于8℃的环境中,夏季,运输过程中为监测疫苗温度是否超标,小明选择甲温度计放置在冷藏箱内,全程不取出温度计,到达运输点示数如图所示,表明疫苗________(安全/不安全/无法确定);小华选用乙温度计,则达到运输点,小华______(能/不能)把该温度计从冷藏箱中取出读数,若操作正确,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表明疫苗_________(安全/不安全/无法确定)。
二.汽化和液化:
1. 汽化定义: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作汽化,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 蒸发:
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汽化现象。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物体吸热,会从未能汽化留下的液体和依附的物体吸热而使温度降低,因而蒸发有致冷作用.
3.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越高、液体的表面积越大、液体表面空气的流速越快,液体的蒸发越快.还有液体的种类会影响液体蒸发的快慢。
4. 蒸发现象:
①在手背上涂些酒精,观察到一会儿酒精就不见了,同时涂酒精处感到凉快.
②将一支温度计插入酒精中,测出酒精的温度;再把温度计从酒精中拿出来,可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先下降再升高,最后不变.
上述实验说明了液体蒸发时需要吸热。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感到冷;高烧病人常用酒精降温;吐鲁番的坎儿井;多油的汤不容易冷却;放入口腔的镜子需要放在火上烤一下等生活经验可支持上述结论.
5. 沸腾现象:
①在一定温度下,同时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是的温度叫做沸点,不同液体沸点不同;而且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气压增大,沸点升高。
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oC.
②液体沸腾的特点: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由图像可知沸腾时的温度,当时气压是?
③液体沸腾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区别“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
注意:蒸发与沸腾不是物态变化,它们知识汽化一种现象。
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
6. 学生实验——观察水的沸腾
①实验的目的:
a.观察加热过程中水温变化的情况;
b. 观察水在加热过程中产生气泡的大小变化的情况;
c. 观察水在加热的过程中发出声音的变化情况;
d.通过记录温度作图探究水的沸腾规律。
②实验器材的组装:
自下而上;注意:酒精灯必须点燃
③.实验现象:
a.水中气泡在沸腾前由大变小;沸腾时由小变大,最后破裂;
b. 水的声音在沸腾前响度较大,沸腾时响度变小.
c.水沸腾前后的温度变化:
开始加热时铁架台一部分和烧杯以及石棉
网会吸热导致温度开始上升很慢,然后温
度上升很快,最后沸腾时温度不变。
④.加快水沸腾的方法:
a.减少水的质量 b.提高水的初温
c.给烧杯加盖 d.增加酒精灯的火力
关于水的沸腾实验的思考:
①石棉网和硬纸板的作用?
变式:撤去酒精灯,水为什么没有立即停止沸腾?
②判断水在沸腾过程中是否要持续加热的方法?
③沸腾前水中气泡成分是,沸腾时水中气泡成分是?
④绘制图像时根据数据描点并用平滑曲线连接;
⑤烧杯口处产生“白气”的原因?
⑥根据观察水的沸腾过程你认为家里煤气灶烧水火焰大小怎么控制才能节省燃料?
如图所示,在盛水的烧杯里放有一盛水的试管,加热烧杯,使杯内水沸腾,在继续加热过程中,试管中的水( )
A.不能达到沸点,因此不能沸腾
B.能达到沸点,也能够沸腾
C.能够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D.以上几种说法都不对
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测量工具除温度计外,还需要 ;在进行实验器材组装时,应按照 的顺序进行安装;实验中看到“白气”不断从烧杯中冒出,这些“白气”实质上是 (选填“水蒸气”或“小水珠”),产生“白气”的过程需要 热,在水沸腾的过程中,水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持续吸热,温度计的示数 ,气泡从下到上的大小变化是 (选填“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
7. 液化定义: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作液化,液化要放热.
①. 液化现象:
②. 液化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b.雾、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的液态水(小水滴);
a.烧水时,壶嘴上方出现“白气” ;
c.夏天自来水管、水缸和玻璃上会“出汗”;
d.冬天,嘴里呼出“白气”;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
注意:生活中看得见的“白气”是小水珠,而不是水蒸气,水蒸气看不到。
关于“观察水蒸气液化”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烧瓶内水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的沸腾
B. 金属盘中放冰块可使液化现象更明显
C. 瓶口上方的“白气”是大气中的水蒸
气液化形成的
D. 根据金属盘温度升高这一现象不能得
出气体液化会放热的结论
③实验重现:
三.熔化和凝固:
1. 定义: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作熔化,熔化需要吸热;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叫作凝固,凝固需要放热。
2.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①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作晶体. 如冰、萘、食盐、海波、各种金属等.
②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作非晶体. 如松香、烛蜡、玻璃、沥青、橡胶、塑料、人造丝等.
③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作熔点,熔点是晶体的物理特性之一.不同的晶体熔点一般不同.
④晶体熔化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a.温度达到熔点;b.继续吸热.
⑤晶体熔液凝固时也有一定的凝固温度,这个温度叫作凝固点,同种晶体物质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
⑥晶体熔液凝固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a.温度降到凝固点;b.继续放热.
3. 熔化和凝固在生活中的现象:
①利用冰熔化吸热,冷冻食品可以保鲜; ②冬天菜窖内放几桶水,利用水降温放热和凝固放热可防止蔬菜冻坏; ③高烧病人利用冰袋中的冰熔化吸热可以降温; ④夏天吃冰棒,由于冰棒熔化吸热,人感到凉快; ⑤把塑料颗粒熔化后注人钢模中,冷却后便凝固成塑料盆.
4. 学生实验——探究冰、烛蜡的熔化特点
①实验器材的组装:
自下而上,自内而外;注意:酒精灯必须点燃
②探究实验注意点:
a.冰和烛蜡要使用碎冰和碎蜡.
b.用水浴法加热.
c.温度不能碰到试管壁和底部,温度玻璃泡应放在冰或者蜡的中间部分.
d.要定时观察和记录温度计示数(物质的温度),仔细观察和记录物质状态的变化情况.
③冰和蜡的熔化图像:
④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相同
a.AB段:物质处于固态,表示晶体吸热升温的过程。
b.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表示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c.CD段:物质处于液态,表示液体吸热升温过程。
时间/min
温度/°C
A
B
C
D
固态
液态
熔点(凝固点)
熔化过程
凝固过程
固态
固液共存
关于晶体与非晶体实验的思考:
①选取小颗粒固态的原因?
②烧杯口处的“白气”,试管和烧杯壁出现的水珠原因?
③待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持续加热大烧杯中的水使其沸腾,试管中的水会不会沸腾?
如图甲是“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的装置示意图。(1)该实验装置中各部分的安装顺序是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2)实验时应该选择颗粒 的冰块进行实验(选填“较大”或“较小”)。(3)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冰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冰的熔点是 ℃,其熔化过程的特点是 ,在第6min该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熔化过程用了 分钟。(4)另一同学把冰放入如图丙所示的烧杯中,并未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的想法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因为 。
四.升华和凝华:
1. 定义: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作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作凝华。物质升华时要吸热升华可使周围的温度降低,凝华时会放热凝华可使周围的温度升高。
2. 生活中的一些升华和凝华现象
①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丸(卫生球),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
②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
夏天衣服变干属于什么物态变化?
③霜、雪、冰花(内侧)、雾凇等的形成都是凝华。
④用久了的白炽灯泡玻璃内壁会变黑
新灯泡
旧灯泡
白炽灯泡的钨丝在高温下会升华变成钨蒸气,使灯丝变细;钨蒸气遇到灯泡玻璃后又放热凝华变成固态钨附着在玻璃泡上,使内壁变黑,包含了两个过程:升华、凝华。
⑤人工降雨
向云层中喷撒干冰是人工降雨的方法之一。喷撒到云层中的干冰_______变成气体,并从周围_______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变成小水滴或者_______为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
⑥舞台上的“烟雾”
升华
吸收
液化
凝华
干冰粉喷洒到舞台上后,瞬间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迅速降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就是我们所见到的“烟雾”。
雪
( 凝华)
云
露
雾
雨
霜
(液化)
(液化)
(液化)
(液化)
(凝华)
常见的自然现象
1.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以下诗句中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 )
A.“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露重蝉鸣急,风多鸟宿难。”露的形成过程要吸收热量
C.“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雨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与雪的形成过程都要放出热量
2.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①烧杯内不可直接使用100℃的沸水
②甲、乙两图都会发生碘的升华现象
③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会液化
④利用图甲方式对“碘锤”加热的主要作用使物体受热均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