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文学常识鉴赏【 词】专项练习
1.下列表述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梁思成的故事》通过写勘察应县木塔来表现梁思成的敬业精神,通过写保护奈良古城来表现他的历史主义精神。
B、《保修》一文一方面揭露了商业欺诈,另一方面对受骗者表达出深深地同情。
C、《剃头匠》一文通过追怀当年的剃头匠表现作者对富有人情味的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呼唤。
D、辛弃疾的《西江月·遣兴》中三见“醉”字,醉中隐含着词人太多的悲愤、辛酸和无奈。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题.(4分)
浣溪沙 [宋]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2.苏词表达了 之情,而晏词表达的是 之情。(2分)
3.下面对两首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都以“浣溪沙”为词牌名。 B.都描摹了夏天的景象。
C.都写到了“酒”后的感概。 D.都是被贬谪失意之作。
(4分)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4.表面上看,这首词是咏梅,实际上是
5.从这首词,我们可以看出陆游怎样的品质?
阅读《相见欢》,完成后面小题。(3分)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6.这首词上阙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象?(1分)
7.词人是如何表现离愁的?请对画线部分作简要赏析。
风流子
孙光宪①
茅舍槿篱②溪曲③,鸡犬自南自北。菰叶④长,水葓⑤开,门外春波涨绿。听织,声促,轧轧鸣梭穿屋。
【注释】①孙光宪,五代词人。②槿(jǐn ( http: / / www.21cnjy.com ))篱:密植槿树作为篱笆。③溪曲:小溪弯曲处。④菰(gū)叶:多年生长的草本植物,多生于我国南方浅水中。⑤水葓(hóng):即荭草,生于路旁和水边湿地。
8.这首小令勾画了一副自然、朴实的水乡农舍 ( http: / / www.21cnjy.com )风俗画:密植的篱笆、弯曲的小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急促的织布穿梭声……动静结合,情景交融。(2分)
9.本词有景有声,虽无一字描写人物,但从井然有序的庭院景物及织机声,可以想象到
10.“涨绿”两字用的极妙,试作简要分析。(3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6分)
水 调 歌 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1.词前小序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2.这首词中“_____________”一词照应小序中的“欢饮达旦”。全词带有人生哲理的意味,词人问天,问月,归根到底是问_____________。(2分)
13.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是过渡句。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转”“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
C.“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词中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D.这首词上阙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诗词鉴赏。(4分)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夜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4.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2分)
15.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感情?(2分)
阅读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甲】驿外断桥边,寂寞开元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 ( http: / / www.21cnjy.com )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16.有人说毛泽东词“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一语中“笑”字堪称“神来之笔”!你是否赞同这一评价 为什么 (2分)
17.与陆游《咏梅》比较,说说毛泽东词“反其意”反在哪里。(2分)
古诗鉴赏(10分)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8.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所表现的画面。(3分)
19.“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句中加点词“泪”包含怎样的复杂心态?(4分)
20.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这首词基调悲壮,意境开阔,风格和“苏辛”相似。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借东汉大将“窦宪追匈奴”的典故,表现出了战士们的报国激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21.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22.“路转溪头忽见”中“忽见”写出了作者什么样思想感情?
23.任选一个角度赏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阅读下面诗歌。(6分)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24.全词的上片写景,“ ”字统领下文景物的描写,“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以描述。(3分)
2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一句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B中“对受骗者表达出深深地同情”这一说法有误。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喜悦 惆怅
3.A
【解析】
2.
试题分析:联系苏词《浣溪沙》的写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背景考虑。这首词是苏轼在徐州作官的时候写的。按照当时的迷信风俗,一个关心农事的地方官,天大旱,要向“龙王爷”求雨;下了雨,又要向“龙王爷”谢雨。这首词就是苏轼有一次途经农村去谢雨记下的见闻之一。“簌簌衣巾落枣花”从枣花落到衣巾上的声音开端,反映了一位关心人民生活的太守对雨后农村新景象的喜悦之情。接着,耳边又传来吱吱呀呀的声响,原来是熟悉的缫车的声音。突然一阵叫卖声传入耳鼓,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位披着“牛衣”的农民坐在古老的柳树荫中,面前摆着一堆黄瓜。“牛衣古柳”,作者换一个角度来写他对蔬菜丰收的喜悦心情。因此这首词表达了苏轼的喜悦之情。而晏殊的《浣溪沙》从“无可奈何”与“独徘徊”中我们可以领略出词人对美好的时光消逝的惆怅之情。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这两首次中苏词描写的是夏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的景象,二晏词描写的是晚春的景象;这两首词中,苏词是写的他在去“谢雨”的路上的见闻,与酒无关;晏殊一生仕途平顺,没有被贬谪的经历,而苏词写的是作者谢雨路上看到的雨后农村新景象,也没有透露出贬谪失意之情。因此本题选A。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自己艰难恶劣的处境和高洁坚贞的品质
5.清高孤傲、坚贞自守
【解析】
4.
试题分析:借物抒情,借歌咏梅花,实际上是在歌颂自己艰难恶劣的处境和高洁坚贞的品质。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与诗歌的主题有关,品味语言,从“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一句中可以得出作者清高孤傲、坚贞自守。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6.深秋月夜清冷幽寂的景色。
7.“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以丝麻比喻离愁,将诗人无法排遣的离愁表现的具体形象。
【解析】
6.
试题分析:根据所描写画面,概括出即可。注意表达的情感。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7.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根据感情的表达,作者表达的是离愁别绪,作者采用了比喻的修辞,以丝麻比喻离愁,把抽象的化为形象的。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8.追逐吠叫的鸡犬 生长的蔬菜 盛开的荭草 荡漾的春水。
9.男耕女织的勤劳情况及水乡农事繁忙的景象。
10.“涨绿”不仅表明刚下过雨,积蓄了满满的一池春水,碧波荡漾;更写出岸边绿草丰茂,春光之盛。
【解析】
8.
试题分析:这比较简单,只要能从词中筛选出所写的景物:鸡犬、菰叶、水葓、春波,然后加上定语,整理一下就可以解答好此题。
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
试题分析:这首词无一字描写人物,只从景物描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来反映人物的繁忙和劳作景象。庭院密植的篱笆、追逐吠叫的鸡犬、生长的蔬菜、急促的织布穿梭声,这些都有人的影子,只有人才可以将此安排的井井有条,织布机“轧轧鸣梭”,这无不体现了江南水乡农人的勤劳和繁忙。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0.
试题分析:《义务教育语文课 ( http: / / www.21cnjy.com )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言品析的要求是: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语言品析作为文学作品鉴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的创造性活动,它可以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语言品析,就是炼字。所谓炼字,指锤炼词语,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使所用的字或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做这类题,应从古诗词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和形象性三个方面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感受诗词在写人绘景中营造出来的情态美、画面美、色彩美和动态美等等,特别要注意的是,品析时不能就字论字,架空分析,而应坚持字(词)不离句的原则,将该字词还原到作品之中,联系上下文,并结合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其妙处或表达的效果。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1.交代写作的时间和缘由。
12.无眠 、人生。
13.D
【解析】
11.
试题分析:本诗是所学名篇,根据所学所记直接回答即可,或结合本诗写作背景根据小序内容来判断其作用。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
试题分析:阅读全诗,根据所学所记,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抓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根据诗的内容概括填空。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
试题分析:解答思路同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抓住各选项表述的要点,理解诗词内容,根据自己对诗词的理解一一判断。诗人表达的仅是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并没有“积极奋进”的思想情感,故D表述错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写出了春天晚上,雨点疏落,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
15.运用了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
【解析】
14.
试题分析:描绘画面,对考生的想象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描述能力、审美能力都有要求。解答这类题目,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是前提。。“雨疏风骤”十分恰当的写出了暮春的特点,风吹的紧而雨却是疏落。答题要点:写出时间和“风”“雨”的情态。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
试题分析:同为伤春之作,作者并没有像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诗篇一样直接写如何百花凋零、如何悲伤惆怅,而是通过听觉、视觉等侧面营造暮春时节的氛围,从客观现实逐渐转入主观感受,因此本诗运用的抒情方式是寓情于景,通过描写昨夜的雨疏风骤,而今天卷帘人却回答“海棠依旧”,作者似自言自语纠正卷帘人的错误: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作者认为经过一夜风吹雨打,应该是绿叶茂盛,花应该凋谢,由此体现了作者的伤春之情。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6.“笑”字,以传神之笔写出了梅 ( http: / / www.21cnjy.com )花与山花共享春光的喜悦,表现了梅花的神韵——既谦逊脱俗、又豁达大度的精神风采,极大升华了词的艺术境界。
17.反其孤独、寂寞、愁苦之感,写出生命 ( http: / / www.21cnjy.com )旺盛、傲视逆境、顽强攀拔、自得自豪之感;超越其坚贞不渝、洁身自好的情怀,创造出无私坦荡、大气洒脱的新气象。
【解析】
16.
试题分析:此题首先要表达自己的观点态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然后阐明理由。梅花虽俏丽但不掠春之美,只是一名春天使者,为我们送来春的讯息。而当寒冬逝去,春光遍野的时候,梅花却独自隐逸在万花丛中发出欣慰的欢笑。梅花与山花共欢笑,不争春光,体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气度与品格,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而这些内含一个“笑”字,境界全出。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7.
试题分析:这道题需要对这两首诗的写作背景和诗歌的主旨考虑。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中可见陆游在梅中所见到的是那些“寂寞”、“愁”、“苦”、“零落”还“香”,这是封建社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失意士子寂寞感伤、顾影自怜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孤芳自赏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的流露。而毛泽东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所咏之梅则是悬崖一枝独俏,傲对百丈冰,报春不争春,梅花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笑东风。意境豁然开朗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充满活力、斗志。这就是毛泽东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所说的“反其意”,一反陆游那消极不健康的寂寞感伤、孤芳自赏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为积极向上、无私奉献之深意。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8.在层峦叠嶂之中,只见烽烟之上,夕阳残照,衬出一座早早闭门的孤城。(3分)
19.“泪”包含了戍边将士爱国的情怀,思乡的苦闷之情。(4分)
20.D(3分)
【解析】
18.
试题分析:抓住诗句中写景物的形象性词语 ( http: / / www.21cnjy.com )比如“角声”“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发挥想像,从声音、形态描写场景,突出边塞大漠的荒凉的特点有战争环境的气氛。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19.
试题分析:根据“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内容体会“征夫”思乡的愁苦之情和爱国情怀。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0.
试题分析:读懂诗歌的内容,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歌表达的情感,抓住各项分析中的要点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仔细判断。D错,“羌管悠悠霜满地”中的“羌管”根据诗意理解其吹奏的并不是欢乐的曲调,而是单调沉郁的思乡之曲,表达的是吹奏者和听者满心的苦闷。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1.描绘出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从“鸣蝉”、“蛙声”、“稻花香”中知道这是夏天的景象。
22.流露了作者急切寻找避雨之处,忽然发现熟悉的小茅屋时的惊喜之情。
23.例:通过嗅觉和听觉来两个角度描写农村夏夜特有的美景,表达作者闲适的心情。
或:清凉的南风送来阵阵稻花的芳馨,喧闹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蛙鸣好像在诉说丰收的年景。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写青蛙也似懂得叙说丰年,以此渲染夜景的美好和丰收的喜悦。
【解析】
21.
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的。这首 ( http: / / www.21cnjy.com )词的句子中透露出这首词所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如“鸣蝉”“蛙声”“稻花”这都是夏季所特有的风光;“明月”“半夜”表达的是夏季的夜晚,因此本词写的是: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
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2.
试题分析:“忽见”的意思是忽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出现,联系上文的内容“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作者急于避雨却找不到地方,正着急时看到了旧时的茅店,欣喜之情不言自知呀。联系上下文考虑。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3.
试题分析:赏析句子首先要确定赏析的角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过“香”“听”可以确定赏析的角度:嗅觉、听觉的描写角度。然后联系全诗的主旨,写出这句诗所表达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即可。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4.“异”: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25.此时此刻,驻守在边关重镇、满怀乡 ( http: / / www.21cnjy.com )愁的将士们个个难以入睡,将军整日操劳,白发染白了双鬓;久征在外的士兵们艰苦异常,止不住悄悄地流泪。表达了作者对“征夫”的同情。
【解析】
24.
试题分析:从首句中不难找出统领字“异”。 ( http: / / www.21cnjy.com )抓住诗句中写景物的形象性词语比如“角声”“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发挥想像,从声音、形态描写场景,突出边塞大漠的荒凉的特点有战争环境的气氛。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25.
试题分析:根据“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 ( http: / / www.21cnjy.com )计”一句内容体会“征夫”思乡的愁苦之情,据此想像“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所表达的场景,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写,说明作者对征夫的同情。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