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精品学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
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1.孔子一生追求的主要目标是什么?传承礼乐文化,实现礼治社会。
2.孔子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这样的时代对其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
时代: (1)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礼崩乐坏”;(2)“周礼尽在鲁”
影响:(1)孔子提出“礼” 的思想,维护旧的礼乐制度。
(2)提出“仁”的思想,反对暴政。
(3)提出中庸思想,主张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
(4)提出有教无类思想,开创私人办学的先河
3.孔子的一生主要有哪些重要活动?
(1)学习礼乐(15岁)
(2)收徒讲学(30岁) 传承礼和仁;创办私学,
(3)从政生涯(51岁) 官:中督宰——司寇;政治主张:加强 ,削弱 抑制 结果:从政失败
(4)周游列国 政治主张未被采纳,原因:诸侯争霸,崇尚武力,轻视礼仪
(5)晚年整理文化典籍,献身文化
★ 孔子一生的活动主要集中在从政、教学、著述三个方面。试述其主要活动
1、从政:担任中督宰,司寇;周游列国
2、教学:“有教无类” ,开辟私人办学先河;提出一系列教育思想;
3、著述:整理编辑“六经”
二、孔子为什么要开创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有哪些?儒家思想对古代中国有何影响?
1、孔子开创儒家思想的原因:
①背景:春秋时期是 的时期,充满 的矛盾。违背 行为司空见惯。表现为:
经济上:井田制崩溃,私田出现
政治上: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崩乐坏”“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②目的:孔子决心恢复 ,传承 和改善 。
2、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礼、仁、中庸
A.礼——是政治概念
① 礼的地位:是孔子思想的目标,基础
② 礼的含义:
③ 关于礼的做法:克己复礼
于社会: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
于个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④评价:
积极:有利于建立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
消极:维护奴隶制的规范等级制度,维护奴隶主的利益,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体现其思想保守的一面。
B.仁——属于伦理概念
① 仁的地位:
②仁的含义:
③ 关于仁的做法:“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亲亲为大”
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应“节用而爱人”(爱惜民力)
④ 评价: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进步性;
目的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仁爱有等级。
C.中庸(调整方法)——属于哲学概念
①调整对象:礼和仁。 礼仁关系:
礼:等级规范; 仁:人际关系
礼 √ 仁 Χ ——矛盾激化
礼 Χ 仁 √ ——模糊上下尊卑
②协调礼和仁的方法:中庸
a、中庸的含义: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恰如其分”
b、达到中庸的做法:“ ”
礼、仁、中庸思想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图示如下:
3、影响:
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后来经董仲舒改造,自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汉开始成为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于巩固封建国家大一统起积极作用;但发展至宋明阶段,阻碍社会进步。
三、古代大教育家
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孔子开创私学,让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打破了 的局面,扩大了 ,推动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有教无类”是孔子重要的教育思想。它有什么意义?请列举孔子的教育理念。
意义: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扩大了教育对象,开创私人办学的先河;
教育理念:“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材施教”
2、教学目的:使学生“成人”,言行合乎“ ”、“ ”,然后成“君子”。
孔子“教学目的”注重培养学生高尚品德和服务社会意识,有利于社会发展;但重义轻利,不利物质经济的发展。
3、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言传身教(温故知新、举一反三等)
4、教学内容:孔子整理过的“六经”及治国之道
“六经”成为封建社会的教科书。孔子思想也被整理为《论语》,成为儒家经典。
四、全面评价孔子
1、积极意义:
(1)对中国:① 政治上,成为封建政治的统治基础。
② 文化上,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 核心内容,儒家思想经过历代的损益,积淀,渗透到 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有利于修身社建;
③ 教育方面,奠定中国古代教育传统;
(2)对世界:
① 汉后,对亚洲,传播先进文化,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② 明清后,对西方,为欧洲思想家所启发、借鉴;
③ 当今,世界不少学者依然推崇儒学。
2、局限性:维护等级,不平等;
3、总 评:世界前列思想家(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
★“孔子象征着什么 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 ”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经常思索的话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影响深远,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下列关于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这里的“礼”是指规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道义
B.孔子强调“仁”,体现了对百姓的关心与爱护
C.“三思而后行”是孔子对弟子子路的忠告,体现了他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D.孔子提出“中庸”的思想,反映了他缺乏原则性的局限
回答下列问题:
1).孔子在历史上的地位?
大思想家:提出“仁”、“礼”、“中庸”,“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重要思想。
大教育家:开创私人办学先河,提出有教无类思想和一系列教育理念
儒家学派创始人: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
晚年整理文化典籍:《六经》
2).孔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中国:儒家思想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
亚洲: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欧洲: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
3).简述孔子思想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孔子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主流思想(2分),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理论的基础(维护一统)(2分),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儒家思想经过历代的损益,积淀,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2分)教育方面,奠定中国古代教育传统,保持文化连续性。(1分)汉后,对亚洲,传播先进文化;(1分)明清后,传到西方,欧洲一些思想家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1分)当今,世界不少学者依然推崇儒学。(1分)
4).仁在教育上有何体现?
仁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体现是“有教无类” ( http: / / www.21cnjy.com ),春秋时代学在官府,孔子首开私学,弟子不问出身贵贱敏钝,均可来受教。教学内容上,孔子“以诗书礼乐教”;教育目标是培养“文质彬彬”的君子,教学方法是因材施教。
5).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者在法国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2005年9月28日全球首次举行联合祭孔,参加祭典的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安黛丽·霍尔说:“儒家思想的精要之语对世人可以起到警醒作用,儒家的一些价值观念正在融入世界文化的主流。”
(1)指出孔子的身份地位。我们研究孔子主要依据什么资料?
孔子是春秋末期人,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要依据是《论语》。
(2)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分别是什么?简要阐述它们的相互关系?
核心内容:仁、礼、中庸。 关系:仁与礼要结合起来,仁要有礼的约束,礼要体现仁的精神,用中庸之道才能将仁与礼和谐统一起来。
(3)孔子的思想精华对我们现代精神文明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
孔子在政治上强调以民为本,反对苛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任意刑杀;在伦理道德上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比如他要求人们注意自我修养、尊老爱幼、尊师重贤、富有爱心、言必行、遵守社会公德;学习上不耻下问、温故知新、积极进取的处世精神等都体现他对治国和社会生活的深刻智慧和优秀价值,其思想精华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也为现代文明提供了汲取的营养。
6). 康熙帝题写“万世师表”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的主要原因。
目的:利用孔子思想维护统治。(1分)
原因: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孔子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孔子整理和修订的“六经”是留给中国宝贵的遗产。(3分)
为什么说“韩国文化中有着传统儒家文化的因子”?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从当今“韩流”的强劲发展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原因:受汉唐文化的影响。(1分)史实:思想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汉朝以来儒家典籍传入朝鲜,朝鲜建有孔庙、文宣王庙等。制度上:实行以儒学为主的科举考试。(2分)(如果回答生活习俗、伦理观念等,只要言之成理,可给分)启示:对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分)。
填空参考答案:君权 大夫权 ( http: / / www.21cnjy.com ) 陪臣 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新与旧 周礼 周礼 文化 人际关系 和而不同 贵族垄断 受教育对象
【同步测试】
1、下列对孔子个人活动经经历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少年时苦学“六艺”,后成主持祭祀的儒士
B.三十岁时融会贯通“六经”,创办私学
C.五十多岁开始在鲁国从政,取得巨大成功
D.晚年专心整理文化典籍,献身文化教育事业
2、孔子的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是
A.分封制的崩溃 B. 劳动者地位的提高
C. 教育向民间普及 D. 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新旧矛盾尖锐
3、“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段论述出自战国时期的
A.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
4、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 ( http: / / www.21cnjy.com )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A.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
5、孔子家的马厩失火,孔子退朝回家,问人是否受伤,而不问马。此事反映了
A.兼爱 B. 克己复礼 C. 仁者爱人 D. 民贵君轻
6、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① “仁者,爱人” ② 贵贱有“序”
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 “有教无类”
A.②③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④
7、《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段材料说明孔子的教学理念是
A.有教无类 B.启发式教学
C.温故而知新 D.当仁不让于师
8、孔子兴办私学的主要作用是
A.使儒学成为封建统治思想 B. 打破了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
C.促进“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 五经成为教育的传统课程
答案:CDABCCBB
【相关素材】
孔子生平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纥与颜氏女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
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异之。 -------《史记》
据考证,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 公元前551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征在卒。孔子19岁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
孔子周游列国路线
▲鲁定公13年,孔子55岁。孔子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
▲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 ( http: / / www.21cnjy.com )始很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孔子在卫国住了10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
▲鲁定公13年十月,孔子带弟子离开 ( http: / / www.21cnjy.com )卫国,打算去陈国。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
▲鲁哀公2年,孔子59岁,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住三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带弟子离开。
▲鲁哀公3年,孔子60岁,去郑国,被人嘲笑,称之为”累累若丧家之犬”。孔子欣然笑曰:“然哉,然哉!”
▲鲁哀公六年,孔子63岁,楚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听说孔子到了陈、蔡交界处,派人去迎接孔子。陈国、蔡国的大夫们知道孔子对他们的所做所为有意见,怕孔子到了楚国被重用,对他们不利,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国人,楚派兵迎孔子, 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
▲鲁哀公七年,孔子64岁,又回到卫国。
▲鲁哀公十一年,孔子68岁,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
鲁哀公16年,孔子73岁,患病,不愈而卒。
第3课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
1.以史实说明亚里士多德对人类的贡献,并以一句话评价其贡献。
贡献:(1)哲学领域:①继承又突破柏拉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的思想。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是人类认识的来源,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这一观点使他“接近了 ”。②确定了哲学研究的对象,在《 》中,提出哲学所必须研究和解决的十三个问题,其中一些问题,一直是后来西方哲学争论的中心。
(2)生物学领域:对五百多种不同的动物进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类,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3)物理学领域:在《物理学》一书中,指出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
(4)逻辑学领域:提出三段论 ( http: / / www.21cnjy.com ),即由 、 和 三部分构成的简单演绎逻辑,至今仍被学术界尊为权威。
(5)教育领域:创办“ ”学园,著书讲学。
(6)伦理学领域:提出“ 之道”即事物都有过度、不及和中间三种状态,并认为中庸之道是一种明智的态度和方法。
(7)精神遗产:“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充分体现其科学探求精神和对真理的追求精神
评价: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对后世影响深远。
2. 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思想的突破
①幸福观:
②哲学观: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存在的,是人类认识的来源,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
3.亚里士多德与孔子“中庸之道”的比较
(1)相同:都强调“恰到好处”,反对两极。
(2)不同:① 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哲学思考,而孔子的“中庸”是出于礼法,没有更多的哲学思考。②亚的“中道” 标准是理性;孔子的“中庸” 标准是周礼。③ 亚里士多德主张舍两端而取其中,孔子没有否认两端是不好的。
填空参考答案:“接近了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 大前提 小前提和结论 “吕克昂” “中庸之道”
【同步测试】
1、御医之家的出身对亚里士多德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使其有机会出入王宫,接触广泛的文化知识
B. 为其一生中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物质基础
C.使其具有良好的古代生物学、生理学素养
D.为其将来的从政打下良好的基础
2、“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这句话是谁的名言
A.孔子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3、柏拉图经常称亚里士多德是小马驹(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马驹吃足了奶就会踢它的母亲),其意思是指亚里士多德
A.敢于挑战权威 B.不赞成柏拉图的主张
C.忘恩负义 D.求知欲强
4、下列著作属于亚里士多德的是
A.《理想国》 B.《形而上学》 C.《国家篇》 D.《论语》
5、关于亚里士多德的从教生涯表述不正确的是
A.曾教授于马其顿帝国的建立者亚历山大
B.在马其顿创立了吕克昂学园
C.教学方法别具一格,被称为“逍遥学派”的思想家
D.教授学生自然科学和伦理学
答案:DDABB
6、以史实说明亚里士多德对人类的贡献,并以一句话评价其贡献。
答案: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关素材】
亚里士多德名言
1.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2.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
3.政治学并不制造人类,然而它使人类脱离了自然,并驾驭他们。
4.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5.在科学上进步而道义上落后的人,不是前进,而是后退。
6.人在达到德性的完备时是一切动物中最出色的动物;但如果他一意孤行。目无法律
和正义,他就成为一切禽兽中最恶劣的禽兽。
7、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8、没有一个人能全面把握真理。
9、最初偏离真理毫厘,到头来就会谬之千里。
10、人生最大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是在于生存。
11、真正的美德不可以没有实用的智慧,而实用的智慧也不可以没有美德。
12、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谈论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不知自己的过失是最大的痛苦。
13、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因为它是善。
14、嫉妒者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折磨他的不仅是自己本身的失败和挫折,还有别人和成功!
15、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他要么是一位超人,要么是一个鄙夫,要么只是禽兽,要么是个神。
16、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果彼此交换,还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有另一种思想,而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就各有两种思想。
“礼中有仁,仁中有礼”,维护既贵贱分明又社会安定的统治秩序
仁、 礼、 中庸
思想核心
思想基础
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