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学 习 要 点
1、体会诗人鄙视权贵,追求自由生活的
思想感情。
2、领会作品想象奇特和大胆夸张的浪漫
主义表现手法。
3、背颂这首诗。
对联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写李白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
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
——韩愈
酒入愁肠,七分酿作月光,余下三分啸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台湾诗人:余光中
作者简介:
李白字 ____,号______。现存诗歌____余首。
李白善于向屈原等古典浪漫主义诗人和乐府民歌学习,
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形成了他所特有的_________
风格,素有____之称。 他的诗歌具有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太白
青莲居士
900
浪漫主义
诗仙
想象丰富
奔放飘逸
色彩绚丽
形式多样
作 品 背 景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寓家山东,旅游江南,经道士吴筠推荐,被玄宗召到长安,任翰林待诏。名为待诏,实际上干的是御用文人的工作,不久他就感到厌烦。由于他放荡不羁,蔑视权贵,便遭到高力士等人的排挤,天宝三年三月,李白上书请还玄宗于是打发他回家。李白因此心情悲愤。这年冬天他回到山东,便只是与友人寻幽饮酒,忌谈富贵功名。天宝5年秋,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这首诗就是准备去吴越前夕写的。一名《梦游天姥别东鲁诸公》。
解题:
梦游天姥 : “梦游”, 梦中游览。“天姥”指天姥山,在今浙江新昌县东五十里,东接天台山。传说曾有登此山者听到天姥(老妇)唱歌之声,故名。
吟:诗体名称,属于歌行体。特点:
1、篇幅较多,容量大。
2、平仄没有近体诗那样严格。
3、用韵较灵活,可一韵到底,也可几句转一韵。
4。以七言为主,杂有长短句式。
留别:是自己要走了,写诗赠给留住在此地的朋友。(说明写作目的)
课 文 朗 读
整体感知
瀛洲
天姥
剡溪
渌水
脚著谢公屐
石扉
澹澹
訇然
魂悸
.
yíng
shàn
lù
zhuó jī
fēi
dàn
hōng
jì
mǔ
给画线字注音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思考:⑴为何从“瀛洲”谈起?
⑵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五岳等山,有何作用?
⑶使用什么修辞手法?
文本解析
解析:“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 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解析:先拿天姥山与天相比,再拿天姥山与高峻闻名的五岳及附近名山赤城相比,最后拿“一万八千丈”的天台来衬托天姥山的高大、巍峨。
⑴为何从“瀛洲”谈起?
⑵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五岳等山,
有何作用?
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
对比 夸张 衬托
意境(天姥):
高大巍峨
感情:
热情向往
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点明了“梦游”
(浪漫之笔)
由现实转入梦境
因:
飞:
尚:
依据
像飞一样
还
意境(月夜度湖):
优雅别致
感情:
心驰神往
脚著谢公屐,
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
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
迷花倚石忽已暝。
意境(著屐登山):
光怪陆离
千岩:
万转:
迷花:
暝:
重叠的岩
山路弯曲不断
被花迷住
天色昏暗
感情:
流连忘返
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深林兮惊层巅。
殷:
栗:
惊:
动词,震响。“殷岩泉”为主谓倒置句,即“岩泉殷”。
使……战栗,形容词作使动词。
使……震惊,形容词作使动词。
意境(山中奇景):
壮美雄奇
夸张
云青青兮欲雨,
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
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
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
日月照耀金银台。
霹雳闪电大作,山恋崩裂,轰隆一声,通向神仙洞府的石门打开了,在一望无边、青色透明的天空里,显现出日月照耀着的金银楼阁。
想象夸张
意境:
神奇壮丽
霓为衣兮风为马,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
仙之人兮列如麻。
许多神仙纷纷走出来,穿着彩虹做的衣服,骑着风当作马,老虎在奏乐,鸾鸟在拉车,排列的仙人像麻一样数不清。
他们在干什么?
也许这是一次幸福、欢乐的盛会,所有的与会者都在那里亲切地交谈,兴高采烈地举杯痛饮,像人世间的朋友们欢聚在一起。
意境:
天马行空
瑰丽奇幻
感情:
向往自由
追求乐土
想象夸张
鼓:
演奏。名→动。
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离奇变幻、五彩缤纷的梦境。
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梦境?诗人的心情如何?
诗人徜徉其间,心神完全解放,无忧无虑,“心颜”大开,幸福无比。
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 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
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安邦的抱负, 但他不屑于通过科举登上仕途,而是希望由布衣一跃而成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 结交名流,以扩大声誉。天宝元年,经友人推荐,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已经42岁的李白以为 大展抱负的机会来了,他也的确曾有过短暂的得意,然而不久他就发现李隆基仅只把他当作 供己 消遣的御用词人。同时李白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酒命玄宗的宠臣高力 士脱靴,得罪了权贵,招致他们的排挤。甚至连玄宗也开始对他不满,因而他在长安仅住 了一年多,就被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逐出京城。在这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李白亲 眼目睹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昏庸腐败,宫廷生活的残酷斗争。第二年,李白借离开东鲁,南游 吴越之际, 写下了这首“留别”诗 ,诚挚地向亲友们表明了自己蔑视权贵,傲岸不屈,与 宫廷生活彻底绝裂的态度。
因而我们亦可以把作者的梦境理解为是对他一年前的宫廷生活的折射。从“一夜飞度镜湖 月”中我们仿佛看到李白由一介布衣一跃而为万众仰慕的卿相。而当他进入宫廷,却发现他热切向往的上流社会原来不是那么美好,从“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等森然恐怖、风雨欲来的描写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宫廷生活的明争暗斗、冷 酷 无情和李白处境的孤危。总之,无论是把梦境理解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还是理解为作者摒弃的宫廷生活,他 们所表现的主旨都是一致的,那就是:蔑视权贵,傲岸不屈。
忽魂悸以魄动,
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
失向来之烟霞。
悸:
以:
嗟:
向来:
心惊
“而”,表并列
感叹
原来
忽然心惊梦醒,一声长叹,枕席依旧,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霞云雾却消失了。
诗在梦境的最高点忽然收住,急转直下,由幻想转到现实,仿佛音乐由响彻云霄的高音,一下子转入了低音,使听者的心情也随着沉静下来。
感情:
憎恨现实
痛苦惆怅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思考
这句话反映了李白怎么样的人生态度?
这两句是说无论梦境多么美妙,最后梦终归要醒来,梦中的一切顿时破灭。一方面,这反映了李白有人生如梦的消极情绪。李白在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情况下,对人生有些消极,是可以理解的。另一方面,李白表达的是,梦破灭之后,最终还是躺在枕席上。就是说,要回到现实,不能在梦中过日子。因此,李白人生态度的基调还是积极向上的。
世间行乐亦如此,
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世间赏心乐事也像这样(虚幻),自古以来许多事情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告别你们东鲁诸君,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等到要行走的时候就骑上它去访问名山。
这种对人生的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态度,表现了李白思想当中消极的一面。
追求乐土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怎么能够低头弯腰伺候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使我不能够心情愉快呢!
思想感情: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精神。
留别。
借“梦游天姥”抒发感慨,向东鲁朋友及自己人生过去告别,以诗明志。
梦游天姥
直抒胸臆
中心思想:
作者用幻想世界的美好衬托现实世界的丑恶,用诗人在幻想世界的自由翱翔衬托他在现实世界的失意和碰壁。
写出了作者憎恶黑暗现实、追求自由乐土的理想,表现了蔑视权贵的精神。
消极因素:
诗人也流露出人生如梦和逃避现实的思想,表现出消极的一面。这是作者在当时社会里陷入重重矛盾之后无可奈何的解脱。
艺术特色:
1、全诗运用对比手法,从现实(浑浊、冷酷)到梦境(美妙、欢乐),又回到现实。
2、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
3、语言精炼清新,长短句式参差多变,四言、五言、六言、九言交错运用、节奏有缓有急,富有音乐美,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思 考:
填空:
入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________
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_________
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
填 空:
入梦的原因是:
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
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
“海客谈瀛洲,……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
“忽魂悸以魄动,……
失向来之烟霞”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