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初中语文 文学常识鉴赏【 词】专项练习
1.下列各组作家作品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观沧海》——曹操——《乐府诗集》——律诗
B.《次北固山下》——王湾——《全唐诗》——五律
C.《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白氏长庆集》——七律
D.《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全元散曲》——元曲
比较阅读下面古诗与散曲,按要求完成小题。完成后面小题。(6分)
秋词 天净沙 秋思
刘禹锡 马致远
自古逢秋悲寂寞, 枯藤老树昏鸦,
我言秋日胜春朝。 小桥流水人家,
晴空一鹤排云上, 古道西风瘦马。
便引诗情到碧霄。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秋词》与《天净沙 秋思》都描写怎样的景物?(1分)
3.《秋词》与《天净沙 秋思》写的是同样 ( http: / / www.21cnjy.com )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截然不同。《秋词》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天净沙 秋思》却流露出怎样的情绪?(2分)21·cn·jy·com
4.请谈一谈《秋词》与《天净沙 秋思》在表现手法上的差异。(3分)
古诗赏析(4分)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 体现全文主旨的“思”字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1·世纪*教育网
6.“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1分)
7.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古诗词鉴赏(3分)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①,望西都,意踌蹰②,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www-2-1-cnjy-com
8.“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聚”和“怒”写得都很生动形象,请你就此说说你的理解。(1分)
9.诗人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2分)
古诗词阅读(5分)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1-c-n-j-y
10.请摘录出最能表现这首元曲主题的句子。(2分)
11.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3分)【来源:21cnj*y.co*m】
12.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回答问题。(3分)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3分)
阅读下列古诗,完成第后面的题。(4分)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3.下列与本曲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B.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14.本曲前后两组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们分别是 , 。(2分)
阅读下文(4分)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5.“昏鸦”的意思是
16.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17.我国传统戏曲中,很多段子都是脍炙人口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名曲。如《天仙配》是 ,《穆桂英挂帅》是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 。(备选戏曲:湖南花鼓戏、豫剧、越剧、昆曲、黄梅戏、川剧)(3分)www.21-cn-jy.com
18.关于我国的戏曲剧目。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国的戏曲,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很多的剧种,都有独特的演变过程。如有“东方歌剧”美誉的国粹 是由安徽的徽调与湖北的汉调及昆曲、秦腔糅合发展而来的;东北的吉剧是由民间说唱艺术 衍化而来的。(填戏曲名称)(2分) 21*cnjy*com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试题分析:A中应是“《观沧海》——曹操——《乐府诗集》——古体诗”。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秋景
3.豪放,热情 凄愁
4.《秋词》是议论兼抒情,而《天净沙 秋思》是借景抒情。
【解析】
2.
试题分析:注意题目和诗歌语言,他们描写的是:秋天的景物。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从一切景语皆情语分析,秋词一诗,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而秋思则是一种思乡的哀愁。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从表达方式看,《秋词》中兼有议论和抒情。《秋思》是借景抒情。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人家 断肠人在天涯(每空1分,共2分)
6.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7.游子(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2分)(意近即可)
【解析】
5.
试题分析:本诗内容浅显。本题直接摘引诗中写景和表达情感的句子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
试题分析:“小桥流水人家”是温馨的景象,“枯藤老树昏鸦”是悲凉的景象,点明其对比的写法,说明其共同来衬托“断肠人”乡思哀愁的作用。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7.
试题分析:直接从“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句中来理解游子思乡之情即可。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8.“聚”“怒”二字把“峰峦”“ 波涛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雄伟气势写得极其生动形象。“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写出潼关的险要。
9.不是,由“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可知是为古往今来的老百姓伤心。隐含对百姓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的讽刺。【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解析】
8.
试题分析:品味关键字词是诗歌考查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要内容。学生应留心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学会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这里“聚”“怒”二字把“峰峦”“ 波涛”的雄伟气势写得极其生动形象。【出处:21教育名师】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
试题分析:鉴赏诗歌的情感是中考考查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此处通过对主旨句的理解,来体会作者对劳动人们的同情和对统治阶级的讽刺。【版权所有:21教育】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0.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1.“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一个“聚”字,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又赋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或:“波涛如怒”,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3分)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解析】
10.
试题分析:此题相对比较简单,写出主旨句。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1.
试题分析:从修辞方面分析“聚”和“怒”字,分别采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潼关地理位置险要。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2.(示例)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氛围;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解析】
试题分析:阅读诗歌,理解其内容和情境,从渲染气氛表达游子思乡的情感这方面作答即可。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3.B
14.迟暮萧瑟 明朗绚丽
【解析】
13.
试题分析:由白朴的题目《秋》中可以看出是诗歌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选项中只有B是描述秋天景象的,A是夏季,D是冬季。21教育网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4.前一组景物展现了秋天的萧瑟凄凉,而后一组色彩分明,明朗绚丽。
试题分析: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黄昏归巢的乌鸦
16.C
【解析】
15.
试题分析:根据后面的“夕阳”理解“昏”的意思。
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6.
试题分析:大致了解诗歌内容,抓住各项表达的要点与诗歌内容一一比较分析判断。“断肠人在天涯”是直接抒发思乡之情而不是写景,故C错。21cnjy.com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答案】黄梅戏、豫剧、越剧。
【解析】主要考查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知道这几个答案不是重点,重要的是让学生对国传统戏曲的重视。
【答案】京剧、二人转。
【解析】为检查学生对知识短文的了解情况。京剧有“东方歌剧”美称,是国粹,需要掌握。二人转因东北民间艺术的推广,学生应该有所了解。2·1·c·n·j·y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