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7课《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7课《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7-25 10:32: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 《地球的运动》单元 7.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地球的运动》 课题 7.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课时 1
核心 概念 9.宇宙中的地球
学习内容及要求 9.3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 5~6年级②知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和方向,理解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有关。 5~6年级③测盘正午时物体的影长,说明不同季节正午影长的变化情况。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通过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对生物影响例子的梳理,知道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影响着生物的生长与生活,认识到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 科学思维 运用比较和分类的方法,区分受昼夜变化和四季变化影响的典型生物。 探究实践 能用查阅资料的方法了解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能用思维导图总结归纳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 态度责任 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万物之妙、自然之奇,体会自然的力量、生命之坚强,并对自然产生敬畏之心。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了解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并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表达出来。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了解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并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表达出来。
教学 准备 教师:1.课件优化 2.班级记录表
学生:文字资料、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仪式 同学们好!我们将要继续探索昼夜变化和四季变化的影响。 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
一、聚焦 1.图片导入:展示地球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图片。 2.提问:昼夜交替对生物有什么影响?四季变化对生物有什么影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自然变化与生物的关联产生探究的兴趣,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以此作为研究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对生物产生影响的起点。
二、探索 (一)交流我们知道的昼夜变化和四季变化对生物产生的影响 1.写一写:学生个人把知道的“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影响”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写在小纸条上。 2.说一说:小组内交流每个人的想法,形成小组交流的观点。 3.展示成果: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记录单粘贴进行讲解进行班级交流。分“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影响”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两步进行交流,先选择1~2组进行交流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最后形成全班一致的认识。 4.成果梳理:通过班级梳理,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认识到地球上生物的生长、生活受昼夜和四季变化的影响和制约。 (二)分享资料,了解更多案例 1.过渡: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还有很多非常有趣、神奇的现象。老师今天也带来了许多有趣的例子,请选择你感兴趣的进行记录和描述。 2.明确任务要求: (1)两人小组阅读资料卡片,交流获取到的信息。 (2)把关键信息分类记录到“我获得的新知识”一栏中。 (3)把记录单贴到小组的展览墙上。 (4)限时10分钟完成。 3.展示与分享:学生把“我新获得的知识”粘贴到小组展览墙上。在表前阅读其他同学的信息,在阅读的同时,选出三条最奇妙的信息。
三、研讨 1.学生对认为最奇妙的信息进行展示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 (预设:昼夜变化影响着花的开放和闭合;蝙蝠这样在夜间进行捕食和活动的生物称为夜行性动物;落叶类植物随着四季出现不同的状态;像青蛙这样的动物需要进行冬眠……) 2. 提问:生物为什么会有这些行为呢?(反向思考,如果生物不这样做会怎样?) 引导学生思考行为背后的原因——为了生存。理解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观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设计意图】从已知的知识出发,运用阅读归纳的方式,获取新的知识。引导学生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了解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体会自然的力量、生命之坚强、生命之美,并对自然产生敬畏之心。
四、研讨拓展 1.单元回顾:小组交流,本单元我们学到了哪些有关地球运动的知识? 2.出示思维导图:思维导图能帮助我们把已知知识进行关联,让零碎的、不成系统的知识关联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网络。小组选择合适的思维导图,制作、梳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3.你还想知道地球运动的些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活动引导学生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回顾与梳理,同时通过制作思维导图的方式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的习惯和建构知识网络的意识。
五、练一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动物属于夜行性动物的是( )。 A.蝙蝠 B.蝴蝶 C.鸽子 D.蜜蜂 2.( )的行为不属于四季变化对动物产生的影响。 A.棕熊冬眠 B.母鸡捕食 C.狐狸换毛 D.燕子迁徙 3.一般情况下,树木发出嫩芽是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下列现象与四季变化有关的是( )。 A.猫头鹰夜间捕食 B.飞蛾扑火 C.大雁南飞 D.喇叭花凌晨开放 5.古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说明了( )。 A.昼夜对植物的影响 B.昼夜对人类的影响 C.季节对生物的影响 D.季节对人类的影响 二、判断题 1.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不会对生物带来影响。( ) 2.人的一般活动规律是白天休息,晚上活动。( ) 3.蛇会冬眠,这是受到昼夜交替的影响。( ) 4.很多动物的活动与光照强度有着密切关系。( ) 5.桃花春天开花,狗秋冬会换毛,这些是四季的变化对生物产生的影响。( ) 参考答案: 1.A 2.B 3.A 4.C 5.B 1.× 2.× 3.× 4.√ 5.√ 在线练习
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七、板书设计 7.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八、课堂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的第七课,本节课有两个重要的内容,一是了解地球运动对生物的影响;二是学习使用思维导图总结归纳有关地球运动的知识。教科书提倡以小组为单位,学生通过资料整理和归纳,梳理昼夜变化和四季变化对生物影响的现象,了解地球运动对于生物的影响。教科书的研讨和拓展部分是对第一部分的交流、汇报以及对本单元整体内容进行了一个完整的梳理。 本课内容聚焦在昼夜对生物的影响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上,并让学生在资料阅读的过程中感受万物之妙、自然之奇,体会自然的力量、生命之坚强,并对自然产生敬畏之心。在拓展环节中,要求学生课后用思维导图进一步总结归纳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同时,鼓励学生使用多种表达方式总结学习成果。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昼夜和四季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形成的。在二年级下册,学生已初步感知过四季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活中也知道某些动物在夜间活动等现象,但没有明确地球运动和昼夜、四季的变化相联系。本节课中,学生通过查找、记录、归纳等方法整理四季和昼夜变化对生物的影响的例子,学生对这有浓厚的兴趣。但是,学生的记录能力以及对地球运动规律认识的不足,让学生会有分辨不清的情况,需要老师积极引导观察,有时要讲解现象的具体特点。 二、教学过程及反思 学生是有一定的认识基础的。在二年级时,学生学习了关于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学生积累了一些相关的科普知识,也有一定的思维导图归纳能力,可以培养单元学习结束后用思维导图归纳知识的习惯。 学生在表达过程中,尤其要表达清楚概念之间的关系,比如运动特点和现象之间的关系。学生对概念关系的表达是验证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地球运动的关键。